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破城

“諸位,即便陶公不上奏,以後別人會不會知道,有沒有人做文章?”王巨反問了一句。

“少保,可以後還會有人做文章。”陶青擔心地說。

“這就是下面我們要商議的事。”王巨說。

其實在陶弼上書前,王巨也上了一書,說是流民襲擊,導致交趾百姓紛紛逃離家園,逃向哀牢、牛吼,甚至大理、占城、真臘那邊。

因此今年秋後,必然會將交趾拿下。

然而交趾方圓千里之地,皆空無人煙,不過城防水利道路皆保存完好,甚至屋舍農具都在,望朝廷立即準備遷徙十萬到十五萬戶百姓過來。交趾便可以真正成爲宋朝的一路了。

隨後陶弼奏摺到,朝堂諸大佬將兩個奏報一結合,基本都猜測出真相。

多數重臣皆上書反對王巨做法,不錯,這樣拿下交趾代價是很小,不過確實有傷天和。皇上,拿下交趾是好事,可以後史書如何記載?

趙頊經過王巨反覆洗腦後,已經認清了許多事。就象薛仁貴坑殺了十幾萬鐵勒軍士,臨老去了河東,僅脫下面具,便將十萬侵略的突厥大軍嚇得抱頭鼠竄。但去了青海,施行什麼仁政,結果吐谷渾反而與吐蕃聯手,將五萬唐軍五萬民夫全部擊殺。

還有呢,對交趾宋朝一直不錯的,結果交趾如何回抱?

再就是王巨的賣戰俘,只是賣,還不是坑殺。遭到大家一至反對。最後劉摯送綵緞做路費讓他們回去。現在如何?這兩年西夏漸漸恢復元氣了,又屢屢入侵宋朝。

可他難道對大臣們說,我們要愛只愛國內百姓好了,國外的百姓不能愛,最好全部殺掉,那才一勞永逸。自己的百姓都沒有愛好,還愛別國的百姓!

這不能說啊,他終是皇帝哎。

於是讓王珪寫了一道詔令。讓王巨將那些崑崙奴想辦法送回去。

但什麼時候送回去,怎麼送,趙頊未提,王珪也會意,就這麼模模糊糊寫了一道詔令。

詔令寫好後,趙頊又說,將陶弼的奏疏一道交給王巨。

這個陶弼在搞什麼鬼?

王巨一再對你推崇,說你文武雙全,所以朕才善待你的家人,但你別抽王巨後梯子哉。

詔令到了王巨手中。王巨看着這個詔令,有點啼笑皆非。隨後又寫了一個奏章。送回去那是不可能了,因爲這些崑崙奴們離開各島嶼後,上面已經遷徙了中原來的百姓在開發,一旦讓這些崑崙返回故地,必然對這些中原百姓展開屠殺,難道中原百姓不是人,該殺。崑崙奴與交趾人反而是人,當救?

只有一策,將這些崑崙奴打散,每夥不超過五十人,遣散到江南兩路、福建路與兩浙路,但也不能放在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同樣複雜,自己好不容易將八成地區理順了,這一放,保準還得亂,那麼自己花了兩年多心血,全白費了。

“這就是我們下面商討的。”

王巨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燕達的請求,其實他自己心也軟了,就象前面兩批弄來的百姓,開始是往死裡用,最後政策越來越溫和,雖然繼續用他們在做事,不過送來了衣服帳蓬,教他們說宋語,只要老實地在做事,還每月發放不菲的零用錢,讓他們到草市上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教導他們種植紡織,以便以後能更好地謀生。同時用工時間也越來越短,惡劣天氣還准許他們休假。

不得不說孔夫子的書讀多了,有時也能洗腦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換人。

隨着兩方面在遷徙百姓,嶺南的,海外的,雖然還有大量赤貧戶,甚至一些不法的大主戶想辦法將一些四等戶變成赤貧戶,供他們奴役剝削,不過總的來說,東南與江南西路的赤貧戶在減少。有的主戶爲了手中的耕地能有佃農來耕種,略略減輕了租子與朝廷的攤派。但還有更惡劣的,那就是高利貸更厲害了,欠了高利貸,你們休想逃吧。

但想遷徙百姓去交趾,只能在這幾個人口稠密的地方,兩浙、福建、兩江,餘下地方偏北,百姓根本不可能適應那邊的氣候。

所以這個十來萬戶,那可是不大好遷徙的。

因此王巨打算席捲過後,將這些百姓疏散,與這些主戶交換百姓。

讓他們比較一下,雖然有些主戶不顧王法,胡作非爲,不過大多數主戶還略有些顧忌,畢竟宋朝理論上在“齊民”,包括宋仁宗的老師首相陳執中,他的小老婆逼死了幾個婢女,結果小老婆下獄,陳執中罷相。

但用這些崑崙奴們,他們都是黑戶,無論主戶如何使用,官員不會過問,只要給一些基本的生存口糧就可以了。

那麼這些黑心的主戶會做何選擇?

至於這些崑崙奴們大多數又懶又笨,而且經過這樣大規模的席捲後性子也變得兇殘,以後會不會做出以僕傷主殺主的事,王巨就不會管了。

甚至他還巴不得這些主戶被這些百姓一一弄死,纔會減少許多地區土地兼併之害。

至於朝堂上的那些真真假假聖母們,又能說什麼?要麼這些主戶對崑崙奴們太過份了,但王巨就可以反問了,他們同樣是人哪,你們不是說要救嗎,現在救了,就要善待。爲何不善待?或者這些崑崙奴們性格太兇殘,既然在席捲,豈能不兇殘,但你們知道兇殘了,爲何逼我放過他們,逼得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安置?不是你們逼我,那來的這些命案?

還真讓他猜對了,明年春天就開始扯皮了……

時機也好,眼看交趾就要滅亡,這時候任誰不敢讓自己功敗垂成。自己找到了解決辦法。中和一下。這些大佬們也就默認了。

但必須在很短時間,去這幾路,向各大主戶一一遊說,說好名額,然後南部的直接從廣南進入交趾,北部的則讓各艘海船進入大江,再順季風,直達交趾。

“原來如此……”陶青等人終於會意。

原來是陶弼與王巨唱雙簧的。

“假仁假義!”一名管事恨恨地說。

“有時候需要一些假仁假義的……”王巨意味深長地說。

就象他穿之前。美帝用了一個民煮,發起了多少戰鬥,禍害了多少國家,造成多少百姓死亡。

但誰說了什麼?

人家強大就是真理,相反的中國幾十年未用一兵,反而成了最邪?惡國家之一……甚至還有人厚顏無恥地責難中國爲什麼不收留敘利亞難民,你們作的孽,中國來收留,豈不是傻逼!

可正是有了這層假仁假義,美帝纔不敢做得赤裸裸的。否則那個世界將會崩壞。

“不怕假仁假義,就怕反過來。對外仁義,對內兇殘。那不叫儒家之道,而象孟子所說的那樣,是畜牲之道!”王巨幽幽道,又問陶青:“希言,倭國那邊去年出產了多少銀子?”

“這個難以說清楚,但我想,不會超過三十萬兩。”陶青說道。

就是這個產量,也比宋朝每年產銀量多了,最少比宋朝的課銀數量多。

但遠沒有達到王巨的要求,因爲王巨說過,如果找得好,這個國家能找到幾十億兩銀礦。

王巨略略皺了一下眉頭,自己在南方不會呆多久了,明年大約就能回到京城,也多半會位於兩樞,如果在西府那就算了,甚至自己會拒絕西府副相之職。如果在東府,就要做一點事了。

趙頊要斂財哪,自己只要能給宋朝增加新的巨大財源,相信趙頊也會同意自己將王安石變法中的弊病一一去掉。

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銀行。

但想成立銀行,必須有充足的貨幣。

自己派了無數工匠去海外尋礦,不過尋找了一些銅礦,但這些銅對宋朝的貨幣渴求依然於事無補。

所以只能想到銀子了,如果宋朝有三四千萬兩白銀,用此做爲準備基金,就可以成立銀行。如果滾動起來,其利潤會勝過王安石斂財的總數!

不過現在尋礦技術太落後,有時候需要一定運氣的,就象海外,也是無意中才找到一個巨型銅礦,海外九成的產銅就是出自那個銅礦。如果沒有找到,海外同樣也沒有多少銅。

他想了想說道:“希言,真不行,再調派一些工匠過去。”

“行,”陶青對王巨頗是信任,既然王巨說有,那就一定會有。

然後又問:“少保,交趾何時能平?”

“快了。”王巨信心十足地說。

比王巨想的還要快。

交趾已經殘廢掉了,先是郭逵南下,雖然郭逵慘勝而回,也給交趾帶去了重創。

隨後王巨用兵天德府,再度重創了交趾。

接着幾十萬菲猴來糟蹋,去年年底交趾已經是全國一片狼籍。

然後交趾砸鍋賣鐵,籌集了許多戰艦,又訓練了三萬多水軍,想來一場翻本大會戰,結果再度慘敗,連李常傑也被生擒活捉,最後在邕州讓百姓生食之。

沒有了李常傑,交趾就等於失掉了一半靈魂所在。主將有多重要,且看劉光世與岳飛的軍隊,一樣是西軍與百姓組成的雜牌軍隊,但兩者相差了有多大?

要命的是王巨將兩萬訓練時久的正規宋軍放在這些難民裡席捲,又將苗履與姚雄兩個成長起來的大將放在裡面指揮。

席捲開始。

交趾只好繼續集結百姓作戰,但哪裡能打勝?

而且在苗姚二人指揮下,交趾兩邊的城池皆不大,一一被攻克。

結果姚苗二人帶着大羣百姓迅速向升龍城襲捲而去。

最先到達的是姚雄的北路人馬。

苗履帶着百姓攻克交趾的開長府城,也就是交趾的舊都華閭城,交趾急忙聚集援兵去支援,結果被苗履再次擊敗。另一邊姚雄指揮留守在白藤江畔的水軍,駕駛着一些小型戰艦與從交趾繳獲來的戰艦進入富良江。

幾十萬軍民徐徐從峰州渡過富良江,向升龍城逼來。

苗履還沒有將華閭城拿下,姚雄就率着這些軍民,還押着一些擄掠來的交趾百姓,在升龍城下築土山。

還是學李常傑!

但升龍城不是沒有防備的邕州,也不是交趾其他的小城池,它是交趾的都城。姚雄並沒有真正想拿下升龍城,只不過嚇一嚇交趾人,再等一等苗履,然後再按照王巨的吩咐,兩相匯合,重新向南襲捲,以便報復占城。至於升龍城,則是留下給王巨率領主力大軍到來攻克。

築土山的多是交趾百姓,還有一些土著人,交趾射死了就射死了,無所謂。

拖了一段時間,儘管華閭城同樣高大堅固,還是讓苗履攻克了,又從富良江下游黃江路襲捲,交趾只是長,並不寬,很快自東路逼近了升龍城。

但交趾不知道啊。

心狠手辣的猗蘭氏看到另一邊大軍又逼過來了,在簾後急躁地問:“諸卿,你們可有良策?”

兵部侍郎黎文盛說道:“太后,陛下,如今只有一計可得活,也可保全餘下的百姓。”

“黎卿,請說。”

“投降宋朝吧。”黎文盛道,別提什麼崑崙奴,這兩支崑崙奴難民中若是沒有宋朝正規的軍隊,那纔怪呢。

而且投降了宋朝,宋朝君臣頂多怪罪猗蘭氏與小皇帝,或者還有一個太師李道成,其他的大臣則不會有任何關係。這就象當初的南唐投降宋朝一樣,李煜沒多久就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張洎一度還擔任了宋朝的宰相,一生享受榮華富貴。

“黎卿,你說什麼!”

“太后,陛下,請聽黎文盛之言!”忽然兩邊所有大臣一起跪下道,包括各個武將在內。

皆是一樣的心思,我們主動讓交趾獻降,將升龍城完好地交出來,又不是罪盔禍首,最少能保住性命吧,說不定還能繼續做官,做未來宋朝交趾路的官員……至於猗蘭母子的生命,都到了這份上,誰去管。

猗蘭氏在簾後號淘大哭。

黎文盛果然地下令道:“於城頭向宋人請降!”

“喏,”一名將軍高興地跑下殿,什麼儀禮聖旨的,這時候誰當真哪。

他跑到城頭上說:“太后與陛下下詔向宋朝請降。”

他不想死,這些城頭上的士兵也不想死,立即狂喊起來。

姚雄卻傻眼了,投降啊?俺還沒有準備好呢,怎麼就投降了?

第534章 小孩子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806章 三國第96章 放榜(上)第762章 咬死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67章 鐵門第843章 朔正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0章 滿意第475章 鼓聲(中)第89章 高家第641章 文臣第820章 屍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851章 雙保險第650章 海盜(下)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811章 未來第157章 請權(上)第235章 秋碩第790章 五天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820章 屍車第742章 抵消第598章 白衣(上)第37章 魅影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54章 插釵第237章 三百斤第23章 香玉第806章 三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55章 存在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438章 求親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143章 柺子第444章 二王(上)第769章 反轉(下)第237章 三百斤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85章 撈人第209章 真相第261章 家第446章 下江南第308章 心術第860章 堯舜(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421章 新世紀第830章 反轉第806章 三國第269章 那一公第115章 四告(上)第314章 錦袍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60章 錢哪(下)第339章 國賊第501章 好牌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15章 希望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54章 插釵第125章 有點難第395章 富!第61章 六拜(上)第66章 長大啦第730章 兩顆心第661章 自曝第855章 囚籠(下)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62章 斬龍(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399章 二王(上)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09章 聖儒(下)第686章 山林第125章 有點難第63章 親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82章 攔道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52章 弟仇(下)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801章 後手第771章 軟第712章 兩個半第592章 修房子
第534章 小孩子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806章 三國第96章 放榜(上)第762章 咬死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167章 鐵門第843章 朔正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0章 滿意第475章 鼓聲(中)第89章 高家第641章 文臣第820章 屍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851章 雙保險第650章 海盜(下)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811章 未來第157章 請權(上)第235章 秋碩第790章 五天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820章 屍車第742章 抵消第598章 白衣(上)第37章 魅影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54章 插釵第237章 三百斤第23章 香玉第806章 三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55章 存在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438章 求親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143章 柺子第444章 二王(上)第769章 反轉(下)第237章 三百斤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85章 撈人第209章 真相第261章 家第446章 下江南第308章 心術第860章 堯舜(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421章 新世紀第830章 反轉第806章 三國第269章 那一公第115章 四告(上)第314章 錦袍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60章 錢哪(下)第339章 國賊第501章 好牌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15章 希望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54章 插釵第125章 有點難第395章 富!第61章 六拜(上)第66章 長大啦第730章 兩顆心第661章 自曝第855章 囚籠(下)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62章 斬龍(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399章 二王(上)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09章 聖儒(下)第686章 山林第125章 有點難第63章 親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82章 攔道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52章 弟仇(下)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801章 後手第771章 軟第712章 兩個半第592章 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