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朱然突圍

當朱然發現羅縣南門主將變成了張溪後,他就知道,自己現在面臨的處境是什麼樣的了。

很顯然,蜀軍不會容許自己棄守羅縣,回軍救援長沙的。

而長沙縣被圍攻,糧草囤積地一旦失守,在羅縣的朱然根本無法繼續堅守下去,自然也不可能等來至尊給自己派出的援軍。

以朱然對東吳軍制和動員能力的瞭解,他很清楚到底要多久,自己才能等來真正的援軍。

江東六郡,對這次荊南之戰並沒有太多的戰備,因爲至尊認爲,憑藉荊南現有的軍力,應該足夠擋住蜀軍對荊南的覬覦。

因此,最快能來荊南救援的,大概就只有在長江下游巡防的那支水軍了。

這支水軍作爲長江流域的守備力量之一,倒是一直處在戰備的狀態的,對他們來說,只要能及時補充給養和軍械,他們應該就可以立刻西進支援荊南。

只是,考慮到補給和逆江而上需要的時間,朱然預判,這支水軍至少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夏口,而如今,距離上次周胤來到羅縣,不過二十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從最有利於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現在那支水軍也不過是剛剛進入江夏郡境內,有沒有抵達夏口,支援到丁封,還不好說。

退一步講,就算這支水軍能及時支援到丁封,並且在短時間內,接連擊敗襄陽水軍和江陵水軍,重新奪回了長江的控制權,切斷了張溪軍的後勤補給通道這也無法導致張溪撤軍。

原因很簡單,張溪軍過江後,已經佔據了下雋縣。

以張溪的性格和謀略,蜀軍不可能不在下雋縣囤積一些糧草,以備不時之需的.畢竟是被上大將軍周瑜認爲“用兵唯謹慎”的張溪,不可能看不到他後勤補給線不穩定的隱患的。

只要這些糧草足夠支撐張溪軍繼續圍攻羅縣超過十五天,那他朱然一樣得跪。

倒不是朱然守不住羅縣十五天,是朱然對呂據守住長沙十五天,完全沒有信心。

一旦長沙被攻破了,不僅僅是朱然要斷糧,以長沙縣內囤積的糧草,完全能在短時間內,填補上蜀軍的糧草供應空白起碼一個月的時間是沒問題的。

可朱然是絕對無法在斷糧的情況下,堅守羅縣一個月的。

更何況.襄陽水軍和江陵水軍真要這麼好打的話,也不至於在兩次水戰中把東吳水軍壓制的只能依靠水寨堅守了。

來援速度最快的水軍朱然尚且等不起,更別說那些還需要重新召集動員,沒有兩個月的時間集合不起來的陸軍了。

等這些陸軍來援,那朱然估計早就兵敗被俘了。

不行必須要想辦法。

如今的荊南局勢,東吳方面已經是徹底失控了,而長沙一旦失守,就意味着東吳在荊南敗局已定,繼續戀戰,只有死路一條。

困守羅縣等死,這不是朱然的第一選擇,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必須要突圍。

而且必須要快。

一旦等到蜀軍攻克長沙,糧草後勤被斷的消息傳到羅縣,軍心動盪的話,再想突圍,困難就太大了。

如今的蜀賊防禦,也都是集中在北門和南門,東門和西門的防禦,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

東門突圍,退入豫章郡不是不可以,就是道路比較難走,山路較多,不適合大軍撤退。

而且吧,從東門突圍,直接撤入豫章郡的話,等於是置長沙的呂據,巴丘的留略於不顧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撤軍,倒像是逃命。

所以嘛,朱然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從西門突圍比較方便。

西門突圍,前往洞庭湖,在巴丘水軍的接應下,從洞庭湖衝入長江,然後退守夏口,等待水軍援軍接應,這樣至少還能保全水軍主力。

至於長沙的呂據和那八千守軍.朱然是真的沒辦法保全了,只能聽天由命。

內心做好決斷的朱然,趁着夜色,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秘使翻牆出城,躲過城外蜀軍的查探,星夜趕赴巴丘,傳達朱然的命令。

而留略在接到了朱然的命令後,也派出一艘走軻快船,躲過羊衜水軍的攔截,前往夏口傳令。

朱然給丁封的命令很簡單:如果下游的水軍援軍已經趕到了夏口,那麼夏口防務就交給援軍,如果下游的水軍援軍還沒到,那夏口防務交給孫盛和剩下的夏口水軍。

總而言之一句話,丁封必須立刻率領巴丘水軍返回巴丘,糾纏住羊衜率領的江陵水軍,給留略留出足夠的時間,派出足夠的戰船,到洞庭湖接應自己撤兵。

而撤兵的時間,朱然定在了十天以後。

這個時間,足夠留略傳信給夏口的丁封,也足夠丁封立刻回軍巴丘了。 同時,十天的時間,朱然預計,長沙的呂據那邊,應該也會有明確的消息傳過來了。

說實話,如果十天後,呂據還在堅守長沙,那朱然撤走的時候吧,大概會良心很不安的,畢竟他的撤軍計劃,呂據就不在計劃內。

但.纔等到第八天,朱然就看到了羅縣南面的方向,有大批蜀軍靠近了。

好嘛,八天,長沙就已經丟了。

嚴格說起來,甚至都不到八天,從長沙到羅縣,正常行軍都需要四五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呂據在五天前,就已經失守了長沙縣。

這下,朱然撤的那叫一個心安理得.真不是老子不講道義啊,實在是這個呂據,他連一點反應時間都不給自己,在自己接到救援軍報後就守了三天?!

哪怕朱然給長沙派去了援軍也來不及啊,路上行軍至少也得要四五天呢。

看到蜀軍援軍從南面而來,朱然心裡也沒了負擔立刻着手準備突圍的事情。必須在這一兩天內突圍。

而此時羅縣城外的張溪和龐統,在得知石苞和姜維攻破長沙縣,緊急來援的消息後,自然是異常的欣喜。

但這兩位,到底還是頭腦清醒的,他們也知道,隨着這個消息傳到羅縣之內,朱然必定是要有大動作的。

這兩人都不相信,在這種情況下,朱然還會選擇在羅縣堅守.兩人其實都算到了,大概就是這兩天,朱然必定會選擇突圍。

而突圍的方向選擇上,張溪和龐統都預判,朱然更有可能從東門突圍。

雙方立場不同,考慮的問題當然不一樣。

站在張溪和龐統的角度去考慮,長沙已破,荊南四郡東吳軍除了羅縣的這兩萬人外,已經沒有任何戰力可言了.朱然突圍,其實就是敗逃。

至於巴丘水軍,這個張溪和龐統都很無奈東吳水軍雖然處在劣勢,但如果他們要走的話,江陵水軍還真的不可能攔得住,最多就是多殺傷一些東吳水軍士卒,多摧毀幾艘戰船而已,是無法對東吳水軍造成傷筋動骨的打擊的。

所以從實際情況出發的話,朱然如果從東門突圍的話,離的豫章郡更近,也更加容易脫險。

而如果朱然選擇從西門突圍,那就勢必會去跟巴丘水軍匯合,可這無形之中,也是在增加巴丘水軍的負擔。

巴丘水軍現在就剩下六千餘人,大小戰船不到一百艘突然增加了兩萬陸軍要運輸護衛的話,僅靠這些戰船,壓力太大了。

基於這樣的判斷,張溪讓姜維率領一萬餘大漢南軍和石苞麾下的六千多郡兵一起,湊了兩萬人,有姜維指揮,去東門堵截朱然,石苞則率領一萬六千多五溪蠻兵,去西門攔截。

石苞倒是沒啥意見,就他這橫掃小半個荊南的戰績,已經足夠讓自己把鄉侯的爵位升爲縣侯了,也不差堵截朱然的這一個功勞。

至於五溪蠻兵會不會聽話,也不用擔心。

是,石苞手裡是沒有漢軍郡兵了,但這個羅縣周圍,有足足六萬多漢軍,還怕這不到兩萬的五溪蠻兵翻出什麼浪花來?!

然後石苞就真的翻車了。

朱然的突圍方向,還就是西門,面對的,還就是石苞麾下的那一萬六千多五溪蠻兵。

朱然的軍隊,是求生的軍隊,按照兵法來說,屬於“歸師”,兵法有云:歸師勿竭。

拼命求生的軍隊本來就不好惹,而朱然也不是那種控制不住軍隊的統帥,在他的率領下,往西門突圍的東吳軍,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而朱然挑選的突圍時機也非常的好,實在天剛亮的時候。

這個時候,普通的漢軍士卒們都是已經早起警戒了,但對於五溪蠻兵來說,就沒有早起警戒的說法。

雖然石苞也盡力的傳達了軍令,但五溪蠻兵的組織度有限,這一路跟隨石苞征戰立功無數,在見到張溪後,該有的賞賜也經過張溪的口頭允諾得到落實了.這幫五溪蠻兵,從士卒到首領,也沒幾個還有要繼續作戰的覺悟。

他們現在的心態,就是裝模做樣的打完這最後一戰,拿着漢軍賞賜的錢糧,回山裡繼續過日子去。

因此,石苞在面臨朱然的突圍出擊時,儘管已經盡力的組織士卒阻攔了,但五溪蠻兵的戰鬥力和組織度實在夠嗆.連半個時辰的交戰都沒有堅持住,根本等不來其他各門的漢軍士卒合圍,就被朱然率衆給突圍而去了。

最後的戰果,是石苞用三千多五溪蠻兵的傷亡,換來了一千多東吳軍突圍的傷亡。

石苞那個欲哭無淚啊.這一趟荊南之戰,打下了赫赫戰功,卻在這個羅縣城下,吃了一個大癟。

功虧一簣啊!!!

第32章 江夏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25章 徐庶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80章 迎親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153章 撤軍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71章 博弈第894章 撤離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737章 爭(二)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358章 戰與和第149章 約定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910章 水戰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630章 勸關羽第1213章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381章 對外第422章 大雪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931章 勸說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98章 原因第125章 借將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14章 雪災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68章 試探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66章 暴露第30章 對比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766章 人選第724章 人選第37章 一顧茅廬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1092章 共議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910章 水戰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894章 撤離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56章 學藝第931章 勸說第430章 任免第626章 敗退第1013章 交鋒第30章 對比第251章 調人
第32章 江夏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25章 徐庶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80章 迎親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153章 撤軍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71章 博弈第894章 撤離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737章 爭(二)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358章 戰與和第149章 約定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910章 水戰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630章 勸關羽第1213章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381章 對外第422章 大雪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931章 勸說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98章 原因第125章 借將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14章 雪災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68章 試探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66章 暴露第30章 對比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766章 人選第724章 人選第37章 一顧茅廬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1092章 共議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910章 水戰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894章 撤離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56章 學藝第931章 勸說第430章 任免第626章 敗退第1013章 交鋒第30章 對比第251章 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