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秋熱

新曆10月的南京還處於一片炎熱當中,可絲毫沒有秋日的舒爽微風,陳敬雲站在窗前,不過窗戶卻是沒打開,反而是關得緊緊的以防屋內的冷氣偷跑了出去。

趙畢秋看着站在窗前的陳敬雲,那個背影他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但是每一次看見陳敬雲揹着雙手站在窗前遠眺的時候,總是能夠讓他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息!在趙畢秋的眼中,連陳敬雲的背影都是顯示出偉大來。作爲陳敬雲神化運動的推動者和引導者,趙畢秋可以說是一手打造出來了一個被神化的陳敬雲,如果沒有趙畢秋數十年如一日的神化宣傳,陳敬雲的威望絕對不可能高到今天之地步,而能夠做到這些,並堅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趙畢秋而言,他就是一個堅定無比的國社黨徒,同時還是一個對陳敬雲抱有崇高信仰的信徒。

這種所謂的信仰並不是和別人那樣,是通過宣傳被動接受而來,趙畢秋對陳敬雲的信仰,是發自內心的,他一直堅定不移的相信陳敬雲能夠帶領中國,帶領華夏民族崛起,而任何阻擋這一切的人都是趙畢秋的敵人。

用太多直白的話興許還無法描述趙畢秋這個人,套用陳彩的話說就是:他就是個瘋子!

而趙畢秋對陳敬雲發自內心的信任,也才能夠讓趙畢秋擔負起國社黨整個輿論體系的引導工作來,畢竟如果連他自己都不相信陳敬雲是神的話,又談何讓別人相信的。用趙畢秋自己的話說就是:當謊言說了一萬遍後就成爲了真理。然而當你自己堅信這不是謊言的時候,那麼你說的就不是謊言,而是事實。

所以說慌的最高境界是:說到連你自己都相信這是真的了。

趙畢秋的這種對陳敬雲近乎病態的信任,也換來了陳敬雲對他的信任。趙畢秋多年來一直都是執掌國社黨宣傳部部長一職,乃是國社黨的喉舌,同時也是陳敬雲在國社黨內的喉舌。去年也就是1944年底國社黨黨代表大會中,趙畢秋終於是被免去了擔任了多年的宣傳部部長一職,然後被陳敬雲親自提名進入國社黨中央委員會,由此從明面上真正進入了國社黨的決策層。

實際上,作爲陳敬雲的嫡系人馬,趙畢秋就和陳彩、燕井鄺等人一樣,這幾十年來權力一直都非常大,但是以上這些人,包括總統府武官侍從室的前後幾任室長,卻都是有着同樣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位卑權重。比如前後兩任的總統府武官侍從室的室長林衛通還有張凱安,可以說是最受陳敬雲個人信任的將領,這要不信任,陳敬雲也不會把自己的小命交給他們來保衛了,而這種特殊的信任,使得侍從室室長雖然平日裡不聲不響,軍銜也不高,但是權勢顯赫的很,比如當年的陳衛通就是靠他一個人,不但保了他自己數十年榮華富貴,更是憑藉他的影響力,拉扯着他哥哥陳衛華一起上位。這外人見了,哪怕是沈綱那些軍方上將大佬們都得客客氣氣的喊得他一聲‘陳室長’。這幾年才上位的張凱安雖然資歷還比較輕,影響力無法和過去的陳衛通相提並論,但是也有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的勢頭。陳衛通和張凱安雖然說影響力比較大,但是表面的職位還是比較低的,只有一箇中將的軍銜,在國內一大票人都比他們強。

燕井鄺和陳彩也如此,都是屬於陳敬雲的身邊人,別看職位讀起來只是很一般,但是實權非常大,陳彩就不說了,就連燕井鄺這個秘書處的處長,陳敬雲處理公務離不開他,甚至是處理私事也離不開他,更由於陳敬雲處理公務都是通過秘書處來辦的,所以不少人都把秘書處當成了明朝時代的司禮監,把燕井鄺形容爲太監總管。

世人皆知陳敬雲手底下的有三大心腹,陳彩、燕井鄺和陳衛通,縱然其中的陳衛通現在已經換成了張凱安,但都是一個意思。但是很少人知道,趙畢秋的地位實際上也是和以上三人類似。

之所以不被外人所廣泛而知,那是一那位趙畢秋一直都是呆在國社黨黨內,作爲陳敬雲的喉舌處理黨務,進行各種宣傳工作,加上中國自從實行一黨制後,沒有了黨派之間的鬥爭,沒有了外來黨派的競爭,加上陳敬雲又是個把軍黨政分的非常清楚的人,黨派是黨派,政府是政府,軍隊是軍隊,三者從來都不會混爲一談的。

所以儘管國社黨在中國無處不在,幾乎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但是對於普通人,尤其是新生代的普通人而言,國社黨存在的痕跡是相當淡薄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國社黨就是一個的准入機構,有了黨員證後才能夠當官從軍。至於國社黨是幹什麼的他們不關心不瞭解,更加不會因爲加入了國社黨就更改自己的政治主張,要不然國社黨內也會保守派和激進派對抗的那麼激烈了。

趙畢秋長期呆在國社黨內,被外人所忽視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再忽視,他也是陳敬雲的嫡系人馬。

這不,1944年底黨大會的時候,陳敬雲就是把趙畢秋任命爲國社黨中央委員會委員。而這個中央委員已經是國社黨內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峰了,再上一步那就是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委員會主席了。

從黨內地位而言,趙畢秋是和被作爲陳敬雲的繼承人的陳華天相同的,同時也是和沈綱、陳儀、馬寅初相當的。甚至其他幾個元帥,比如海軍元帥呂健、陸軍元帥李連陽等人,在黨內的地位實際上還不如趙畢秋,畢竟他們可沒有進入中央委員會裡頭。

實際上,早三十年代的時候,趙畢秋一度還被廣泛認爲是陳敬雲的黨內繼承人之一,畢竟三十年代的時候,陳敬雲還沒有大肆宣揚要扶持自己的兒子上位,因此國內一直都是對陳敬雲的繼承人問題非常關注的。

從內戰時代開始,幾乎衆多軍政大佬都被外界猜測爲陳敬雲繼承人過,最早的鄭祖蔭、洪子泰兩人,再到二十年代裡呼聲非常高的莊楠和唐紹儀,尤其是陳敬雲在1925-1930年暫離政壇的時候,莊楠更是被諸多人當成了陳敬雲的政治繼承人。不過三十年代陳敬雲復出,莊楠和唐紹儀的年紀漸大,這繼承人的說法也就淡薄了下來,不過有時換成了其他人選,比如時任宣傳部部長的趙畢秋,比如馬寅初等人都是。不過這些猜測和以往一樣都是虛話,等到了陳敬雲透露出想要從陳華天和陳華俊兩兄弟選一個繼承人的說法後,這些猜測一夜之間全部都消失了。

無數想要等陳敬雲死了後接班的人都失望了,說起來也搞笑,在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政壇裡,陳敬雲的最大劣勢是年紀太輕,但是最大的優勢也是年紀輕。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和他爭權奪利的人一個接着一個死掉,國內的競爭對手袁世凱、孫文、黃興、宋教仁都已經化爲了昨日黃花,而內部的競爭者鄭祖蔭等人也一個個是熬不過陳敬雲,也已經是陸續死去。數十年後的今天,偌大的一箇中國政壇裡,竟然是找不到幾個和陳敬雲同時代的開國功臣了。

陳敬雲憑藉年紀輕,熬了三十幾年,把那些想要等着他死的人一個個都熬死了。時至今日,沒有了鄭祖蔭等開國功臣之流和陳敬雲相對抗,沒有孫文黃興等人在外部干擾,這年月是誰都無法阻擋陳敬雲把獨裁進行到底了。

看着窗外依舊翠綠蔥蔥的不知名喬木,陳敬雲的心情就和這炎熱天氣一樣,有些氣悶。

不久前,他得到消息說空軍在歐洲和美國人發生了一起空戰的衝突,事件起因和過程他都不太在乎,他在乎的是這時期你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自己能夠從這一件事中獲得什麼好處。

不過儘管心裡頭不太在乎,但是面對事情的發展脫離自己的掌控,心裡頭還是有些不舒服的,陳敬雲轉身。

“畢秋啊,你還在呢!”

“學生在呢!”趙畢秋恭恭敬敬的回答着,趙畢秋和陳敬雲並不是什麼正事的師生關係,他之所以這麼叫,那麼因爲趙畢秋認爲他學的國社黨各種理論都是出自陳敬雲之口,而陳敬雲更是他的人生導師,所以在二十年代的時候就是開始喊陳敬云爲老師,自稱學生。陳敬雲對趙畢秋的叫法也不承認,也不反對,這叫了二十來年也算是聽慣了。

“黨大會的事情我還要再考慮考慮幾天,過幾天我再答覆你,至於中期選舉的事情,還是你多多操心吧!”陳敬雲說罷後,擺了擺手示意他出去。

趙畢秋道:“學生明白,我定會敦促下面的人用心辦,把這一次中期選舉辦的漂漂亮亮的!”

等趙畢秋出去了後,陳敬雲的辦公室裡並沒有安靜多久,很快就是又進來了幾個人,分別是外交部總長顧維鈞和陸軍元帥陳儀。

第1038章 f12對f80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596章 爆發(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408章 煉油廠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394章 蔡秘書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337章 渡江第352章 蔡凝(三)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212章 大戰(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997章 陰謀(一)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61章 方大山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
第1038章 f12對f80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596章 爆發(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408章 煉油廠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394章 蔡秘書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337章 渡江第352章 蔡凝(三)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212章 大戰(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61章 煙華夜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997章 陰謀(一)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38章 英國領事第461章 方大山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