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02章 不行

徐淮大戰,鄧禹全程未能參與,因爲他幾個月前就被劉秀派往白帝城謁見公孫述。

按照最早的盟約,雙方合力拿下南郡後,成家可以把大城市江陵連帶襄陽等地交給劉秀,而劉秀則當以荊南長沙等郡作爲交換。

然而事與願違,荊襄一戰,漢軍功敗垂成,甚至折了大將,戰線退回雲夢澤畔,只能勉強保住江夏郡不失。倒是蜀軍成功控制江陵,戰罷,公孫述表示應如約照辦,可江陵早被蜀軍連人口帶財貨劫掠一空,且身處漢水下游,岑彭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拔取,根本守不住,這纔有了鄧禹趕赴白帝城扯皮一事。

雖然公孫述對劉秀違約勃然大怒,但他也知道,魏國取荊襄,已然威脅到了巴郡。考慮到聯吳抗魏的大局,公孫述的胃口從三個郡變成三個縣,劉秀將漢軍暫時控制的南郡數縣交給蜀軍,讓他們能夠在江陵外圍構築防線——守巴必守荊嘛。

鄧禹初冬開始回程,回到吳地後驚聞大戰已在淮北開打,立刻星夜前往。

“淮北危矣。”鄧禹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漢軍小半軍隊還被岑彭拖在荊南迴不來,這一戰,他們處於絕對劣勢。

然而等鄧禹趕到臨淮郡徐縣時,卻趕上了一場難得的勝仗,漢軍主力三萬餘人從下邳乘舟師退至徐縣,並與魏軍奇兵前鋒打了個遭遇戰,蓋延寡不敵衆潰退而去。

而謁見皇帝后,聽說劉秀剛從下邳兩倍之敵的增援中跳脫出來,鄧禹更覺心有餘悸,不由感慨:“多虧有泗水。”

“然也,北人乘馬,南人駕船,靠着舟師運載,吾等才能進退自如啊。”

除了泗水,劉秀還感謝了一個人:“還有吳王夫差,五百載前開鑿邗溝,疏通淮泗水道,雖罪在當代,卻遺澤千秋啊,吳越多淫祠,有伍子胥廟、越王廟、范蠡廟,獨夫差絕無,往後朕少不得要給夫差立一座。”

也是劉秀運氣好,要說夫差當初開鑿疏通的河道,可不止南方,爲了進取齊魯,他還耗費巨量人力物力,開鑿了菏水,這條運河溝通了濟水和泗水,使得長江的船,可以一路駛到黃河去,只可惜新莽時大河決口,兗州成了黃泛區,菏水堵塞,否則魏軍亦可派遣大量北方舟船南下,而不必出了靈璧就走陸路。

漢軍的撤退拉扯雖精彩但還算尋常,但劉秀竟能料到第五倫出招,回頭堵截了蓋延的騎兵,這就令人稱奇了,莫非漢軍在魏國內部也有細作?

劉秀卻搖頭,在情報方面,他可是兩眼一抹黑,對戰局的掌控,全靠賭博與揣測。

“七國之亂時,周亞夫遣輕兵絕淮泗口之策,此乃北軍一舉擊破南方關鍵所在,第五倫見朕擁兵於下邳,必用此計!”

還是運氣好,此策本無大問題,若蓋延循序漸進,與步卒配合行進,劉秀也佔不到任何便宜。

“但第五倫不會犯錯,其麾下武將卻會。”

就像劉秀自己籌劃一切,但屬下的理解與執行總是差了一個檔次,第五倫似乎也深受其害啊。

鄧禹更加佩服,要論漢軍這邊的第一名將,還是皇帝本人啊,只遺憾地嘆道:“只可惜未能全殲這支騎兵,叫其潰圍西逃了。”

“猶未可知。”劉秀卻看向西方:“符離本有萬餘人,由偏將軍堅鐔統領,作爲疑兵迷惑第五倫,爲其識破後,便早早撤至大澤鄉以南待命,蓋延西撤,或許會與彼輩碰上。”

喜訊來得很快,鄧禹纔到半日,西邊就傳回消息:

“敵將蓋延,已被堅鐔將軍困於垓下!”

……

蓋延終究沒能等到他期盼中的救援。

身在百里外的橫野將軍鄭統,想到早年間自己曾在攻略關中時,輕兵冒進損失慘重的經歷,選擇穩一手,駐兵不前,任由蓋延的數百殘兵,被堅鐔帶上萬人困在垓下。

戰鬥結果是毫無懸念的,馬匹疲憊、失去機動能力的騎兵,在戰鬥中左支右絀,加上垓下廢城缺了面城牆,守無可守。儘管漁陽突騎皆是北人,個人戰鬥力極強,讓漢軍付出了數百人傷亡,但包圍還是一點點縮小。

若是第五倫嫡系在此,少不得要拼死一戰,多拖點墊背,但漁陽突騎本就是一羣“僱傭兵”,沒犒賞、不準劫掠時,這羣人連馬背都不肯上,又豈會爲魏皇付出性命?蓋延還在最後一間沒頂的土屋裡挽強弓持白刃反擊呢,突騎就成隊成隊地放棄了抵抗。

氣得蓋延大罵屬下愚蠢:“吾等南下殺戮甚重,必爲南人所恨,降吳焉能活命?”

然而下一刻,對面的漢軍就開始叫喊:“陛下早聞蓋將軍乃塞北豪雄,以勇氣聞名,願得生將軍一見!”

“劉文叔知世間有蓋延耶?”

劉秀至少是與第五倫爭鼎的人物,這讓在魏軍一大堆皇帝嫡系裡排不上號次的蓋延且喜且驚。

就在蓋延一個猶豫間,漢兵忽然推到了搖搖欲墜的牆壁,將蓋延整個壓在下頭……

……

蓋延終於實現了他“最先飲馬淮河”的誇口,雖然他是作爲俘虜被押到淮泗口的。

淮泗口確實如第五倫所料,是漢軍的大本營,淮南的糧食通過終年不封凍的邗溝運到此地,若無邗溝,漢軍早已崩潰,也難怪劉秀感激得要給夫差立廟了。

雖然劉秀口頭說願“生得蓋延將軍一見”,但蓋延卻來得不是時候,他被推入漢營時,這兒正在舉辦一場喪事。

淮泗口雖未下雪,但整個漢營大帳附近彷彿爲白雪籠罩,內外皆舉喪,氣氛頗爲沉重。

原來,卻是彭城戲馬臺一戰消息傳到,劉秀得知東海太守劉植戰死,特地爲其舉喪。

不僅如此,依照荊襄大戰時馬武殞身的舊例,劉秀竟破格將劉植追封爲“鉅鹿王”,給了他最高的死後殊榮!以表彰殉漢忠臣。

雖然劉植在東南完全是一位“河北孤臣”,與南陽、潁川各大派系都不沾邊,平素也沒有太多好友,但作爲宗室一員,他的英勇戰死依然得到了不少人感懷,加上徐淮戰事不利,彭城已難救援,大家的心情本就頗爲積鬱,蓋延和一衆漁陽突騎正好押到,立刻點燃了這種情緒。

“幽州兵殘忍好殺,自入徐州以來,不知害了多少百姓,蓋延作爲第五倫鷹犬,曾參與彭城之圍,與鉅鹿王之死也有關係,不如殺了他,再將幽州兵統統處死,以祭鉅鹿王及赴難士卒。”

面對這些喊打喊殺,蓋延卻巋然不懼,他身高九尺有餘,哪怕被縛住雙手,依然挺直腰桿,目光輕蔑地看着眼前這羣叫叫嚷嚷的南方小矮子,冷笑道:“若非乃公孤軍深入無人搭救,戰場上持強弓與汝等碰面,衆人首級,不過是我弓下靶子!”

他嗓門大,一時間氣勢如虹,激得漢軍衆將校更怒。

旋即蓋延又在穿着喪服的人羣中掃視:“劉秀何在?不是說要見乃公麼?速速出來。”

他吼了好幾遍,那位一直拜在劉植靈柩前的中年人才起身轉過來,看向蓋延:“蓋巨卿,確實是勇悍之輩啊,劉秀在此。”

“汝便是劉文叔?”

蓋延回望過去,卻見其一身緦麻,這是爲族兄弟服喪的服制,國字臉,鬚眉長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被白巾包裹的額頭頗爲寬大。

光看其容貌,卻比同爲皇帝的第五倫更俊朗大氣些……

但蓋延嘴上仍不服軟:“我本想來淮泗口立不世之功,不料中汝圈套,雖然沒能得死劉秀,至少看了一眼生劉秀,知道汝首級多大,要殺便殺罷!但不消數月,吾主便將推平淮北,斬得汝頭!”

漢臣們勃然大怒,然而劉秀卻搖頭:“將軍死則死矣,但魏主素來吝嗇,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反覆揣摩印信至弊,仍忍不能予,聽說大功如耿伯昭,求一車騎大將軍而不得。”

“蓋將軍死後,第五倫會給汝這樣的敗軍之將,辦如此規格葬禮,追封王號麼?”

說了這句讓蓋延發愣的話後,劉秀讓人將他先帶下去,然後安撫羣臣說:“彭城戰況未明,且先以蓋延爲囚質。”

但到了晚上,劉秀卻親至拘押蓋延的營中,見他依然五花大綁縛着,便連道得罪,竟親自過來給他鬆了繩子,又令人端上肉菜飯食,甚至坐到了蓋延對面。

這下輪到蓋延稱奇了,他看了看帳內,竟沒有一個護衛,自己雖然一隻手臂在作戰時受了傷,但以他的武藝,只憑單手也能殺人!

但蓋延沒有偷襲,只將疑惑說了出來:

“劉秀,汝竟不怕爲我所劫?”

劉秀卻表現得頗爲坦然:“將軍忠勇無畏,既然秀以客待之,將軍應不會行宵小之事。”

言罷竟敬了蓋延一盞酒:“將軍以精騎兩千,便敢奔襲三百里襲我淮泗口,秀得知後,驚出一身冷汗,這才星夜南撤回來,若遲片刻,這淮泗口已是火海一片,亡國在即了,將軍雖未能得手,實乃友軍支援不及,非戰之罪也。”

這話讓蓋延聽得很舒服,既然是敬酒,那就喝唄,他被俘後餓了許久,這下也不管了,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劉秀看着蓋延狼吞虎嚥,繼續道:“聽說將軍投魏,是在河北?隨吳漢舉事漁陽,以大郡降第五倫,得拜偏將軍。”

他竟將自己打聽得如此清楚?蓋延嘴裡吃着,心中難免有些動容。

卻聽劉秀繼續道:“河濟大戰後,將軍立功卓著,才得封侯,至今列入雜號,也算大將之一。”

劉秀忽然話音一轉:“但將軍被困時,魏軍橫野部就在邊上,竟坐視不救,致使蓋將軍被俘,將軍可知爲何?”

這也是蓋延惱火之處,劉秀遂爲他“指點迷津”:“將軍並非第五倫親隨嫡系,故受排擠,以驍勇之功,卻只能帶漁陽突騎,而第五倫對將軍及漁陽兵亦不甚惜,常用於奔襲攻堅等事,歸根結底,是第五倫身在北方,不缺騎將騎兵,既有耿伯昭、吳漢、馬援及新秦中舊部、上谷突騎,讓將軍及漁陽兵自行損耗即可。”

蓋延停下了咀嚼,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劉秀的話確實有部分是事實。

劉秀又拿出他過去招撫丹陽江盜那一套來了,殷切地說道:“羣臣皆要殺將軍,但我卻想留將軍!南國其實不乏馬匹,也有部分騎兵,可就是缺少一位騎將!”

“將軍若能歸漢,秀何吝驃騎將軍之位,列侯之爵?若能爲漢立功擊敗第五倫,他日將軍必爲灌嬰之屬!”

前漢太尉、丞相,開國功臣灌嬰,這是蓋延的人生目標,他看着劉秀真摯的雙目,似乎就要被說動了。

但下一刻,蓋延忽然發飆,口中沒嚼完的肉也吐在劉秀腳下:

“呸!”

“一臣不事二主,想要乃公降?癡心妄想!”

蓋延用還好着的那隻手將案几上杯盤一掃,讓它們乒乓落地摔碎,帳外的漢兵也聞聲一擁而入,抽刃對準了他。

蓋延更是冷笑:“原來是假大氣,真提防。”

“看來蓋將軍還要多想想。”

倒是劉秀伸手製止了他們,讓人將蓋延押到對岸的江東去看管。

蓋延昂首走出營房,心裡卻慌得不行。

在剛纔某個時刻,他差點就被劉秀說動了,好在最終穩住了,只要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眼下大魏佔盡優勢,就算沒拿下淮泗,但就算拖下去,劉秀拿頭贏啊!還爲他統帥騎兵?那是自污名聲啊。

不過,雖然嘴上說着“一臣不事二主”,但剛纔電光火石間,蓋延心裡想的卻不是第五倫,而是另一個人……

“我若降劉,有何面目再見馬文淵將軍!不行,萬萬不行。”

第682章 豆渣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374章 銅馬帝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261章 西漢第511章 失馬第600章 第五層第65章 皇漢第175章 大腿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576章 斷蛇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468章 祁山第258章 飄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629章 烽火第686章 舊情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83章 借劍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620章 五人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255章 疾風第177章 武安第331章 釘子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45章 諸君!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65章 定軍山第17章 草率了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483章 禮物第568章 南巡第530章 破防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174章 雙贏第52章 左手畫圓第154章 折肱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649章 兄弟第141章 三窟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503章 敢動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95章 陽謀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06章 吞胡第10章 鴿了第360章 吳王秀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86章 舊情第398章 平林第301章 退婚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69章 當陽第250章 廣廈第512章 脊樑第648章 帶惡人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21章 五德第1章 傳火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07章 烽火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68章 我有一言第283章 借劍
第682章 豆渣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374章 銅馬帝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261章 西漢第511章 失馬第600章 第五層第65章 皇漢第175章 大腿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576章 斷蛇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468章 祁山第258章 飄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629章 烽火第686章 舊情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83章 借劍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620章 五人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255章 疾風第177章 武安第331章 釘子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45章 諸君!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65章 定軍山第17章 草率了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483章 禮物第568章 南巡第530章 破防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174章 雙贏第52章 左手畫圓第154章 折肱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649章 兄弟第141章 三窟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503章 敢動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95章 陽謀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06章 吞胡第10章 鴿了第360章 吳王秀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86章 舊情第398章 平林第301章 退婚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69章 當陽第250章 廣廈第512章 脊樑第648章 帶惡人第612章 每與倫反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21章 五德第1章 傳火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07章 烽火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68章 我有一言第283章 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