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局勢有變

秦朗知道,自己能獲得的進攻時間不會太多,如果在北中城下拖延的時間太久,讓張溪做好了側翼防守的準備,那麼自己的突襲就失去了意義。

因此,秦朗寧可冒着風險,也要快速強攻北中城,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這裡,然後繼續東進。

按照秦朗的估計,如果自己能在五天內攻破北中城,就依然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可現實,並不能讓秦朗如願。

他的對手張翼,並不是一個無能之輩。

北中城雖然城牆矮小,兵力不足,但至少張翼是真的擅守。

秦朗爲了趕時間,他在沒有太多攻城器具的情況下,想要憑藉人力蟻附攻城,但張翼對此卻早就有所準備了。

土牆根下的據木,可以有效的防止魏軍用搭人梯的方式攻城,而重新夯實澆築的土牆,至少在短期內,不用擔心會被魏軍破壞的可能。

再加上張翼在通過偵騎得知了秦朗的動向後,毫不猶豫的提前派出了軍使向張溪求援.張翼預判,自己只需要堅守個七八天左右,就能等來自家的援軍。

雙方都有自己的依仗,但時間上來說,對秦朗並不利。

如果只是單對單的攻防對決,那秦朗還是有把握能擊敗張翼,攻下這個北中城的.可如果加上一個時間限制的話,事情可就不好說了。

秦朗真的盡力了,他把能想到的辦法都已經用上了。

第一天攻城的時候,沒有攻城器械協助的秦朗,發現北中城的防禦超過了自己的想象第一天進攻折損了三百人後,秦朗當機立斷的下令暫時停戰。

秦朗也許做不到提前發現問題,但他還是能做到在發現問題後立刻解決問題。

既然第一天的進攻發現無法靠人牆的方式爬山北中城的土牆,那就趕緊停下來,派人去砍樹打造簡易的鉤梯。

秦朗別的不多,就是人多,打造二三十副簡易的鉤梯,根本用不了半天的時間。

第二天,魏軍就有了鉤梯的協助,開始繼續加強進攻。

這次倒是打的比第一天的進攻有效率的多,但張翼如果真的只能依靠城牆防守的話,那他也不能被稱爲擅守的將領。

真正擅守的將領,不僅僅要在守城戰中利用各種城防優勢抵擋敵軍,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快速的應變指揮能力,及時甚至提前發現敵軍的進攻重點,通過自己的指揮調整,加強敵軍進攻重點的防禦。

這點上,張翼確實比他的對手秦朗要強的多。

因此,造成的結果,就是不管秦朗怎麼調整進攻重點,張翼總能提前預判或者及時發現。

即使受困於兵力不足,張翼不可能每個漏洞都可以通過指揮來彌補,但張翼本身的武力值不差,一旦他身先士卒的城牆上奮戰,很多小漏洞雖然存在,但最終也會在張翼的奮戰或者漢軍士卒的奮戰下,無法被秦朗利用到。

畢竟,秦朗也不是那種只要給個破綻,他就能輕易抓住的天才型統帥。

因此,這個北中城,張翼有驚無險的又守了三天。

秦朗是真的有些着急了,他甚至想着是不是孤注一擲的加強進攻,拼着傷亡,強攻下北中城。

可這事兒,剛一開口,就被他的參軍裴潛給勸阻了。

得分清主次才行。

進攻北中城,是爲了掃清蜀賊在側翼的預警和防護,不是要跟這裡的蜀賊決戰.不顧傷亡的攻下北中城倒是可以,可接下來的魏軍還要繼續前進,還要去溫縣攻擊蜀賊主力大軍的側翼,而這次的對手,可不是什麼張翼,而是天下名將張溪。

傷亡過大,拿什麼去跟張溪拼?!

而且,裴潛提醒秦朗,不要忘了,這次他領兵進入河內郡,第一優先的戰略不是要擊退張溪率領的河東蜀賊,而是要進入溫縣去跟夏侯霸換防,讓夏侯霸能領軍去支援兗州。

如果在戰場上有可以直接擊破張溪的戰機,那裴潛是不會攔着秦朗的,畢竟能解圍河東的話,也是裴潛這個河東世家領袖希望看到的事情。

可現在秦朗這種不理智的做法,根本對戰局毫無意義不勸阻的話,裴潛都有可能喪生在這個亂軍之中。

而聽完了裴潛的勸阻後,秦朗確實冷靜了一點,但.也有限。

主要是,秦朗也是實在沒辦法啊。

他不是分不清主次,而是不打下這個北中城,讓蜀賊把自己攔在這裡,自己怎麼去支援溫縣?!

繞過去?!

從理論狀態來說,北中城距離溫縣已經不遠了,軍中現在的糧草補給還夠,繞過去不是不可以。

但從實際戰況來說,繞過去,並不具備實際操作的空間。

秦朗一共就兩萬人,四天的進攻下來,傷亡大概有一千餘人,還剩下一萬八千多人。這一萬八千多人繞過北中城,前往溫縣北中城的蜀賊將領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坐視自己東進。

到時候必然是尾隨自己,咬住自己的尾巴,拖延自己的進軍速度。

而在溫縣城下進攻的張溪,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得到了北中城遇襲的消息了。

哪怕這時候張溪還沒有完全調整好軍隊部署,做好側翼防禦,但最基本的,往北中城派出的援軍,應該已經是在路上了。

也即是說,秦朗這麼直勾勾的闖過去,很有可能會直接跟張溪派出的援軍撞上,再加上身後吊着的“尾巴”.這不就成了自己給敵軍創造出“前後夾擊”的態勢了麼!!!

這哪裡是去溫縣支援,這是直接去送死的。

所以,現在的秦朗,不打下北中城,是根本無法安心前進的,也就不存在裴潛強調的“優先戰略目的”。

冷靜當然還是要冷靜的,但強攻,也是必須強攻的。

就在秦朗釐清了所有的戰場局勢,拒絕了裴潛的諫言,準備用傷亡換取時間的時候.張翼撤退了。

是的,張翼從北中城撤軍了。

其實張翼也不想撤,他的北中城守的好好的,但張溪命人傳來軍令,讓他撤軍匯合,張翼也不敢不聽軍令。

而張溪呢張溪其實也不想下這個命令,但沒辦法,局勢有變。

現實這個東西,有時候吧,真的,往往真的無法讓人順心如意。

比如說張溪,又比如說孟達。

張溪是真的想把秦朗帶來的三萬大軍給留在河東,爲此他派出了馬岱和孟達的組合,去太行山道那邊伏擊秦朗。

可誰知道,秦朗還挺有腦子的,居然分兵進軍,帶着兩萬郡兵闖入了河內郡。

而這個時候,其實張溪也不着急,他派往北中城以防萬一的張翼及時堵住了秦朗。

張溪現在兵力充足啊,只要他留下一部分人牽制住溫縣的夏侯霸,自己帶着主力去圍剿的話,秦朗的那兩萬曹魏郡兵一樣跑不了。

可偏偏就在張溪準備做出應變的時候.張溪接到了孟達軍使火速傳回的軍報。

幷州騎兵南下了,而且兵力不下兩萬太行官道,堵不住了。

孟達也是倒黴。

本來孟達在太行官道口,利用了地形優勢和敵軍主帥戴陵的猶豫,有驚無險的守住了官道。

真的,只要戴陵沒有足夠魚死網破的決心,那麼孟達守起來,還是很輕鬆的,這個功勞也是十拿九穩的。

而且吧,將來這場戰績傳出去,也足夠給孟達長臉五千步兵攔住了一萬騎兵,哪怕是有地形優勢,但這樣的戰績,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孟達甚至已經在幻想自己因此功勞升官封侯,名傳天下了。

可偏偏這個時候,幷州刺史畢軌,帶着兩萬幷州騎兵南下了。

畢軌這個人吧,文官出身,他沒有什麼軍略,最大的能力也是坐鎮地方,實施政令。

歷史可以證明,畢軌的軍略水平,連秦朗都不如。

但畢軌這個人有個“優勢”.他不懂軍略,因此他不會去考慮那麼多,在他看來,戴陵有着八千騎兵,居然不敢去進攻一個只有兩千人守衛的官道營寨,純粹就是在消極怠慢,貽誤戰機。

因此,當畢軌和戴陵合流後,畢軌立刻以幷州刺史的身份,剝奪了戴陵的指揮權。

關於幷州刺史是否有權利剝奪後將軍指揮權的問題,戴陵不確定,畢竟兩個人都不是一個系統的。

但戴陵卻知道,自己這個後將軍是故大將軍曹真提拔的,而畢軌這個幷州刺史,是天子親自任命的。

大將軍曹真還活着的話,戴陵也許還會據理力爭一下.但可惜,現在大將軍已經故去了。

因此,戴陵屁話沒說的就交出了兵權。

而畢軌在掌握兵權後,第一個命令,就是讓五千騎兵去強攻孟達的營寨。

嗯,輸的挺慘的。

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53章 調兵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207章 退路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573章 急行第808章 添油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44章 掛帥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956章 影響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321章 石苞第915章 增援第187章 治病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7章 糜竺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381章 對外第194章 示範區第938章 求戰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87章 治病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85章 應對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21章 直百錢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766章 人選第372章 密謀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211章 豪賭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08章 過江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68章 遷都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358章 戰與和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07章 詐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11章 劃紅線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1013章 交鋒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587章 處罰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99章 棄新野第243章 爭議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954章 不對勁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208章 投降?!第907章 南下第88章 被圍第256章 鍊鐵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563章 圍堵
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53章 調兵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207章 退路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573章 急行第808章 添油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44章 掛帥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956章 影響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321章 石苞第915章 增援第187章 治病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7章 糜竺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381章 對外第194章 示範區第938章 求戰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87章 治病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85章 應對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21章 直百錢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766章 人選第372章 密謀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211章 豪賭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08章 過江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68章 遷都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358章 戰與和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07章 詐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11章 劃紅線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1013章 交鋒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587章 處罰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99章 棄新野第243章 爭議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954章 不對勁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208章 投降?!第907章 南下第88章 被圍第256章 鍊鐵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563章 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