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

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

牂牁郡其實沒什麼大事兒,馬忠這個人,不僅領軍作戰能力不俗,治理地方的能力也是相當出色的。

畢竟是歷史上真正做到了漢夷皆服的庲降都督。

但現在的情況,馬忠已經有些着急和看不懂了。

南中各地,不是在開發礦產,就是在搞什麼種植園,就是隔壁越巂郡都有很大的一塊鐵礦區可以用來安置流民生產。

就偏偏自己的牂牁郡,啥好處都沒有撈着。

馬忠自己倒是不着急,他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勸課農桑,安定百姓,安撫夷人,那這個牂牁郡太守自己做的就已經是很稱職了。

但牂牁郡境內的世家大族們不幹啊。

同時南中六郡之一,你看看人家李太守,孟太守,王太守,呂太守是怎麼帶着南中“百姓”們一起發財的,你再看看你馬太守啊,咱不能對不起牂牁郡的父老鄉親們吶?!

這話馬忠聽着就納悶,什麼時候你們這些世家豪族能代表百姓了?!

但是吧.沒辦法,這年頭,地方官要治理地方,根本無法離開這些世家豪族的配合,馬忠也不想太得罪這些世家豪強們。

牂牁郡的世家豪族們,在這次的銅礦份額分配中,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誰讓他們一沒錢,二沒人的,要不是境內還有點石炭礦可以用來練銅礦,跟各大世家還有點親戚關係,他們都不一定有資格參與到銅礦分配的事情中去。

而張溪在南中弄種植園,因爲牂牁郡這地方就不適合種植甘蔗,這些牂牁郡的世家豪族們依然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最可氣的是,南中六郡,其他五郡多少都發現了一點礦藏,就牂牁郡,除了石炭外,屁值錢東西都沒有。

倒不是牂牁郡的世家們對石炭礦產不滿意,但這東西吧,在這個時代的用途很狹窄,基本就是用來鍊鐵或者練銅,而且因爲這時代冶煉技術的限制,石炭這種東西在冶煉金屬時,還不是不可替代的。

簡單來說,牂牁郡世家即使大力開發石炭,但也是受制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隻能當一個下游供應商,哪有銅礦這種東西來的實在。

這讓牂牁郡的世家豪強們心裡那個不滿啊。

而這年頭,世家豪強不滿了,地方治安就會不穩,而地方治安不穩,馬忠就會很難受。

牂牁郡也是剛剛打完仗,馬忠也不想沒事兒總是在平叛,這樣百姓可受不了所以馬忠不得不召集這些世家,問清楚,你們這幫蠢貨到底想幹什麼?!

世家們則回答說,我們就是想要發財。

馬忠一聽這事兒,表示這個我無能爲力了.咱們牂牁郡什麼情況,你們這些地頭蛇應該是最清楚的,啥都沒有的,怎麼發財?!

可世家們表示,以前除了建寧郡,南中哪個地方不是不毛之地.可現在呢?!

現在的南中,誰不知道庲降都督府裡的那兩位,就是活財神爺啊。

太守您要是實在找不到發財的路子,就去問問咱們的庲降都督嘛聽說郡守是都督的心腹,這個牂牁太守之位也是都督舉薦的,讓都督幫忙想想辦法,給牂牁郡的百姓們也求一條財路嘛。

馬忠一想吧,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倒不是馬忠自認已經是張溪的心腹了,這點自知之明馬忠還是有的。

張溪真正的心腹,其實大家都知道,是那個張嶷。

別看張嶷好像在這次的南中之戰後沒有獲得什麼封賞,但誰都知道,只要跟着張溪,張嶷將來的成就,肯定在諸人之上。

他馬忠可能這輩子就是在太守的職位上了,但張嶷將來統領一方,甚至出將入相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馬忠沒有把自己看的太重,但馬忠同樣覺得,自己受張溪的看重,從一個縣令被提拔到太守,多少跟張溪是有些情誼的。

而且向張溪求策,也不是爲了自己,是爲了牂牁郡,爲了牂牁郡的穩定和百姓生活。

自己才能不夠,找不到牂牁郡發展的出路,但如果是張溪,說不定真的能找到適合牂牁郡發展的道路呢?!

因此,當張溪巡視到牂牁郡的時候,馬忠彙報完自己的工作後,鄭重的向張溪請求,給牂牁郡尋找一條適合地方情況的發展道路。

張溪聽完後,也是一陣皺眉.牂牁郡的地理位置,就是後世的貴州一帶,這地方,就算是一千多年的後世,那也不是什麼繁華的地方啊。

礦產資源是有的,貴州這地方,確實有不少的礦產資源,有些資源在後世,還是全國第一的。

比如說汞礦,重晶石礦,貴州的儲量就是全國第一。

甚至排全國第二,第三的礦種也有很多,什麼錳礦,銻礦,稀土礦,鋁土礦,鎂礦,磷礦有一說一,這些礦產在現代都是非常值錢的礦產。

但.特麼現在是東漢末年。

這些礦產根本沒人要,也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如果張溪要利用上這些礦產,那大概張溪得先搞一個工業革命,普及科學教育,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否則的話這些東西,能有什麼用?!

哪怕是可以用來做化肥的磷礦,以現在的技術,張溪也沒辦法把它給很好的利用出來總不能把磷礦石敲碎了埋在土裡當肥料吧?!

想來想去,張溪還是覺得,這個時代的牂牁郡,可以利用的礦產,依然還是煤礦。

但不是普通的煤,而是經過加工後的焦炭或者無煙煤,而這兩樣,正好牂牁郡都有。

焦炭這個東西好啊,是鍊鋼鐵的重要消耗品。

焦炭這東西吧,其實要煉起來不難,會做木炭的人就會做焦炭,實在不行在地上挖個坑,把煤炭點燃後埋起來,也能得到部分焦炭,只是沒有後世工業煉焦那麼高的轉換率,很容易出現殘次品而已。

可問題是,既然搞出了焦炭,張溪就想到了大鍊鋼鐵,可張溪真的不知道高爐和轉爐是什麼結構,也不知道該怎麼用焦炭來鍊鋼,這纔是制約張溪大鍊鋼鐵的最重要問題。

嘛,不過焦炭還是好東西,可以搞的。

至於無煙煤吧,也是個好東西,而且牂牁郡的煤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無煙煤。無煙煤本質是煤中含硫量少,用來煉製熟鐵的話,可以減少熟鐵的脆度,在這個時代,這種熟鐵已經可以稱之爲“鋼”了。

後世著名的六盤水煤礦,就是上好的焦炭煤場地,而織納煤礦,是無煙煤產地。

而且貴州的煤礦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埋藏淺,易開發。

現在南中發現了大量的銅礦,越巂郡又有一個很大的鐵礦區,煤礦的需求量肯定會上升的,組織牂牁郡的世家和百姓一起開採煤礦,弄成焦炭和無煙煤賣給那幫蜀中世家鍊銅礦石,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這麼做的話,還是那個老問題——主動權可就不在牂牁郡世家的手裡了。

鍊鋼鐵也就算了,焦炭的作用不可替代。

但鍊銅,其實用木炭也是可以的你的煤雖然好,但人家不一定要用。

說到底,真正要讓牂牁郡的煤有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弄出鋼鐵來,尤其是弄出焦炭鍊鋼技術,大規模鍊鋼鐵,這纔是煤礦真正的出路。

但.鋼鐵啊,張溪也想要,但他真的弄不出來。

張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給馬忠煉製焦炭的技術,然後讓馬謖那邊的鐵礦區儘量採購焦炭,研究焦炭的用法,看看能不能利用勞動人民的智慧,搞出真正意義上的鋼鐵來。

如果真的能找到合適的鍊鋼技術,不僅能讓劉備集團得利,同時也能消化牂牁郡的煤礦,也算是牂牁郡的一條發財之路。

當然,這個發財道路,其實更多的還是針對的世家豪族,對百姓的話張溪還是建議馬忠,好好的抓好農業生產。

老百姓真正在意的是能吃飽肚子,在真正能吃飽以前,他們是不會去考慮挖煤致富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不能被牂牁郡的世家豪族們給帶偏了。

馬忠點頭稱是。

說實話,馬忠已經很滿意了。

石炭這個東西,在牂牁郡郡治且蘭附近非常多,開採起來也方便,即使張溪不說,那幫世家應該也不會放過的。

但不管怎麼說,有了這個焦炭的技術,也算是對那些世家們有個交代了。

之前的世家們,最多想到的就是開採煤礦,賣給南中有銅礦份額的世家們鍊銅,現在張溪提供了焦炭的製作方法,已經很不錯了。

隨後,馬忠就沒有再管這些,陪着張溪在郡治附近巡視農業基礎建設。

畢竟這個纔是百姓的衣食所在。

而張溪呢,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爲啥古代貴州有了煤礦,也依然被人認爲是“窮山惡水”的地方可耕種面積太少了,到處都是山,而且這些山還都是山石爲主,土層都很淺,根本沒法用來發展果樹種植園。

張溪看着滿山的石塊,嘆了口氣,跟馬忠說,你要實在想增加一點百姓收入,那就組織一下百姓學習一下石匠技巧,把這些石塊弄成雕塑,說不定蜀中的那幫世家們願意來買。

這是半開玩笑的說法,哪怕是喜歡奇山異水的宋徽宗,也沒有在貴州弄生辰綱的想法。

可這個半開玩笑的建議,依然迎來了馬忠的一陣苦笑。

馬忠先不解釋原因,而是抽出了自己的配劍,走到山路邊的一塊石塊旁,用力揮劍砍下。

然後張溪就驚訝的發現,石塊被劈成了兩半?!

不是,你這是什麼寶劍麼?!

(本章完)

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251章 調人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63章 忙碌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21章 跑了第495章 柳隱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297章 不合第928章 授徒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840章 潰逃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1155章 方案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614章 亂戰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988章 巧合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958章 試探第60章 授徒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502章 重想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394章 矛盾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047章 南征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83章 分配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112章 甄城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486章 衆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048章 戰備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808章 添油第884章 戰後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71章 博弈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66章 暴露第168章 解釋第267章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927章 收徒第204章 名分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32章 鹽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884章 戰後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1035章 攪混水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87章 應對第686章 公平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132章 秦朗進軍
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251章 調人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63章 忙碌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21章 跑了第495章 柳隱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297章 不合第928章 授徒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840章 潰逃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1155章 方案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614章 亂戰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988章 巧合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958章 試探第60章 授徒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502章 重想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394章 矛盾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047章 南征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83章 分配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112章 甄城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486章 衆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048章 戰備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808章 添油第884章 戰後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71章 博弈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66章 暴露第168章 解釋第267章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927章 收徒第204章 名分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32章 鹽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884章 戰後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1035章 攪混水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87章 應對第686章 公平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132章 秦朗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