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

以克查赫這個小鎮外中心方圓大約十多公里的地區內,中國陸軍第三師之乙戰鬥羣和奧地利國防軍第六師同美國陸軍之第九師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不過最爲主要的戰鬥還是集中在小鎮核心地區裡,那裡交戰的部隊主要是中國陸軍之第332步兵營、第13坦克營,以及負責對他們提供支援的第32炮兵營、第878自行火箭炮連。

而和他們進行交戰的則是美國陸軍第九師的第47步兵團、同時還有臨時加強給第九師的第751坦克營,而提供炮火支援的則是第60野戰炮兵營。

單單從表面上看上去,彷佛雙方都已經出動了好幾大千人,彷佛是上萬人的大會戰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克查赫那邊的戰鬥實際上規模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絕大部分戰鬥都是發生在步兵連於步兵連之間,坦克連和坦克連之間,也就是說戰場上主要是以一百幾十人之間的步兵戰鬥和幾輛坦克幾輛坦克之間的對決爲主,這些小規模戰鬥連接起來,就是形成了雙方的全線戰鬥。

而仔細計算雙方此時參戰的一線戰鬥人員,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第332步兵營雖然號稱千人規模,但是真正的戰鬥步兵不足五百人,而真正在前半個小時內投入作戰的戰鬥步兵在一般左右,也就是三百人左右,剩下的一部分是預備隊人員以各車輛的駕駛員、重武器操作員,後勤運輸人員、維修技術人員等。由於實際參戰的戰鬥步兵不多,但是雙方投入的坦克以及其他裝甲車輛都比較多,趙臨東可是把一整個坦克營將近七十輛坦克都投入了進去,而美國人那邊也是除了一開始的一個坦克連外,又是增援了三個坦克連,這加起來就是一整個第751坦克營了。

這樣也就造成了,在克查赫這個小鎮核心地區,雙方的戰鬥主要是以坦克之間的交鋒爲主,步兵則是成爲了次要的掩護兵力。如此情況導致了在這片方圓不足三公里的區域裡,竟然是集中了雙方超過兩百多輛的各類坦克、突擊炮等全履帶式裝甲車輛。

這樣的密度可以說在整個二戰當中都是很少見,雖然蘇德在東線交戰的時候,發生過超大規模的坦克交戰,但那種交戰的範圍非常大,可是很少出現說在一個小地方里就彙集雙方數百輛坦克交戰的事情。

之所以出現今天這種情況,還是和中美兩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太高以及兩國都擁有大量坦克有關,現在中美兩國現存的坦克可都是七八萬輛以上,這坦克多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排了。

二戰期間,各國都是全力生產各種軍工產品,哪怕是沒有參加大規模戰爭的中國也是如此。其他軍事物資先不說了,只說坦克、自行火炮、突擊炮等全履帶式的裝甲車輛,美國和蘇俄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生產的數量可是達到十幾萬輛,不過他們由於連年的戰爭損失的也多,不過儘管損失的不少,但是他們現存的坦克依舊非常多,美國人可是還保有好幾萬輛的坦克、自信火炮、突擊炮呢,蘇軍的要一些,但是也有好好萬輛呢。

然而二戰當中的中國和英美德蘇各國都不同,中國雖然連接對外進行了數場戰爭,包括1940年東南亞戰爭,1941年中俄戰爭,1944年中日戰爭以及到年初的歐洲戰爭。但是這些戰爭給中國所帶來的戰鬥損失卻是相當少的,也許幾百輛、幾千輛裝甲車輛的損失在平時看起來很多,但是和蘇軍超過十萬輛的裝甲車輛損失以及美國六七萬輛的裝甲車輛損失比起來,中國陸軍在以上多場戰爭中的裝甲車輛損失不超過一萬輛。

而正式因爲戰鬥損失較小,也就導致了中國陸軍內大量舊式裝備沒有被消耗掉,但同時由於技術的進步,迫使中國陸軍不得不大規模服役更加先進的裝備,如此也就導致了大量舊式裝備被迫封存、或者退出一線部隊裝備二線部隊。其中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t9\12系列坦克以及t8輕型坦克和t10南方坦克了。這些坦克在二戰前還算不錯,二戰前期也勉強算得上主力,但是在二戰後期的今天已經落伍過時,t9\12系列由於保有數量巨大還被迫繼續裝備二線部隊繼續使用,但是那些t8以及t10坦克則是已經完全退役,直接被封存了。

所以儘管中國在二戰期間的各種軍事物資總產量不如美國,但是在1945年的今天,中國現存保有的各種軍事裝備數量卻絕對是世界第一。

畢竟大家都是大量生產,別人是一邊消耗一邊生產,你卻只生產不消耗,多出來的這些就是非常明顯的差距了。

要不然中國陸軍怎麼會敢自稱世界第一呢,不就是因爲中國陸軍保有世界上最多的裝甲車輛嗎,現在中國陸軍當中,各種裝甲車輛保有量超過十萬輛,比美國陸軍都多,儘管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二戰前期以及戰前生產的,但是講起這總數是最多還是錯不了。

這裡頭看各國的主力坦克產量和現存的保有量就知道了,中國t15以及t18坦克的總產量達到了一萬三千輛左右,經過多次對外戰爭的損失後現存大約在一萬輛左右。至於t9\12系列坦克更多一些,這一個系列的坦克包括各種改型達到了兩萬多輛,不過這一個系列的坦克被用於對外軍事援助、同時也利用底盤大量改裝特種坦克以及自行火炮,突擊炮等,所以t9\12系列坦克現存不多,也就五千多輛而已,不過t9\12坦克底盤改裝的各種突擊炮、自行火炮卻是高達一萬多輛,基本上t9\12系列的底盤構成了中國陸軍主要履帶式火炮的底盤。

然後還有東南亞以及國內部隊裝備的南方坦克t16,以及兩棲部隊、海軍陸戰隊裝備的t19兩棲坦克,這一部分也不少,達到好幾千輛。此外還有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就是t14輕型坦克,這個8噸級別的輕型坦克廣泛裝備在中國所有部隊當中,主要是作爲偵查坦克使用,數量達到了三千多輛。

然後還有t11重型坦克、t17重型、t13坦殲,t9e坦殲等產量比較小的坦克。

以上這些坦克就是構成了現在中國陸軍的現役主力坦克,大約在兩萬五千輛左右,同時中國陸軍的二線部隊還裝備有大量t10、t8、t6系列坦克,同時也封存有一部分t9\12、t8、t10等坦克。

再加上數量更爲龐大的自行火炮、突擊炮、步兵戰車等全履帶式裝甲車輛,中國陸軍擁有超過十萬輛裝甲車輛的話可不是虛話!

由於保有的裝甲車輛太多,這也就導致了中國陸軍在部隊廣泛配屬坦克、突擊炮,而且除了配屬固定編制外,建立有大量的獨立坦克營、坦殲營,重型坦克營等部隊,這些獨立營級裝甲部隊都會臨時加強給前線作戰的部隊,前面說過的第六十七步兵師所指揮的三個坦克營中,就有一個獨立坦克營。

中國是因爲二戰中的戰損不大而保有大量的裝甲車輛,而美國人嘛,之所以也保有那麼多的裝甲車輛,純粹是因爲他們的生產能力足夠強悍,前線損失一輛他立馬就給生產出兩輛來了,所以二戰期間美國人的坦克是越大越多,當然這花的軍費也比中國多多了。

這兩個都不缺坦克等各種裝甲車輛的陸軍交戰,哪怕是隻爲了爭奪一個小小的克查赫,那也是幾十上百輛裝甲車輛開出去開打了。

這年頭打仗,哪怕是千人規模的交戰,要是沒有幾十輛坦克在裡頭,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個是二戰的參戰國。

小小的克查赫集中了中美兩國陸軍總數超過兩百多輛的各種全履帶式裝甲車輛,這起來自然也是熱鬧非凡。

包二青前腳剛走,老李那邊就是帶着311號車南下,這剛走沒有多久就和一輛美軍的m26交上了火。

不過因爲距離很遠,雙方發現並相互交火的時候,距離可是足足有一千八百米之遠,而雙方又不是說在一望無盡的大平原裡交戰,這克查赫所在的地區雖然不算山區,但地形也起伏不平,這雙方坦克相距一千八百米之遠的,這稍微機動下就能夠讓對方無法得到射界。

所以當老李開了兩炮都沒有打中那輛m26坦克後,就是和311號車繼續前進,而右面,第136號車和138號車也是配合着向前推進,這兩個坦克的戰鬥小組是相互掩護向前推進。

而在對面,兩輛美軍的m4坦克也是在兩輛m26坦克的支援下,開始大範圍機動,試圖繞行側面攻擊。

雙方坦克之間的對決遠遠還沒有到達結束的時候。

對於老李來說戰鬥還在繼續,而對於包二青來說戰鬥也還在繼續。

當他好不容易回到後方,就是找醫護兵緊急包紮了手臂,他運氣不錯,手臂雖然血跡淋淋但只是皮肉傷,沒有傷到骨頭,所以緊急包紮止血後也就沒有什麼大礙了。不過隨後他就是看到了一個帶着上尉軍銜,年約三十的軍官走進了醫護室,然後在裡面掃視一眼就是看着包二青道:“中士,你是車長?”

包二青這剛包紮好,見到長官詢問,立馬就是敬了個軍禮然後道:“報告長官,我是137號車車長!”

那軍官問道“你的坦克呢?”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我的坦克被美國人擊毀了!”

軍官略微皺眉:“哦,那你打掉了多少輛?”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打掉兩輛美國佬的謝爾曼坦克!”

那上尉這個時候看了看包二青的手臂:“怎麼樣,還能再戰嗎?”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醫生說這只是皮肉傷,我還能繼續戰鬥!”

的確,作爲車長的他指揮坦克戰鬥,這點傷如果是在和平時期是不行,但現在是戰爭時期,勉勉強強的話包二青的確是還能夠繼續指揮坦克戰鬥的。

上尉點頭道:“好,我再給你一輛坦克!”

一分鐘後,包二青就是在外頭空地裡看到了一輛t18坦克,車身的編號是345。

不過當他走到旁邊的345號車的時候,發現這輛t18坦克明顯是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其左側位置上有着一個明顯的大洞,一看這洞口包二青就知道應該是被美國人的75毫米的坦克炮給擊穿了,不過儘管擊穿了卻是沒有給坦克內部造成太大的傷害,要不然這輛345號坦克也不能夠開回這裡了,當然他不知道的是當時這輛坦克裡頭的四個乘員被報銷了三個,而且炮塔也被臨時打壞,只剩下一個駕駛員勉強開着坦克臨時退出戰鬥後,經過緊急維修,這纔出現在這裡,而剛纔那個上尉就是爲了這這輛已經受傷,但是明顯還能夠再戰的345號車組織乘員。當包二青帶着黑大個以及另外兩個他不認識的乘員進了這輛345號車的時候,他可以清晰的看見裡頭的血跡,伸手一摸都還能摸到黏糊糊的血跡。

包二青中士吊着他那條受傷的胳膊,然後通過耳機下令:“走,兄弟們還等着我們呢!”

第350章 蔡凝(一)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533章 59號戰艦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39章 關餘貸款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91章 伍世鍾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024章 忍讓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8章 山東亂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744章 f5戰鬥機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
第350章 蔡凝(一)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533章 59號戰艦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39章 關餘貸款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91章 伍世鍾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1024章 忍讓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8章 山東亂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744章 f5戰鬥機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