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人選

諸葛亮用兵素來謹慎,是建立在他對所有戰略發展可能,提前預測,提前做好預案的情況下的。

諸葛亮不是神,他不可能真的未卜先知,因此,當他接受張溪的說辭,認爲周瑜也存在不顧名聲,背盟偷襲的可能後,立刻開始盤算跟東吳達成協議的利弊。

諸葛亮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事兒,得依照原計劃來。

“當今之勢,非出奇不足以定鼎天下兩線防備,於我無利!”諸葛亮無奈的說道。

還是那句話,三足鼎立之勢已成,短時間內要破局,必須冒一定的風險。

如今依然是曹魏勢大,佔據中原有利地形,面對關中,不僅有三關之險,宛城,許昌等地,在曹魏數次修築之下,已經是堅城,易守難攻。

單獨一路出兵,很難直接撼動曹魏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只有兩路夾擊,甚至是說動東吳北上,三路夾擊,纔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曹魏防線,進入中原。

而以大漢如今的國力,打一場維持一兩年的戰役是可以的,但跟曹魏進行來回拉鋸,是肯定耗不過家大業大的曹魏的。

更別說大漢在北伐曹魏的同時,還要東防東吳以大漢如今的國力,是做不到兩線作戰的。

所以,當年《隆中對》中的基本策略,“東和孫權”,到了如今,依然還是很必要的。

“若此.周瑜佔據江夏,又有背盟之心,則何如?!”張溪無奈的,反問諸葛亮。

諸葛亮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東吳所爲者,不過長江防線,據江夏已得其一,據江陵爲其二,佔永安爲其三”

這話一說,張溪頓時坐不住了。

啥意思,你割讓一個江夏郡還不算,還打算把江陵和永安都作爲籌碼交換出去麼?!

張溪立刻出言打斷,說道,“丞相不可。江陵乃荊州腹心,亦爲襄陽後援,豈可輕棄?!永安乃入川門戶,更是重中之重,事關蜀地安危,丞相萬不可行此危急根本之策!!!!”

張溪說着說着,都站起來了,說話的語氣也開始嚴厲了起來。

把諸葛亮給整的挺鬱悶我啥時候說過要割讓江陵了?!

至於永安,那就更不可能了,那地方的重要性,我比你清楚的多,當年先帝入川的計劃,可是自己和龐士元,法孝直一起制定的。

“元長莫急!!!”諸葛亮也趕緊起身,先安撫了一下張溪的情緒,拉着張溪重新坐下,然後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說道,“江陵,永安之重,亮豈能不知亮之意,乃是撤零陵,武陵二郡郡兵,退守江陵,以保長江水路不失,應對江夏周瑜之危。”

這話一說,張溪又想站起來了。

怎麼說着說着,還是要割地麼?!

諸葛亮現在算是明白了,張溪對於割地一事,到底是有多麼的敏感了。

因此,趕緊趁着張溪沒站起來,自己還能繼續說話的時候,立刻解釋道,“大漢與東吳協議,若彼無背盟之心,就算撤空零陵,武陵二郡郡卒,彼亦不會侵犯大漢州郡。若彼有心背盟,以東吳水軍之力,周瑜之能,據江夏,控長江以窺荊南,二郡兵多亦不能守.不若趁勢收攏兵力,以保江陵。江陵不失,則襄陽穩定,待破曹之後,再與江東一較高下,爲時不晚也。”

諸葛亮的意思就是一個——戰略收縮,拱衛江陵。

真要按照諸葛亮的佈置去做,確實可以在江陵集中近兩萬五千多郡兵和五千餘水軍。

哪怕周瑜真的選擇背盟,領兵出江夏,配合荊南的孫權軍隊圍攻江陵,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攻破的。

畢竟江陵城防,那也是出了名的堅固。

只要能撐過一時,已經有了荊南兩郡入手的東吳,也未必會願意冒着得罪死了大漢的風險,硬攻江陵。

別忘了,江陵也不是沒有援軍的,靠近永安的宜都郡,連接永安的巴郡,都可以抽調兵力,前往支援江陵江陵完全可以撐到北面的宛城戰事結束。

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

但有些細節,還需要好好的商議一下。

“江陵何人鎮守?!”張溪問道。

江陵的鎮守將軍是一個關鍵。

不是所有的將軍,你給他三萬人馬,他就一定能守住江陵城的如果是朱然,給他五千兵馬就夠了,但如果是糜芳,你給他五萬兵馬都白搭。

諸葛亮也知道江陵守將的重要性,而如果襄陽發動北伐,那些能值得信任,又有足夠能力的將軍,必然會隨軍出征,能留守江陵的武將人選,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石苞.此人能力不下於鄧艾,但有個致命缺點,無德好色。

在諸葛亮的眼裡,無德可比無能要危險的多。

無德之人,必然沒有堅持,一旦東吳真的大軍壓境,你怎麼能指望一個無德之人會選擇據城死守。

另一個,是張任。

張任倒是忠心可嘉,這些年代替文聘鎮守公安倒也是盡心盡力,十幾年的表現總結起來,倒也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選。

但張任的能力諸葛亮是真的信不過。

此人有些謀略,但真的不多,比起文聘來說都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張任的作戰風格比較容易上頭,屬於那種擅長衝鋒陷陣的猛將,而不是指揮若定的智將讓他守江陵,面對的又是周瑜這樣的智謀之士,諸葛亮是真的擔心張任會中了周瑜的計謀。

畢竟,當年張任在雒城外兩戰,龐統和張溪幾乎就沒用什麼計謀,張任都稀裡糊塗的敗了你能指望靠這位去對抗周瑜麼?!

爲此,諸葛亮也很猶豫。

一個有能力,但無德,一個能力不夠,但可以信任.到底選哪個?!

諸葛亮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問問張溪的意見。

畢竟,石苞是張溪舉薦爲官的,張任在蜀地跟張溪正面交手過,事後又是張溪在當南郡太守的時候重新啓用的這兩人,張溪都有一定的發言權。

而張溪嘛說實話,張溪對張任的品德和忠心還是很佩服的,但對他的領兵能力,實在不敢抱太大的期待。

沒辦法,當初入川的時候,張任的那兩次指揮,打的簡直太過於稀爛了,以至於張溪一直認爲,張任不過就是一員勇將,並沒有什麼指揮能力。

當年能在公安擋住呂蒙,最大的功勞者,應該還是時任公安守將的文聘,張任最大的作用,就是勸止了劉璋跟呂蒙裡應外合而已。

讓張任守江陵,張溪是真的不放心。

因此,張溪向諸葛亮推薦了石苞。

第一,是石苞的能力真的很強,當年擔任郢縣縣令的時候,就用疑兵計拖延了孫桓的進軍,三年前又抓住戰機,偷渡長江,反攻長沙,逼退了東吳對荊南二郡的進攻。

可見,石苞的謀略,指揮才能,戰機把握能力,都是相當不錯的。

第二,石苞這個人是無德,但他無德的最大原因,是好色,並不是缺乏膽略。

好吧,有一說一,石苞年紀不過二十出頭,已經納了十三個妾室,確實有悖於這個時代士大夫的主流價值觀張溪也覺得這人多少有點過分了。

但人家雖然好色,可他真的能扛事兒啊。

再者,以江陵的城防,石苞的能力,堅守待援並不是死路一條。

以石苞的性格脾氣來說,他確實不可能做到與城池共存亡,但他只要不是面臨絕境,也不會輕易的選擇投降。

畢竟,就他如今的名聲,除了在大漢內部,因爲有張溪等人的照應能繼續當官升遷外,去其他任何一方勢力,都不會有人願意用他。

因此吧,張溪還是力主推薦讓石苞爲江陵鎮守,統一指揮江陵防守戰。

諸葛亮思索了半天,來回權衡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同意了張溪的意見。

那麼接下來,就該討論第二個問題了。

“宜都郡,何人可守?!”

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一旦諸葛亮選擇收攏兵力拱衛江陵,宜都郡作爲連接蜀地和永安的重要通道,必然是需要有能人守衛才行的。

這是江陵的援兵通道,不管是東三郡還是永安,乃至巴郡的援兵,要通過陸路支援江陵,就必須走宜都郡,絕對不容有失。

歷史上關羽失荊州,雖然最大的功臣是呂蒙,但如果沒有陸遜領兵堵住了宜都郡和蜀地之間的通道,關羽也不會選擇從臨沮方向突圍,最終被東吳所害。

因此,宜都郡也是一個重中之重。

如今宜都郡太守是鄧愷,乃是首任庲降都督鄧方之子。

當年鄧方在庲降都督任上被害,劉備憐憫鄧方,因此選擇了厚待鄧方之子鄧愷,讓其取代孟達爲新任宜都郡太守但如今看來,宜都這麼重要的地方,讓鄧愷守衛,有些不夠保險。

對於這個人選,諸葛亮是有想法的。

“右中郎將宗預,宗德豔,可爲宜都郡太守!”諸葛亮說道。

對於這個人選,張溪也是微微點點頭,表示了認可。

畢竟,宗預當年在入川之戰時,也曾經在張溪的麾下效力過,張溪對宗預的能力還是很瞭解的。

這是一個膽大心細之人,雖然沒有什麼奇謀策略,但勝在穩重,由他鎮守江陵的援軍通道,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個問題也解決了,那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

“零陵潘濬.該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諸葛亮也有些犯難了。

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227章 和談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700章 收尾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908章 請帖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78章 交易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78章 爭論第233章 佐官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56章 學藝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433章 巧遇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577章 接應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518章 二將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71章 聯姻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456章 反攻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863章 突圍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272章 應對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1056章 水戰(四)第81章 衝陣第49章 大勝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498章 原因第32章 江夏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865章 戰後第631章 單挑第39章 訪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151章 趙累第498章 原因第139章 變故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640章 再見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292章 軍令狀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81章 衝陣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588章 山路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13章 失算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56章 曲轅犁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04章 名分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88章 兵出幷州
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227章 和談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700章 收尾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908章 請帖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78章 交易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78章 爭論第233章 佐官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56章 學藝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433章 巧遇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577章 接應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518章 二將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71章 聯姻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456章 反攻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863章 突圍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272章 應對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1056章 水戰(四)第81章 衝陣第49章 大勝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498章 原因第32章 江夏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865章 戰後第631章 單挑第39章 訪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151章 趙累第498章 原因第139章 變故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640章 再見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292章 軍令狀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81章 衝陣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588章 山路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13章 失算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56章 曲轅犁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04章 名分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88章 兵出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