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城,三面環山,城南爲丘陵地帶,呈馬蹄形仰躺於漢水流域.
頭枕伏牛之山,腳踏江漢平原,東依桐柏,西磅秦嶺,山清水秀,不愧爲‘五聖’(1)發跡之地。
南陽亦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兩、三千年的發展史,歷經滄桑鉅變的沉重感,令人磋嘆不已。
李創卻無心欣賞南陽古韻,腳步匆匆地行走在南陽古老的青石街道上。
只見李創身着灰色道袍,太陽黑的臉上已然被數縷鬍鬚遮掩,頭上的斗笠亦變成木簪橫插髮際,儼然一副道士打扮,而這一切全歸功於娃娃臉的劉希堯。
捉起手中算命工具,李創直搖頭感嘆,曹操與劉希堯簡直就是沒事找事,將自己弄成這個鬼樣子。
‘看來傅宗龍給三弟的待遇還真心不錯,’官兵部隊駐紮在南陽城外,兵甲器械無一不錚明瓦亮,光鮮的很,士兵亦是面色紅潤,神清氣爽。
“站住,軍營重地,無關人等快些走開。”
李創距離營門還有十多丈遠,便聽到了營門哨兵的呼喝聲,趕忙急行幾步,來至營前,單掌立於胸前,微笑道:“阿彌陀佛,貧道有禮了!”
“貧道?”
幾個哨兵聽到李創如此說話,互相看了幾眼後,突然仰頭哈哈笑了起來,口喊佛號的老道竟然敢出現在武當山附近,真是天大的笑話。
“當老道的和尚嗎?哈哈哈!”
發現失言,李創趕忙改口道:“自古僧道本爲一家,長官見笑了。”
“去去去,沒人聽你講法,哪兒涼快哪兒呆着去,”哨兵隊長不耐煩地嚷嚷着,揮手示意將這莫名的老道給趕的遠些。
李創瞬間挺直腰桿,自是一番道骨仙風,驚住趕上前的的哨兵,依舊溫和地說道,“貧道與劉將軍乃是故交,有事與劉將軍商量,還請通融一下。”
“吆嘿,倒是有幾分仙家之氣,劉將軍有這樣的朋友嗎?”小隊長髮現邋遢的老道突然變得氣宇不凡,便多看了幾眼,轉頭問着身邊的哨兵。
“沒聽說啊!”
“靠,沒聽說,你不會去問問啊,就是個孬種!”
小隊長突然來了脾氣,擡腳將回話的哨兵踹了個跟頭。
哨兵慌忙站起,雞啄米般地猛烈點頭,糯糯地應着跑了進去。
“敢問道長仙居何處?”發現李創的與衆不同,小隊長亦是起了接近的心思。
“長白山,拂雲觀,”不清楚道觀的情況,李創只有拿較遠的地方來唬人,劉希堯打扮自己的時候,可沒說過這些。
“佛,佛雲觀是什麼地方?”
因爲方言的原因,小隊長似乎聽錯了,李創卻不管這些,悠然道:“巍巍雪山,天池之巔,普渡衆生,仙法無邊……”
“還請道長看看,我與仙家有緣嗎?”小隊長被說的暈暈乎乎地,昂起頭笑嘻嘻地靠了過來。
“報告隊長,劉將軍說沒這樣的故人,叫他快些離開,”報信的哨兵不恰時機地跑了回來,氣喘噓噓地刮燥着。
“孃的,何方妖孽前來誆騙好人,”小隊長像是被電擊了一樣,突然閃開身形,遠遠地躲了出去,口中狂喝道,“怎麼看都不像是好人,快些給我趕走了。”
“是!”
六七個哨兵得令後,便氣勢洶洶地衝了上來。
“哎喲……”
沒等幾人近身,李創已經一手一個,雙臂不停地動幾次,慘叫的哨兵便橫七豎八地躺倒在地,痛苦不已。
“你……”
小隊長又再發現,眼前之人根本不是普通人,手中還有兩下子,抻手指着李創,卻不知如何是好。
“長官,還請親自通告劉將軍,貧道確有要事相告,”順手扔了六七個人,李創如沒事人一般,平靜而鎮定地對小隊長說道。
“好,你等着,站哪兒別動,別動,千萬別動,我這就去尋劉將軍,”小隊長的單眼皮從未張過如此之大,緊緊盯着李創,慢慢地向後退,退出去有五丈遠,才轉身向營內狂奔了進去。
李創手捻頜下鬍鬚,微笑地走過去,扶起跌倒在地的哨兵,並一個個將肩膀順利歸位,滿含歉意地說道,“貧道脾氣不好,還請幾位官爺多多擔待,這是跌打損傷的藥,就當貧道給幾位道歉了,拿着,拿着……”
這完全是打一嘴巴,給個甜棗的路子,幾位哨兵剛剛吃了虧,卻是不敢多言,乖乖地收起遞過來的藥丸,身體卻有意地擋死了李創的前路。
“哪來的老道,竟敢傷害老子的人,”就在哨兵不知所措之時,劉國能的聲音於背後響了起來。
“無量佛,劉將軍別來無恙!”
“你是誰?”
胖胖的圓臉幾乎擠沒了眼睛,劉國能側頭上下打量着李創,卻想不起什麼時候見過此人。
“阿彌陀佛,劉將軍真是貴人多忘事啊……”
劉國能還是沒想起來,或許是李創的變化實在太大,亦或是他根本就想不到李創會以這樣的形象出現,眯起的雙眼便對上了李創的目光。
‘這鼻子?這眼睛?’劉國能皺了皺眉頭,依然沒認出來。
“他就是一會和尚一會老道的瘋子,劉將軍哪裡會識得他,”本已厭煩李創的小隊長,看到劉國能如何也想不起是誰,便得意地總結着。
“一擲全紅天下驚,劉將軍……”
李創亦是感到僞裝的太好了,非常瞭解自己的三弟都沒能認出來,卻也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進一步提示着以往的經歷,葫蘆村高桂英家時擲色子的事,劉國能是在身邊的。
“將軍,你若下不去手,小的爲你趕走這瘋子!”
“慢着,”劉國能制止着小隊長,不由得向前走了幾步,緊盯着李創的眼睛,臉部胖嘟嘟的肥肉,明顯地抽動着,“是你嗎?”
“你若是你,我便是我,哈哈哈……”
李創就在原地站着,觀察着劉國能的反應,手捻鬍鬚,目光卻亦發的犀利而精明。
“哈哈哈,”劉國能張開雙臂大笑着走向李創,猛然抱住激動地說道,“真的是你,還請道長裡面敘話……”
注:(1)“科聖”張衡、“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醫聖”張仲景,皆是發跡或出生於此地,東漢光武帝劉秀亦是發跡於此,故有‘帝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