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貳臣(下)

朱爾典的話讓袁世凱皺起眉頭,但內心卻是一陣激盪,原本的萬念俱灰頓時變爲野心勃勃,猶如一塊石頭投入池塘,蕩起漣漪。

如果列強能夠站到他一邊,他完全有信心取代那個奄奄一息的沒落王朝。

袁世凱拼命抑制住心頭的興奮,試探的說道:“我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控制北洋新軍,要知道,自從我離開北洋任上之後,已經有差不多一年沒有掌管這支軍隊了,朝廷也向軍隊裡安插了許多旗人和我的政敵。”

“這個閣下完全不必擔心。”朱爾典吸了口雪茄。“我認爲,北洋軍不是滿洲貴族能夠控制得住的,我也相信你的能力。另外,現在大沽停泊着大英帝國的兩艘巡洋艦,而在威海衛,還有兩艘大英帝國的裝甲艦升火待命,如果閣下覺得必要的話,這四艘軍艦隨時可以爲你效勞,我相信,貴國的那幾艘小軍艦是不可能進行干預的,而且,駐守大沽至北京的英國陸軍部隊也可在必要時行動,阻止任何試圖干涉袁大人行動的人或是軍隊,駐紮山海關的英國部隊也可以策應你的行動。”

“這個是公使團的一致意見麼?”袁世凱急着問道。“對華一致原則”是庚子年列強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沒有各國的一致同意,誰也不能對中國採取大的行動,尤其是軍事行動。

“英國與法國、美國、德國公使已達成一致意見,支持袁大人出面拯救這個國家的秩序,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話,這四個國家的銀行也可以爲閣下提供貸款,以維持軍隊。至於其它國家,你也不必擔心。”朱爾典拉開車窗,將那吸了一半的雪茄扔出窗外。“我相信,只要向他們說明由閣下控制這個國家的好處,他們就會參與到共同行動中來。”

“我不明白公使的意思。難道由各國出面,共同保衛朝廷不行麼?如果列強再組成聯軍,我相信,朝廷一定會同意聯軍參與清剿叛軍的行動的,庚子年的義和拳不就是這樣剿滅的麼?那樣一來,鄙國的秩序不是又恢復穩定了麼?朝廷現在正在主持新政,立憲也在籌備,改良總比革命好。”袁世凱有些糊塗,雖然朱爾典與他私交不錯,但居然能夠爲他造反提供方便,這確實讓人困惑。

“原因很簡單,我們公使團一致認爲,滿洲朝廷已經喪盡民心,雖然它試圖用所謂的‘立憲’來挽救統治,但實際上它自己做不到這一點,至於‘新政’,那只是官僚和貴族斂財的藉口而已,這個王朝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用你們中國的話來說,是‘爛泥糊不上牆’,扶植它不如扶植一個新興政權。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這個新興政權必須保證各國在華取得的一切權利,而且也必須保證在今後將繼續維持與各國的絕對友好關係!”朱爾典加重了語氣。

“上個月,叛軍在九江發出的那則反英通電錶明,如果讓南方的革命黨人掌握了貴國的全部權利,那麼不僅英國的在華權益將遭到損害,其它國家的在華權益也將遭到損害,貴國與列強的友好關係也將遭到損害。事實證明,南方的革命軍是一羣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他們對於列強有着一種本能的敵視,現在他們實力弱小,只能提提外交抗議,可是一旦他們羽翼豐滿,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剝奪大英帝國在華的一切權益?所以,對於中國與外國的關係而言,南方革命軍是一個嚴重威脅,對此,我們公使團不能不有所顧慮,與其支持他們,不如支持一個對列強持友好態度的、成熟穩重的政治家,顯然,袁大人符合這個要求。”

“既然如此,各國組建聯軍,出兵干涉,豈非更好?”袁世凱欲擒故縱。

“這是貴國內政,列強不宜直接干涉,會在國際上造成惡劣影響,而且會使各國關係出現裂痕。畢竟,現在的滿洲王朝在國際上的形象極爲惡劣,就像西亞的那個奧斯曼帝國一樣,滿洲王朝代表着一切黑暗與落後,是世界文明的絆腳石,而革命黨人在國外的影響卻日益廣泛,英國不會爲了這樣一個沒落王朝而背上‘革命劊子手’的罵名,或許俄國沙皇不會在意,但英國的光輝形象不容玷污。”朱爾典也不是傻子,沒有直接明說英國的難處。

實際上,自從兩年前的“摩洛哥危機”之後,歐洲局勢就一步步走向緊張,之所以沒打起來,只是因爲各國都沒做好戰爭準備。前不久,“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剛剛也爆發了一場革命,奧匈帝國趁火打劫,悍然撕毀《柏林條約》,將原由奧斯曼帝國控制、後由奧匈帝國“代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正式劃入版圖,從而爆發了“波斯尼亞危機”,使得歐洲局勢更顯緊張,歐洲列強早已無暇東顧——————俄國還沒從日俄戰爭失敗的陰影下走出來,仍在舔噬傷口,重整軍備,法國則擔心遭到德國的突然進攻,也在忙着修堡壘,並迅速向英國靠攏,至於英國,它的海軍仍在與德國海軍進行造艦競賽,導致陸軍建設嚴重滯後,而且,自從南非的英布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已形成一種觀點:帝國的擴張已到極限,維持現有利益已很吃力,沒有必要繼續擴張,應該將注意力放在日益緊張的歐洲局勢上。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英國不僅允許南非、澳大利亞實現自治,換取這些地區臣民的忠誠,而且極力促成了“三國協約”的建立,去年法國與俄國正式簽定了軍事協定,對德軍事同盟已經建立起來,剩下的,就是看由誰來打第一槍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歐洲雖然還看不到戰爭的陰霾,但空氣中已開始瀰漫着一股淡淡的硝煙味,列強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工夫來干涉中國的革命?萬一干涉不成,導致一場新的排外運動,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在華既得利益?所以,要想維護在華權益,最好最便利的辦法就是“換馬”,既然人民已經唾棄了滿洲王朝,那麼,不如扶植一個對列強持友好態度的人來控制這個國家,同時繼續充當列強在華“包稅官”的角色。

這就好比是浪蕩公子與娼婦之間的關係,長時間對着一個面孔發泄會產生審美疲勞,換一個新娼婦或許會帶來意外的驚喜,而北洋集團就是列強相中的那個新娼婦。

這個東方國家不能陷入混亂,那樣只會使世界局勢變得更加緊張,會爲國際新興勢力的崛起提供機會。共和軍的九江反英通電不僅讓英國政府頗爲惱火,同時也讓德國政客幸災樂禍了一陣子,德國佬正在密切關注南方革命軍的一舉一動,誰也不知道他們將會採取什麼行動,所以,必須儘快穩定中國的局勢,不能給德國人以可乘之機,更不能允許在遠東出現一個反英軍政集團。

另一方面,在英國政客看來,如果中國因爲滿清王朝的崩潰而四分五裂,那麼,不僅英國將失去一些權益,而且也將給俄國勢力的南下提供難得的機會,對於日本那個新興的小列強來說,它更可以藉此機會進一步向中國擴張,實現其大陸計劃的野心。

世界的版圖分佈應該固定在這個時代,而不能有任何大的更改,否則,就會打破勢力平衡,對於大英帝國來說,那就意味着新的強權的崛起,也意味着大英帝國的永久衰落,這不是英國人願意看到的,也不是朱爾典願意看到的。

袁世凱雖沒套出朱爾典的真實想法,但總算是弄清楚了對方的立場,不過做爲官場老手,他也不會這麼快就向一個外國人表明心跡,正盤算着該如何措辭時,卻聽外面的幾個英國士兵發出歡呼。

馬車的車輪修好了,可以繼續趕路了。

袁世凱向後靠了靠,將頭躲進了陰影裡,嘴角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對朱爾典說道:“公使先生,您的建議我可以考慮一下,但現在還是讓我們繼續趕路吧。等到了租界,我靜下心來,再與您詳談。我也希望貴公使以前的承諾有效,如果我想帶着家人出國避難,還望貴國兵艦能夠騰出幾間艙室。”

朱爾典點了點頭,說道:“我代表英國政府向你保證,即使閣下的果斷行動沒有奏效,大英帝國也能保證你和你家人的安全。不過,也請閣下儘快下定決心,否則,等南方革命勢力向北進攻的時候,某些國家很可能會採取斷然行動,屆時,大英帝國也是愛莫能助了。”

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460章 歸化第593章 國民田產調查案第1115章 “電動機”行動第745章 拿破崙的崇拜者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459章 投機第59章 戰漢陽(下)第788章 競爭者第941章 軍令狀第721章 普蘭店第413章 大十字計劃(上)第173章 光輝征程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840章 遠東貴族第791章 “拖”字訣第92章 撤退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77章 茶園第573章 裝甲兵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1193章 蒼穹焦點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677章 試探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435章 廣東事變(上)第1022章 信與不信(下)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363章 束手無策第69章 一念之間第594章 司馬昭之心第500章 調虎離山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824章 友好的背後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512章 四萬萬(下)第1139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第854章 亂中取勝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148章 牛刀殺雞(上)第761章 交涉(下)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291章 直接影響(上)第712章 田臺莊(下)第1175章 演戲(上)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749章 戰術劣勢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397章 行動迅速(上)第336章 騎兵(下)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187章 高攀橋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793章 巴達維亞(上)第1195章 介入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512章 四萬萬(下)第786章 大閒人與大忙人第986章 1933年(下)第401章 消息靈通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1188章 斡旋人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864章 腳下的土地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202章 民意第285章 隱憂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887章 中國的戰列艦(上)第1204章 艱難時代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1150章 陽山(下)第1179章 共識(上)第614章 深山老林第177章 宴會(下)第1159章 海軍的未來第67章 拉肥豬第909章 恰克第868章 新局面第402章 日落西山第436章 廣東事變(下)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578章 嘉峪關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858章 去殖民化與新殖民者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
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460章 歸化第593章 國民田產調查案第1115章 “電動機”行動第745章 拿破崙的崇拜者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459章 投機第59章 戰漢陽(下)第788章 競爭者第941章 軍令狀第721章 普蘭店第413章 大十字計劃(上)第173章 光輝征程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840章 遠東貴族第791章 “拖”字訣第92章 撤退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77章 茶園第573章 裝甲兵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1193章 蒼穹焦點第621章 戰爭不可避免(上)第677章 試探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435章 廣東事變(上)第1022章 信與不信(下)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363章 束手無策第69章 一念之間第594章 司馬昭之心第500章 調虎離山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824章 友好的背後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512章 四萬萬(下)第1139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第854章 亂中取勝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148章 牛刀殺雞(上)第761章 交涉(下)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291章 直接影響(上)第712章 田臺莊(下)第1175章 演戲(上)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749章 戰術劣勢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397章 行動迅速(上)第336章 騎兵(下)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187章 高攀橋第498章 特別調查員(下)第793章 巴達維亞(上)第1195章 介入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512章 四萬萬(下)第786章 大閒人與大忙人第986章 1933年(下)第401章 消息靈通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1188章 斡旋人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864章 腳下的土地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202章 民意第285章 隱憂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887章 中國的戰列艦(上)第1204章 艱難時代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1150章 陽山(下)第1179章 共識(上)第614章 深山老林第177章 宴會(下)第1159章 海軍的未來第67章 拉肥豬第909章 恰克第868章 新局面第402章 日落西山第436章 廣東事變(下)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578章 嘉峪關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858章 去殖民化與新殖民者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