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蘇南和平

面對參謀部送上來的難題,陳敬雲也是向前方的將領們發出了詢問電報,林成坤回電警衛師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而程璧光回覆得到海軍主力艦隊增援後將保證重新封鎖長江,而沈綱回電由於曹錕部獲得了彈藥補給,南城戰役將會進一步拖延三天甚至更久。得到前線各部隊的詳細情況後,陳敬雲並沒有太多的遲疑,而是迅速做出了決定,十二月七號夜,上海司令部正式命令林成坤的警衛師向東面六合方向撤退。

根據參謀部裡諸多參謀們制定的新一輪計劃,林成坤的警衛師暫時向東撤退到六合地區,如果北洋軍派出主力追擊的話那麼就進一步撤退到揚州附近,但是警衛師將會留在長江北岸,依舊作爲國民軍北上的橋頭堡,隨時可威脅津浦線。而北洋軍如果脫離津浦線追擊的話,那麼北洋軍的後勤補給脫離了鐵路就會麻煩的多,至少要比國民軍麻煩的多,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了鐵路依託後,限於東南地區的地形和陸上交通,北洋軍的那個重炮團根本無法有效的進行長距離機動。沒有重炮的威脅,退守六合或者揚州地區的警衛師將會得到海軍的有力火炮支援,而海軍也可以在形勢不妙的時候隨時能夠掩護警衛師渡江南迴。

當然了,警衛師要撤退也不是說撤就能撤退的,需要準好完全的準備,不然就得和上次第一師一樣,撤退變成潰敗了。而在這個時間當口裡,沈綱指揮着國民軍四個師儘快了攻擊曹錕所部,這個時候曹錕雖然已經從馮國璋那裡得到了一部分補給,但是根本無法滿足手下數萬人的消耗,彈藥依舊緊缺的曹錕部根本無法抵擋國民軍的猛烈攻勢,在南京南城練練潰敗,甚至出現了整營被包圍殲滅的戰例。加上大軍要撤退的消息慢慢傳出,更是讓北洋軍士兵們沒有心思作戰:憑什麼別人都要跑了,我還要在前線和國民軍打生打死啊!

自從搭起了浮橋開始小規模撤退後,南城的北洋軍奔潰的甚至比之前陷入絕境的是還快,大批的北洋軍士兵丟下槍支,然後朝着北方涌去,試圖擠上那數條北迴的浮橋。這樣的情況是曹錕和馮國璋都沒有預料到了。

南城的這麼多部隊當中,張勳的部隊最先奔潰,由於張勳的第八師早已經被打殘,後續的防守南城作戰更是損失慘重,到撤退前夕已經不足四千人,而曹錕組織撤退之時,自然是,免不了有私心,把第三師的部隊安排到最先走,然後第五師後續,第八師墊底,這樣的情況讓張勳罵孃的同時更讓第八師的部隊炸了鍋,走又走不了,但是擋國民軍又擋不住,這第八師不奔潰纔怪了。

八號夜,數個第八師軍官因爲不滿曹錕的軍令,拒絕執行阻敵任務後帶領衛兵衝擊第三師指揮部,衝突中一度發生交火,這幾個軍官被曹錕下令當場槍斃,張勳趕到場後伏屍痛哭,事後曹錕親自向張勳解釋事情前後,此時雖然就此壓了下來,但是卻在第八師內造成了極大轟動,現在的第八師雖然已經是殘兵敗將了,但是誰也不想被人當成炮灰送死不是。

抗命有曹錕盯着,而逃的話,現在南京南城三面都被國民軍包圍,只剩下北面的江面而已,不能往北邊逃,又不想當炮灰當後軍送死的話,那麼剩下的選擇就不多。

九號上午,第八師前線的一個營三百餘人在營長的帶領下向國民軍投降,開創了北洋軍和國民軍交戰一來,第一次有成建制的北洋軍大規模投降。第一時間就得知消息的陳敬雲立馬做出指示:“率領部隊投誠的北洋軍衆軍一律官升一級,士兵願意參加國民軍的立發一個月的軍餉,願意回鄉的提供三元的路費,後續事例亦照此辦理”

此舉完全就是擺明了要拉攏那些軍心動搖的北洋軍軍官了,一方面是被當成了棄子,而另外一方面則是高官厚祿,加上大家也都明白了現在國民軍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了,所以很多北洋軍軍官心裡頭都是多了一絲異樣心思,其中尤其已北洋軍第八師的軍官們爲最。

九號上午剛有一個營投降,下午時候,第八師又有一個營成建制的投降,其餘小規模的連排級規模的投降就更多了。

這種北洋軍大規模投降的行爲是雙方事先都沒有想到過的,曹錕開始在第八師少數幾個軍官抗命的時候就有些懷疑了,但是畢竟沒有想到第八師的部隊竟然會發生大規模投降。

張勳比曹錕更鬱悶,第八師可以他的部隊,他的命`根子,雖然歷盡蘇南戰事中,他的第八師已經名存實亡,之前留在南京當中的一旅兩團完全沒了,從鎮江前線撤回來的主力部隊歷盡前後多日的苦戰,早也是損失慘重,當初從清江浦出發時足足一萬三四千人,加上運送補給的民夫之類更是高達一萬五千餘,然後兩個月不到在這蘇南打一場過後,第八師現在竟然只剩下了四千人餘人,火炮等重武器更是丟了個一乾二淨。可謂是把根基都打掉了,不過爲了讓張勳答應爲全軍當後路,馮國璋和袁世凱的已經給了他雙重承諾,等戰事一了就重建第八師,到時候會調撥足夠的軍費,甚至將會調撥一批火炮給第八師,這才讓張勳有了個盼頭。

雖然擔任後軍危險很大,但是在曹錕和馮國璋的逼迫下他也不能不答應,本來想着如果行動快速的話,自己的第八師也應該能跟着第三師和第五師的後頭回去的,但是沒有想到第八師擔負掩護任務一天不到,就已經差不多奔潰了,如果說是被國民軍的猛攻打敗的也就算了,偏偏還不是,而是第八師自己的自亂陣腳,人家國民軍還沒上來呢,自個就打着白旗投降去了。

由於第八師已經陷入混亂,曹錕心一狠,當即就是命令唐天喜率領屬下一團殘兵擔負阻擊任務,並且加緊了組織全軍渡江撤退。

而此時,國民軍也已經發現了北洋軍的曹錕部想要全面渡江撤退,於是在八號晚給警衛師下令暫緩撤退,命令起迅速的組織機動兵力牽制打擊北岸馮國璋的部隊,同時已經司令部給海軍艦隊下令,要求主力艦隊在一天之內重新到達南京恢復炮火支援。海軍方面爲了抽調主力,連還在維修中的海容號都緊急`抽調了,其他的大小炮艦不管新舊大小,全部一股腦的派去了南京方面,試圖阻擊北洋軍的渡江北返。

程璧光也是得到了嚴令阻擋北洋軍的渡江,所以冒着北洋軍的陸地重炮團的火力再一次往上游駛去,並且對正在渡江的北洋軍曹錕部進行了炮擊,不過由於北洋軍的重炮團火力太猛,程璧光不敢停留,當一艘炮艇又捱了一枚六寸榴彈後,程璧光不得不再一次下令撤退,所以並沒有有效的阻擊了曹錕部隊的渡江。

十號凌晨,國民軍第二師突破第八師最後一道防線,擊潰了第八師最後的兩千主力部隊,打死打傷北洋軍五六百餘人,餘者不是四散逃跑就是投降,第十六旅旅長蔣雁行少將以及大批軍官被俘,而蔣雁行也成爲了辛亥以來北洋軍體系當中第一個被俘虜的將軍。這個蔣雁行在辛亥前是陸軍第十三混成協的協統,辛亥後也隨大流組織了個軍政府自認江北都督,但是和革命黨人關係不好,捕殺了不少革命黨人後期和南京臨時政府決裂就投向了袁世凱,後來袁世凱撤銷江北都督並派遣張勳率部進駐清江浦,以張勳的江防軍爲主體組建第八師,同時原有的江北陸軍也就隨之加入到第八師當中,蔣雁行也就成爲了新成立的陸軍第十六旅少將旅長。

北洋軍自從辛亥後,歷盡數場戰事中包括湖北戰事,山西戰事,南京戰事基本都是獲勝,所損失的軍官大多都是一些尉官,甚至校官都沒幾個,然而蘇南戰事打了一個月多月後,北洋軍原先南下的三個師裡頭差不多四萬人現在只剩下了兩萬多的殘兵,損兵之餘肯定也是折將的,尉官之類的低級軍官就不說了,那是說也說不過來,就連校官損失的也不少。如果說校官還算是中級軍官,被俘陣亡之類的不奇怪的話,那麼少將被符就是一件大事了。

原本南下的北洋軍三個師當中,除開陸軍部和袁世凱派下來的那些觀察將領外,第二軍的固定編制中一共也沒幾個高級將官啊,就連馮國璋在內也不過十來個而已。北洋軍前段時間的授銜中,給下屬部隊的授銜還是控制的很嚴,沒有出現一大羣將軍的情況,而且目前的北洋軍體制中是沒有副軍長、副師長這樣的副職,就導致了作戰部隊中將官更少。分別是各旅少將旅長、三個中將師長、第二軍的少將參謀長、之後就只有馮國璋這個上將軍長了,這加起來才也才十一個人而已。

而相對於的國民軍的作戰部隊中將官其實也不多,一個師當中,師長是中將或者少將,而副師長是少將,也就兩個將官而已,其餘的師參謀長是上校,沒有旅這一級別,接下來的團長不是上校就是中校。

不過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都是作戰部隊將官少,但是陸軍部或者司令部這些總指揮部機構裡卻是有着大批的將官,有些是單純是閒職用來安置人的,而有些則是需要這麼高的軍銜來辦事,另外就是升遷的需求等等,比如國民軍的司令部當中,不算海軍處的話,只算三部總長和次長,然後各司司長就有差不多二十個將官了,這些還是有着實權職位,然後還有一批顧問之類的閒職,比如孫道仁任職參謀部高等顧問也是配的的中將軍銜。袁世凱帳下也有一大堆的將官顧問參謀之類的。

然而不管怎麼算,前線部隊裡頭要俘虜或者打死一個地方將官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就算一個最次的少將在北洋就是混成旅的旅長,然後在國民軍那也是副師長,平時也是前出帶領加強團或者混成旅規模的部隊作戰,這樣的角色想要受傷或者俘虜那是很困難的,因爲哪怕就算敗了人家跑的也比普通小兵快的。

出現陣亡和被俘就只能出現在被包圍而無法突圍的情況下,很不幸,蔣雁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包圍俘虜的。

蔣雁行被俘,這事情如果放在平時肯定是一件轟動的大事,但是在十二月十號這一天的南京南城來說,這事和其他發生的大事比起來就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了。

十二月十號夜,已經朝着江邊沿岸發動猛烈攻勢數天的國民軍終於看見了長江的江面,次日,曹錕親自接應斷後的唐天喜部渡江成功,事後曹錕和馮國璋聯名向袁世凱報捷:幸不辱命,第二軍上下奮鬥已成功渡江反攻南京北岸。

十一號,國民軍南岸的主力部隊佔領南京南城全部地區,同日泰山鎮的警衛師經過事先準備後,順利撤離泰山鎮前線,隨後朝着六合方向轉進。

當天,國民軍福州艦隊下屬的海軍大量主力艦艇抵達南京江面,對北岸的北洋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炮擊,並和北岸的北洋軍重炮團進行激烈炮戰。

十二號,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讓英國駐上海領事法磊爵士去見陳敬雲,詢問國民軍停戰議和相關事宜。

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
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41章 南下北上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