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劃紅線

陸遜撤出樑國,屯守沛國,同時命令下邳的諸葛誕在下邳郡邊境集結兵力,威脅山陽郡,其實就是想告訴徐庶,自己就是來趁火打劫的。

撤出樑國,是表達了東吳軍隊不想跟蜀漢軍隊正面對決.當然,主要原因也是不一定幹得過,畢竟龐德率領的是騎兵部隊,而陸遜麾下的淮南郡兵全都是步兵。

而屯守沛國,就是非常明顯的表達出自己的目的,就是來搶地盤的。

至於說陸遜是否擔心龐德率領的騎兵會不會追擊入沛國這方面陸遜確實不擔心。

樑國和沛國之間,有以碭山爲主的一片不小的山地丘陵地形,雖然說吧,騎兵也不是不能在這些地形區域內作戰,可蜀漢軍隊的首要目標肯定是曹魏,而不是他東吳。

徐庶應該不至於會爲了驅逐來佔便宜的東吳軍,就讓龐德領着騎兵往山地裡面闖的。

退一步講,就算真的闖進來了,依靠地形優勢,削弱騎兵的作戰能力,在山地用五萬士卒對抗兩萬騎兵,陸遜還是有把握的。

至於最後的出兵威脅山陽郡.這就是在給蜀漢方面示好了。

東吳在這個關鍵節點突然集結兵力,不單單是蜀漢方面會有戒心,曹魏方面也同樣會有戒心的。

雖然說現在魏吳同盟,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太把這個盟約當回事,如今兗州告急,東吳突然陳兵邊境,你說他是要防備蜀漢摟草打兔子呢,還是打算趁火打劫呢?!

反正曹魏方面是不相信東吳會這麼安分的。

所以,當山陽郡遇到實際威脅,而身在山陽郡隔壁濟陰郡的賈逵,會掉以輕心麼?!

只要東吳在邊境這麼一陳兵,那麼不管濟陰郡有沒有受到蜀漢的進攻,賈逵都必須加強戒備,甚至可能還會向司馬懿請求援兵,這樣的局面,對蜀漢也是有利的。

陸遜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其實還是在利用現在局勢的複雜程度,儘可能的兩不得罪,並且從中漁利,只是他做的,相對來說,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罷了。

至少在徐庶這邊看來,他還真的拿東吳軍沒辦法。

雖然徐庶確實能看得出來,陸遜這一手就是在渾水摸魚,但徐庶也確實如陸遜所料的那樣,他不可能放着雍丘的司馬懿不管,轉頭去跟東吳開戰。

抽調南下的龐德所部,徐庶給叫回了陳留郡主戰場,而樑國方向,龐德派出了胡遵前往佔據,同時做出北上進攻濟陰郡的架勢。

但實際上,胡遵這一路兵馬,徐庶就打算讓他紮在樑國不動了。

你陸遜佔個沛國,老子默認了,但你要是再進兵樑國.那可就真的是要兩國開戰了。

這是給陸遜劃出了一條紅線,徐庶相信以陸遜的聰明才智,他應該是能懂的。

至於譙郡和陳國.徐庶想了一下,還是決定分別派出五千兵馬,由諸葛虔和廖化率領,去攻略這兩個地方。

攻略這兩個已經被切斷了和司馬懿聯繫的兗州郡國並不難,而且徐庶的目的也不是爲了佔據並且守住這裡,真正的目的和樑國一樣,也是劃線,不給東吳軍再趁機佔領這些地方的機會。

只是呢,徐庶的想法,同樣也是陸遜的想法既然伱徐庶可以給我劃線,那就表明了蜀漢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跟東吳開戰。

既然如此,我也可以給你劃線啊。

爲此,陸遜讓孫韶領兵三千去攻略譙郡,讓汝南的朱據分兵三千出陳國.在儘量不跟蜀漢正面起衝突的情況下,搶佔這一國一郡境內的縣城。

就看誰搶的過誰了。

兗州南面,漢吳兩家在緊鑼密鼓的互相搶地盤,而在雍丘的司馬懿,這會兒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雖然司馬懿也看的出來,陸遜的出兵不過是在趁火打劫而已,但客觀上,還是給了他一定的喘息之機。

如今徐庶依然陳兵在陳留郡之南,無暇立刻北上,那麼司馬懿也有了一定的時間來調整和梳理現在兗州的防禦情況。

尤其是東郡方面,司馬懿不管怎麼想,都覺得防線太過於薄弱了一點。

濟陰郡有賈逵領兵守衛,又有郭淮領兵過去支援,加起來兵力大概有三萬人左右了。

在之前的局勢下,說實話,司馬懿還在擔心,三萬兵力能不能扛住蜀賊的分兵進攻但如今看來,那邊面臨的壓力應該不會太大了。

陸遜領兵往沛國一戳,打死他徐庶都不敢輕易分兵去進攻濟陰郡從陳留郡南部要去進攻濟陰郡,必須通過樑國,而沛國,就在樑國側後方。徐庶敢分兵進攻濟陰郡,那陸遜恐怕就不會客氣的直接進軍樑國,進攻蜀賊側翼,想辦法佔據樑國。

所以,濟陰郡方向,撐死就只有兩三萬蜀賊偏師,或者索性只有兩萬騎兵在樑國徘徊。

這些蜀賊,既要佔據城池,防備陸遜,又要承擔北上進攻濟陰郡的重擔,恐怕是無能爲力了。

至於東面的諸葛誕陸遜有點小瞧司馬懿了,司馬懿這個老狐狸,一眼就看出來這一路兵馬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而且退一步講,就算諸葛誕真的領兵佔據了山陽郡,司馬懿也損失的起。

而自己這邊,賈逵的目標並不是要守住整個濟陰郡,他只需要守住定陶,保護好雍丘的側翼,那麼他的戰略目標就已經達到了。

剩下的地方,你們蜀吳兩國要搶,那就隨便你們,最好你們搶出火來,大打出手,那司馬懿肯定會樂呵呵的看戲的。

相反,東郡那邊,夏侯和雖然有堅城濮陽在手,但面對魏延率領的蜀賊精銳禁軍.不管是從兵力多寡,兵員素質,以及主帥能力來說,都是全方位處在下風的。

夏侯和也許能守一時,但肯定守不了太久。

而濮陽一旦失守,酸棗和延津就危在旦夕了。

雖然呢,司馬懿已經下令司馬師儘快回援東郡,也向朝廷求援了,但鬼知道司馬師什麼時候能回援,司馬懿現在也不敢像以前那樣篤定朝廷會派出禁軍來援。

因此,司馬懿思來想去,決定冒一次險——他下令給定陶的賈逵,讓他分兵一萬士卒,交給郭淮指揮,去酸棗和延津一代佈防。

反正現在定陶有三萬人,分出一萬人也還有兩萬人守衛,面對南面虛張聲勢的蜀賊和吳狗,也有把握能守得住。

反倒是司馬懿現在佔據的雍丘,正面壓力非常的大。

現在司馬懿和陳泰兩支魏軍加在一起,也不過是七八萬人而已,而在陳留郡南部的徐庶,主力大軍算上騎兵加起來,已經也有十五萬人,更別說東郡那邊還有五萬精銳在魏延的指揮下肆虐兵力差距太大了。

雍丘雖然是陳留重鎮,但雍丘縣並不是在交通要道上,而且就兗州這種開闊的平原地形,也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利優勢.要憑藉七八萬人守住十五萬人的進攻,其中還有兩萬騎兵,怎麼想都很困難。

如果可以,司馬懿當然想讓郭淮領兵回援雍丘,但可惜東郡那邊的形勢更加危險。

那是整個兗州魏軍最後的退路,是萬萬不能失守的。

司馬懿也希望在正面戰場上,能有更多的兵力,也能有更多像郭淮這樣的名將可以調用但可惜,軍中實在無人可用。

難不成要把整個兗州大軍的後路,交給那個眼高手低的曹爽去守衛麼?!

真的,這個時候吧,司馬懿也在感嘆大魏的人才,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能用來獨當一面的將軍,現在居然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想想當年太祖武皇帝麾下,是何等的人才濟濟,再想想當年太祖文皇帝麾下,可用之將依然不少可現在,怎麼就落到這個地步了呢?!

嗯.其實以司馬懿的政治智商,他多少也察覺到了這是什麼原因,但.他實在沒法說出口。

一個,是大魏這些年不停的戰敗,丟失土地,導致人才不斷的流失此消彼長之下,人才出現匱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另一個.九品中正制,真的是一把雙刃劍。

早年的九品中正制還行,地方官員還能保證一些節操和公正,也能推薦出一些有用的人才。

比如說王昶,陳泰等人,就是通過這個九品中正制提拔上來的。

可這些年九品中正制慢慢的開始變味了,選出來的人才,真的,挺一言難盡的。

尤其是在蜀賊佔據南陽,威脅河洛的這十年時間裡,很多地方世家大族的心態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而隨着洛陽的丟失,這種情況就變得越來越明顯了起來。

這些事情,其實司馬懿不是沒有看在眼裡,只是.司馬家也是這其中的一員,他能有什麼好說的。

人心思變吶。

第228章 戰與和第228章 戰與和第183章 秋收第958章 試探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8章 年底酒宴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6章 找原因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518章 二將第302章 于禁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613章 進攻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13章 進攻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23章 鏖戰第810章 勸降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905章 同行第194章 示範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3章 吹牛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498章 原因第487章 佔便宜第423章 鏖戰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43章 人事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53章 撤軍第725章 開春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章 年底酒宴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79章 看不慣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577章 接應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79章 調整第213章 “謹慎”第910章 水戰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5章 借將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2章 江夏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290章 戰報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76章 誤解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506章 等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051章 戰略第69章 江夏變故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63章 忙碌第553章 調兵第1078章 交易
第228章 戰與和第228章 戰與和第183章 秋收第958章 試探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8章 年底酒宴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6章 找原因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518章 二將第302章 于禁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613章 進攻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13章 進攻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23章 鏖戰第810章 勸降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905章 同行第194章 示範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3章 吹牛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498章 原因第487章 佔便宜第423章 鏖戰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43章 人事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153章 撤軍第725章 開春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章 年底酒宴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79章 看不慣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577章 接應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79章 調整第213章 “謹慎”第910章 水戰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5章 借將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2章 江夏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290章 戰報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76章 誤解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506章 等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1051章 戰略第69章 江夏變故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63章 忙碌第553章 調兵第1078章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