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水淹七軍

第300章 水淹七軍

關羽的計劃中,水淹七軍可不是真的讓漢水決堤後不管,自己什麼都不做,就靠漢水奔騰的水流來淹死敵人.說實話,這是做不到的。

以現在的漢水水位以及水流速度,即使決堤,撐死了也就是澆出一片灘塗出來,而且水流速度不夠快的話,于禁軍即使在一開始的慌亂後,也完全有時間指揮士卒去高地避難,等水退了再下來繼續跟關羽作戰。

要想跟歷史上那樣開着船去圍攻別人,那是想都別想。

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場洪水,直接導致漢水位暴漲,直接沖毀堤壩,漢水大量外溢,傾瀉到平原上,最高峰時,漢水水位高出平地七八丈,樊城城牆最高處距離水面都只有不到兩丈的距離,關羽可以輕鬆的坐船收降於禁大軍,順帶的把樊城也淹了個七七八八。

但現在,漢水水位沒有那麼高,最近雖然也下了一些雨,但連續的暴雨天沒有出現,所以關羽還是決定,在下游靠近於禁營地的地方,挖開河堤放水。

但目的不是要用水淹死於禁的大軍,只是利用這些決堤的水流製造于禁營中將士們的混亂,然後關羽在讓關平,張溪,張嶷三人在三面設伏,圍攻那些因爲一時混亂而逃離營地的曹軍。

畢竟水火無情,哪怕只是能淹沒膝蓋的水量,突然大量的出現在你面前,很少有人會不驚慌失措的。

其實這個年代的水攻和火攻,大部分都是爲了製造軍中混亂而已,包括著名的赤壁之戰,真正死於赤壁大火的士卒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因爲慌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被周瑜領兵擊破的。

水攻可能會特殊一點,畢竟要看水位高低和水流速度來決定威力.但大部分還是用來製造混亂的。

只有少部分是例外,而且基本這個時代沒有,而是集中在後世的北方黃河一帶.後世的黃河,已經在泥沙沉積之下變成了一條地上河,自帶高度落差,一旦決堤,要堵上可不容易。

關羽這次水淹七軍的計劃,本質上也是製造混亂,掘開河堤後也不會放着不管,而是會在伏擊結束後,快速的堵住河堤,這樣就可以把水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不耽誤明年的耕種。

至於今年的糧食嘛嗯,這個就不要想了,都打仗打到現在了,今年的糧食肯定是保不住了。

就在關羽做好作戰安排,準備決堤的時候.襄樊一帶,開始突降暴雨了。

暴雨期間,不太適合用兵,所以關羽暫停了安排,等待這次暴雨的過去。

自從進入八月一來,這種時不時下暴雨的情況,真的很常見,有時候是下個幾個時辰就停,有時候是下個兩三天,最長沒有超過連下三天的情況。

這種天氣,對對戰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沒法採取軍事行動,只能等雨停後再說。

可這次的暴雨,下了足足五六天,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

張溪都開始懵逼了,時不時的看着天空,正在強烈懷疑,這個世界,是不是真的有老天爺這個東西的存在。

又或者說二爺真的是天上的武聖轉世,他要打個仗,老天爺都來幫忙?!

按照以往的經驗,連續下個三天的暴雨,可以使漢水水位上漲,水流加快,但並不會讓水位高過河堤,只要停雨兩三天,水流自然會恢復平靜可現在特麼連下了五六天了,一點停歇的跡象都沒有。

張溪曾經冒着大雨,去漢水河堤邊觀察過水文情況,按照這個速度再下個兩三天,可能漢水水位就要溢過河堤了。

到那個時候,就不是考慮要不要水淹七軍的問題了,是咱們帶來的這三萬多人,如何不被淹的問題了。

二爺表示,這好辦。

別忘了咱們是怎麼來的漢水北岸。

在察覺到可能出現洪水氾濫後,關羽命令一部分人尋找高地安營紮寨,一部分人撤到船上.別忘了,咱們這次來打襄樊,可是帶着兩百多條船呢。

因此,關羽的大軍,花了兩天的時間,移營的移營,上船的上船,總算是完成了避難工作。

而在此期間,襄樊的暴雨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甚至還有更糟糕的消息傳來。

漢水南岸的峴山,因爲連日暴雨爆發了大規模的山洪,山洪帶着泥石流突然傾瀉而下,直接傾瀉到了漢水裡,導致了漢水一部分水道淤塞,水流不暢。

而這個時候,漢水上游的洪水還在傾瀉而下,不停沖刷這些淤塞泥石的同時,這些淤泥的堵塞,也讓水位在不斷升高最終,漢水北岸的河堤撐不住了。

漢水決堤,大量的漢水轉道,向着漢水北岸傾瀉而出,瞬間淹沒了漢水沿岸的農田,以及兩座軍營。

是的,連原本關羽紮營的營地,也在漢水暴漲的水位下,被淹沒了。

至於于禁的七軍.說實話,于禁的反應,已經不算慢了。

常年身處北方的于禁,根本不知道荊襄這個地方,七八月會連降暴雨,對於漢水的水文條件也是一點都不瞭解。

前幾天下雨,于禁也只是覺得這地方的天氣太糟糕,好不容易準備好要出兵攻打關羽的計劃,不得不推遲了。

畢竟以前也不是沒有先例嘛,下個兩三天,雨自己就會停的。

可當這個雨一下七八天都不停的時候,于禁終於意識到不對勁了.自己的南邊,可是一條大河。

在漢水決堤的前一天,于禁終於意識到了危險,親自跑到漢水河堤上查看,回營後,也是趕緊開始組織士卒撤離營寨,試圖往高地上躲避。

但.于禁麾下,經過數次交戰,現在大概還有兩萬五千人。

關羽撤離自己的三萬多士卒,上船上山,足足花了兩天時間,于禁他只有一天的時間,甚至他還有個就是不聽話的手下許褚。

于禁讓大軍趕緊撤,往北側原來的紮營地撤退,那邊地勢比較高,還有原本的紮營痕跡在,比較容易建立起一個新的營寨。

但偏偏許褚這個時候不知道怎麼想的,就是跟于禁唱反調,就是認準了于禁膽小怕事,是害怕關羽,不敢跟關羽決戰。

因此,許褚表示,要撤你撤好了,我自己帶着本部七千多人在這個營寨呆着,等雨停了,你于禁這個膽小鼠輩,就等着看自己建功立業吧。

這個時候的于禁,已經顧不上再勸這個傻子了,反正我是主將,我說了算。

于禁丟下許褚不管,自己帶着願意跟自己走的一萬七千多人,往北部高地撤走。

但終究是晚了一步。

漢水決堤,水勢太過兇猛,很快就追上了于禁的撤退大軍,逼得於禁不得不放任士兵們四散逃逸,自行尋找高地避難。

而許褚呢,到底不是真的傻子。

他那麼說,就是過過嘴癮,譏諷一下於禁。

明明自己擊退了關羽,奪了關羽的營寨,偏偏那個于禁嫉賢妒能,就是不肯給自己記功沒有軍功,自己憑什麼封侯啊!

但在看到于禁真的不管不顧,帶領士卒急速後撤後,許褚也有些猶豫。

趕緊派人去河堤查看過後,許褚也終於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當下也組織部隊,往東方撤退。

許褚主要是覺得吧,剛剛自己還跟于禁對着幹,不服從於禁將令,現在如果也學着于禁撤退等到了北方高地,雙方見了面,他會很沒面子的。

所以許褚不想往北面跑。

但西面是關羽的營地,許褚又不能帶着這麼點士卒送上門去找死,南面又是漢水.因此,許褚都沒怎麼動腦子,選擇往東面撤退。

但問題是,東面,是漢水下游方向,許褚又比于禁要晚出發半天時間漢水決堤後,許褚帶領的七千士卒,除了少數運氣好,跑到山嶺高地上避難以外,大部分都被漢水決堤後的洪水淹沒沖走了。

許褚本人倒是運氣不錯,雖然他不會游泳,但正巧他身邊有課被洪水捲走的大樹,許褚抱着這顆樹勉強漂浮,沒漂多久就被跑到高地上的軍中士卒發現,把他給救了。

而於禁那邊,倒是也努力的跑到了高地躲避了洪水,但帶着一萬多人出來,結果現在身邊只有幾百人跟隨。

不過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于禁帶的這一萬多人,並沒有多少人是直接喪命於洪水的,大家基本都跑到了附近的大小高地上,有些高地平坦面積大,有兩三千人聚集,有些地方小,就像于禁待的這個地方,只能容納兩三百人。

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帶出來的士卒,近八成人都還在,多少讓于禁的心裡好受一些。

但現在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個暴雨還在下,水位依然還在上漲,天知道什麼時候,這些高地也沒法生存了。

再一個,當初是逃命出來的,糧草輜重幾乎是全部拋棄了,現在又被大水圍困,根本沒有糧草,這麼多人,要靠什麼生存下去。

這兩個問題,于禁幾乎第一時間想到了,但他沒有任何辦法。

面對這樣的天災,于禁真的是有心無力。

(本章完)

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章 新年第518章 二將第651章 退兵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80章 衛氏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00章 夜襲第166章 暴露第646章 議事(三)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5章 拜師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905章 同行第941章 誤判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90章 雜章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840章 潰逃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68章 解釋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68章 試探第267章第214章 勸降?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576章 截擊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5章 徐庶第88章 被圍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34章 榨油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700章 收尾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78章 開始練兵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883章 嚇退第868章 選擇第1165章 平策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563章 圍堵第987章 議定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50章 大雪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315章 退敵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18章 陸凱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19章 誤判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813章 撤軍第391章 調人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3章 吹牛
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章 新年第518章 二將第651章 退兵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80章 衛氏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00章 夜襲第166章 暴露第646章 議事(三)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5章 拜師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905章 同行第941章 誤判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90章 雜章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840章 潰逃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68章 解釋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68章 試探第267章第214章 勸降?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576章 截擊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5章 徐庶第88章 被圍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34章 榨油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700章 收尾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78章 開始練兵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883章 嚇退第868章 選擇第1165章 平策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563章 圍堵第987章 議定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50章 大雪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315章 退敵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18章 陸凱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19章 誤判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813章 撤軍第391章 調人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3章 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