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望洋興嘆

金華,巡撫府。

此處原本是李世賢的侍王府,他在浙江經營多年,這侍王府費建造時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其輝煌之處,堪與南京的龍城相媲美。

那座最爲壯麗精美的文華殿,原先是李世賢議事之地,楚軍兵不血刃的攻下金華之後,左宗棠即將這王府改爲了巡撫府,文華殿這座風水極佳,冬暖夏涼的宮殿,亦成了他處理政務的地方。

“大人,我軍已從衢州、福寧等地抽調了人馬增援溫州,現下溫州的守軍已達兩萬之多,明軍想再耍海上登陸的把戲就是在做夢。”餘仁謙向左宗棠報告了軍事佈防,自劉鬆之下,此人已成爲左宗棠幕下第一智囊。

左宗棠滿意的點了點頭,得意道:“曾紀澤這小子也太小看本官,他以爲同樣的伎倆還能用兩次嗎。哼哼,若他敢進攻溫州,本官保準逼他下海喂王八。”

餘仁謙道:“根據法國人的情報,明軍近海水師和英國艦隊已在溫州外海逗留了近兩天,但卻遲遲不肯進攻,這似乎有點怪異。”

左宗棠神色一緊,問道:“法國人的情報可否準確,逗留在溫州外海的近海艦隊裡,的確是裝載着明軍登陸軍隊

餘仁謙道:“從台州方面的情報來看,明軍的確有一萬一萬人呆在外海兩天沒有動靜,不知這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莫非,他們是改變了計劃,想轉攻別的沿海城市

左宗棠的表情又輕鬆起來,道:“這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有法國人艦船給咱們通報消息,就算他要轉攻別處,咱們也可以迅速的通知到位,只要加強戒備。料他們也成不了氣候。”

餘仁謙似有憂慮,道:“明軍我倒是不擔心,就是怕英國人,若是他們的海軍幫助明軍攻打溫州,那這仗就不好打了。”

左宗棠不以爲然:“現在的中國是四分五裂,誰能得到洋人的支持,誰的實力就非同一般。英國人現下支持明軍,無非是看到法國人幫助了咱們,不想讓法國人獨佔浙江福建地利益罷了。而洋人的所謂支持,也只能是暗中私下。他們是誰也不敢冒着撕破臉皮的風險,把這事搬上臺面來的。”

餘仁謙點頭道:“也就是說。英國人只不過是給明軍壯膽子罷了。實際上顧忌到法國人。他們根本不敢對咱們放一槍一炮。”

左宗棠冷哼一聲。道:“我借洋人之力對付明廷。也是被逼無奈。說到底。洋人才是咱們真正地心腹大患。有朝一日。我左宗棠誓將洋人統統趕出中國。”

“欲要攘外。必先安內。一忍啊。”餘仁謙好言寬慰。接着眼珠子一轉。笑道:“大人。時下軍情緊張。更須鼓舞士氣。所以我等想請大人上尊位爲王。遍賞三軍。封官賜爵。以凝聚人心。振奮士氣。”

左宗棠一臉驚異之狀。忙道:“本官何德何能。怎敢自封爲王。若如此。不但是與明廷無半點妥協地餘地。還得罪了北邊地滿清。卻只是徒得了這麼一個虛名而已。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餘仁謙勸道:“大人顧慮地太多了。咱們只要能堅守住現有地領地。不出數月。明軍就不得不轉移矛頭。與他們最大地敵人滿清相鬥。介時。不管是明廷還是滿清。都巴不得討好大人呢。大人自封爲王。既可表示是各不相幫。兩邊通吃。又可鼓舞軍心士氣。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爲。”

餘仁謙這麼一說。其他將領也紛紛地表示支持。左宗棠地神色也似動了幾分心思。文華殿內正熱鬧時。親兵匆匆而入。跪地說道:“啓稟大人。明軍於昨日由海上突襲福州。我軍猝不及防。福州失陷

那一張張的興奮的臉,瞬間變得煞白,諾大的文華殿,一時間變得靜如死水,只聽見一聲聲錯愕驚恐的粗重呼吸。

片刻之後,面色鐵青的左:“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親兵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將手上戰報奉給了左宗棠,顫巍巍道:“福州失陷了,這,這是許銘鄉大人的戰報。”

左宗棠將那戰報一把奪過,翻來覆去的看了數遍,眼神中地希望一點點的磨滅,直至暗淡無光。然後,他將那戰報憤然撕了個粉碎,狠狠擲出,漫空的紙屑紛落,左宗棠無力的罵道:“這個沒用的東西,壞了我的大事,壞了我的大事呀。”

餘仁謙從惶恐中回過神來,無奈說道:“大人,福州一失,明軍南北夾擊,福建淪陷只是遲早的事,到時明軍三面夾擊,以我浙南尺寸之地,只怕支持不了多久呀。不如,不如……”

左宗棠的臉色猛然一變,厲聲道:“老子就是死也不會投降明廷,誰敢提投降,老子就要誰的腦袋。”

餘仁謙嚇得一哆嗦,到嘴邊地話硬是給嚥了回去,混亂而緊張的腦子飛速地轉着,思索着任何能解脫困境的方法,猛然間,眼中亮起一線曙光,急道:“大人,爲今之計,只有迅速撤離浙江,保留我現有的人馬,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兵在手,咱們就早晚還有復興的希望。”

左宗棠瞪了他一眼,怒道:“撤退,撤退,背後就是大海,你想要叫老子往哪裡去撤!”餘仁謙咬了咬牙,嘴裡擠出了兩個字:

臺灣。

攻克福州的消息迅速傳回杭州,東軍上下又一次領略到了吳王非同一般地謀略,軍心士氣一時爲之大振。

曾紀澤即命吳敏宗一面固守福州,一面遣軍直取福寧,北上進軍金華。同時,曾紀澤又命衢州、金華、溫州等戰線的東軍同時發起猛攻,意圖兩面夾擊,將左宗棠聚殲於浙南一帶。

然而,前線傳回來地戰報卻令曾紀澤吃驚不小,倒不是東軍作戰失利,而是衢州、金華兩處的楚軍不戰而走,撤退地同時,不但將城中金銀搜刮一空,還脅裹走了大批的百姓。東軍因此不費吹灰之力便克復大片浙南土地。

相持數月,百戰不勝,而今卻順利地得了那麼多座空城,曾紀澤欣喜之餘卻更添憂慮。很快,情報傳來,言各地撤退的楚軍,正迅速的往溫州方向退去,同時,在溫洲港中發現了大量的船隻。

曾紀澤立時明白了左宗棠的意圖,他是想要由海上撤入臺灣啊!

左宗棠手下尚有楚軍五萬之衆,這些人馬都未遭受過重創,武器彈藥也尚自充足。臺灣一島海岸線雖長,但能夠登陸的地點卻區指可數,若給左宗棠順利的逃到臺灣,他憑着手中的五萬人馬,完全可以劃島固守。軍雖有近海水師之利,但臺灣海峽不比沿海作戰,僅憑現有的水師力量,尚不足以完成橫渡海峽,成功登陸的壯舉。

從左宗棠脅裹大批百姓來看,他是決心將臺灣作爲他最後的根據地,自給自足,大搞發展,若給他幾年間,完全有可能把個臺灣搞得像模像樣,到時雖不足以反攻大陸,但只是那頻頻的騷擾也夠讓人費心的了。

曾紀澤沒想到左宗棠再出“奇招”,爲了阻止他逃往臺灣,曾經澤立即下令東軍各部,過城不佔,迅速的向溫州進軍,以將楚軍消滅在上船之前。

同時,曾紀澤下令近海水師趕往溫州外海巡邏,封鎖臺灣海峽,攻擊任何由溫州駛往臺灣的船隻。

事態的發展還是出乎了曾紀澤的意料,五萬人馬以及近十萬百姓,在數百條帆船的運載下,分數批開往了臺灣。而近在咫尺的近海水師卻不敢發起進攻,原因是法國人派出了他們的海軍爲楚軍護航。

近海水師總管黃國珉只能望敵興嘆了,因爲吳王事先曾給他下過死命令,一旦有法國艦船混跡於楚軍之中,就絕對不容許開一槍一炮。法國人現下對大明已有所不滿,在這樣一個時候,曾紀澤是絕不會讓他們抓到這樣一個明顯的把柄,以至於給他們任何公開干涉的藉口。各路大軍趕到溫州時,明軍兵不血刃的踏過無所設防的陣地時,那裡已經成爲一座半空之城,大部分的溫州百姓,以及五千人的守軍已經乘坐着最後一批帆船出海,望臺灣而去。

明軍追到了海邊,眼睜睜的看着敵人遠去,明軍將士只能朝天亂放槍,以發泄心中的憤怒與惱火。

而在那遠海之中,那艘左宗棠的旗艦上,這位一代名臣同樣也在望岸興嘆,看着漸漸模糊的大陸,左宗棠幽幽一嘆,仰天道:“這一去,不知何時再能踏上大陸的土地,左宗棠啊左宗棠,難道你今生今世就註定要埋骨於那海外孤島

此起彼伏的槍聲,悄然的淹沒在了滾滾濤聲之中,身後,那一片難以割捨的大陸已經消失在海平面下,而船頭對面,那座對船上大多數人而言,都還陌生的島嶼漸漸進入視線。

許多人對這座島嶼的瞭解僅限於她的名字而已。

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69章 強硬第29章 李鴻章第11章 洋槍營第312章 對話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127章 血戰第85章 第一面第203章 北京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6章 出征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71章 修好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5章 江上縱論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251章 謠言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195章 伺候營第58章 北極熊第148章 各懷鬼胎第170章 衝突第83章 復旦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90章 保存實力第52章 料事如神第77章 天國信仰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39章 懦夫第204章 山海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92章 夜論第127章 血戰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12章 籌款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29章 李鴻章第58章 北極熊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69章 被開明第36章 信仰第66章 程學啓第272章 強硬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316章 信第240章 反戈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06章 背信第233章 刺客第99章 土地之重第66章 程學啓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48章 絕育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302章 積弊第300章 憶往昔第194章 人,狗第85章 第一面第26章 肩部之傷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162章 大辯論第87章 徐州第236章 空襲第45章 戈登第220章 空軍第157章 白話文第243章 黎明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272章 強硬第227章 本性第92章 機槍車間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33章 刺客第241章 狂歡第198章 大沽口第186章 解放第279章 大動脈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章 治病求醫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60章 壽州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74章 戰與和第21章 談判
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269章 強硬第29章 李鴻章第11章 洋槍營第312章 對話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127章 血戰第85章 第一面第203章 北京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6章 出征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71章 修好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5章 江上縱論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251章 謠言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195章 伺候營第58章 北極熊第148章 各懷鬼胎第170章 衝突第83章 復旦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90章 保存實力第52章 料事如神第77章 天國信仰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39章 懦夫第204章 山海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92章 夜論第127章 血戰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12章 籌款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29章 李鴻章第58章 北極熊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69章 被開明第36章 信仰第66章 程學啓第272章 強硬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316章 信第240章 反戈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06章 背信第233章 刺客第99章 土地之重第66章 程學啓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48章 絕育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302章 積弊第300章 憶往昔第194章 人,狗第85章 第一面第26章 肩部之傷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162章 大辯論第87章 徐州第236章 空襲第45章 戈登第220章 空軍第157章 白話文第243章 黎明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272章 強硬第227章 本性第92章 機槍車間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33章 刺客第241章 狂歡第198章 大沽口第186章 解放第279章 大動脈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章 治病求醫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60章 壽州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74章 戰與和第21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