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69章 當陽

武德十年(公元34年)春末,岑彭的將號出現了微小的變化。

過去他是“鎮南大將軍”,顧名思義,主要責任是替魏皇看住南方一線,但近來在第五倫懿旨下,卻成了“徵南大將軍”!

魏皇的制書裡是這麼說的: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

“襄陽之南,及於大江,至於南海,汝實徵之!”

岑彭垂首應命:“臣岑彭,敬受命!”

在第五倫眼中,岑彭是魏將裡最知大局的,過去幾年,第五倫爲了從容奪取青徐淮北、抵禦羌胡,用兵耗糧太多,東、北陷入戰爭,其餘地方就必須做出犧牲。於是乎,荊州就成了戰線中最穩定的一環,換了吳漢、小耿,恐怕要叫叫嚷嚷,但岑彭卻忍了下來,他將襄陽城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在西邊,岑彭又加強了丹陽駐軍,使上庸的賈復、鄧奉無可乘之機。

最關鍵的改變,則是他將南陽改造得天翻地覆!前朝的豪強、劉秀老家的故人,被赤眉折騰一遭後實力大損,岑彭遂將其統統連根拔起,遷徙到北方。舂陵劉氏、新野鄧氏的莊園成了軍屯之地,其餘土地分割成小塊,租授給那些漢、新兩朝悽悽慘慘的佃農和奴婢,田租低於過去,以贏取他們的支持。

這種改革是頗有成效的,魏軍在南陽這片土地上,已頗得人心。

岑彭精心準備,蓄勢七載後,第五倫鬆開了約束荊州軍的鎖鏈,終於願讓岑彭出擊,“南線無戰事”宣告結束!

接受新將號後,岑彭立刻召集幕府羣僚,告訴親信道:“陛下應允了我所奏兵略,決意先蜀後吳,依次掃平!”

具體到滅蜀上,岑彭向第五倫提出的建議是:南北水陸併發,如今馬援已猛擊漢中,橫掃只是時間問題,並吸引了成家大部分軍隊集結巴山、白水關。岑彭便可趁勢南進,奪取江陵,切斷吳蜀聯盟。進而向西攻克夷陵,入三峽擊白帝城,再長驅直入江州(重慶),拿下巴郡。

一旦如此,蜀中的江山天險將蕩然無存,公孫述腹背受敵,平原無險,困守成都,至遲到明年必將敗亡!

幕府羣僚聞言自然大喜,如今魏國有四位大將,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除了塞北匈奴,中國就只剩下吳蜀兩家割據,能掙軍功的地方不多了。第五倫確實器重岑彭啊,不但給他“襄陽之南,至於南海,汝實徵之”的承諾,滅蜀的功勞起碼也能得一半,這意味着荊州軍能撈到了泰半功勞,多少人將由此發家致富,焉能不樂?

他們頗爲樂觀地預估道:“如今蜀中精兵盡數北調,南郡只剩下僞翼江王田戎區區兩萬雜兵,將軍以南征大軍壓境,若田戎膽敢頑抗,必被碾爲粉末,只要奪取江陵,三峽以東,自可傳檄而定。”

優勢太大,全軍上下瀰漫着輕敵易勝的心態,但岑彭卻絲毫沒受影響,仍一板一眼地安排各部。

“三月底,前鋒萬人自襄陽南下,依次克復宜城、若縣,舟師也順漢水直下,到藍口聚渡口,監視江夏郡吳軍動向。”

岑彭很清楚,這場江陵爭奪戰,他真正的敵人,不是成家的翼江王田戎,而是駐紮在江夏、荊南地區的漢將馮異!

過去七年,公孫述在渾渾噩噩浪費時間,劉秀可沒閒着,統合內部山越後,又讓鄧禹討平了交州。馮異則在長江兩岸努力種田,兵力雖不如岑彭,但單論水師舟船卻勝過他。漢中鏖戰旬月,戰爭不再是秘密,利用雲夢大澤,馮異的支援速度,將會極快。

“故江陵必須速取!”

岑彭在地圖上繼續指畫方略:“四月初,留兵五千守襄陽,一萬守南陽,其餘五萬五千大軍、五千騎從南下,進抵藍口聚駐紮,而前鋒則繼續進至當陽縣(今湖北荊門市)……”

當陽縣,正是襄陽、江陵之間的中點。地處荊山餘脈,北部環列重山,南方則縈繞雲夢大澤,作爲江陵的門戶,也是魏軍前進路上唯一的阻礙。

岑彭道:“僞翼江王田戎可能會被大行令及繡衣衛策反降我,但他若心存僥倖,負隅頑抗,必至當陽,夥同吳軍阻攔王師。”

他又將一枚代表五千人的兵棋,從魏軍南進大營處拿起,向西移動,輕輕落在了江陵西北的“臨沮縣”。

岑彭道:“我大軍在江漢與吳、蜀聯軍對峙,偏師則效秦將白起拔楚西陵之戰,西渡沮水,直插南郡西部!一舉奪取臨沮縣,再南下襲取江陵。”

岑彭被第五倫比喻爲象棋盤上的“卒”,過河之前,習慣的戰法是日拱一卒,看上去頗爲保守,但一旦過河,卻又會橫衝直撞,打出讓對手猝不及防的奇招來。

萬事俱備,四月初,前鋒順利完成任務後,岑彭的大軍也拔營出征,一路上他嚴肅軍紀,號令軍中吏士,不得虜掠百姓。所到之處,宜城、若縣等地父老都奉獻牛酒前來相迎,忙不迭地表明立場。

岑彭接見當地長者,頗爲和善地對衆人說:“大魏皇帝哀愍南郡久爲公孫、劉秀虜役,故令我興師遠伐,以討有罪,爲民除害。”他堅決不肯接受牛、酒等物,以安衆人之心,一時間江漢之濱,名義上隸屬於成家的諸縣爭着開門歸降。

當三軍抵達漢水重要渡口藍口聚後,前鋒回報:“已進至當陽縣北,田戎將兵萬餘,與吳軍二三萬人匯合,阻於當陽橋,旌旗插遍兩岸。”

“馮異果然動了!”幕僚們且憂且喜,憂的是吳軍動作也太快了罷!八成是漢中戰役打響後,劉秀得到公孫述求援,派馮異北援,阻止岑彭奪取江陵。

喜的是,到目前爲止,敵人一直在按照岑彭的套路來佈置,江陵空虛,那五千偏師或許當真能建奇功!

唯獨岑彭皺眉不語,只追問斥候:“當陽吳軍,當真是馮異部麼?”

斥候說所見旗號,確實是“漢徵西大將軍馮”,然而岑彭仍搖頭:“馮公孫乃善將兵者,縱然謹慎,打仗卻不會如此呆板愚鈍。”

可就算心中有疑,岑彭暫時沒對部署做出改變,仍令前鋒多造爐竈,虛張聲勢,同吳、蜀兩軍相持於當陽,同時靜候偏師的消息。

然而四月中旬時,統領偏師的將軍卻匆匆派人來報,說是他們沿着白起南征路線,抵達沮水時,遭到一支敵人突然襲擊,他們不同於普通蜀軍,號令嚴明,頗爲驍勇。雖然偏師傷亡不大,順利撤回沮水以東,但行蹤卻已暴露,敵人必然加強防備,突襲江陵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了。

“臨沮方向的蜀軍?旗號是‘賈’?”

這倒是意外之事,岑彭有些微詫,旋即想起了一人。

“莫非是上庸郡僞太守賈復賈君文,也走了這條路,南躥至此,壞我好事?”

對於此人,岑彭絕無半分輕視,賈復和鄧奉,多年前曾在丹陽、武關一帶鬧出了老大動靜,要不是第五倫親自爲自己兜底坐鎮宛城,岑彭後方不穩,恐怕沒心思在襄陽慢慢佈局。

此番用兵前,岑彭在南陽西部留了點兵力提防賈復、鄧奉,但確實沒料到他會跳到南方戰場來,還真就不是冤家不聚頭?

“將軍,事到如今,下一步當如何安排?”

面對幕僚、偏將們的發問,岑彭淡然道:“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

“既然用奇不成,且先以堂堂正正之師,與敵戰於當陽,這六七年錘鍊,新卒已成老卒,陛下又爲吾等添置諸多軍國利器,確實該試一試了。且留後軍萬人守備藍口聚,看好糧秣輜重,其餘四萬人、五千騎,不日開拔當陽!”

岑彭的目光,落在當陽敵軍駐紮之處,那是一個小地方,準確度小點的地圖,甚至找不到名字:

“長阪坡!”

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03章 易姓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508章 豹尾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65章 江漢第148章 搭班子第655章 對手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83章 禮物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45章 諸君!第415章 想桃吃第383章 長城第666章 報答第362章 打虎第335章借貸第372章 雞肋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664章 刺馬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568章 南巡第556章 窺天第326章 魏蜀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269章 兒皇帝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60章 星星之火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382章 棄地第247章 進京第216章 天命!第403章 易姓第666章 報答第380章 軍糧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689章 祝融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689章 祝融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0章 新朝雅政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259章 西涼軍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539章 敵手第680章 衝舟第98章 匈奴漢第548章 山頭第283章 借劍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304章 五等第120章 天下亂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316章 柱天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535章 鼎足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678章 次元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98章 匈奴漢第562章 委屈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2章 委屈第30章 新朝雅政第682章 豆渣第385章 持久第623章 山高第518章 辯經第506章 應龍第459章 體面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92章 優勢第154章 折肱
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03章 易姓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508章 豹尾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65章 江漢第148章 搭班子第655章 對手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83章 禮物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45章 諸君!第415章 想桃吃第383章 長城第666章 報答第362章 打虎第335章借貸第372章 雞肋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664章 刺馬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568章 南巡第556章 窺天第326章 魏蜀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269章 兒皇帝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60章 星星之火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382章 棄地第247章 進京第216章 天命!第403章 易姓第666章 報答第380章 軍糧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689章 祝融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689章 祝融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0章 新朝雅政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259章 西涼軍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539章 敵手第680章 衝舟第98章 匈奴漢第548章 山頭第283章 借劍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304章 五等第120章 天下亂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316章 柱天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535章 鼎足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678章 次元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98章 匈奴漢第562章 委屈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2章 委屈第30章 新朝雅政第682章 豆渣第385章 持久第623章 山高第518章 辯經第506章 應龍第459章 體面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92章 優勢第154章 折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