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

“經此一役,津浦線上的北洋軍已經不多,敵軍第十師、第一師只各自剩下數千殘兵,現今北洋軍中只剩下第十一師、第十六師尚保持完好主力!”沈綱滿臉喜色的對着陳敬雲回報着前線戰報。

“以北洋軍在北方僅存的軍事力量,他們是絕對無法阻擋我軍的北上了!”現爲參謀部作戰次長的馬成也是適當時機的發表着自己的看法。

陳敬雲對這種結果已經是早有預料,但是真正聽到徐州勝利的消息還是忍不住的高興!

“這一次李繼民那邊做的很不錯,參謀部準備安排一個升銜儀式,我要給他升上將軍銜!”陳敬雲好不吝嗇自己的封賞,他之前就已經暗示過李繼民,只要他能夠給陳敬雲帶來一場巨大的勝利,那麼上將的軍銜就絕不是問題!

“另外讓第二軍那邊也要加快動作,儘快拿下河南!”陳敬雲高興之餘不忘吩咐着其他事項:“這段時間編練的兩師五旅中,除了第十九旅安排在了合肥外,剩下的兩師四旅本來是用於北方,現在看來也是不用了,參謀部看着安排一下,抽調部分配屬給第七軍,加強湖北那邊的實力,北方取得了勝利,但是其他方向也不能鬆懈!”

沈綱自然滿聲稱是,國民軍現在在北方戰線進展順利,但是湖北那邊卻是陷入了僵持,這個主要還是因爲國民軍在湖北那邊的主力不夠強,現在進攻湖北的一共有國民軍第四軍的兩個混成旅,國民軍第七軍的三個混成旅,加起來五個混成旅的兵力雖然也有三萬多人了,但是段芝貴手下的兵力也不少,足足有三萬多的北洋嫡系再加上三萬多的湖北省陸軍,再加上段芝貴手下的兵力也沒有和津浦線的北洋軍那樣連續遭遇慘敗導致士氣低下,另外段芝貴手裡頭還有着一個漢陽兵工廠,儲存了大量的軍械彈藥,所以這打起來很是困難。國民軍的部隊逼近武漢三鎮外圍後已經是無法繼續前進了。加上一直以來國民軍的主攻方向都是放在了津浦線上,哪怕是去年攻下了蚌埠和宿州後,國民軍的次要戰線也是河南,而不是湖北。

國民軍除了在徐州方向投入了第一軍、第三軍一共六個師、一個混成旅、一個騎兵團和一個獨立炮兵團的兵力外,把剩餘的一部分主力都是投入到了河南方向,分別是從皖北進攻河南周口、商丘等地的第二軍,第二軍現在擁有第五師、第八師,第五混成旅。再就是從六合方向進攻河南南部的第八軍,下轄第六師、第十九混成旅。如此一來國民軍就在河南方向投入了高達三個師兩個混成旅的,總兵力高達五萬餘人。

如此相對而言,湖北的五個混成旅總數三萬多的兵力就顯得薄弱許多,甚至和已經平息了戰事的湖南方向差不多,現在湖南也部署有第四軍的第十師、第一混成旅、第三混成旅。

國民軍如此的兵力部署並不是說認爲只靠三萬人就能夠徹底擊敗擁有重兵的段芝貴,而是湖北方向從一開始就不是國民軍的主要進攻方向,甚至去年的時候國民軍都主攻進攻湖北的打算,而只是採取了守勢,直到後來贏取了江北大捷後才陸續增派了部分兵力。但是現在依舊是兵力薄弱。

國民軍雖然在持續膨脹當中,但是總兵力依舊有效,而對於國民軍來說,當務之急是北伐,把山東、河南和直隸拿下,進軍北京城。進而徹底擊敗袁世凱,取得無可爭議的中央名分,這纔是陳敬雲短時間內最需要的,也是國民軍上下最需要的。而湖北、山西這些方向,對於陳敬雲來說並不是太過於急迫,短時間拿下與否並不會影響他表面統一中國的事實。按照他個人的策劃,那就是拿下了北京後,再調集主力一口氣把湖北、山西甚至更洗的陝西、甘肅等地方給拿下來。而且拿下了北京後再去進攻這些省份也要容易的多,他們也許不會硬抗而會採取投降的方式。

有着如此種種考慮之後,陳敬雲就只是在湖北派遣了有限的兵力,打的也只是牽制段芝貴的主意,免的他腦袋發燒率兵北上救援袁世凱。

現在的話,眼看着北方局勢已經慢慢在掌控之中,那麼計劃中原來增援北方的兵力也就可以騰出來派往其他地方了。

說起來,現在國民軍中空閒的兵力並不少,部署在南京的第十一師、南京的警衛師就沒動過,而新成立的第二十一師、第二十二師分別部署在江北和鎮江。在陳敬雲的心目中,這四個師是擔任總預備隊的,決不能輕易調動。再者這也是預防外國武裝干涉的一個手段,尤其是仿製日`本的武裝干涉。雖然這種可能性非常低,但是隨着國民軍逐漸統一中國,難保日`本不會跳出來直接進行武裝干涉,到時候如果日`本派軍艦進逼長江入海口,並派遣陸軍登陸的話,到時候國民軍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防守,到時候陳敬雲就得灰溜溜的逃離南京,和光頭一樣把臨時首都讓給日`本人,萬一日`本人再噁心些來一場1914年版本的南京`大屠殺的話,那他陳敬雲還不得吐血三升啊!

爲了仿製可能性的外國武裝干涉,他陳敬雲可是一直在蘇南地區都保持了重兵,哪怕是江北戰役再緊張的時候,他都沒有抽調駐紮在上海的第十一師。

但是除了這四個師外,陳敬雲手下還有幾個混成旅是可以抽調的,而這些部隊也就是新成立的第二十到二十三混成旅這四個混成旅。至於擴編兩師五旅計劃中的第十九混成旅早就已經成軍,並且已經和第六師一起進入了河南。而剩下的四個混成旅分別在蘇南和安徽地區進行編練。兩個多月後也算是大致成軍了。

根據陳敬雲的命令,參謀部調遣部署在蕪湖的第二十師加入第七軍的作戰序列,進入湖北增援。

但是其他三個混成旅卻是沒有派往湖北,參謀部的新任作戰司司長郭恆思認爲,前期作戰中,爲了在安徽和江蘇兩省集中更多的兵力,所以把廣東和福建方向的部隊都抽調了過來,尤其是福建方向更是兵力空虛,目前只有三個不堪用的地方守備團而已,再加上福州對於現在的國民軍來說極爲重要,福州兵工廠和馬尾船廠等一大批軍工企業都在那裡,兵力空虛太久的話容易生變,所以請示了陳敬雲後,參謀部就把第二十一混成旅派到了福州,掌控局勢。

另外,由於原先駐紮江西的第四軍已經全部離開江西進軍到了湖南甚至湖北,導致了江西方向也沒有了國民軍的正規軍,如此情況下陳敬雲認爲也有必要派遣一個混成旅進駐江西穩定局勢的同時,也可以在將來廣東、湖南和桂軍、滇軍爆發戰事的時候前往增援,所以就派了第二十二混成旅進駐江西。

而最後剩下的一個第二十三混成旅則是繼續留在蚌埠,除了守住津浦線這個大後方外,也是擔任了適當時期對北方戰線進行增援的任務。

在國民軍對福建、江西等地方重新進駐正規軍的時候,陳敬雲也是對各地方駐紮,並沒有擔任前線作戰任務的部隊下達了新一輪的剿匪令,要求各地駐紮的正規軍和地方守備團一起對各省內的土匪、私立民團等武裝進行繳械、如有反抗則堅決鎮壓。

現在這個時期內,哪怕是國民軍的統治區內,除了國民軍主力野戰軍和國民軍控制的各大城市有着地方守備團外,大量小城裡和縣城都有着民團之類的小型武裝,這些武裝一般都是由當地士紳組織以前的時候由於土匪猖獗,加上國民軍也沒有精力去對付它們。但是近來這些所謂的民團也有着軍閥化的動向,少數民團的人數已經從百來人擴充到數百人甚至上千人。

這種不在自己控制區的武裝力量陳敬雲是絕對無法容忍的,趁着局勢稍定,兵力也沒有那麼緊張的時候,陳敬雲就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內部清剿行動。

而爲了更好的剷除這些私立武裝,陳敬雲大筆一揮,就是對各省的地方守備團進行的擴充,雖然重武器裝備還是沒有,但是國民軍手中的步槍可是堆滿了倉庫,主要是繳獲的漢陽造、88式以及日造步槍爲主,現在國民軍正在爲了普及福造12式步槍而努力着,即便福造12式步槍暫時無法全部滿足國民軍的需求,所以會補充一些漢陽造和88式步槍,但是依舊剩餘了大量的步槍。

隨着佔領區的擴大,隨着陳敬雲對統治區內進行強力控制,那麼各省三個地方守備團,每個地方守備團只有一千多人顯然是無法控制那麼多地方的。參謀部那邊已經計算過,如果要對地方進行全面掌控的話,那麼每個縣至少部署一個連的兵力。當然這個連可以不是正規部隊,可以用地方守備團這種兵力,但是加起來的兵力依舊龐大。而在重要地區和城市至少部署一個團的兵力。

如此一來,以目前的地方守備團顯然是無法滿足各省的需求的,所以陳敬雲才批准了對地方守備團進行擴充。

地方守備團的兵力大大增加後,實際上並不會對國民軍的軍費造成太大的壓力,因爲地方守備團的裝備很差,也不會說常年實彈訓練,維持費用較少,再者地方守備團的兵員在軍餉上也是不會和主力野戰部隊的兵員一樣的,野戰部隊裡的一個剛補充進入野戰部隊的二等兵軍餉就是八元,而地方守備團的士兵軍餉只有四元,差了一般,基本上和普通勞動民衆的月收入差不多。

國民軍在大後方進行轟轟烈烈的清剿活動的同時,陳敬雲也是讓政務院那邊和國社黨配合軍隊的行動,國社黨要派遣宣傳人員下鄉,宣傳國社黨的政策,而政務院這邊也要大力推行建鄉設村的計劃,並且在這些鄉村裡直接派遣官員,以軍隊爲後盾直接瓦解當地宗族的力量。

這一系列的行動乃是陳敬云爲了更深入的控制地方而進行的,陳敬雲可是很明白如果自己無法足有有效的掌控鄉村,任由宗族勢力橫行鄉里的話,政令不下縣的局面就不會改變,而政府要掌控鄉村,那麼第一步就是要把宗族勢力給撥出了,而要把宗族勢力給拔掉,第一步就得把他們手裡掌控的私人武裝給繳械了。

這些行動是一環一環扣着的,可不是陳敬雲心血來潮要去打擊私人武裝。

當這些內部行動進行中的時候,南京共和政府也在和美國商務代表團進行着密集的各種商務談判,隨着國民軍的春季攻勢發動後,僅僅十天的時間就是徹底突破了北洋軍辛辛苦苦構築的徐州防線,並依據進入了山東省,而對中國各軍閥都相當瞭解的嘉樂恆一得到這個消息後,立馬就判斷出了北洋軍已經無法阻擋國民軍北上了,嘉樂恆爲此也是和美國商務代表團的團長科林議員進行了商談,而兩人交談過後,美國商務代表團纔是正式的把南京共和政府進入了談判階段,而之前的零星會談不過是瞭解情況而已。

美國人表現出來瞭如此態度,也是讓一直擔心着的馬寅初等人放下了心來,緊接着各方就是進入了各個項目的實際談判階段,其中幾個重要項目不但有着雙方的企業負責人,更是有着雙方官員的親自參與,比如馬鞍山鐵礦開發計劃東南鋼鐵第三期擴建計劃,除了參與到計劃的中方東南鋼鐵公司和美方的伯利恆鋼鐵公司外,南京共和政府的經濟發展司司長馬寅初和美國的駐華公使嘉樂恆更是全程參與。

這一個高達五千瓦華元的合作計劃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商業合作了,這已經是上升到了政治合作的程度,雙方的談判過程中,不得不說分歧是非常大的。首先第一點,伯利恆方面要求在鐵礦開發中要求佔據百分之八十的股份,而且在東南鋼鐵的第三期擴建計劃,也就是計劃在馬鞍山建設的百萬噸級鋼鐵廠中擁有最少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對於這一點,東南鋼鐵公司當然是不願意的,一開始他們是希望直接貸款,以鐵礦和未來建成的鋼鐵廠爲抵押進行貸款。但是伯利恆公司可是正兒八經的鋼鐵集團,可不是什麼華爾街裡的銀行家,他們對貸款可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想要的是直接投資。

除了投資方式和股份分配的方式存在差異外,對於東南鋼鐵公司極力要求引進的各類特殊鋼材的專利技術伯利恆公司也是開價非常的高,而且說明如果伯利恆公司無法控股鐵礦和馬鞍山鋼鐵廠的話,那麼就休想伯利恆公司在馬鞍山鋼鐵廠中投入使用他們最新的專利技術。

說起這些特種鋼的專利技術,其實東南鋼鐵公司之前也是購買了一大批,比如著名的克虜伯裝甲,當然這不是原版的克虜伯裝甲,而是伯利恆公司根據克虜伯裝甲稍微改進而來的ckc裝甲鋼,也是現今美國海軍使用標準a類裝甲鋼,應用幾乎所有的戰艦裝甲。不過說來也好笑的是,東南鋼鐵雖然得到了一大批的技術文件,但是一年多過去了依舊沒能生產出合格的ckc裝甲,這讓東南鋼鐵公司的總經理史星相當絕望。

面對海軍部不斷催促的裝甲鋼需求,東南鋼鐵公司可以說是面臨着海軍部的巨大壓力。

再者,史星也是通過了代表團的伯利恆公司的代表私下透露,伯利恆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更先進的裝甲鋼,當然這不是幾年前的那個失敗產品bnc裝甲鋼,而是新研發的一種裝甲鋼,號稱未來數年內將會代替現存的ckc裝甲鋼成爲美國海軍的唯一裝甲鋼。

身爲一個鋼鐵行業的從業者,史星非常明白新型裝甲鋼的研發有多麼困難,至少東南鋼鐵公司現在就沒有足夠的能力,甚至在未來十年內都沒有足夠的能力,萬一十幾年後各國海軍的軍艦都用上了比ckc裝甲鋼更好的裝甲鋼了,而自己才堪堪把ckc裝甲鋼給弄出來的話,豈不是成爲了中國海軍的罪人。

再者,除了戰艦用裝甲鋼外,還有大量的特種鋼材,還是以軍工爲例子,比如大口徑艦炮的炮用鋼,尤其是長身管的炮用鋼要造出來不是一般的難啊,爲什麼福州兵工廠到現在都沒有量產75毫米野炮呢,很簡單,就是因爲東南鋼鐵廠不能提供合格的炮用鋼,更別說更大口徑的加農炮,也別提軍艦上使用的大口徑長身管艦炮了。

說實話,這些火炮不是上海兵工廠那邊的設計不出來,而是設計出來了造不出來,比如依照美方設計圖紙而改進的五寸艦炮都已經有了三四個設計方案,但就是造不出來,所欠缺的就是材料不過關。

可以說,東南鋼鐵公司已經拖累了整個國民軍體系下軍工行業的發展,爲此史星所受到的壓力是巨大的。

東南鋼鐵公司要求伯利恆再合資的馬鞍山鋼鐵廠使用伯利恆公司研發的最新專利技術,而伯利恆公司也依次爲要求想要佔據更多的股份。再一個就是馬鞍山鐵礦開發,爲了避免遭到國人的指責,史星是死活不同意把馬鞍山鐵礦的控制權交給美國人,生怕落到和大治鐵礦一樣的下場。

爲此,雙方經過了多輪談判,馬寅初、外交部的伍廷芳也是多次調解,到了最後甚至陳敬雲都因爲此事約見了嘉樂恆,同時美國的國務卿也是發來了電報表面了一些美國政府的意見,所以在一片中美友好的政治壓力下,伯利恆公司和東南鋼鐵公司終於是簽訂了《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

合約的主要內容是東南鋼鐵公司以馬鞍山鐵礦、馬鞍山周邊廠區的地皮、人員並拿出三百萬現今入股。而伯利恆公司則是拿出價值三千萬美元的專利技術、各類設備、人員派遣以及不少於一千萬美元的現金投入。

雙方以此爲基礎成立馬鞍山礦務公司,馬鞍山鋼鐵廠。其中馬鞍山鐵礦由東南鋼鐵公司佔據百分之七十的股份,伯利恆公司佔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馬鞍山鋼鐵廠由東南鋼鐵公司佔據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伯利恆公司佔據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除了這主要條款外,還有附屬條款,第一條:馬鞍山鐵礦所產的各類鐵礦或者其他礦產優先供應馬鞍山鋼鐵廠,剩餘產量纔可供應其他鋼鐵企業,這是伯利恆公司極力要求的,他可不願意在馬鞍山鋼鐵廠投資了重資後,未來中國方面卻是停止了對馬鞍山鋼鐵廠的鐵礦供應。

伯利恆公司保證對馬鞍山鋼鐵公司投入最新的技術設備,如果伯利恆公司的其他企業應用了其他最新的專利技術,馬鞍山鋼鐵公司同樣可以得到這些最新技術的應用。

中國海軍保證在未來二十年內,所造軍艦所需要的各類鋼材必須以馬鞍山鋼鐵廠爲唯一供應商,除非馬鞍山鋼鐵公司的產品性能落後於其他中國鋼鐵廠的產品性能或者產量無法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不足部分纔可另尋其他鋼鐵公司供應。

伯利恆公司要的是商業利益,而且還是龐大的商業利益,而陳敬雲要的是一個百萬噸級的鋼鐵廠建立在中國的土地上,至於是由中國資本控制還是由外國資本所控制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事,當然同樣重要的是,這家鋼鐵廠的技術還必須足夠先進。

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53章 王麒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1章 各省局勢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859章 生和死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2章 明爭暗鬥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5章 光復餉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207章 空襲(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78章 97號陣地第353章 王麒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
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53章 王麒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1章 各省局勢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859章 生和死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2章 明爭暗鬥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5章 光復餉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207章 空襲(一)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78章 97號陣地第353章 王麒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