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吳文翰,後者的臉色很顯然依然是濃重的,T|心中對於這些老百姓的安置也是猶豫不決、彷徨不定的。說實在的,吳文翰是韓他此次北伐遼瀋途中所收攏的新將領,而且也是在鞍山城目前北海軍當中唯一能夠具備謀略和參謀的智將,諸如王雲和黃得功,他們只能提供作戰的幫助,對於涉及到民政和腦力的事情,就無能爲力了。
可是現在就連吳文翰都覺得難辦,韓自己心中也開始有些沒底氣了。
韓沉默了一番,開始了話題,說道:“對於這些老百姓,如果按照一個比較狠毒的觀念去思索,那就是說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了,對社會也失去了能力。說的淺顯一點,他們已經是廢人了。”
吳文翰雖然知道韓的語言很刻薄,但是韓所說話時候的神態和語氣卻顯得很艱難乾澀,甚至是有一種對自己良心的譴責。他很明白韓並不是不願意管理這些所謂的沒有社會能力的廢人,而只是在神秘的建奴大敵面前,韓是感到自己心力不足而已。
“其實,這些老百姓真的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放任不去理會,眼睜睜的看着這些老百姓去死,於心都是不忍的,而且有有悖我們這些身爲軍人保家衛國的理想。”吳文翰嘆息連連,神色很是焦慮。他雖然說出了這番話,但是說到底還是隻是一番空話,現在誰都知道要照顧好老百姓,可是該怎麼去入手呢?
“如今我們鞍山城內還有多少軍糧和物資?”韓沉默了一會兒,他喝了一口水,再次向吳文翰問道了。
吳文翰粗略的想了想,回答道:“此番除了鞍山固有的糧草和物資,還要東江軍從遼陽城帶回來的一部分,加起來一共有六千多石軍糧,鹽巴一千石,各類乾貨蔬菜合計有一千五百石吧。另外火藥三百桶,馬料兩千石,兵器也有不少庫存。當然,這些是我們北海軍的,至於東江軍那邊所有的,那就不太清楚了。”
“照這麼算,我鞍山城中有兵力八千之多,六千多石的軍糧足夠維持半年的時間了,”韓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鞍山糧草是充足的,只都是得力於幾代人在鞍山的經營,起初是明軍在這裡設下最重要的據點,後來被建奴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也成爲了建奴拱衛遼瀋的門戶。
所以不論是明軍還是建奴,都對鞍山別有用心。
“是的,如果建奴來攻,我們可以做長期堅守的打算。”吳文翰說道。
韓略略的想了想,搖了搖頭道:“不,我們不必做長期堅守。等斥候彙報之後,如果建奴的實力超過我們,我們應該立即放棄鞍山。”
吳文翰略略有些驚訝。問道:“放棄鞍山?就這樣一場戰鬥都不打。就直接放棄嗎?”
“是地。直接放棄。”韓地語氣充滿了堅定。
“可是。爲什麼呢?鞍山是遼瀋之地地門戶。戰略意義極其重要。而且鞍山易守難攻。完全可以堅守一戰。”吳文翰認真地說道。“我們絕不能讓建奴輕易地將鞍山再拿回去呀。一旦鞍山被建奴奪回去。先不說再次拿回來會付出極大地代價。一旦鞍山失去了。那麼遼南地蓋州、普蘭都會再次失陷呀。”
韓看了看吳文翰。很顯然吳文翰考慮地事情地確是很具有戰略意義。吳文翰所站在地角度都是以軍事利益爲重要。確實。鞍山這次能輕易地拿下來。不管怎麼說。多多少少都是時運地問題。這個遼瀋門戶地戰略要地。如果再次淪入了建奴手中。那肯定會變成建奴拱衛近畿地重要據點。日後要想再次攻克下來。肯定會要付出極大地代價。
“可是。文翰。你有想過嗎?如果我們選擇堅守鞍山。確實在半年地時間內或許可以消耗下去。但是如果建奴這次有備而來。發動了大軍對我鞍山城進行更爲長久地包圍。半年之後我們鞍山城物資耗盡之後。該怎麼突圍?”韓提出了自己所擔心地問題。他微微地嘆了一口氣。神色顯得很無奈。“我們現在鞍山是孤軍。東江軍現在是和我們在一起。當然是支援不了我們。而我剩下地北海軍現在連防守復州都是問題。更不可能前來支援。”
韓頓了頓。再次嘆息了一聲。臉色顯得是有些疲憊不堪。繼續說道:“爲我們是孤軍奮戰。我們所遇到地任何閃失全部都得我們自己來解決。沒有援軍來幫忙地。如果我
要在鞍山打持久戰,那麼我們就只能希望建奴和我們T3。但是你得想想,瀋陽、遼中、撫順等這些地方,離鞍山根本不算太遠,他們的後續支援會源源不斷,豈會和我們消耗不下去?”
吳文翰的臉色微微的愕然了起來,他發現自己考慮的問題還是不夠全面了,不禁顯得有些慚愧起來。他沉默起來,沒有繼續反駁韓的話了。
韓有些無奈的笑了笑,說道:“你也可以認爲我是貪生怕死,確實,我身爲北海鎮總兵,必須爲全鎮軍民負責,我是不會輕易選擇去死的。”他頓了頓,接着說道,“我有我的夙願,而我北海鎮在遼東總算是有了一分根基,或許我會默默無聞的繼續在遼東半島一角偏安一隅,但是也或許我會改變我大明和建奴局勢呢。”
“我明白了,韓大人。”吳文翰誠懇的說道。
韓點了點頭,再次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既然我們的軍糧不需要做長久的打算,那麼明日你就抽出一部分軍糧,去附近縣城進行賑濟吧。
雖然這樣做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但是也是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儘管,如果我們離去之後,這些老百姓也會還會陷入苦境,不過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起碼也算對得起良心了。”
“明白了,韓大人,明天我立刻去辦。”吳文翰也點了點頭,神色和語氣都顯得很是悲傷。天下大亂,蒼生何辜?
——————————————————————————————————————————————————————————————————————————————————————————————————————
第二天,吳文翰帶領了一部分士兵,從軍糧庫裡提了一部分糧草,然後分批次的來到了附近的縣城上。他先讓沒有逃走的縣城官長或者鄉老召集了所有的村民,然後按照人口和名冊分發糧食。這一舉動讓鞍山附屬的所有縣城裡的老百姓都大爲感動,紛紛稱讚北海軍是好軍隊。
吳文翰是一個識相的人,他在分發糧草的時候,不斷的對老百姓說這是北海總兵韓下達的命令。這讓韓在鞍山的名氣迅速傳遍了起來,而且都是好評不斷,即便有些準備遷移的老百姓都對韓感謝在心,將韓的名號隨着遷移帶到更遠的地方。
韓知道戰事即將到來,對於這些遷移的老百姓他沒有阻攔,相反還提供了遷移的指導。他讓自己的部下向所以準備遷移的老百姓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且說最好是南下遷移,向復州和金州衛去。
老百姓都知道北海軍是好的,在得知復州和金州衛等地區都是北海軍管轄的,紛紛都決定向那邊去遷移。
東江軍的楊奉和陳蒙根在郊縣駐紮的時候,同樣看到了吳文翰帶領的糧草隊到鎮子上分發糧草,救濟百姓,同時還幫助有需要遷移的百姓,提供地圖指引和一些其他瑣碎的小幫助。對於北海軍的這些種種舉措,楊奉和陳蒙根都感到很感動,想到他們東江軍在征戰的時候,可從來沒有這樣細心的體會民心、關心民情。
不知不覺的,在楊奉和陳蒙根的心中,對北海軍和韓的印象越來越好了。同時,將帥的態度改變,當然也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了各級軍士。東江軍士兵們在私下也不斷的聊起這件事情。這些東江士兵大多也是軍戶出生,但是軍戶其實在明末的時候就是農民,他們以農民子弟的心情來看待這件事,當然會對北海軍和韓更加感到親切了。
這天夜裡,韓派出去打探建奴實情順帶了解毛帥下落的斥候團斥候,終於有了動靜。韓一共派出去了四十多名斥候,但是這時返回的只是其中的兩三個。他們趁着夜色,形色匆匆返回了鞍山城之中,每個人的臉色都很凝重,而且顯然是連續幾日幾夜的趕路,大家的眼睛都顯得很紅,而且大汗淋淋疲憊不堪的樣子。
這三名斥候被帶到了鞍山佈政府的前廳,幾個侍衛趕緊給他們送來了一些吃的和喝的,他們狼吞虎嚥的一番,也不等的及吃完東西,就叫嚷着要立刻見韓總兵。侍衛當然看出了事情的急切,而且韓也曾吩咐過,斥候一旦回來部分時間立刻來報。(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看小說到文學網http://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