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查情

作者有話要說:  當年賜死阿嫮,雖是乾元帝下的旨,鴆酒卻是皇后送過去的,乾元帝有個不忍的意思在,後情如何處置也是聽皇后回奏,不曾追問。如今回頭再看,依着慣例,宮中賜死的罪人都送在亂葬崗上,不做標記,如今事隔多年,屍身皮肉定然早已爛盡,一具白骨,又怎麼分得出哪個是哪個?且即是李源上的本,誰知他父女二人私下有無串聯陷害。倒是謝家那麼一大家子人在那裡,即便是謝逢春父子們可能串聯,可下人又有多少,更有族人,若有虛情,決計做不成天衣無縫。是以乾元帝並不驚動皇后與謝家,先是遣了人往陽谷城去查問底細。

說來承恩候謝家如今在陽谷城也算是傳奇人家,原先不過是個有田地家財的商戶,因有個美貌的女兒得了帝寵,機緣湊巧竟能得封侯爵,光耀門楣。莫說的謝家如今在陽谷城是頭一戶人家,便是謝家本族姻親也沾光不少,是以各種傳說都有。

因謝家舉家遷往京都之時將籤活契的下人無論契約還有多少時日,一概解約放歸,就有個寬厚的風評;更有承恩候曾幾回來書叮囑族人不許霸佔田地,不許欺凌鄉民等語,雖也有些人家瞧不上謝逢春因女得貴,倒是好評更多些,更有鄉老道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故此密使要查問謝家也容易,旁的不說,只謝家放出來的那些下人就好探查,叫得些來問,有見過謝三姑娘昭賢妃的,有沒見過的,倒是都證實確有其人,只是昭賢妃打落草就寄養在甘露庵,直至十四歲那年才接謝家,而甘露庵那裡纔不久才遭了賊,竟是一個活口也沒留下來。

要說歷朝歷代少不了盜賊,可真敢去搶佛門淨地,又將師太們小尼姑乃至竈上的婆子斬盡殺絕,一個活口也不留,便是在戰亂年代也極爲少有,何況如今還是太平盛世。再想着昭賢妃在甘露庵住到十四歲才歸家,莫不是其中有了不得的隱秘,如今謝三姑娘成了昭賢妃,便將這些人殺人滅口?只是縱有這等猜測,也要有個實證,實證又在何處?謝逢春倒是有倆女兒在,只她們到底是承恩候嫡女,一損俱損,怎麼肯言己家之過。

密使這裡正有疑問,倒是天送了份功勞與他,卻是那餘姨娘的叔叔在縣衙前擊鼓,出首告承恩候謝逢春殺死良妾餘桃花,事涉人命,又事涉承恩候,引了多少人來看。

說來姨娘的親眷本來就算不上親眷,且在餘姨娘死後,餘二狗訛了謝家一百五十兩銀子三十畝上好水田,惹惱了謝逢春,寧可把銀子與官衙也不許餘二狗再上門,餘二狗爲此吃過苦頭。以餘二狗的爲人,自然不會覺着是他貪得無厭,反覺是謝逢春反面無情,自然恨恨。

如今謝家富貴的傳聞在鄉間傳得沸沸揚揚,餘二狗聽得本就眼熱刺心,偏又有好事的攛掇說:“可惜你侄女兒死了,不然你也算賢妃年年的叔公了。”這話說得餘二狗幾乎嘔血,直覺當時要得太少,白便宜了謝逢春,只恨無路可討公道,背後道是:“什麼承恩候,一般地是將女兒與人做妾哩!倒是恬了臉裝起國丈來,可不要叫人笑掉牙。”

如今聽着陽谷城中有京中來人探問謝家往事,只以爲謝逢春在京得罪了人,如今要問罪,喜得直說着天有眼,當時收拾了番趕往陽谷城內,拼着捱它五十板子在先也要出惡氣,私下又存個指望,來人是謝逢春的仇家,指不定連板子也不需捱。可縣令哪裡敢接餘二狗的狀子,有了出首的原告,可被告又在哪裡?難不成真往京中去拘承恩候?以承恩候的爵位,也只有大理寺動得他,正要將狀子擲回,刑名師爺從後堂轉了出來,在縣令耳邊說了幾句。

卻是密使來探查謝家往事,雖是密旨,並不能擺明身份,因要縣令合作,卻也是歇在縣衙中的,這時聽着有人首告謝逢春殺死良妾,倒是有瞌睡有人遞了枕頭之喜,使人告知縣令:“你將人帶進來,我有話問他。”

縣令聽說便假意接了餘二狗狀子,將他叫入後衙,又吩咐他道:“有貴人要見你,你有甚話自家與貴人說。”便將餘二狗帶到密使跟前。

餘二狗生得閤中身材,皮色黃黑,五官倒也端正,只是一雙眼不肯安分,滴溜溜亂轉。那密使能領這個差使,自然是個極機敏的,看着餘二狗這雙眼便知他不是個東西,便慢慢地套他話,先問他與謝逢春糾葛。餘二狗聞言忙口喊青天大老爺,將編排好的那段自家如何辛苦,撫養亡兄女兒長大,不想花骨朵兒一樣的之女竟叫謝逢春依勢搶佔了去,因瑣事不遂心活活打死的冤屈往事說了。

言畢又把袖子捂臉假哭,直哭得如杜鵑啼血一般,一面哭一面從袖邊兒偷窺貴人臉色,見貴人臉上不喜不怒,絲毫不動顏色,這等潑皮無賴最會看人臉色,見此模樣,心上不由一頓,將個袖子緩緩地放了下來。這纔看見貴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來,道是:“他們家有個娘娘,你不知道嗎?”

餘二狗聽見這話,眼珠子一轉,忽然想起餘桃花曾提起的話來,說是太太馬氏待人十分苛刻,孟姨娘有個女兒,因是在外宅生的,便不許接回來一直養在庵裡,再與如今陽谷城中的傳言一對,竟就叫他參透了其中隱秘,當時拍了大腿道:“大人,老爺,謝逢春他欺君哩!”便將前情敘說了,又冷笑道,“他們拿個表子養的充做千金萬金的姑娘送給皇上,您快告訴皇上知道,滅他九族!”

便是昭賢妃真是那粉頭出身的孟姨娘所出,她如今即是聖上親封的一品昭賢妃,眼前這無賴那些話就是有辱帝君。一旦這話泄露出一字半句,君辱臣死,不獨這個無賴自家要去死一死,便是他們這些人也有罪名。是以密使聽見餘二狗這話,臉上就沉了,抓起個杯子朝着餘二狗劈面便擲,正砸在餘二狗額頭上,頓時頭破血流,直將餘二狗砸得目瞪口呆,餘下的話都含在口中,出不得聲。

密使臉上露了些猙獰來:“你道賢妃娘娘如何?”餘二狗這時倒也知道利害,磕頭道:“小人不敢撒謊,那孟姨娘從前真是個粉頭,您老人家只管往謝家老宅瞧一瞧,那孟姨娘還在呢,是不是的,您叫來一問就知道。”密使將手指着餘二狗,連着道了幾聲好,對旁遞出個眼色,就有兩個粗壯太監過來,將餘二狗嘴一堵拖在了一邊。

密使到了這時也有爲難,且不說甘露庵那裡是個什麼情況,承恩候這裡先有個以庶充嫡,爲律法明令禁止,且若是良妾也就罷了,出身竟還是那樣的。只是,若真是如着餘二狗所言,承恩候要將賢妃娘娘記在承恩候夫人名下也就說得過去了,若是實情填報,只怕初選也過不去,又哪裡來這一場潑天的富貴。

只餘二狗口說無憑,到底還要看過真人,密使使人請了縣令來,由縣令的妻子出面以商議重建甘露庵爲由將孟姨娘請至縣衙。

自玉娘進宮,孟姨娘已洗淨鉛華在家修行,絕足不離住處半步,卻也聽說了有人探聽謝家往事,這時聽見縣令夫人相請,知道是爲個什麼,收拾一番坐着小轎到了後衙,早有婆子在門前接了,只笑道:“孟姨娘來了,我們太太等着您呢。”孟姨娘轉了轉手上的十八子念珠,只道:“婢妾是哪個牌位上的人,勞動夫人宣召。”

那婆子是縣令太太的心腹,忙道:“姨娘是侯爺內寵,我們太太哪裡敢當姨娘稱一句夫人,貴府的纔是夫人哩。”孟姨娘聽了,臉上要笑不笑地應了聲。婆子是領着縣令吩咐將孟姨娘留一留,好叫密使帶來的內侍瞧清孟姨娘容貌的,故此又道:“姨娘真是好樣貌,要不知道,只當您還不足三十哩。”

孟姨娘也是良家子,幼年受過仔細教養,待得家遭鉅變,落在了平康,遭遇可說一天一地,是以極會看人臉色,只一瞧那婆子左顧右盼的神色,說話又是前言不對後語,便知有異,將手上念珠牢牢握着,臉上卻笑道:“哪裡,姐姐太誇我了,倒叫我不好意思。”婆子還要再說,一擡頭,就見樹叢後露出個腦袋,對了她點一點頭,知道人看明白了,鬆了口氣,復又笑道:“姨娘請隨婆子來。”引着孟姨娘就去了。

樹後偷窺孟姨娘的那個內侍見孟姨娘去了,立時折回密使處,俯在密使耳邊道:“奴婢瞧着,總有四五分像。”密使聽言,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心中就有幾分信餘二狗所說,只他領着聖旨,總要將前情都查清,是以連着孟姨娘的來路也摸上一摸。

孟姨喚作胭紅,曾落在東安州的倚紅樓,因其貌美,頗有些名頭。遇着謝逢春時,孟姨娘將將十五六歲,而謝逢春也不過二十出頭歲,若是不論出身,只看外貌,這倆倒恰是一對,故此十分情熱。謝逢春回陽谷城前就替孟姨娘贖了身,因嫡妻馬氏悍妒,一直安置在外,做的是外室,那時生得一女,當日爲孟姨娘接生的婆子也尋着了,更有當時的鄰舍爲證,只說是那女孩子不足一歲就送去了甘露庵,算起年庚來,也與昭賢妃相合。

自此前情往事俱已明白,昭賢妃確是承恩候謝逢春親女,卻不是承恩候夫人馬氏所出,而是賤妾孟氏爲謝逢春外室時所出,孟氏更操過皮肉營生,昭賢妃出身實在不堪。這等出身莫說連初選也不一定能過得了,便是最後入了宮,也擡不起頭來。謝逢春貪圖富貴前程送女參選時將此女冒爲嫡女與情理上也說得來。

說來這也是阿嫮決定進宮後安排下的一記伏筆。阿嫮深知她冒名進宮,固然“容貌酷似阿嫮”能叫她脫穎而出,可她容貌與謝逢春馬氏再無半分相像,早晚是人攻訐的把柄。

是以阿嫮與孟姨娘兩個串通了,一面以利誘,一面以形勢逼迫,以此引得馬氏愈發嫉恨孟姨娘,不肯叫孟姨娘有因女得以出頭的可能。要不叫孟姨娘出頭,那便是將玉娘這個女兒奪了去,不論是生母還是嫡母都是馬氏一個,與孟姨娘再無半分干係,哪怕玉娘日後再有出息,遵奉的也只能是馬氏一個,馬氏因銜恨孟姨娘已久看着這等前程,還能不入轂嗎?

而一旦叫馬氏記在名下,便是日後有人拿她不似馬氏,或肖似故人來發難,查着孟姨娘那等不堪的過往,以人的常性常理來說,也看着這等腌臢往事就有個惰性,通常就不會再看腌臢背後還會不會有隱情,這原也是人天生的一個弱點。

阿嫮數年前的那一番辛苦算計安排到了今日果然有了效驗。只是甘露庵那裡,卻是出乎阿嫮預料。只是密使即已確信昭賢妃是承恩候親女,倒也想明白,若說是爲着掩蓋昭賢妃出身,承恩候下手滅口也說得過去,只並無實證。即我實證,密使想了許久,便將此情此節掩了過去,只將餘二狗、孟姨娘一併帶進京以作證明昭賢妃身世的人證。

阿冪把這段要緊的這段情節放在作者有話說了 阿冪算過了共3800字。

第297章 靈慧第319章 薄情壽宴第197章 意料第81章 流言第260章 體貼第355章 往事第353章 猜忌第57章 空餉第164章 種因第229章 出言第177章 下絆第94章 暈厥第293章 召見第239章 惡意正文放個新文,大概3100字。所以大家不會有意見的吧?第80章 出洞第361章 夢醒第103章 掙扎第109章 以爲第280章驚馬第223章 追問第325章 再見第231章 討情第391章 獻計借刀第182章 心胸第287章 特諭對賬第180章 抽薪第297章 靈慧第406章 辯冤第127章 佩瓊第330章 活捉第63章 訓斥第350章 有變第335章 佳兒第224章 易轍第134章 計謀第306章 不如第358章 起疑第406章 辯冤第407章 乳母第308章 皇子第294章 不見第132章 遇見第70章 周蘅第349章 天寶第371章 舊故第58章 懷恨第384章 敲詐第253章 陳氏陛見第411章 聰明第150章 參劾第416章 大白 ...第294章 不見第338章 實情第221章 異味第310章 偏心第70章 周蘅第112章 宴會起風第399章 自傷第163章 漁利第64章 往事第313章 倉皇第197章 意料桃花冰水第310章 偏心殞命第190章 慈父第407章 乳母第239章 惡意第163章 漁利第237章 膽子第156章 斷結第302章 議定第241章 前例第370章 封晨第128章 王妃第114章 發落第68章 榜眼第133章 端倪第66章 顯榮第133章 端倪第139章 衝撞第274章 疑問第126章 糊塗第377章 天性第375章 尋花第89章 翠樓第334章 下場第279章 虛禮第354章 笑話盤算第197章 意料回府
第297章 靈慧第319章 薄情壽宴第197章 意料第81章 流言第260章 體貼第355章 往事第353章 猜忌第57章 空餉第164章 種因第229章 出言第177章 下絆第94章 暈厥第293章 召見第239章 惡意正文放個新文,大概3100字。所以大家不會有意見的吧?第80章 出洞第361章 夢醒第103章 掙扎第109章 以爲第280章驚馬第223章 追問第325章 再見第231章 討情第391章 獻計借刀第182章 心胸第287章 特諭對賬第180章 抽薪第297章 靈慧第406章 辯冤第127章 佩瓊第330章 活捉第63章 訓斥第350章 有變第335章 佳兒第224章 易轍第134章 計謀第306章 不如第358章 起疑第406章 辯冤第407章 乳母第308章 皇子第294章 不見第132章 遇見第70章 周蘅第349章 天寶第371章 舊故第58章 懷恨第384章 敲詐第253章 陳氏陛見第411章 聰明第150章 參劾第416章 大白 ...第294章 不見第338章 實情第221章 異味第310章 偏心第70章 周蘅第112章 宴會起風第399章 自傷第163章 漁利第64章 往事第313章 倉皇第197章 意料桃花冰水第310章 偏心殞命第190章 慈父第407章 乳母第239章 惡意第163章 漁利第237章 膽子第156章 斷結第302章 議定第241章 前例第370章 封晨第128章 王妃第114章 發落第68章 榜眼第133章 端倪第66章 顯榮第133章 端倪第139章 衝撞第274章 疑問第126章 糊塗第377章 天性第375章 尋花第89章 翠樓第334章 下場第279章 虛禮第354章 笑話盤算第197章 意料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