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大轉移

戰俘又被帶上城頭。

但這一回卻不一樣,大部分戰俘手中拿着盾牌,只是這些盾牌中有不少是木盾。這是無奈,王巨在軍器監只呆了十幾個月時間,前幾個月一直在改革軍器監,改革完畢後,軍器監才能算開始真正的投產,若是從這個時間段計算,實際只有一年時光。不可能讓所有器甲都能完成換裝,宋朝暫時也沒有那麼多財力,可供王巨揮霍。

當然,如果拖到明年冬天,那會更好一點,至少張若水暫時還不會讓軍器監迅速腐敗。

不過也不可能拖到明年了,明年王韶多半要開邊河湟。

因此在這次環慶路戰場上依然有大量不合格器甲存在,儘管王巨將軍器監的器甲一起帶到前線。

木盾暫時也管用,至少他們是站在城頭上的,不用面臨着敵人刀劍的砍劈威脅。

這些人登上城頭,又站成了一排。

宋朝大型盾牌與唐朝略有不同,唐朝是近乎長方形的不規則五邊形,宋朝由五邊形改成了六邊形。雖接近於長方形,但不是真正的方形。這些大型盾牌有的就是昨天晚上李三狗命士兵搶做出來的。

現在的士兵有許多是多用性士兵,他們放下武器,可能就是木匠、瓦匠、漆匠、皮匠、鐵匠。

這也是戰爭的需要與時代的產物。

即便宋朝商業發達,仍是以封閉型的小農經濟爲主,這就註定了許多物事,百姓自產自足,房屋壞了自己修,想做一個傢俱,自己來弄。甚至布匹衣服。都是家中婦人包辦了種桑植麻、紡織、縫裁。

軍隊更是如此,開山修路搭橋,建設營地柵欄。不可能去請專門的工匠。

在這上面,西夏不佔優勢。因爲大順城隔阻,後方的物資不能及時送到前線,什麼都缺,糧草,器械,甚至包括工具、釘子。

可柔遠寨卻不缺這些。

這是史書與兵書往往忽略記載的,好象千百年來大家就這麼過來了,也沒有什麼值得記載似的。但它實際很重要。

最少因爲這一點。僅一夜,李三狗手中便多出一千多個大型木盾,雖然粗糙一點,不過馬上使得柔遠寨出現了兩面盾牆。又因爲它們是不規則的六邊型,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因爲將其下面的尖角捨去,那麼它就可以平穩的置於地面。實際這樣一來,不僅是多出一個邊,大盾也從旁盾向立盾方向發展了。然而它又不是真正四邊形盾牌,所以各個盾牌組合後又產生了一個個孔洞。正好成了一個個垛孔,供弓箭手反擊。

盾牆出現,李三狗讓手下向一千多名戰俘發放弓箭。有王巨派人送來的複合弓,神臂弓數量仍不多,不可能全面普及,而且它的拘束性太大了,即便改良後,也非是所有士兵都能拉滿的。

但真正的黑漆弓不多,還有大量從安疆堡那一戰繳獲來的夏制弓弩。

然而也足夠了,至少射程能射到幾十步開邊的土山上。

一是金錢的刺激,二是李三狗的承諾。三是後面有宋兵看守,聽從命令好說。不聽從命令,後果大家都懂的。

一千多名西夏戰俘開始放箭反擊。

一名西夏將領看到這個情形。氣得哇哇大叫:“你們這些敗類,敢用箭射我們?你們是不是大夏人?”

有一名戰俘壯着膽子喊道:“你們知道我們是大夏人,爲什麼還用箭射我們?”

“誰讓你們擋在前面的?”

“我們也沒有辦法。”

“你們爲什麼不去死!”

正好李三狗走過來,他說道:“他的意思你們當初在投降時就錯了,那怕自殺,也不應當投降。不過我不大明白,西夏有沒有這樣的軍隊?”

不要說西夏,無論遼國或者未來的金國,也沒有這樣的軍隊。即便宋朝的好水川與君子館之戰,那也是特例,大敗時不投降怎麼辦?或者說誰能做到真正的不怕死?

不過這些戰俘這麼做真是對的嗎?李三狗發現自己很難將道理說清楚,因此索性下了一個命令:“這樣吧,你們與我手下的強人一樣待遇,每殺一名夏兵,獎勵十匹絹。”

李三狗又掃了一眼那些持盾的戰俘說道:“當然,你們也可以參與,但爲了給你們方便,每擊斃一名夏軍,獎勵十兩銀子。戰後讓你們帶回家,然而我不會強迫。”

說完李三狗表情自得,看,我們大宋多人道哪。

這纔對嘛,說大道理戰俘們能聽進去嗎,況且李三狗又能說出什麼大道理。真金白銀纔是真的。

命令下達,兩邊戰俘先是軟綿綿的放箭,然而箭越放越犀利,個個戰俘皆將弓弦拉滿後,再瞄準了纔將箭放出去。

於是戰場上出現古怪的一幕,西夏在土山上也置了防禦工事,工事上也置了盾牌掩護,當然戰鬥的都是西夏士兵。

城頭上除了垛口處有宋朝官兵在向城下砸滾石,女牆盾牆後面持盾的同樣是西夏士兵,射箭的更是西夏士兵。這不是宋夏攻防戰,整成了一場西夏內部的攻防戰。

土山上與城牆下的西夏士兵越戰越氣憤,你們還真放箭哪,於是反擊越來越兇猛。城頭上的西夏戰俘看到同伴不停地倒下,同樣也打出真火,於是越戰越兇悍。

他們不知不覺打出怒火,可後面的西夏將士都看得面面相覷,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

這樣下去,會對士氣產生何等的打擊,樑乙埋氣壞掉了,於是又推上數千精兵,手中全是清一色真正的西夏弩,試圖早點結束這惡夢一樣的戰鬥。

但樑乙埋這樣一來,真將戰俘們逼急了。就連那些持盾的,家並不在鹽州與附近橫山地區的戰俘們,也氣憤地向李三狗請求作戰了。李三狗當然樂意成全,立即發放武器。

這些戰俘數量可不少。四千一百多人,雖死了好幾百人,還有三千多人。環慶路現在九成堡砦守衛的兵力還不足三千人呢。

一時間城上城下的夏兵打得熱火朝天,打得樑乙埋飄飄欲仙。仙仙欲死……

西夏兵力多啊,十幾萬將士,僅是營地便紮了好幾裡地,一眼望不到盡頭。所以樑乙埋在氣憤之下,讓後面的三軍將士上山伐木,製造攻城梯。缺少鐵釘,那也沒有關係,於梯柱上鑿眼。橫杆上留下榫頭,強行將榫頭合在榫眼上。反正也不是指望着製造宋朝那種雲梯。但這種沒有任何防護性質的攻城梯,也意味着會有更多士兵的死亡。結果投入的士兵越多,死的士兵也越多,當然,戰俘死的也越多,於是戰俘們更加打紅了眼。

反正不讓我們活了,還顧忌什麼。

結果到了下午時,幾乎整個柔遠寨城牆上都放滿了各式各樣粗陋的攻城梯,然而到了傍晚時。柔遠寨依然安然無恙,相反城牆下面堆了無數夏兵的死屍。

至於宋朝那邊也死了很多人,不過八成都是戰俘。

這樣的慘烈攻防戰。這樣的死傷結果,使得整個西夏大營的將士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天色蒼茫,夜色又要降臨。樑乙埋在大營裡氣得走來走去,最後還是宋吉勸說,他的智慧又閃光了,這樣進攻不行哪,還是從土山上打主意吧。

雖然在宋軍眼皮子底下堆高土山,傷亡大,但總比這種攻城傷亡好吧。只要將土山堆到一定高度,讓宋人失去城牆高度優勢。那麼對方的優勢便成爲劣勢了。可對方的劣勢仍然存在,那就是兵力少。

當然。如果樑乙埋一直保持象這種不計損失的攻城,柔遠寨早晚必失,畢竟雖有城牆掩護,也會傷敵一千,自損三百的。然而雙方的兵力卻是懸差巨大。

可是戰局卻是在不停變化着的。

前方三堡這一天都遭受到猛烈的進攻。

後方卻完成了一次大轉移。

鳳川砦的強人們平安地到了慶州城,種誼的九營官兵則是進入了五交鎮,五交鎮的官兵又向前推動進入了淮安鎮。也就是燕達的部下已經全部匯合。趙普的軍隊則從環州各堡砦繼續向前推移,進入了木瓜堡與惠丁堡。木瓜堡與惠丁堡的少量官兵與強人則退回到環州後方各堡砦,防止一部分慕容再次不詭,種古大軍則繼續留在雪泥堡西側的安塞砦。

如果將這些兵力行軍路線標出來,就象一隻巨大的螃蟹伸出了兩隻蟹爪,或者象一條巨蟒張開了大嘴巴。

不過仁多零丁不會這樣想,開什麼玩笑,宋朝能有這個好胃口,不怕被撐死?

但仁多零丁還是很小心的,畢竟從原州又來了五千援兵,現在環慶路的兵力厚勢增加了,而且他隱隱感到有些不對的地方,難道是那個李復圭超常的發揮?

不能不讓他疑心,大順城那兩天的戰鬥以及夜襲戰的真相,他也知道了,環州這邊慕容們迅速被鎮壓的真相,他也知道了,而且知道得很詳細,因爲慕容迎逋逃過了宋朝官兵的層層抓捕,逃到雪泥堡,將那一晚的真相也帶來了。

這說明背後有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在總指揮着。

因此他在營帳裡走來走去,最後想到一個主意。

慶州私鹽氾濫成災,有許多慶州商人與西夏人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白天猛攻美利堡的同時,仁多零丁派人騎馬快速回去,找到通寨川的一些西夏商人,讓他們配合,並且將他們家中與宋朝私鹽商人聯繫的管事交出來,又帶回淮安鎮。入夜後,仁多零丁讓這十幾名管事藉助夜色潛向慶州。讓他們各自找到以前聯繫的私鹽商人,打探慶州城中實際情況。雖然這一行,這十幾名管事會有危險,不過只要有幾個人能活着將消息帶回來,就足夠了。

十幾個管事個個愁眉苦臉,但沒辦法,他們家人全部在後方,只好聽從仁多零丁的命令,潛入夜色裡。

其實西夏這次最大的遺憾,便是因爲宋吉,都哆臘訛心中產生了彆扭,使得都哆臘訛不能與仁多零丁相互溝通,不然仁多零丁會作出一些更明智的做法。

何苦這麼麻煩,只要派斥候到寧州打探一下,真相就出來了。

但仁多零丁也有疏忽的地方,既然宋朝已經從原州派兵支援環州,爲何不讓葫蘆川的夏軍注意鎮戎軍的宋軍?

鎮戎軍也有道路通達環州,從乾興寨向東二十里,便是原州黑寨溝,再往前四十里是什麼地方?當年范仲淹令蔣偕築細腰城,勘會本城至環州定邊寨三十七裡,西至鎮戎軍乾興寨六十里,南到原州柳原鎮七十里,量其地界遠近築本城,兼細腰城東北板井川是賊來路,在細腰城定邊寨之間,緩急若有奔衝,即須定邊寨與細腰城互相援助。

這纔是細腰城的真正作用,不僅是爲了控制滅藏三族與西夏往來,逼他們降服於宋朝,還有兩個作用,與定邊寨協同聯防西夏自板井川入侵原州與環州,同時又能打通了原州、環州與鎮戎軍三處的往來聯繫。

黑寨溝向東四十里,又是細腰城!

還有一個地方,天聖寨,東乾興寨,西高平寨,北安遠堡,控蘭蕭川菜園川賊路。蕭川就是葫蘆川,但現在宋朝控制的範圍只是在鎮戎軍城北方的高平寨,餘下的包括後來的平夏城都被西夏人控制着,從後來的平夏城那片闊川有一條小川直達天聖寨,那就叫菜園川。也就是西夏無論從菜園川還是從板井川,都能注意到鎮戎軍的動向。

然而沒有,又一支五千宋朝兵馬悄悄摸進了細腰城,居然沒有一個西夏斥候打探到,相反的,蔡挺卻利用這條道,源源不斷地得到慶州戰況的消息……()

第650章 海盜(下)第24章 寶藏(上)第771章 軟第443章 市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3章 愚者第398章 困惑第859章 落幕第332章 水與火第536章 會戰(一)第359章 聰明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43章 虎踞炮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860章 堯舜(上)第71章 天塌了第235章 秋碩第727章 鬧劇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805章 授業第762章 咬死第823章 值第800章 點將第572章 提醒第89章 高家第256章 上火把第113章 侍讀第805章 授業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500章 大殺器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07章 冒泡(下)第442章 法術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5章 關學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632章 右孫吳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62章 竊賊第377章 平戎策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30章 吻合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7章 意境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646章 長城(下)第127章 先帝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471章 迷宮(上)第704章 殺母(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96章 胡鬧(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11章 第一天第196章 破\處(下)第163章 蕃騎(上)第718章 拯救第849章 冷處理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266章 龍手(上)第594章 長子第648章 海盜(上)第769章 反轉(下)第738章 哭第739章 裂車(上)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355章 驕傲(下)第664章 預熱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85章 鬧大吧(四)第561章 扯皮第805章 授業第235章 孩子氣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214章 故人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5章 夏國劍第817章 一波波第532章 南來風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84章 應戰(下)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18章 神臂弓第260章 屹立(下)第521章 蔣幹第688章 歪理第347章 徐徐徐
第650章 海盜(下)第24章 寶藏(上)第771章 軟第443章 市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3章 愚者第398章 困惑第859章 落幕第332章 水與火第536章 會戰(一)第359章 聰明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43章 虎踞炮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860章 堯舜(上)第71章 天塌了第235章 秋碩第727章 鬧劇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805章 授業第762章 咬死第823章 值第800章 點將第572章 提醒第89章 高家第256章 上火把第113章 侍讀第805章 授業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500章 大殺器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07章 冒泡(下)第442章 法術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5章 關學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632章 右孫吳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62章 竊賊第377章 平戎策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30章 吻合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7章 意境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646章 長城(下)第127章 先帝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471章 迷宮(上)第704章 殺母(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96章 胡鬧(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11章 第一天第196章 破\處(下)第163章 蕃騎(上)第718章 拯救第849章 冷處理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266章 龍手(上)第594章 長子第648章 海盜(上)第769章 反轉(下)第738章 哭第739章 裂車(上)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355章 驕傲(下)第664章 預熱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85章 鬧大吧(四)第561章 扯皮第805章 授業第235章 孩子氣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214章 故人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5章 夏國劍第817章 一波波第532章 南來風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84章 應戰(下)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18章 神臂弓第260章 屹立(下)第521章 蔣幹第688章 歪理第347章 徐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