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奇怪戰爭與國際局勢(上)

公元1939年的4月和5月是一段硝煙瀰漫的日子,在這段日子裡,東方和西方都點燃了戰火,世界在戰火中戰慄,各主要強國都無一例外的被捲入了戰爭之中,有的強國是主動選擇了戰爭,有的強國則是被動的迎接戰爭,有的強國直接參與了戰爭,有的強國則以“中立”的面目在戰爭中扮演着坐山觀虎鬥的角色。

這時的世界局勢是讓人感到困惑的,雖然記者們叫嚷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狼煙已經燃起”,但是在一些戰略評論家的眼裡,這場幾乎席捲世界的全球衝突似乎很難用二十多年前的那場歐洲戰爭進行類比,在現在這場全球性的武裝衝突中,同時存在着三個不同的武裝集團:

第一武裝集團就是以“軸心國”爲核心的新興列強武裝集團,這個集團以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軍國主義日本爲領導者,它們進行戰爭的目的非常直接,那就是奪取其它強國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用戰爭的方式轉嫁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各種矛盾,它們所進行的戰爭毫無任何正義性可言,只是純粹的掠奪,與強盜搶劫並無本質區別,也正是由於它們的強盜本質,決定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使軸心國集團能夠贏得這場全球戰爭,它們以後也會分道揚鑣的,因爲強盜之間是不存在信任的,它們只相信自己的拳頭,“同牀異夢”或許是最好的形容詞。

第二武裝集團就是以英國、法國爲核心的老牌列強武裝集團,爲保護本國利益,它們不得不與發動戰爭的軸心國集團進行一場艱苦的全面戰爭,它們與軸心國集團進行的戰爭不具有“明顯的”正義性,因爲這些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是爲了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值得一提的是,蘇聯政府也依靠《倫敦共同防禦條約》加入了這一武裝集團,但是由於政治以及信仰上的原因,蘇聯在這個戰爭集團中只處於次要地位,英國、法國對蘇聯的戒心很強,蘇聯對英國、法國的戒心也同樣很強,這也是一個存在着內部分歧的集團,而且與第一武裝集團一樣,即使贏得了戰爭,蘇聯與英法也會分道揚鑣的。

至於第三武裝集團,則是以中國爲核心的亞洲集團,從表面上看,這個武裝集團進行戰爭的目的具有“非常明顯的”自我解放性質,實際上,按照這個集團的官方說法,其所進行的這場旨在“反對殖民主義”的戰爭的性質與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獨立戰爭並無本質區別,都是爲了贏得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自由,所以,這場戰爭是“具有完全的正義性”的,雖然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都拒絕承認這一點,就連美國政府也對此說法持保留意見,但是這並不妨礙“亞細亞解放陣線”佔領道義上的制高點,與第一、第二武裝集團最明顯的區別是,這個第三武裝集團只有一個領導者,那就是中國,如果沒有中國,亞洲不可能爆發這場反對殖民主義的獨立戰爭,雖然英國政府指責中國是在玩弄花招,欺騙國際輿論,但是國際輿論也不得不承認,現在,亞洲已經出現了許多“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中國並沒有將這些國家宣佈爲殖民地,這些國家的人民也將中國軍隊視爲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

以上三個國際武裝集團構成了這次全球戰爭的主要參戰集團,而由於其進行的戰爭目的不同,那麼,這場戰爭也就變成了國際戰略評論家們所說的“奇怪戰爭”,一方面,軸心國集團與亞洲集團都在與英國進行戰爭,但是另一方面,軸心國集團和亞洲集團卻沒有正式結盟,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這兩個武裝集團是在各自爲戰,雖然他們的敵人中都有英國這個老牌列強,而也正是因爲這兩個武裝集團沒有締結任何同盟條約,那麼這種被國際戰略評論家稱之爲“奇怪戰爭”的局面就出現了,英國政府向德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宣戰,但是法國政府卻只向德國、意大利、日本宣戰,雖然英國和法國實際上都屬於第二武裝集團,但是法國政府卻拒絕接受英國政府的建議向中國宣戰,而理由也非常充分,因爲中國不是德國、意大利、日本的軍事盟友,而且中國也沒有向法國發起軍事進攻,因此不符合《倫敦共同防禦條約》的相關共同防禦義務,那麼法國政府也就沒有理由向中國宣戰。

基於同樣的理由,蘇聯政府也拒絕參加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這使英國政府非常被動,只要中國軍隊不踏上法國領土或者蘇聯領土,那麼這兩個盟友就不會參加英國與中國的戰爭,英國在亞洲也只能孤軍作戰。

同樣的,中國政府顯然也不打算在近期對法國和蘇聯採取任何形式的軍事進攻行動,法國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目前還控制在法國殖民機構手中,而蘇聯雖然一直堅持認爲遠東共和國是它的領土,但是既然遠東共和國目前並不是由中國實施軍事佔領,那麼蘇聯政府也就沒有必要再糾纏遠東的局勢。

這就是國際戰略評論家所說的“奇怪戰爭”,在許多分析家看來,造成這種古怪局面的最根本原因並不是《倫敦共同防禦條約》存在瑕疵或者漏洞,而是在於中國的迅速崛起,現在的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了成爲一個世界性強國的潛力,任何國家都無法無視中國那強大的陸軍力量和先進的空軍技術,雖然中國的海軍實力很有限,但是如果考慮到蘇聯與中國陸地邊境線的長度以及法國遠東殖民地與中國本土接壤的事實的話,那麼,在這場“奇怪戰爭”中蘇聯政府和法國政府的選擇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這兩國政府都非常擔心向中國宣戰會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一旦激怒了中國,可以想象,已經在中東戰爭中顯示出強大攻擊力的中國裝甲部隊將長驅直入蘇聯本土縱深地帶,而法國的遠東殖民地也將變成中國陸軍積累熱帶地區戰爭經驗的好地方。

所以,中國是否與德國、意大利、日本締結軍事同盟條約,這個假設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是世界戰略中最爲重要的一個“變量”,中國如果加入軸心國集團的話,那麼英國、法國、蘇聯不僅會在這場全球戰爭中戰敗,而且很可能亡國,這絕不是誇張,而是事實,實際上,不僅德國、意大利、日本正在極力拉攏中國參加他們的戰爭集團,就連法國、蘇聯也試圖勸說英國儘快結束與中國的戰爭,避免將中國推向軸心國集團,如果必要的話,英國完全應該放棄所有的亞洲殖民地利益,讓亞洲獨立,以至少換取這場全球戰爭中亞洲的“中立”。

中國是這場全球戰爭中的一個重要“變量”,但並不是唯一的“變量”,實際上在現在的國際戰略中還存在着另外一個“變量”,這個“變量”就是美國,美國的工業是世界第一,國力也是世界第一,這樣一個國家,無論是誰都不敢無視它的存在,鑑於美國加入軸心國集團的可能性很低,那麼,也就可以理解英國政府的心急火燎了,現在的英國政府,之所以還在硬着頭皮同時在歐洲和亞洲進行戰爭,就是爲了等待美國政府立場的轉變,實際上,4月底英國首相邱吉爾先生之所以秘密訪問美國,就是爲了勸說美國政府加入《倫敦共同防禦條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據說,僅僅是據說,英國政府和議院授權首相先生,在他認爲必要的情況之下向美國做出“足以令美國政府滿意的戰略讓步”,其中的一些條件據說就是將英國在加勒彼海地區的屬地割讓給美國,而且據說蘇伊士運河的利益轉讓問題也在這個“戰略讓步”計劃之中,所有的戰略讓步只是爲了換取美國總統先生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美國將很快加入戰爭,並站在英國一邊與敵國作戰。

但是,英國首相空手而回,沒有帶回任何美國政府的承諾,僅僅只是帶回了一批美國政府轉交的舊式驅逐艦,以防備那些正活躍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德國潛艇,但是,那些德國潛艇與日本潛艇一樣,都從中國潛艇設計中得到了靈感,它們的性能更先進,攻擊力更強大,已不是這些美國舊式驅逐艦可以應付的,所以,英國首相先生的訪美行動實際上是一無所獲,沒有改變英國的戰略劣勢,僅靠那些美國志願作戰人員,英國是不能贏得戰爭勝利的。

面對棘手的“奇怪戰爭”態勢,英國政府極力催促盟友向中國宣戰,以減輕它所受到的強大壓力,在這種形勢之下,英國政府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

第一個重要決定是加大對蘇聯的援助力度,併爲此開闢了北極航線,試圖將更多的先進飛機和坦克運往蘇聯,並讓蘇聯軍隊部署到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地區,從那裡發動對中國的攻擊,但是問題在於,面對德國的潛艇戰,英國政府對本國軍事物資的供應都感到力不從心,又怎麼可能拿出足夠的物資滿足蘇聯的胃口呢?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蘇聯政府,對於東歐的興趣要遠大於對亞洲和中東的興趣,“波羅的海三國危機”或許可以作爲蘇聯政府戰略側重點的重要參考,就在德法戰爭進行的關鍵時候,蘇聯政府突然向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托維亞、立陶宛發出了外交照會,要求這三個國家允許蘇聯軍隊進駐,以“協助該國對抗德國的侵略”。

英國政府做出的第二重大決定相對第一個決定而言是比較容易的,這個決定就是暫時不向法國戰場派遣英國陸軍部隊,而理由也是充分的,現在的英國陸軍正陷在中東戰場上,與中國陸軍殺得昏天黑地,根本抽不出足夠兵力投入法國戰場去對抗德國的裝甲部隊,雖然這確實也是事實,但是英國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卻是爲了敦促法國向中國宣戰,出動法國在遠東的殖民軍,進攻中國的南方省份,比如說雲南、廣西,以此迫使中國主動求和。

必須承認,英國政府的這兩個決定是非常荒唐的,就連英國政治評論家也認爲,英國政府的這兩個決定都是“神經錯亂之下的囈語”,法國和蘇聯如果真有那個膽量去挑戰那數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中國陸軍的話,它們或許早就跟着英國向中國宣戰了,哪裡還會出現什麼“奇怪戰爭”的局面呢?

相反,如果英國不能儘快抽出兵力支援法國盟友的話,那麼法國很可能馬上就會戰敗,這不是英國記者們的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就在德法戰爭開始之後,德國陸軍就迅速橫掃了低地國家,併入侵了法國東北地區,開戰不到半個月,德國陸軍就已兵臨巴黎,法國政府一面宣佈遷都波爾多,一面派人向德國乞和,而德國陸軍也很輕鬆的佔領了被宣佈爲“不設防城市”的巴黎。

巴黎是在4月底陷落的,實際上,如果不是德國軍隊爲了解決馬其諾防線的話,巴黎的陷落會更早的,在許多法國政客和英國記者看來,法國首都之所以這麼快就陷落德軍手中,這完全是因爲英國政府那個荒唐的不派軍隊登陸法國的決定,雖然也有軍事家認爲,就以英國本土的那些非精銳部隊的戰鬥力而言,也是很難抵擋住德國軍隊的猛烈攻勢的,德軍的基本戰術與中國陸軍在印度戰場和中東戰場的基本戰術一致,都是以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的快速突擊以及縱深迂迴包抄爲特徵的“閃電戰”,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英國陸軍也是在吃了敗仗之後才明白過來的,而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英國陸軍是不可能找到有效的對抗措施的,那麼,即使英國政府派遣陸軍登陸法國協助盟友作戰,誰也不能保證那些英國遠征軍不會成爲德國戰俘營裡的戰俘。

總而言之,目前的英國正處於極度的困境之中,除非美國伸出援手,不然的話,英國即將遭到德國全面攻擊,實際上,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轟炸在5月初就已經正式開始了,雖然英國皇家空軍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奮勇迎戰,但是卻無法贏得主動,原因很快通過潛伏在荷蘭的英國間諜弄清楚了,因爲德國在戰前從中國進口了一批遠程警戒雷達,德軍佔領荷蘭之後,這些遠程警戒雷達就架設在荷蘭海岸附近,時刻監視着英國東海岸的天空,英國戰鬥機從哪裡起飛,將飛向哪個空域,德國空軍司令部都瞭如指掌,德國空軍的轟炸機也就可以避開危險航線,從容的對英國本土進行空襲,有了這些遠程警戒雷達,德國不僅可以放心的對英國實施空襲,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阻止英國皇家空軍對德國本土的報復性空襲,被擊落在英吉利海峽的那些英國轟炸機的殘骸足以證明這些雷達的有效性。

事實證明,英國所面對的國際局勢極爲險惡,已經不是英國或者英聯邦的力量可以獨自應付的了。

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1213章 試探第1010章 赴宴西山(下)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1032章 夜雨(下)第929章 海參崴第168章 租界(下)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561章 邂逅第515章 歷史的慣性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26章 通電第1131章 不公平的戰鬥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871章 誰也不沾第1005章 挑釁(上)第623章 戰爭已經爆發(上)第872章 小心翼翼第699章 處處被動第998章 歸來(下)第1180章 共識(下)第107章 議和代表第1138章 消化不良第841章 龍行南洋(上)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874章 國際角力(下)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255章 貿易歧視第830章 使命與“蒼蠅”第67章 拉肥豬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720章 調整第167章 租界(上)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850章 中國速度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130章 說客(下)第113章 文明戲與電影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461章 防守(上)第479章 削藩第435章 廣東事變(上)第165章 將軍與士兵第1168章 掌握主動(下)第1084章 夜戰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86章 卸磨殺驢(上)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790章 命令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661章 犧牲(下)第480章 黨同伐異第1042章 局中人(下)第47章 漢口車站第1101章 獵人(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468章 冒險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795章 利益交換(上)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330章 鐵甲鏗鏘(下)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846章 利用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246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上)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470章 北巡山海關(下)第208章 蟊賊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54章 戰局第929章 海參崴第1264章 談判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85章 新年通電第1051章 執着第616章 山高皇帝遠第110章 遠來是客(下)第1161章 諜戰近東(上)第828章 政客與楷模第600章 兩個選擇第286章 密謀第935章 總統的1919(上)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1090章 戰爭販子第383章 裡應外合與聲東擊西第761章 交涉(下)
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1213章 試探第1010章 赴宴西山(下)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1032章 夜雨(下)第929章 海參崴第168章 租界(下)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561章 邂逅第515章 歷史的慣性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26章 通電第1131章 不公平的戰鬥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871章 誰也不沾第1005章 挑釁(上)第623章 戰爭已經爆發(上)第872章 小心翼翼第699章 處處被動第998章 歸來(下)第1180章 共識(下)第107章 議和代表第1138章 消化不良第841章 龍行南洋(上)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874章 國際角力(下)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255章 貿易歧視第830章 使命與“蒼蠅”第67章 拉肥豬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720章 調整第167章 租界(上)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850章 中國速度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130章 說客(下)第113章 文明戲與電影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461章 防守(上)第479章 削藩第435章 廣東事變(上)第165章 將軍與士兵第1168章 掌握主動(下)第1084章 夜戰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86章 卸磨殺驢(上)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790章 命令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661章 犧牲(下)第480章 黨同伐異第1042章 局中人(下)第47章 漢口車站第1101章 獵人(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468章 冒險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795章 利益交換(上)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330章 鐵甲鏗鏘(下)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第846章 利用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246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上)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470章 北巡山海關(下)第208章 蟊賊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54章 戰局第929章 海參崴第1264章 談判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85章 新年通電第1051章 執着第616章 山高皇帝遠第110章 遠來是客(下)第1161章 諜戰近東(上)第828章 政客與楷模第600章 兩個選擇第286章 密謀第935章 總統的1919(上)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1090章 戰爭販子第383章 裡應外合與聲東擊西第761章 交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