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共議

司馬師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他現在欠缺的,只是獨當一面的經驗而已。

因此,司馬師不會盲目的相信自己的父親是戰無不勝的戰神,他作爲一方戰局的主將,是必須要做好自己父親偷襲洛陽不成的心理準備的。

這不是不信任自己的父親,而是一個優秀統帥該有的思維方式,必須儘可能多的對戰場變化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一旦自己的父親偷襲洛陽不成的話,那麼司馬師在孟津渡,就不能繼續保持佯攻姿態,一定要做出改變,策應自己的父親進行下一步軍事行動才行。

只是司馬師雖然有這樣的心裡準備,但他的臨陣經驗欠缺,導致了他現在有些舉棋不定。

王昶來援了二十多天了,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步他還沒有退兵,有很大的概率來說,自己的父親偷襲洛陽的計劃,進行的並不順利。

但是呢,司馬師又不敢輕易的去下判斷,認定自己的父親已經偷襲失敗了。

如果自己的父親只是路上遭遇了一些耽擱,或者說是洛陽丟的太快,諸葛亮根本來不及通知王昶撤軍自己貿然發動進攻,佔據孟津渡,很有可能起到打草驚蛇的效果。

所以啊,司馬師是真的很爲難。

從這裡,其實也可以看出魏軍在這次反攻洛陽作戰中,一個很大的弊端彼此無法進行快速有效的溝通。

這也是司馬懿一直反對,在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發動反攻洛陽的理由之一。

司馬懿如果要調整戰略部署,他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通知到河東的司馬師和秦朗的,因爲兩方之間隔着一個洛陽,這是蜀賊的地盤。

要想保證軍事行動的機密性,就必須從東郡渡過黃河,然後繞道到河內郡去傳遞軍令.但這樣的效率太低了,軍令傳達速度也太慢了。

而如果要依靠河東方面自己隨機應變的話,就會造成現在的情況。

司馬懿相信司馬師和夏侯霸等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應變能力,但問題是,什麼時候能反應過來,下定決心改變戰略,這就不是司馬懿可以控制的了。

現在的司馬師就有點舉棋不定,爲此,他不得不找來自己的搭檔夏侯霸,認真的商量一下。

有一說一,夏侯霸跟司馬師的搭檔,還算是比較和諧的。

夏侯霸不像曹爽那麼野心大,而且他的能力也比曹爽要強上不少,性格上也比較和緩一些,因此不管跟司馬懿搭檔還是跟司馬師搭檔,都還算合得來。

可夏侯霸和司馬師也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臨陣經驗非常的不足。

夏侯霸跟司馬懿搭檔的時候,往往都是司馬懿先做好的決策,然後跟夏侯霸解釋這麼做的理由,爭取夏侯霸的同意.這種情況下,夏侯霸只需要根據現實情況去判斷,司馬懿這麼做到底行不行就可以了。

可現在,夏侯霸跟司馬師搭檔,他要決定的就不是簡單的“行不行”的問題,而是要跟司馬師一起商議到底怎麼做的問題。

這個責任,可比跟司馬懿搭檔的時候,要大的多。

跟司馬懿搭檔,夏侯霸就算認可了司馬懿的決策,但真要出了問題,那也是司馬懿承擔最大的罪責可現在,他夏侯霸要承擔一半的責任,壓力還是很大的。

倒不是夏侯霸沒有這個擔當,而是八萬魏軍的生死啊。

司馬師要是做了錯誤的決策,大不了就是人頭落地。

可這八萬魏軍的生死,事關大魏基業啊.現在的大魏,八萬魏軍的生死,已經是一種傷筋動骨的損失了。

作爲大魏的宗室將領,夏侯霸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大魏基業能不能延續,這是他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因此,面對司馬師的詢問,夏侯霸認真的考慮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做法。

“徵西大將軍素來善戰,足智多謀,此番進軍戰略,既定我等佯攻,我等還是莫要違背大將軍戰略爲好。”

這就是夏侯霸做出的選擇。

一方面,夏侯霸也是相信司馬懿的能力,認爲既然是他做出的決策,最好還是不要輕易破壞.萬一就跟司馬師擔心的那樣,打草驚蛇了怎麼辦?!

另一方面如果還是保持佯攻態勢,不管他司馬懿偷襲洛陽是成功還是失敗,孟津渡這邊,損失都不會太大。

司馬懿偷襲洛陽成功的話,必然會揮軍主動殺向孟津渡,到了那個時候,正面的蜀賊必然軍心動亂,到了那個時候夏侯霸和司馬師再領兵出擊,也爲時未晚。

而如果司馬懿偷襲洛陽失敗,接下來到底是強攻洛陽還是撤軍固守,都還是未知數貿然強攻,沒有友軍的協助,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保守一點的選擇,對大魏,對士卒,甚至對司馬師和夏侯霸的前途,都沒有什麼壞處。

哪怕不能及時配合司馬懿作戰,那無非也是不能建立功勳而已,還不至於被人問責。公心私心夾雜之下,夏侯霸做了這個決定。

而夏侯霸的這個決定,讓原本就有點舉棋不定的司馬師,也同樣堅定了佯攻的信念但這個信念才堅定了幾天,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原本在孟津渡南門堅守的蜀賊將領張翼,突然率領士卒撤出了孟津渡,跑到孟津渡的外圍匯合了王昶所部。

而緊接着,王昶所部的軍中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慌亂的狀態,但這個狀態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的就平息了下來。

王昶所部兵馬,現在就在孟津渡的外圍,圍繞着孟津渡方向紮營,擺出防禦姿態。

這個變化吧,讓司馬師和夏侯霸都有些懷疑了起來。

首先呢,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懷疑,是不是司馬懿已經偷襲洛陽成功了,消息傳到了孟津渡,導致孟津渡的蜀軍出現了軍心動搖。

蜀軍軍中出現的慌亂狀態,就是這種可能的最好印證,至於很快平息下來,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是王昶領軍,這位前大魏將軍的能力,司馬師和夏侯霸都是很清楚的,平息軍中騷亂,一時穩定軍心,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呢.司馬師和夏侯霸都不是那種沒腦子的莽夫啊,聰明人做事,就容易想的多一點。

爲什麼王昶都來了二十多天了,張翼一直在孟津渡堅守,這個時候卻突然的撤離了孟津渡?!

真的是因爲洛陽方面有什麼變故麼?!

又或者說,其實是司馬懿偷襲洛陽失敗了,現在洛陽方面騰出手來了,王昶已經有了援兵,擺出這幅架勢是要吸引孟津渡的魏軍主動出擊,他們好半路設伏的攻擊自己?!

倆聰明人開始湊在一起,再次商議了起來。

司馬師作爲司馬懿的兒子,還是很瞭解自己的老爹的。

司馬懿只是偏師去偷襲的洛陽,如果成功的話不好說,但如果失敗的話,一定會退守鞏縣,跟大部隊匯合的。

因此,就算自己的父親偷襲洛陽失敗了,洛陽也不可能輕易騰出手來支援孟津渡方面。

所以,司馬師是比較傾向於司馬懿偷襲成功或者接近成功了,這才導致張翼棄守孟津渡,跟王昶匯合,兩人要麼是趕緊撤回弘農去,要麼是趕緊回援洛陽。

司馬師判斷,這時候別看王昶穩定住了軍心,但必然不會在孟津渡久待,一定會在最近的兩天時間內撤軍的。

因此,司馬師是建議,全軍做好出擊準備,隨時準備截殺王昶的退兵。

可夏侯霸不同意啊。

第一,洛陽騰不出手來,不代表其他地方也騰不出手來萬一蜀賊從關中調兵呢?!

二十多天的時間,雖然倉促了一些,但以上次洛陽攻防戰的經驗,關中郡兵也不是不能通過潼關,直接抵達孟津渡馳援。

第二,退一步講,就算徵西大將軍真的偷襲成功了洛陽,王昶現在的行爲就是要撤兵,但王昶這個人,可不是那麼好惹的。

王昶這個人,智勇雙全,當年在曹真大將軍帳下是屢立奇功,這種撤軍的時候反戈一擊的能力,他並不是沒有.在徵西大將軍已經佔據洛陽的情況下,咱們沒必要貿然行動,徒增傷亡。

到時候各路軍馬全都高歌猛進,齊聚洛陽,就只有咱們這邊損兵折將徵西大將軍就算不追究咱們的責任,朝廷那邊也不好看啊。

好吧,夏侯霸的這個說法,其實沒啥太大的說服力的.他這麼說,就是不想讓麾下的魏軍士卒,有不必要的傷亡而已。

這算是一種私心作祟。

但是呢,司馬師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頭腦的人,夏侯霸到底是大魏的宗室將領,他的意見,司馬師也不能不當回事。

因此,司馬師還是稍微猶豫了一下,暫時沒有下全軍戰備的命令。

可隔天,當軍中斥候回報,說王昶所部正在拔營,準備撤軍的時候.司馬師還是有點坐不住了。

王昶明擺就是要撤軍了,不追的話,司馬師怎麼想都有點可惜了。

再次找來夏侯霸,司馬師建議道,“此機不可失也.仲權若有疑慮,可領後軍爲援,某率一萬兵馬尾隨追擊。若成,你我皆有功勳,若不成,有仲權接應,想來不至於有失。”

一個出擊,一個接應,而且只帶一萬兵馬.夏侯霸一時間還真的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來。

就.這樣吧!!!

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23章 聯軍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08章 添油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533章 善後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495章 柳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00章 收尾第1020章 兜圈子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83章 嚇退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06章 等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926章 羞愧第910章 水戰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702章 託孤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144章 張機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27章 和談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807章 夜戰第383章 分配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49章 大勝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88章 巧合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278章 議事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62章 尾聲第264章 再見面第547章 逃命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130章 變策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571章 失守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704章 挑明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43章 人事第374章 滇馬第1180章 衛氏第1018章 陸凱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865章 戰後第273章 開山第20章 被搶了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165章 朋友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67章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055章 水戰(三)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832章 曹休出兵
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23章 聯軍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08章 添油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533章 善後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495章 柳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00章 收尾第1020章 兜圈子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83章 嚇退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06章 等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926章 羞愧第910章 水戰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702章 託孤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144章 張機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27章 和談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807章 夜戰第383章 分配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49章 大勝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88章 巧合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278章 議事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62章 尾聲第264章 再見面第547章 逃命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130章 變策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571章 失守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704章 挑明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43章 人事第374章 滇馬第1180章 衛氏第1018章 陸凱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865章 戰後第273章 開山第20章 被搶了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165章 朋友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67章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055章 水戰(三)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832章 曹休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