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的話說的犀利噎人,李創卻聽得心酸不已,不忍對這些手無寸鐵之人痛下殺手,卻又不能任由其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焚燒屍體,發泄心頭怒火。
趕緊命令士兵阻止百姓繼續焚燒房屋,並分兵救火,拯救汝寧城,盡最大力量保存民居,叫生者有個歸宿!
並採用集中火化的方式,在城處將幾百官兵的屍體進行了集中焚燒,請亡者安息!一是防止瘟疫傳播傳染病,再是防止百姓進行極端報復,偷偷碎屍!
經過三個多時辰的搶險救援,終是將汝寧城內城保存了下來,激動的百姓亦是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而其中大部分人寧願跟着義軍造反,也不想留在家中,獨守寂寞悽苦與清貧。
此時的汝寧城無論誰佔領,都已然成爲一座廢城!
衆將嘆息的同時,卻不能不再次尋找目標,此時張獻中、羅汝才已在右方率兵進入安徽。
高迎祥亦不想落後於人,想借機涌入安徽撈上一筆。李創與顧君恩都認爲,此時義軍應該避免走在一起,容易陷入官兵的重圍不說!張獻忠亦不是省油的燈,怎會願意與他人分享財富!
此時四省大兵目標皆爲陝西,而洪承疇卻半路去了西寧,中原地區幾乎沒有官兵的主力做爲憑仗,阻擋義軍前行的腳步,進軍開封方向,無疑是義軍最好的選擇。
衆將商議後,便由汝寧一路北上,半月之間便又再佔領了滎陽,氣勢洶洶地威脅着千年古城開封的安危。
滎陽城南三十里義軍大營中最高、最大的營帳中,放置着長兩丈,寬六尺的楊木大桌子,上面捕着大明疆域圖,幾個大小不一的身影來回走動着,議論紛紛地說討論着行軍部署。
落於地圖四角的油燈,不時地放大着衆人的面孔,又在轉瞬之間隱沒於燈的暗影之中。
“這裡離開封這麼近,我看借這個機會,我們打下開封的勝算最多,以後也可以做爲根本,再向四方擴大地盤,豈不是最好的選擇,”賀錦清瘦和身影油燈下帶動粗壯的手臂,在地圖上劃拉着,興奮地說道。
“開封城城高牆厚,我們的人攻城的經驗並不多,如果冒然前去攻城,只會損失更多的兄弟,卻不一定能拿下開封,”田見秀永遠保持着儒雅的感覺,縱使被他反對的人,都感覺不到一絲針對自己的矛頭。
“你二人說的都有道理,不是本王做老好人,而是你們都想到了其中的關鍵所在,本王在想,開封不可取,陝西卻也不是我們此時最好的歸宿,不如到鳳陽去絕了他朱家的風水,”高迎祥笑起來雖然很難看,但他依然願意用笑意來表達對兄弟們的好感,“先生可曾想出好的計策,供兄弟們選擇?”
“幾位大王說的都有道理,君恩卻認爲均不可取,”顧君恩總躬着身子做出謙卑的樣子,而他的話卻總令人意外。
“哈哈哈,兄弟就是佩服這讀書人啊,壞水總比咱們多,”劉宗敏被顧君恩的表情給逗樂了,順口說着明貶實褒的玩笑。
之前還討論不休的衆人被瞬間給吸引過來,怪異而親切地看着顧君恩,均是輕鬆地笑了起來。
“若是宗敏將軍有更好的想法,君恩願意洗耳恭聽,”聲音雖冷,顧君恩的話卻是笑着說的。
“別!別!”劉宗敏趕緊揮手否定,“還是老先生你說吧!”
“老朽冒昧了,”此時顧君恩眼露精光,分處精神,聲音又再擡高了幾分說道,“前時曾下自成我王,討論過此事,準確地說更應該是我們兩個人共同的想法,而自成我王說起來,更能繪聲繪色!”
“哈哈哈,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誰還不清楚我的脾氣,先生就不要再擡舉自成了,”一直保持沉默的李創,看到顧君恩將自己推出來大笑道,“先生做爲深有才學之人,就不要再推辭了!”
“是啊,老頭你快些說,不然老子都憋壞了,”緊抱雙臂,長時間找不到話說的劉國能終是再調侃了顧君恩一次。
“爲了劉大王不被憋壞,老子就不客氣了,”這話當然是對着劉國能說的,而顧君恩說出來,卻是嚴肅認真,還是忍不住狠咳了幾下,纔再擡頭看向已然忍俊不止的衆人。
如顧君恩般堅守禮節的人,都暴了粗口自稱‘老子’,帳內的氣氛陡然間輕鬆了許多,衆人卻不願意再打斷顧君恩,而強忍笑意。
“儘管此時洪承疇入西寧平亂未歸,估計時間也剩不下多少了,四省大兵進入陝西也會有回師中原之時,”顧君恩順手抄起右手邊的油燈,在地圖上游弋着,“而義軍各部此時卻大多都聚集河南、安徽等地,所以此時亦是聯合各部,決定去向之時!”
“你認爲此時我們依然沒有與官兵一戰之力嗎?”劉國能聽着有些不順耳,總感覺老頭每天就想着合兵,將他這樣的大將們都看的太過無能了。
“非也!但攻城掠地總要有個得力的方法纔可行,否則只能徒增傷亡!”
“文人竟然說武將不會打仗,真是天大的笑話,”儘管劉國能也不想兄弟們傷亡太大,卻終是忍不住反擊顧君恩的想法。
“呵呵,老夫哪有這般說過,老夫認爲官兵必定是訓練多年的鋼鐵之師,而我軍卻大多爲依附過來的饑民,三個人能打敗一個官兵,都是最好的結果,”顧君恩似乎永遠看不到一點脾氣,依然平靜地解釋着他的謀略,“所以,將義軍首領聚集起來,商議出絕對可行的方法,以逐一擊敗官兵纔是上策!”
“好,老子誤會你了,哈哈哈,”朗笑聲伴着嘩啦啦灌着米酒的響聲,劉國能瞬間被酒香堵住了大嘴。
“此時關中義軍已達幾十部衆,若是能兄弟齊心,推翻大明亦是隻日可待,能得先生幫助,實是本王最大的造化,能不能得到衆反王的響應,這個還需要我們好好把握啊……”高迎祥賞識的目光毫不吝嗇地送給了顧君恩。
衆人亦是再次被顧君恩的智慧折服,一雙雙蒲扇般的大手,鼓動微風,昏暗的油燈忽暗忽明,撲朔於大明疆域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