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蘇浙局勢(三)

餘額不足

由於前幾天馮國璋不顧袁世凱的暗示,一舉拿下了漢陽,同時炮擊武昌準備徹底攻下武漢三鎮。這讓馮國璋得到了朝廷封爵的同時也讓袁世凱大爲惱火,當天就把馮國璋撤職,表面上看是調任禁衛軍總統官,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從這個看似平調的任職中看出老袁的心思來。

當段祺瑞到達湖北後,更是第一時間就停止向武昌炮擊,同時停止了對武昌的攻勢,這讓提心吊膽,已經逃出都督府避往武昌郊區的黎元洪鬆了口氣。

十一月三十號,南方各省代表到達漢口英租界召開第一次會議。這個會議有點意思,當時漢口已經被北洋軍拿下多日,但是南方各省的代表竟然還去漢口召開第一次建國會議,而且會議地點竟然還是英租界,這種看似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也只有清末民初那會才能出現,換成任何一個年代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奇葩的事情。

於此同時,瞭解老袁心思的段祺瑞一方面和黎元洪秘密接觸,商議停戰和談事宜,同時英國人這時候也是插了一手,向武昌方面派出了使者,說是願意當中間人調停雙方戰爭。

英國人的舉動自然和袁世凱有關係,自從二十七號那天馮國璋貿然攻下打亂了袁世凱的戰略規劃後,袁世凱就越發覺得事情有脫離自己掌控的危險,所以他也不想繼續拖下去,想要早日把和談的事情確定下來。袁世凱的想法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尤其是西方列國的支持。

對於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甚至是現在的俄羅斯來說,一個虛弱而穩定統一的中國對於他們而言是有利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中國榨取最大之利益,還不用浪費一兵一卒。如果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比如像現在這樣的南北內戰,西方各國都是覺得有心無力,想要插手吧,歐洲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一兵一卒都是寶貴的哪裡有功夫管遠東地區啊。不插手吧,一個分裂混亂的中國對於各國在華的商業經濟利益是極爲不利的,英國公使朱爾典已經得到了一份簡單的商業報告,報告中稱英國商人在華的經濟活動受到了這次內戰的極大損害,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讓英國商人受到了高達百萬英鎊的商業損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的話,損失還將繼續上升。

現在歐洲大陸局勢緊張,各國都在大肆擴軍備戰,就連遠在美洲的美國也不甘落後,一艘艘的戰列艦連接下水。歐洲局勢如此緊張,使得各國的外交軍事中心都關注在歐洲方面,就連俄國也不例外,加緊了西線的備戰。

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動盪的遠東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各國儘管在歐洲等地區拔刀相對,但是遠東地區對待中國問題上卻是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國公使就是連接聚會各種酒會,然後口頭上達成了一致並共同宣佈了中立。

並着手阻止這場戰爭,這個從各國支持袁世凱復出組閣就可以看出來,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是個強力人物,是統一中國之唯一人選,最適合的在華利益代理人,至於清廷的滿清貴族早已經被他們所拋棄了。

可是袁世凱是個梟雄,如果說前期還打算依靠這場武昌起義復出掌管權力的話,那麼現在的袁世凱已經不滿足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了,他想要更高的位置,是皇帝,是大總統,這兩者在袁世凱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名字不同。

袁世凱的這種心思造就了北洋軍行動遲緩,遲遲不肯把南方民軍解決掉。這個時候,當袁世凱向各國公使,尤其是朱爾典透露出想要和談的心思後,早就想結束中國內戰的朱爾典立馬就讓漢口英租界的外交官員前去接觸武昌軍政府方面。

英國的幾個外交人員到達武昌後,武昌軍政府的人早已經是人心惶惶,就怕北洋軍攻進城來。而在此之前黎元洪也和段祺瑞有過數次秘密接觸。如此一來雙方一拍即合,準備簽訂停戰協定。

可是那會黎元洪已經逃出武昌城了,不得已之下武昌城內的蔣翊武、吳兆麟等人自己私刻了都督印章,當天就和段祺瑞的代筆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

就這樣,十二月一號那天,打了將近兩個月的湖北戰事正是宣佈進入停戰階段。巧的是,也就是這天,徐紹禎統帥的南方聯軍攻入南京城內。

南京城內,張勳得知湖北黎元洪和段祺瑞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後,氣的直罵娘。和南方黨人簽訂臨時停戰協定他是沒什麼意見的,雖然他終於朝廷但是也看出來南方局勢已經敗壞,繼續打下去就是兩敗俱傷。可他恨的是,段祺瑞那傢伙簽訂的臨時停戰協定裡頭只限於湖北啊,沒有把他南京包括在內。

這讓他差點氣的吐血之餘,南方聯軍又兵臨南京城外,而且已經有小股南方聯軍攻入了南京城內,眼看着大局潰敗就在跟前,他也顧不上對朝廷的忠誠了,開始按照袁世凱當初給他的密令,收攏部隊連夜突圍,往徐州方向去了。由於南方聯軍兵力不多,沒有在南京形成包圍之勢所以對張勳的突圍也只能乾瞪眼,讓張勳一路絕塵而去。

次日上午,徐紹禎在南京發佈南京光復通電!

這份通電一出,舉國譁然!其影響力不亞於當初的武昌起義之通電。如果說最初的武昌起義是個火星,福州起義往裡頭加了一把油,各省起義添了柴火的話,那麼南方聯軍攻下南京就是代表着轟轟烈烈的幸亥革命已經燃起了熊熊烈火。

前文已經說過,南京的重要性不在於他的軍事地位,而在於他的政治意義,六朝國都,南方最重要的政治城市落入南方革命黨之手,也就意味着南方已經徹底落入革命黨,由此可以在表面上看成是形成了南北對持局面。

當天包括陳敬雲在內的南方各省都督向南京方面發去了賀電,遠在國外的孫文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顧不上‘籌款’了,立即表示要回國領導革命。

北京的載灃聽到這個消息後,眼前一黑差點沒暈倒,再看看哭哭滴滴並抱着溥儀的隆裕太后,載灃腦海中一片空白,他沒說話,腳步踉蹌地獨自出宮。溥倫等其他一干滿清權貴也都是愁眉苦臉,偌大一個養心殿裡頭除了隆裕的低泣聲外就再沒有其他聲音。

和宮裡的愁眉苦臉不一樣,袁府內袁世凱和北洋的一羣干將重臣齊聚一堂,原本他們聚在這裡是爲了討論湖北那邊的停戰協定,準備規劃下一步戰略以及後續的和談事宜,就在他們商談之際就是收到了南京光復的電文。

看到這份電文後,袁世凱沒有失落反而是心中鬆了一口氣,這總算是把局勢回到了預料掌控之中。

南京的失守本來就是袁世凱的有意而爲,爲的就是給清廷尤其是宮裡一份恐慌和壓力,這樣的話將來要退位什麼的也能順利些,總不能讓他真的學曹操,用大軍把人家孤兒寡母的從宮中趕出去,如果真這樣做了這謀朝擅位的罵名就得背上千年,日後人家罵叛徒的時候除了帶上曹操這個名字外,還得帶上他袁慰亭的名字。

如果是讓南邊那些人逼得宮裡主動退位的話,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剛回北京不久的馮國璋雖然對袁世凱前幾天把自己調回來的舉動極爲不滿,但是他畢竟是北洋的一份子,除了考慮到朝廷外還得考慮北洋的整體利益,這也就是當初爲什麼袁世凱調他回京時他會乖乖回來的原因,既然南北和談已成定局,他也就放棄了先前的想法。

“南京丟了,南方黨人聲勢大漲難保他們不會沿着津浦線北上,現在徐州那邊只有一個標是不是兵力薄弱了些!”馮國璋到底是北洋的高層,除了袁世凱外也就沒人能比他說話更有底氣了。

“現在山東那邊差不多也穩下來了,是不是把第五鎮調往徐州。”第三鎮的曹錕是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說話也是有底氣的。

袁世凱點點頭:“徐州不能丟,但是山東也不能亂!張勳的江防軍已經從南京突圍而出,主力未損,我已命他往徐州方向去。不過爲了穩妥起見,這津浦線和京漢線還得重新調整。”

袁世凱是從朝鮮戰場和日本人打過的,後來又一手建立北洋軍,這除了他個人的威望魄力之外,他本身的軍事素養在當時而言也是極爲老辣的。

他繼續道:“原先湖北那邊事發急,只能就近從永平秋操中抽調部隊,現在既然湖北那邊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京漢線初步穩定後各部也該儘快歸還建制。”

原先京漢線的第一軍是以北洋在永平參加秋操的部隊組成,主要是第二鎮的第三協,第三鎮的第五協,第四鎮的第八協,第六鎮的第十一協,以及各鎮相當一部分的炮兵部隊。從建制上來說除了拱衛京畿的第一鎮和東北方向的第二十、二十三鎮以及山東方向的第五鎮外,幾個北洋的主力部隊都有部隊歸屬第一軍統轄。這樣時間短了還好,時間一長就不太妥當了,眼看着戰事略停,還是得把各部的建制歸屬完整,這樣在以後的作戰中也更好的指揮。

“這樣,第六鎮的第十二協餘部派到湖北去,第四鎮的第七協餘部也調往湖北,這兩鎮一併歸屬第一軍統轄。再把第三鎮、第二鎮的歸屬建制!”袁世凱說罷後看向曹錕道:“曹錕,你準備準備,你第三鎮準備南下山東!”

曹錕領命稱是後道:“山東原有的第五鎮呢?”

“讓靳雲鵬的第五鎮南下徐州!”袁世凱繼續道:“這樣徐州有一個鎮再加上張勳的江防軍應該能確保蘇北不失,就算徐州有變,山東的第三鎮也能及時沿津浦線馳援。”

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章 密議(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51章 胡陳之爭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14章 D5系列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233章 喜與憂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40章 秋熱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848章 空襲!!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5章 光復餉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7章 北京初雪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8章 山東亂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09章 衝鋒(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456章 北巡(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
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章 密議(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51章 胡陳之爭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314章 D5系列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233章 喜與憂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40章 秋熱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848章 空襲!!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5章 光復餉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57章 北京初雪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8章 山東亂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09章 衝鋒(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456章 北巡(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