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土地之重

迴響在蘇州城上空七個月之久的炮聲,終於在這一天凌晨停止。城頭白旗高懸,各門大開,數萬太平軍殘部,按照事先制定要的投降計劃,有秩序的開出了城外,在淮軍的監督之下,放下武器,領取食物,而後進入野外設好的降營休息。

經過一上午的受降,蘇州城中的太平軍基本離城。忠於慕王譚紹光的小股人馬,偶爾會發起幾次微不足道抵抗,但很快都被汪安鈞的留守軍隊鎮壓下去。這是唯一一支獲准不解除武裝的降軍,曾紀澤要汪安鈞暫時率領他們,在城防交接這段空檔期其維持蘇州的治安。

當天下午,淮軍程學啓團、吳長慶團約七千人馬開始進入蘇州,全面接管了這座飽經戰火摧殘的城市。七個月的封鎖與圍攻,使這座江南名城繁華毀盡,剩下的只有殘垣斷壁和一羣羣飢餓將死的平民百姓。他們是從那長期的苦難折磨中倖存下來的人,他們等到這一刻,太平軍的投降給了他們生存下去機會。

曾紀澤嚴令淮軍其他團不得擅入蘇州,他之所以選擇了程學啓和吳長慶團,那是因爲前者一直都是進攻蘇州的主力部隊,於情於理這光榮的使命都應該交給他。而吳長慶性情穩重,他治下的淮軍軍紀最爲嚴整,由他的團接管蘇州,也許可以減少對城中百姓的驚掠。

曾紀澤之所以爲淮軍將士們提供着極高的薪餉,一方面是爲了提高他們的戰鬥積極性,另一方面則是儘量避免他們與湘軍一樣洗劫平民,這倒與清廷所謂“養廉銀子”有相似之處。

曾國藩縱容湘軍強掠平民,那是因爲他根本上只是清廷的一個打工者,任務只是把老闆被搶走的地盤奪回來,至於死了多少人,砸了多少東西,那不關他的事。

曾紀澤卻與他老爹完全不同,他現今打下的每一寸土地,將來都將成爲他成就大業的根據地,他治下的每一個人丁,也將是爲他生產糧食,上交稅賦的勞動力,還可能是他擴張軍隊的兵員來源。東西都是自己的,他當然不捨得像他老爹那樣糟蹋。

雖說淮軍的軍紀遠較湘軍要好,但蘇州在這些人眼中,依然是一頭肥碩的羊羔,一旦有足夠的利益誘惑,難免他們會有出格的行爲。飽受摧殘的蘇州,已經再也經不起什麼蹂躪了。

在確定將城中頑抗分子全部肅清之後,曾紀澤也進入了蘇州,隨同他一起進駐的還有大批的淮軍將佐幕僚。

吳長慶爲確保他的安全,特調了一個連的人馬爲他護駕清道,曾紀澤在衆人的圍護下,策馬徐行,他環視着周圍的蕭條的街景,依稀能想象得到在戰爭前,這裡的繁華與熱鬧,而現在卻殘敗如斯,便如一個絕色傾城的美人,被無數人強暴之後,可憐欲絕之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千年的古城,卻成了這般慘狀,真是可惜呀。”身旁的李鴻章不由得唏噓感嘆。

“可惜是有點可惜,不過也不必太過憂心,大不了咱們再重建它嘛。”曾紀澤感慨之餘,思路延深到更長遠的未來。

“這又談何容易,這蘇鬆一帶,原本是人口稠密,商業繁榮,自發匪之亂以來,連經戰禍、天災等諸多災劫,已是十室九空。就拿這蘇州而言,戰亂之前人口有數十萬,現今卻只剩下十數萬,單就這人口一項,只怕沒有個幾十年的時間是恢復不過來的。”李鴻章的信心不是很足。

古時以人丁旺盛爲榮,史書之中,每逢盛世,但可見太史公們以驕傲性的語氣寫道“某某年間,戶千萬,口數千萬”,可以說,人口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爲了衡量是否是盛世的一個標準。當然,至於那麼多人的生活質量是否也有盛世的高度,史學家們似乎就不太關注了。

曾紀澤卻不這麼看,在古代那樣以農業爲主的時代,農業是解決大部分就業的基礎,而當土地的開發和使用達到飽和時,人口的增長就成爲了負擔。於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就成爲了流民,當某個機會來臨時,某個有野心者振臂一呼,流民變成了暴民,然後就是所謂的“農民起義”。

當然,很多朝代的土地並沒有達到飽和,只是兼併嚴重,土地大量的集中到了少數豪強官貴手上。所以新朝建立之後,基本頭件大事就是改革土地制度,什麼均田、度田就全來了,雖然名目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重新分配土地,讓那些無地的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去。

很多朝代的土地改革都是不徹底的,就比如東漢光武帝的度田,那是因爲他的政權是建立在豪強大族的支持上的,度田勢必要觸動這些豪強的利益,所以度田制最終還是以失敗而收場。

曾紀澤深知,爲實現大業,槍炮不是問題,人才不是問題,外國人也不是問題,滿清也不是問題,只有土地纔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江蘇這場土地是他的老窩,他必須確保這裡能成爲他最堅實的基地,所以土地問題是他必須解決的。隨着太平軍勢力的被驅逐,太平天國滅亡的日益臨近,他不得不將這件頭等大事提到了議程上來。

曾紀澤建廠造炮,買船買機器,給將士們發糧發餉,到目前爲止,支撐他淮軍的不是那些農民,而是上海的商紳,還有那些財大氣粗的地主團隊。曾紀澤要搞土地改革,原本是先不能觸動這些人的利益,但不動這些人,又哪裡來的土地分配給那些無地的農民呢,這就造成了他的兩難。

所幸的是,太平軍爲他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多年的戰爭,他們從肉體上消滅了許多地主,還有很多地主畏於太平軍的殺戮,拋棄自家的田產逃往他鄉,只有少部分地主因爲擁護太平軍,得以存活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農民死於戰火,無論是有地的還是沒地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火過後,留下的大量荒置無主的土地

曾紀澤所要做的,就是以官府的名義,名正言順的將這些無主的土地收歸官有,然後再按照他的想法重新分配,阻力相對而言是少之又少。最大的阻力是他該如何爲他所謂的“土地改革”,找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僞裝,以瞞過北京的那個朝廷。

“暴力,果然是解決矛盾最簡單的方法。嗯,也是最殘酷的。”曾紀澤望着這個滿目瘡痍的城市,心中已有決斷。

第95章 招降納叛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40章 反戈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72章 海權第314章 犧牲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85章 第一面第245章 郡主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239章 懦夫第7章 治病求醫第137章 國號第194章 人,狗第19章 美國局勢第43章 美國領事第136章 至尊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230章 困境第254章 先手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41章 狂歡第204章 山海第210章 發明家第24章 彭玉麟第251章 謠言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123章 炮第228章 骨肉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108章 洪神經第170章 衝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06章 背信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86章 夫妻情調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70章 衝突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45章 戈登第56章 軍校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83章 邊境第27章 碼頭相遇第74章 紀澤式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2章 籌款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86章 夫妻情調第28章 手術第277章 安內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17章 天兆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04章 求情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241章 狂歡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06章 讓步第280章 升級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4章 彭玉麟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25章 實驗室第88章 家庭晚餐第16章 出征第84章 教科書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213章 立場第306章 讓步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300章 憶往昔第157章 白話文第44章 辛酉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57章 白話文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50章 幕府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4章 洋教習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93章 示威第72章 烽火漫金陵
第95章 招降納叛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40章 反戈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72章 海權第314章 犧牲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85章 第一面第245章 郡主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239章 懦夫第7章 治病求醫第137章 國號第194章 人,狗第19章 美國局勢第43章 美國領事第136章 至尊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230章 困境第254章 先手第27章 碼頭相遇第241章 狂歡第204章 山海第210章 發明家第24章 彭玉麟第251章 謠言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123章 炮第228章 骨肉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108章 洪神經第170章 衝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06章 背信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86章 夫妻情調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70章 衝突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45章 戈登第56章 軍校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83章 邊境第27章 碼頭相遇第74章 紀澤式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2章 籌款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86章 夫妻情調第28章 手術第277章 安內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17章 天兆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04章 求情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241章 狂歡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06章 讓步第280章 升級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4章 彭玉麟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25章 實驗室第88章 家庭晚餐第16章 出征第84章 教科書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213章 立場第306章 讓步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300章 憶往昔第157章 白話文第44章 辛酉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57章 白話文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50章 幕府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4章 洋教習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93章 示威第72章 烽火漫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