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

“蕭統,你怎麼這個時候離京?”在李府內,蕭卓與侄兒、侄媳婦見禮過後忍不住出言問道。

“叔叔,我爹已經快兩年沒見過我了,十分想念,就派人到京城讓我去青浦縣過年。我看日子還來得及,就啓程前往青浦縣,怎麼,有什麼不妥麼?”蕭統道。因他們是親叔侄關心緊密,說話也比較隨便。

“你若是想去國子監上學,豈能這個時候離京?雖然二月初三國子監纔開學,但每年錄取新生都是在正月,你現下離了京城,來得及趕回去麼?”蕭卓說道。

“不瞞叔叔,我還沒想好到底去不去國子監上學。”蕭統回答。

“蕭統,不是叔叔說你,你還想考進士不成?”蕭卓說道:“倒不是叔叔覺得你一定考不中進士,讀書是越讀越精,又不像院試提學一言而決不願點年紀大的考生,讀書讀到四十來歲考中進士也正常,但那樣就好麼?”

“你現在入國子監讀書,身爲舉人不必讀經,可直接入修道、誠心二堂讀書,差不多兩年即可結業升入率性堂,再有一年就能從國子監畢業,去吏部選官。有你堂弟的關係,咱們家也結交了一些官員,可以讓你分到京城或省城的衙門做官。在這些衙門裡你只要努力幹活,與上司打好交道,三年從七品升爲六品,再又三年從六品升爲五品,之後再升爲四品,也不過是九年的功夫。你今年二十八歲,三年國子監讀書、九年官場,四十歲即可做到正四品。”

蕭卓分析起來:“若是你考進士,叔叔我統計過大明自從洪武三年開科取士以來的進士中式年紀,大多在三十五歲上下,就算你與他們一樣三十四歲考中,在京城的衙門觀政一年分配到地方上做官,大多也就是先在一箇中縣做一年縣丞,沒犯下過錯第二年調任知縣,之後三年知縣、三年州同知、三年知州、三年府同知這樣做下來,等三年府同知到頭可以升爲正四品的知府時你已經四十八歲,比從國子監起步要晚整整八年。這時想繼續升官只能是各省的布政使、參政,和朝廷的各衙門掌印官、佐貳官。”

“雖說進士出身可以繼續向上升官,但朝廷一百多個府,卻只有十四個省,想要繼續升官從四品到三品,要比五品升四品難十倍,九成的進士一輩子就是在四五品打轉,能升到三品的極其稀少,不是叔叔打擊你,你未必能升上去。咱們家的關係在四品升三品的時候也沒什麼用。”

“這還不算,你三年知縣、三年州同知、三年知州、三年府同知這樣做官是最理想狀態,可七成以上的進士都不能這樣做官,政務官僧多粥少,因而任免比事務官更加嚴格,也不好從中操作。”

“何況做事務官也未必不能繼續向上升。四輔官與舍人挑選可是不分事務官還是政務官出身的。雖然希望渺茫,但也是有的。這樣算下來,進士出身做官未必就比舉人出身更好。”

允熥雖然是仿照歐美的制度將官員分成了政務官與事務官,但在大明很快就與其在歐美的樣子大相徑庭。在歐美,政務官大多是貴族或政治世家出身的人做,普通百姓出身基本只能做事務官;可在大明掉了個個過來,政務官都是中下層出身考中進士的人,反而京城貴族出身的大多做事務官。

這當然也是與大明國情相適應的。在歐美,貴族和政治世家出身的人缺乏實務處理能力,反而因爲成長環境適合做一些高屋建瓴的事情,所以他們適合做政務官,具體事情交給從中下層選拔的事務官;可在大明,科舉出身讀一輩子書中進士的人卻大多不通庶務,反而是貴族相對來講更有處置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政務官交給這幫除了讀書其他都沒幹過的進士,由貴族出身的人和經過國子監培訓的舉人、秀才擔任事務官。

當然,雖然這種情形一開始是自然而然形成,但後來被允熥發覺後,他也在有意推動這種局面的形成。大明畢竟與歐美國情不同,這種貴族佔優但有進士制衡的局面是最符合允熥心意的,所以就逐漸鞏固下來。隨着種種慣例慢慢形成,二三十年後,後來者想要改變也不太可能了。

雖然都是做事務官,但貴族人家出身的當然更有優勢,升官更快,蕭家又和皇家結親,所以蕭卓敢拿出事務官最快升官路線來與政務官相比,而且得出了事務官升官更容易的結論。

“叔叔,你說的這些話我當然都明白。可是,可是,”蕭統支支吾吾的說着。

“可是什麼,不要吞吞吐吐的。”蕭卓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叔叔,侄兒並不是想考進士,而是忽然覺得做官也沒什麼意思,不想做官了。”蕭統又猶豫了很久,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他考中舉人後,家人就不再逼迫他繼續認真讀書了,第一次將選擇權交給了他自己,但他卻不想選擇兩個選項中的任何一個。

蕭統由於堂弟蕭涌的關係,本人又和皇后的弟弟薛熙揚關係好,對官場比較瞭解。在他看來,做官真是沒意思透了,整日忙一些案牘之事,他在瞧過戶部官員的日常後是完全不願意做官。

但蕭卓卻被他的想法驚呆了。“什麼,你不想做官?”

“是,叔叔。”蕭統剛剛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還很猶豫,心裡也很緊張,但現在或許是破罐子破摔,十分流暢的說道:“叔叔,我看過事務官整日都忙什麼,侄兒實在不願意做這些事情。……,何況,自從蕭涌做了駙馬,咱們家也不需有人做官來保住產業,何必強逼侄兒做官?侄兒留在家裡,教導後輩子弟讀書不好麼?”

蕭卓指着他,氣得不知該說什麼好。確實,他們蕭家因爲他兒子蕭涌做了駙馬,處境一下變得好起來,就算再多幾個官員對繼續提升家族地位用處也有限,可你身爲家族的讀書種子,竟然就不思進取了!這怎麼行!

“你既然不願做官,爲何還要以考進士爲名在京城讀書?”蕭卓廢了很大的力氣將怒氣壓下去,勉強用正常語氣對他說道。

“若是侄兒不以考進士爲名在京城讀書,就要被逼入學國子監。既然如此,還不如繼續讀書參加會試。何況政務官的差事比事務官還要有意思一些,若果真能考中進士,侄兒也勉強願意去做官。”蕭統道。

聽到這話,蕭卓好不容易壓下的火氣又升上來。現在舉人可是沒有免稅優待的,雖然每月還能從官府拿錢糧,蕭統每月分的錢糧可以養活自己,但他這樣窩在京城讀書不僅現在對家族毫無貢獻,而且因爲心中抱着無可無不可的心態,讀書也多半三心二意,考中進士的希望極其渺茫,將來對家族也不會有貢獻。“你,你,”蕭卓再次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侄媳婦,你就看着他這樣空耗日子?”蕭卓又問坐在一旁的李詠琳道。

“叔叔,媳婦覺得這樣也不錯。相公既然不必做官,也不必去國子監上學,就能更多照看家裡,尤其媳婦已經懷了孩子,看了許多人都說這一胎會是兒子,既然是兒子,還是做父親的教導更好。可若是他做了官,現下的事務官又十分忙碌,定然沒空教導孩子,對孩子也不好,缺了父親的教導,孩子也不易成才。所以媳婦覺得這樣也不錯。”李詠琳這樣說了幾句,最後說道:“媳婦經過了這麼多事情,覺得平平淡淡最好。”

本來蕭卓對李詠琳說的話是非常生氣的,但聽到她最後一句話卻平靜下來。李詠琳曾經嫁給丹家之子,卻被休棄了,使得她更在意丈夫對她是否關懷,對孩子是否關懷,這也是常理。他自然可以出言指責李詠琳的這種想法,但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意義。

“蕭統,叔叔是否可以認爲,你對於事務官這些每日都是做同樣的差事的官職不喜歡,不願意做?”蕭卓坐在椅子上琢磨了好一會兒,說道。

“是,叔叔。”蕭統想了想回答道。

“既然如此,你也不必做六部、布政使這些衙門的事務官,可以做市舶司或理番院這些衙門的事務官。”蕭卓說道:“這些衙門要與番人打交道,差事並非是一成不變,前次要與蒙古來的使者或商人打交道,下次要與天方來的使者或商人打交道,又下次與拂菻來的使者或商人打交道,次次都不一樣,不會讓你覺得差事萬年不變。”

“這些衙門?”蕭統從前考慮官場時大約因爲這樣的衙門太少的關係,從來沒想過理番院、市舶司這幾個衙門,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蕭卓的話。蕭卓也不催促,只是靜靜地等着。

過了好一會兒,蕭統纔回答道:“侄兒未曾瞭解過這兩個衙門的官員每日都做什麼,不敢回答叔叔。”

“既然如此,有空就去了解一番。”蕭卓強迫自己擠出笑容說道:“正好你要去青浦縣,上海市舶司就在青浦縣附近,你大可在年後去上海市舶司瞧瞧,有舉人功名他們不會阻攔你。瞧瞧上海市舶司的差事你是否喜歡。若是不喜歡,還可回京瞧瞧理番院的差事。”

“是,叔叔。侄兒在青浦有空閒了,就去上海市舶司瞧瞧。”蕭統說道。這並不全是因爲蕭卓的勸說。他雖然是生意做遍大明沿海的蕭家子弟,但過去作爲全族的讀書種子必須認真讀書,從來沒去過上海市舶司,也很想去瞧瞧這座據說五花八門、讓人覺得光怪陸離的地方。

‘這就好。’蕭卓鬆了口氣。他雖然對蕭統很生氣,但明白髮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將事情告訴蕭統之父讓他父親去逼迫更是下策,只能想這種法子勸誘蕭統了。

蕭卓正要再說幾句話,介紹一下市舶司與理番院差事的有趣之處,忽然就見李泰元走進來,對他笑道:“貫高兄,好久不見。”

“安玄兄,好久不見,甚是想念啊。”蕭卓也站起來答禮。

“聽說你隨安王殿下去了南洋,安王殿下既然回來了,你也應當回來了,兩次去面見殿下時也想拜見你,可你竟然不在,而且明知小弟就在蘇州城來不來我家說話,真是讓小弟寒心吶。”李泰元笑道。

“安玄兄說哪裡的話。我來到蘇州的當地就想來拜見,只是殿下有差事吩咐我,不能來。今日上午也有話說,下午才抽空前來。”蕭卓笑着迴應。

“原來如此。”李泰元又笑着說了一句,看了一眼蕭統和李詠琳,問道:“貫高兄,此事時候也不早了,也該吃晚飯了,小弟特來請貫高兄去開宴。若是還有話沒與蕭統說完,過一會兒吃過了宴席再說也不遲。”

“安玄兄說的是。”蕭卓也不推辭,笑道:“那小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哈哈,你在小弟家中做客,應當是小弟感到榮幸纔是。”李泰元笑道。

“既然如此,小弟也不必因爲不能告訴安玄兄有關修建運河的內情而心懷愧疚了。”蕭卓笑道。

“你什麼時候因爲這樣的事情愧疚過?”李泰元挪愉他道。

“哈哈哈!安玄兄果然瞭解小弟。”蕭卓大笑道。

他們二人又說笑幾句,就要攜手去前廳吃飯;蕭統也走到妻子身邊,要扶着她過去。可就在此時,忽然從外面傳來一陣喧譁聲,有人跑進來大喊道:“大老爺,不好了!”

“什麼不好了!”李泰元呵斥道:“貴客在前,咋咋呼呼的成什麼樣子!”

這僕人被他一嚇,頓時手腳酥軟什麼都說不出來。李泰元正要再問,就見蕭卓的一個隨從跑進來,大喊道:“老爺,不好了,城中有人造反!”

第849章 僞軍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515章 管稅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6章 首抄詩詞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512章 供詞第650章 秦肅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363章 吃飯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981章 本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95章 新位置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849章 僞軍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437章 閒聊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637章 相模國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302章 嚮導第3章 徹底融合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691章 猜到第979章 要不要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384章 秦與浙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588章 宗喀巴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617章 榮譽感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713章 劍指……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489章 胥史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612章 滁州寧國感謝和求訂閱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302章 嚮導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48章 龍潭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
第849章 僞軍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515章 管稅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6章 首抄詩詞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512章 供詞第650章 秦肅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363章 吃飯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981章 本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95章 新位置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849章 僞軍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437章 閒聊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637章 相模國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302章 嚮導第3章 徹底融合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691章 猜到第979章 要不要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384章 秦與浙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588章 宗喀巴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617章 榮譽感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713章 劍指……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489章 胥史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612章 滁州寧國感謝和求訂閱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302章 嚮導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48章 龍潭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