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繞不過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陛下何事如此感慨?”劉辰翁也算是追隨小皇帝多年了,從未見其主動誦詩吟詞,今日尚未說正題,便吟起了辛稼軒的詞,不僅讓他好生疑惑,心中也甚是沒底兒,輕笑着問道。

“昨日一戰,江北衆多百姓重歸我朝,讓朕突然想起稼軒先生當年矢志不渝,創立飛虎軍,至死仍念念不忘北伐。可其詞裡所言的楚天是江南風景,而其以爲自己不過是客居江南的遊子,倍受排擠,卻又無人能解其思鄉之情,故國之念呢?少年英雄變成白髮老翁,仍終於是‘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朕今日忽然想起,嘆其中無奈,讓英雄扼腕!”趙昺輕嘆口氣道。

“陛下是擔心臣會對歸正人暗施手腳吧?”劉辰翁也是人老成精,如何聽不出其中的意思,笑笑言道。

“呵呵,須溪先生真是精明之人,一語便猜透朕的心思了,但朕擔心的卻非先生一人!”趙昺本想說的含蓄些,卻被劉老頭兒一句戳破,有些不自在的乾笑兩聲道。

“陛下勿需太過煩惱,縱觀歷史,地域之間人羣的矛盾古來有之。即便我朝亦是引發的爭執不斷,不過卻也對歸正人、歸明人和歸朝人皆有前例,臣自會依照辦理,絕不會妄自胡爲的!”劉辰翁略一施禮道。

“這……這其中還有如此區分,朕還要向須溪先生請教!”趙昺聽了卻是一愣道。自己這真是一瓶子醋不滿,半瓶子晃盪,看來前世道聽途說來的那點兒東西還不大靠譜,其中竟然還另有玄機。他暗自慶幸沒有‘直言’,否則不僅丟人,還可能誤了大事。

“陛下,對於何爲歸明、歸朝、歸正人,大儒趙升、朱熹曾作過界定,即投歸正統的人。歸正,謂元系本朝州軍人,因陷蕃,後來歸本朝;歸明,謂元系西南蕃蠻溪峒人,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濟;歸朝,謂元系燕山府等路州軍人歸本朝者。”劉辰翁解釋道。

“便是說歸正人,原是指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歸於正也。歸明人則原非中原人,是徭洞之人來歸中原,蓋自暗而歸於明也。如西夏人歸中國,亦曾謂之歸明。且前常貫以北界、北方、北朝、西界、西北、契丹等字眼,以揭示了其來源地和族羣。”

“哦,原來如此。若如須溪先生所言,本朝對於不同之歸正人似早有定規,還請詳述!”趙昺聽了點點頭,這歸正人的概念可謂泛泛,幾乎囊括了歸宋朝的漢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涉及到的民族則更爲廣泛,除西南蕃、蠻所代表的少數民族外,其主要者還有党項、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將其理解成爲單純的‘漢人’並不準確。

不過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要知入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王朝境內即是多民族共存,本朝也不例外,陷蕃而復歸之宋朝人不可能盡是漢人,尤其是建炎以後,原屬宋的大片領土長期陷於金、元,在此生活的原宋朝人以及在他們大規模南遷的潮流中,也不可能沒有漢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人。

對於朱熹,趙昺自然如雷貫耳,其乃是當世大儒,創立了理學。而對於趙升,他也早在瓊州便有耳聞,其是文昌人,曾著有《朝野類要序》,作於理宗端平三年,徵引當時朝廷故事,以類相從。對班朝、典禮、故事、稱謂、舉業、醫卜、入仕、職任、法令、政事、帥幕、降免、憂難、餘紀,逐事又各標小目,而一一詳詮其說。這本書曾是趙昺到這個年代後瞭解現世的讀本。

不過趙昺對於他們二人還是頗有些看法,對那些投奔本朝的人如此稱謂,明顯含有蔑視的意味,卻也左右了當時朝野對所爲歸正人的看法,可以說是遺毒甚廣。

“陛下,我朝向歸明、歸朝、歸正人等羣體提供了較爲優厚的待遇,內容涉及田宅、賦役、賞賜錢物、科舉、授官等,但在田宅、授官、贍養等方面,不同羣體之間、各羣體內部都存在一些差別,並因時而變……”劉辰翁施禮道,對此又作了詳細解說。

趙昺本想與劉辰翁交待下關於南遷者的安置問題,再處理軍中善後之事,然後儘快歸京,那邊還有一攤子事情要處理呢!可他也清楚若是不能對前時之事做詳細的瞭解,自己貿然行事必然會阻力重重,且以往的成例自己也可進行借鑑,吸取其中的經驗。所以還是按捺下急於歸京之心,聽其詳述。

對於招納各類人員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便是田宅,這與現代引進人才也要先解決戶口、住房的意思相同,亦是安居樂業的保證,趙昺深爲理解。

歸明人因原不是中原人,其田宅由政府提供,採取計口給田,三口以下一頃,每三口加一頃,至南渡後一直在施行。歸明官也多有賜田,其數量或與官職有密切關係。歸朝、歸正人之名產生以前,“陷蕃”、“沒蕃”、“落蕃”來歸之人被統稱爲歸明人,但他們在田宅給賜方面,與真正的歸明人有所不同,朝廷一般將其遣送本貫,恢復其原有產業,而不是另賜田土。

但各朝因形勢不同,政策也有所區別。南渡之後,北方大片領土淪陷於金,這些地區在北宋和南宋均是歸朝、歸正人原籍的集中之地,這意味着南宋時大批歸朝、歸正人的原籍所在地,已不再屬於南宋的控制範圍,其原有產業難以恢復。爲解決他們的生計,南宋政府向願爲農者提供土地等優惠條件,但政府提供的土地數量多比歸明人少。除基本的田宅之外,部分爲官者可得到職田,不過和歸明官相比,歸朝官享受職田的限制卻更爲苛刻,僅正任官纔有職田,添差官則無。

朝廷授予歸明、歸朝、歸正人的官職,總體上看有官品高與低、正任與添差、釐務與不釐務等差別,但他們歸宋後初官品階,決定着俸祿、恩蔭等待遇,又稱寄祿官,一般與其來歸前曾任官階、功過有關。但這些差別及授官標準在不同羣體、羣體內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又不盡相同。

歸明人一般不存在過錯問題,歸宋後初官品階一般不會低於其曾任官階,若被認爲有功,則可加增官資。歸朝、歸正人則可能存在過錯問題,如背離宋朝投向其他政權、陷蕃後接受其他政權的任命等,其再歸宋朝之前若無立功表現,所得官雖然會隨形勢變化而有起伏,但一般不會超過曾任官階。

朝廷給予這些歸正人優厚的待遇後,但其中仍有貧乏不能自存之人,政府對他們的贍養政策也存在差別。規定歸朝、歸明白身、效用無差使人並歸朝、歸明官、效用等身故之家,老小元依倚人,大人每口月支錢八百文省、米八斗,十三歲以下減半,每家不得過五口,州不過十戶……

“原來其中還有如此多的規矩,朕聽先生一句話,只覺眼前豁然開朗!”趙昺聽罷拱手施禮苦笑道。他覺得若是從措施的制定上,歷代祖宗們可謂是操碎了心,簡直是事無鉅細都分門別類都想到了,還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是卻沒有想到那些歸附本朝人的想法和心情。

“陛下,以往朝廷雖有定製,卻亦是應時而變,每每做出調整!”劉辰翁見陛下一臉苦相,便知其對前朝規矩是有自己看法的,笑笑提示道。

“嗯!”趙昺點點頭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朝廷也曾有所考慮吧!”

“陛下所言正是,對於歸正人、歸明人和歸朝人以其不同身份也做出了些許限制!”劉辰翁言道,“對歸明人,歸明人不許於在京、緣邊、並次邊州往返及居住,陷蕃投歸人亦不得住緣邊;歸正人卻可在沿邊軍州居住,並沒有諸多的限制。”

“朝廷還曾規定,歸明人除了不能在京畿及與緣邊軍州通婚外,可與其它各州婚嫁,歸正人和歸朝人卻也一樣,沒有什麼區別的,只能從各自所屬的同類人中通婚。”這時在一旁聽得早已煩了的陳鳳林忍不住插嘴道。

“鎮撫使所言卻不全對。其實歸朝、歸正人只是不能居住在緣邊及次邊、近裡州軍也是允許居住的,既然如此,就不可能禁止其與當地人通婚,實際情況應是歸朝、歸正人不能與緣邊軍州軍之人通婚。”劉辰翁笑笑言道。

“好好聽着,不懂就不要渾說。要知道汝身爲緣邊數州的鎮撫使,卻不知法度,將來不僅要鬧笑話,甚至惹出大事!”趙昺板起臉訓斥道。

“是,屬下知錯!”陳鳳林訕訕地言道。

“須溪先生,不必在意,繼續吧!”趙昺轉臉又對其道。

“是,陛下!”劉辰翁對小皇帝的好學還是十分滿意的,尤其是不恥下問的態度,略一施禮道,“我朝對歸正的任官也會多有限制,對於任官地點,歸正官受限地區範圍比歸明官小得多,歸明人不許差注沿邊路分差遣,歸正人只是不許差注沿邊州軍差遣。對於職事範圍,歸明官比歸朝、歸正官受到更嚴格的限制。歸明人任官,不得差出,不差本處權攝,總管、鈐轄司公事、路分主兵官等應權者,不得交與歸明人。還有……”

“這個屬下知道,對於行蹤,歸明官替移須有人接送,無故不得出州界,從前屬下就曾護送歸明官出界!”這時陳鳳林又忍不住插言道。

“又擅自插言!”趙昺卻瞪着其沉聲道。

“陛下,陳鎮撫使此次卻沒有說錯,歸明官是不能擅自離境。若是有需,亦要有途徑屬地官員迎送。歸朝、歸正官卻未有此類規定!”劉辰翁言道。

“呵呵,這迎送,朕怎麼覺着像是遞解啊!”趙昺笑笑道。

“還真被陛下說中了,屬下就曾聽聞過前朝時就曾押解歸正人赴邊,將他們送歸敵國……”陳鳳林一拍書案道,可看到小皇帝的眼神,又趕緊訕訕的閉了嘴。

“在於女真南北對峙之時,北方百姓大量南遷,結果致中原人口大量流失。而女真人也意識道人口的重要性,於是對我朝的招納之策制定了反制舉措,以減少人口難逃現象,甚至不惜出兵脅迫我朝送還歸正人!”劉辰翁輕嘆口氣道。

“對我朝而言,大批歸正人南來,提供大量的勞動力,並保證兵源充足,應是好事……”趙昺點點頭道,卻又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妄論祖宗之策,趕緊閉了嘴。

“陛下以爲對不同的歸正之人,使用不同之策,並嚴加控制,其中多有不妥?”劉辰翁看出小皇帝有難言之隱,卻會意錯了。

“非也,朕亦以爲歸明人中確有可能存在奸細、詐降者等不利於我朝安全的人員,所以對歸明人在居住地、婚姻、任官等方面,受到比歸朝、歸正人更爲廣泛、嚴格的限制並無不妥。但也不宜過於緊張,處處加以限制,這樣明目張膽的做法是會寒了歸明人的心,並不利於他們安心侍朝!”趙昺擺手笑着道,卻也掩蓋了尷尬。

“陛下愛民愛才之心,臣十分理解,但對於招納歸正人還需慎重!”劉辰翁聽了卻有些緊張,皺皺眉言道。

“須溪先生是不是擔心朝野對於招納歸正人提出異議,甚至反對?”趙昺挑挑眉毛有些驚訝地問道。

“此正是臣之所憂!”劉辰翁重重的點點頭道……

第354章 危在旦夕第335章 決戰島外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93章 哄我呢第164章 真相第1415章 太學有亂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5章 狡兔三窟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672章 妥協第239章 扛雷第562章 分而劃之第286章 由他去吧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688章 佈局第1112章 南渡第172章 政令難通第069章 吹風會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165章 這纔是真相第987章 求證第679章 開悟第982章 難以忍受第569章 受益者第877章 有點兒亂第300章 開花彈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004章 不可思議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331章 絕不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882章 不能學他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450章 還得搶啊第1391章 兼容共濟第071章 喜從天降第607章 不簡單第517章 正事第1422章 吃個悶虧第1276章 自找麻煩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018章 發財第141章 後院之憂第401章 戰事起第474章 來了第364章 艱難第333章 無奈第1169章 以亂打亂第477章 其中有詐第392章 覺察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317章 入朝第279章 吃撐了第1373章 帝王心術第1107章 導演第854章 在己領悟第073章 童謠第811章 碟譜第1188章 另闢蹊徑第121章 投靠第126章 發現第268章 登船第376章 立場第654章 說服第052章 此行只爲棋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3章 逼其就範第003章 隔離船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177章 出人意料第753章 奪城第1113章 快不起來第462章 試一試第846章 究其根本第366章 變化第530章 有困難第1381章 基本同意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968章 步步爲艱第107章 挖寶第1376章 分權相制第963章 事無絕對第558章 跟上最好第662章 定位第539章 扛雷第706章 動手第725章 有何奧妙第578章 安置第1109章 遭遇戰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70章 點撥第155章 調整第729章 對攻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1099章 戰略眼光第1353章 摧枯拉朽第584章 如何收場第752章 決意
第354章 危在旦夕第335章 決戰島外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993章 哄我呢第164章 真相第1415章 太學有亂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5章 狡兔三窟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672章 妥協第239章 扛雷第562章 分而劃之第286章 由他去吧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688章 佈局第1112章 南渡第172章 政令難通第069章 吹風會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165章 這纔是真相第987章 求證第679章 開悟第982章 難以忍受第569章 受益者第877章 有點兒亂第300章 開花彈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004章 不可思議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331章 絕不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882章 不能學他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450章 還得搶啊第1391章 兼容共濟第071章 喜從天降第607章 不簡單第517章 正事第1422章 吃個悶虧第1276章 自找麻煩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018章 發財第141章 後院之憂第401章 戰事起第474章 來了第364章 艱難第333章 無奈第1169章 以亂打亂第477章 其中有詐第392章 覺察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317章 入朝第279章 吃撐了第1373章 帝王心術第1107章 導演第854章 在己領悟第073章 童謠第811章 碟譜第1188章 另闢蹊徑第121章 投靠第126章 發現第268章 登船第376章 立場第654章 說服第052章 此行只爲棋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3章 逼其就範第003章 隔離船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177章 出人意料第753章 奪城第1113章 快不起來第462章 試一試第846章 究其根本第366章 變化第530章 有困難第1381章 基本同意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968章 步步爲艱第107章 挖寶第1376章 分權相制第963章 事無絕對第558章 跟上最好第662章 定位第539章 扛雷第706章 動手第725章 有何奧妙第578章 安置第1109章 遭遇戰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70章 點撥第155章 調整第729章 對攻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1099章 戰略眼光第1353章 摧枯拉朽第584章 如何收場第752章 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