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辯論

胡林翼爲曾紀澤的豪言壯語所震撼。他沉思良久。道:“我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乏拼搏的精神。缺的就是吳王你所說的上下齊心。而今中國正值混亂。人心離散。就算是大明。也未必就是鐵板一塊。想要上下齊心。又談何容易

曾紀澤感覺到胡林翼真是老了。他說的這些話。無不是暗淡憂慮。一點都沒有他年輕時雷厲風行。豪氣幹天的率直之性。看來。一個人再有能力。再有魅力。終究還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

“天下混亂可以重新統一。人心離散可以重新凝聚。怕的不是前途困難重重。而是我們這些上位者。各懷鬼胎。爲個人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更不惜做千古罪人。如果上位者也灰心喪氣。沉淪於權力鬥爭的泥潭。那這個國家才真正沒有希望了。”

曾紀澤的話是若有所感。從未來到今世。經歷和目睹了國勢的變遷。他深刻的體會到。上位者的價值取向。對於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

曾紀澤的話彷彿照亮了胡林翼內心中深藏的某種信念。那是要拯救天下蒼生的信念。那是要救民於水火的信念。那是要以一腔的熱血。重鑄這個古老國家輝煌的信念。

“世伯亦曾目睹過江上縱楚的知道。我們這個國家已經遠遠的落後於世界的腳步。唯有我等上位者破釜沉舟。視任何反對守舊勢力的阻撓於不顧。以雷霆手段強行推動這革新大業。那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纔有浴火重生地希望。否則。我們就將像歷史上那些強極一時的蒙古、契丹、匈奴帝國一樣。永遠的退下歷史的舞臺。五千年之文明。也將永久埋藏在後世的唏噓感慨之中。”

曾紀澤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忽然有感。說了這麼一大通長篇大論。但此刻。他的這些話卻是出自肺腑的。也許。正是通曉天機。才使他的內心比別人更有一種責任感與憂患感。使他比任何人都迫切的想引領這個國家走上正確地道路。而不是如後世一般。仍然在王朝更替、內耗內鬥、封閉落後中輪迴。

這一番肺腑之言。着實打動了垂垂已老的胡林翼。他的目光中閃爍着許久未有的熱血之光。他騰地站了起來。拍案道:“中國到了這個地步。已是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唯有革新一途。方能在深淵之中鑿出一條絕路來。吳王。你放心吧。只要我胡林翼這條老命一天還在。必全力支持你的革新大業。”

一直以來。曾紀澤的先知先覺所催生的改革。都儼然使他處於一種孤軍奮戰地狀態。居吳王。但每推動一項革新計劃。所受之內外阻力。都使他不得不竭力去應付。

他知道。僅憑自己一人的力量是不夠地。在這個新生的國家。尤其是在中央朝廷中。他必須獲得更多的支持。

胡林翼儘管並非擁立之臣。但卻是在湘系中名望頗重之人。就連曾皇自己。對胡林翼那也是十分敬重與推崇。胡林翼的話。在曾皇那裡應該是相當有份量的。

這世上。有些人是要用利益去打動。有些人是要去名譽去打動。也有一些人。他們天生就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打動他們的不是金錢與權力。而是同樣的拳拳救國之心。

曾紀澤做到了。他成功地說動了胡林翼。

次日朝會上。禮部侍郎柯炳珉公然在朝堂上。對吳王的在江蘇實施的革新計劃提出了質疑。主要是針對曾紀澤改變原有的社會階級。將原先士、農、工、商之末的商人提升到了與士人同級別的程度。說這是這有違於國之綱常禮階。

“皇上如今要推陳出新。革除滿奴弊病。那這所謂的綱常禮階。自然是該改的也要改。一個守法的成功商人。不但可以爲國家上繳大量的稅收。還養活了大批地僱工。他們對國家所做地貢獻。不比某些坐而論道。只會張口挑毛病社會地位。又有何不可呢!”不用曾紀澤表示。新任的工業部副部長李善蘭即站出來反駁柯炳珉的論調。言語中暗帶諷刺。

李善蘭一句話把什麼社會階級歸到了滿清弊病上。如今大明上下都充斥着強烈的反滿情緒。柯炳珉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自然不敢碰這個敏感的話題。

“就算如此。那向民間開放一切行業也多有不妥。首先不說有些行業。如軍工。關係到國家安全。單就這禁令一開。錢都被這些商人們掙去了。朝廷的利益豈不受了損失了嗎。”柯炳珉又轉而攻擊殖產興業計劃。

這時。曾紀澤出班道:“關於國家安全。本王已經重複了多遍。應當加強監控以預防。而不是因哽廢食。採取弊病更多的官辦方式。至於朝廷利益受損。我看倒未必。官辦行業。弊病叢生。盈利不但有限。經營無方還要朝廷拿錢來填窟窿。商辦的話。虧了是商人的。賺了的話。朝廷可以從中收取可觀的稅收。可謂是旱撈保收。如此相比。可見還是商辦的好。”

這幫人開口閉口就一個錢字。眼裡只有眼前的蠅頭小利。全然不曾想過國家的長遠發展。曾紀澤也只有以利益來支持他的觀點。

接着。西系的一些大臣們。紛紛站出來提出質疑。從人。各方面的提出質疑。唯對於建立軍工、開礦、這些事關強軍的洋務全力支持。倒不是他們完全反對革新。而是畏首畏尾。只希望凡事慢慢的來。恨不得辦一份報紙。先討論上三年五載。再考慮要不要實行。豈知今日之中國。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給他們考量、論證和取捨。

東系在朝中的勢力不及西系。而劉坤一、楊嶽斌等軍機大臣們在朝中勢力薄弱。所以誰都不願得罪。全都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故而曾國荃儘管不在朝中。曾紀澤在這場論戰中。卻仍處於不利的下風。

這個時候。一直默不做聲的胡林翼忽然乾咳了幾聲。曾皇忙道:“楚國公。你的身體可好?”

胡林翼道:“多謝皇上關懷。臣這是老病了。不礙事。”

曾皇便順勢道:“楚國公對吳王革新之事有何見解。你的眼光一向深遠。朕很想聽聽你是怎麼看的。” щщщ ttκa n ¢O

胡林翼又咳了幾聲。這纔不急不慢道:“革新之事。便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古之商君變法徹底。則使秦國崛起。吞併六國。而宋之王安石變法。因神宗死、新法魔。半途而廢。才使北宋未能中興。終爲金人所滅。前明之一條鞭法改革。張居正在時。國力日強。而居正一死。新法隨之而廢。前明亦逃不脫胡林翼緩了口氣。接着道:“以史爲鑑。大道自然明瞭。但凡革新。必當上下齊心。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那這革新才能成功。國家才能轉盛。若是百般畏懼。猶豫不前。則革新之舉多是半途而廢。誠如此。則國家危矣。皇上神武雄略。自然比臣等凡夫俗子明瞭。其實即使無今日之爭論。皇上心中也自有分寸

“薑還是老的辣呀。”

曾紀澤對胡林翼這番說詞是暗自佩服。他深知國人好古。凡事必先從古訓歷史中尋找依據。所以簡簡單單的幾個例子。便把這變法革新上升到了國家興衰的高度。順便還拍了皇帝幾句馬屁。而那幾句馬屁也拍得有水準。那話的意思便是。你皇帝同意革新那是你的英明。不同意你等於給自己抹黑。

這一番話。比曾紀澤一味的強調革新有多少好處更有說服力。曾紀澤便想自己還是混跡官場日短。其中學問。只怕還有很多要和胡林翼學習。

胡林翼說話期間。曾皇是聽得連連點頭。待他說罷。便是忍不住讚道:“楚國公不愧是楚國公。三言兩語就將這其中利害分析的清清楚楚了。嗯。不錯。我華夏到了這個時候。不革新是絕對不行的。吳王的革新的步邁雖然是稍有些大。但總體的方向還是正確。朕之前也說過了。將江蘇省作爲一個試點省。但凡革新之事。吳王你儘可放開手腳去做吧。不過。切記也不可太過急促了。”

曾紀澤暗鬆了一口氣。這一輪的反對浪潮就算是過去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反對者依然存在。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必然會再次對變法革新發動新一輪的反對攻擊。這使他意識到。必須加快速度發展自己的勢力。唯有以權力與聲望。才能強行推動改革的進行。

而在此時。朝中又傳來浙江戰報。西軍久攻不下湖州。平浙的戰爭陷入了僵持階段。這對企圖速戰速決的大明來說是頗爲不利的。

於是曾紀澤趁勢向曾皇進言。准許他調動東軍主力。由江蘇大舉進攻浙江。與西軍兩面夾擊。一舉掃平左宗棠。

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6章 至尊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307章 法官第161章 曾胡會第230章 困境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28章 巷戰第31章 風流猛將第68章 同濟第17章 堅守黃州第56章 軍校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306章 讓步第11章 洋槍營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3章 初顯不凡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37章 國號第127章 血戰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46章 淮軍初戰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章 大刀手第280章 升級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65章 海襲第36章 信仰第82章 同文第307章 法官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41章 狂歡第198章 大沽口第11章 洋槍營第220章 空軍第24章 彭玉麟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212章 廢物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6章 出征第127章 血戰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1章 洋槍營第221章 第一人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62章 行刑第81章 染病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41章 上海,擴軍第49章 除夕,雪夜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75章 開源第273章 天罰第291章 雙飛第83章 復旦第170章 衝突第69章 整風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4章 洋教習第186章 解放第178章 決斷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44章 北征第273章 天罰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274章 戰與和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152章 滅滿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217章 曖昧第36章 信仰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21章 第一人第272章 強硬第195章 伺候營第69章 整風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11章 洋槍營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08章 “禽獸”第81章 染病第127章 血戰第117章 天兆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20章 對峙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241章 狂歡
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6章 至尊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307章 法官第161章 曾胡會第230章 困境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28章 巷戰第31章 風流猛將第68章 同濟第17章 堅守黃州第56章 軍校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306章 讓步第11章 洋槍營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3章 初顯不凡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37章 國號第127章 血戰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46章 淮軍初戰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0章 大刀手第280章 升級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65章 海襲第36章 信仰第82章 同文第307章 法官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41章 狂歡第198章 大沽口第11章 洋槍營第220章 空軍第24章 彭玉麟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212章 廢物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6章 出征第127章 血戰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1章 洋槍營第221章 第一人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62章 行刑第81章 染病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41章 上海,擴軍第49章 除夕,雪夜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75章 開源第273章 天罰第291章 雙飛第83章 復旦第170章 衝突第69章 整風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4章 洋教習第186章 解放第178章 決斷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44章 北征第273章 天罰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274章 戰與和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152章 滅滿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217章 曖昧第36章 信仰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21章 第一人第272章 強硬第195章 伺候營第69章 整風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11章 洋槍營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08章 “禽獸”第81章 染病第127章 血戰第117章 天兆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20章 對峙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241章 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