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周小魚

“臣當時面對着千夫所指,留在內陸能做什麼?”

不到彼岸,能帶來這六樣大禮麼?

這說明王巨對宋朝很忠心的。

趙頊後悔地說:“當初朕太急躁。”

然而章惇等人在心中則是想到,如果不是這兩次慘敗,即便王巨帶回六樣大禮,恐怕你也不會重用。

但沒有人責怪王巨,王巨就是有才華吧,他也不是能掐會算的預言家。當時走了,那知道後面會有兩場慘敗呢。

可是有一些心理陰暗的人卻在背下里,私自以爲,王巨未必知道永樂城之敗,但通過種種消息,可能會判斷出西夏會出現政變,說不定宋朝就會以爲良機攻伐西夏。一旦攻伐,宋朝就會大敗。所以王巨大搖大擺走了,好讓宋朝君臣知道宋朝離不開他。

真真假假,這成了宋朝未來史上最大的疑案。

不過後者想法的人並不多,至少現在慘敗之下,他們就是敢想也是不敢說。

“移民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口增漲的速度,因爲移民,福建路罕有發生百姓將自己子女溺死的故事,然而韓韞所到之處,仍看到鬧春荒之時,百姓吃野菜,啃樹皮,以至餓得都沒有力氣走路。所以許多百姓明知道高利貸是一個火坑,也要往下跳,真餓得沒有辦法啊。難道他們個個都是好吃懶做之輩?其實不用說福建路,就是京城一帶,也有這樣極度貧困的人家。移民也是無法解決的。如果國家不主動調節,這樣的人家越來越多,宋朝危矣。諸位莫要以爲我多事,我承諾過陛下,這次回來是戴罪立功,只擔任六年官職,六年後臣就致仕。”

聽王巨說到這裡,一起譁然。

“諸位,朝廷自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陛下再度啓用我,乃是兩次大敗,臨危救急也。是特例。不能成爲常例。”

王巨一是說貧困百姓戶數的蔓延,悲慘,二也是表態,不要再搞我,反正我只擔任六年宋朝官員。

以後我還會回到彼岸。但這個國家搞垮了,貽害的是你們自己,你們子孫後代!

當然,想搞我,就面臨我的反撲吧。

反正我也不想一直呆下去,看誰厲害!

而且這次王巨只帶着瓊娘回來,他的幾個孩子以及妻子,還有大長公主趙念奴,一個也沒有回來。

…………

王巨向不遠處的宅子看了一看。

韓韞說道:“魯國大長公主搬了進去。”

宋仁宗晚年還生了好幾個女兒,有三個女兒平安長大。惠國公主下嫁給了吳越王錢俶的曾孫錢景臻,永壽公主在熙寧九年下嫁給了曹家的曹詩,還有一個最小的妹妹寶壽公主,於去年下嫁給了郭家的郭獻卿。不過趙念奴那時已在彼岸了。

這三個妹妹當中,惠國公主脾氣略有些驕橫,趙念奴有點不喜。

但後面兩個妹妹,二妹性格節儉,頗似趙禎,三妹性格安靜,趙念奴十分喜歡。

於是臨前行。將自己的蔗糖契股,一部分拿出來,交給了諸位宗室子弟,還有一部分拿出來分給了三個妹妹。

包括她這個宅子。也交給了永壽公主,也就是韓韞所說的魯國大長公主。

不過趙念奴的想法,還是緩和王巨與曹家的衝突。

外戚當中,一是高家,二是曹家,影響巨大。

樹敵太多了。即便王巨這次回來,也未必能成功渡過這幾年。

然並卵。

可是王巨也默認了趙念奴的做法,反正也不會回來了。

但是王巨疏忽了宋仁宗的影力,開始時,他一直擔心手下這羣人排斥趙念奴母子,畢竟相比於正妻的妃兒,陪伴着自己出生入死的瓊娘,他們母子可以算是一個外來者了。

然而沒有想到大家全部接收了他們,王巨私下裡與陶青談到這個問題,陶青說了一句,仁宗是好皇帝啊。

王巨無語了,就象在史上,金人知道惠國公主是宋仁宗的女兒時,立即將她護送到南宋境內。

不過這事兒得怎麼去看了,宋仁宗缺陷之處,非是他軟弱,若那樣,他就不會要求將一匹白色玉馬當成他唯一的陪葬品了。慶曆之敗,主要是和平了那麼久,那個人知道誰有軍事才能啊?

因此宋仁宗最大的缺陷與軟弱無關,而是他縱容了士大夫的猖獗。

至於趙頊缺陷那太多了,但最大的缺陷不是變法,而是制衡術導致士大夫的分裂,形成黨同伐異。

王巨喃喃一聲:“物似人非了……不過這樣也好。”

雖然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宅子,但一個個熟悉的人卻在彼岸了,或者那一天離開時,再無牽掛!

走回家中。

韓韞早讓下人將宅子收拾乾淨了。

王巨來到書房,與韓韞坐下,問:“賀蘭石如何了?”

“漲了四倍。”韓韞興奮地說。

在史上的宋朝大家對賀蘭石還沒有太注意的,直到清朝,纔有了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也奠定了它的地位。

但因爲王巨的推動,這些年大家終於意識到它的價值,不僅能作墨硯,還可以做印章、鎮紙、筆架、飾品掛件與石刻。

不過因爲韓韞提前大肆收購,現在的產量越來越少了。不是它的儲藏量少,相反,它儲藏量很高的,遠遠超過了紅絲硯、易硯、洮硯,只是因爲它多位於賀蘭山懸崖峭壁上,以現在的技術,開採不易。

於是還沒有等韓韞炒作呢,價格就漸漸擡了上來。

韓韞又說道:“雖然朝廷兩次慘敗,但西夏人損失同樣慘重,爲了換取錢帛,梁氏派無數民夫石匠,攀上賀蘭山的懸岸峭壁,大肆開採賀蘭石,然後派專人護送到邊境,售給我朝私商。聽說每天因爲西夏開採賀蘭石,都會死上數人或數十人。太保,我們能不能動手?”

“再等一等。到明年吧。”

“爲何?”

“兩戰下來,我朝損失也慘重,必須用三年時間才能將國內穩定。”

韓韞會意了。

不過他很激動,爲了這事兒。他可足夠等候了近十年。

“太保,這回你可以大顯身手了。”

“也未必那麼順利,只能說官家那一關過去了。但你不能小視士大夫,想當初介甫公力量多強大了。就象現在的朝堂,蔡公、張公、章子厚都是變法派。戶部侍郎李定、知制誥謝景溫、中書舍人陸佃、工部侍郎熊本、給事中舒亶、起居舍人蔡卞等等,也算是變法派。但因爲一個小小的傻帽鄭俠,介甫公下了。”

不要以爲變法派大臣很少,只有王安石、韓絳、呂惠卿、曾布、章惇,如果那樣想,不知道錯到哪兒了。

憑藉這幾個人,就能變法?(或者就象灣灣那邊,gmd說大陸,mjd說灣灣之光,gmd說4.5億新臺幣黑錢。mjd說十六歲小姑娘。gmd不知應對,反而只好順應民意說小魚做得對,其實小魚就是變相的鄭俠。憑藉gmd這種笨拙,基本是輸定了。道理差不多哈,這纔是醜陋暗黑的政治!)

所以別以爲這次就大局已定,如果這些人聯手起來,種種手段是防不勝防的。

那怕王巨拋出俺只在宋朝呆六年論。

還有,呂公著爲何提議授王巨太子太保,這似乎很了不起,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唉。

何謂師傅保,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德義。

然而在世人心中是怎麼想的,師與傅似乎都是太子的老師,保則不然,是保護。

好了,武臣也!

這些小梗埋得,連趙頊都沒有察覺。

韓韞臉色終於鄭重起來:“那我們怎麼辦?”

王巨想了想說:“最好找一個周小魚。不對,找一個鄭俠。不管用什麼手段,不能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畢竟……已經付出六十萬人的代價了,我輸不起!”

“周小魚是誰?”

“一個傻女,比鄭俠更傻的人。”

“那一朝代的人?”

“一個說唱本子上的女子,不要問了。”

周小魚是誰韓韞不知道,但鄭俠是知道的。

然而操作起來也不容易,首先這個人就不大好找,必須很傻很天真,那怕做了悲催的犧牲品都茫然不知,必須有一些小名氣,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而且還要有機遇。

操作鄭俠的機遇就是熙寧旱災,其實災害在古代豈不是很正常,就象宋仁宗時,史詩級旱災發生過兩次,還有兩次特大型黃河決堤,即便宋英宗短短几年,還發生了一次特大澇災。

然而有這個災害就能操作了。

就象文彥博看到沒有機會,連華山一次小山震都拿出來運作。地震豈不是很正常,宋英宗時也有地震,宋仁宗時河東不僅有大地震,還伴隨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但人家能攀,能歪樓啊。

所以兩人都在沉思。

這時,門房進來稟報:“太保,章公來了。”

“哦,讓他進來,不,我迎出去吧。”王巨站起身迎到門口,兩人關係真的很好,只是在城外當着大夥的面,不便寒喧。

這一刻兩人相見,臉上都十分地歡喜。

王巨一邊拉着章惇的手讓他進來,一邊說:“子厚兄,怎麼來了,難道不怕彈劾嗎?”

“子安,你說只擔任六年的官員,三年中書,三年西北,已經挑明,我又何須害怕彈劾?”

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事實也不一定全是。

王巨拉着章惇的手走進客廳。

瓊娘沏上茶,章惇說道:“你回來了就好,去年秋後,我從交趾回來,陛下問我有何良策對付西夏,我說我那有你這本事,能夠決勝千里之外。結果熊伯通調回京城,陛下也問熊伯通,將熊伯通嚇得都不敢回答了。陛下所以有些不滿地讓他擔任工部侍郎,卻用許衝元爲兵部侍郎。”

“呵呵,”王巨一樂。

實際上不要說章惇了,就是章楶也沒有那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

王巨更不行,不過與二章相比,他有一個大指頭罷了。

特別是對付西夏人,如果滅掉西夏,讓他來對付遼國,沒有了這根指頭可用,可能同樣束手無策,至少判斷不會那麼準確。這也是他提出滅掉西夏後,離開朝堂的原因。

否則弄不好,就成了薛仁貴,來一個虎頭蛇尾,晚節不保。

王巨又問:“子厚,質夫兄在雲南路何如?”

去年還給予了援助,但今年就沒有再支持雲南了。得籌備大量錢帛,調回來將銀行司開張呢。

“雲南路粗定,就是騰衝府開江(指恩梅開江)以西地區,因爲地形複雜,只能羈縻,以東地區基本都安定下來了,又從永昌府、威楚府遷徙了部分百姓過去定居,勸說他們養馬,以後出售給朝廷與商販。並且去年冬天於木都痛擊了蒲甘人,嚇得蒲甘連連派使向我朝求饒。”

這件事王巨去年就知道了,實際上從前年冬天章楶就在謀劃着,如何用最小的代價,與蒲甘國打上一場。

原因是自從王巨得到大理後,蒲甘國以爲大理不穩定,於是悄無聲息地將勢力範圍向北擴張,使得原來向大理誠服的蘭那地區、孟範地區(泰國北部清萊一帶)先後倒向了蒲甘。

不過章楶在南方被騰衝府牽制,並且內部又要鎮壓反叛,進一步實施改土歸流,又要配合林廣清掃乞弟所統治的地區,無法分心南方。

但在兩人私下往來的信中,他透露過,打算通過誘導的方式,將蒲甘大軍誘到邊境處,一舉而殲之。

去年冬天如何打的,王巨就不清楚了,大約章楶計劃已經成功實現了。

這一戰的意義非是要真正打敗蒲甘國,更不是想佔領他們,主要就是震懾,讓他們不要將勢力向北擴張。

反正這幾年打個不停,結果趙頊都害怕誤了南方的大事,沒有辦法將他召回來了。

“勝了就好。”王巨開心地說。

畢竟深入到了木都地區(緬甸撣邦地區的南部),幾乎完全是熱帶密集的山林地形,對於宋軍來說,這種環境下作戰很不利的。

王巨又問:“陝西六路長官分別是誰?”

“永興軍是劉庠劉希道,鄜延路是劉昌祚。”

“咦?”

“這一戰就是他表現得最耀眼。”

其實李憲表現得也不錯,不過沾到太監,士大夫都不敢替其說話了,至於種諤,伐夏時表現太獨,永樂城之敗時他的表現更讓人心寒,所以章惇也沒有提到了,儘管種諤剛剛去世。

章惇又說道:“涇原路是盧秉盧仲甫,環慶路是趙禼趙公才,秦鳳路是劉瑾劉元忠,熙河路則是苗授將軍。太保想以質夫替代一人?”

其實這六路當中除了劉昌祚、苗授、趙禼外,其他三人都不能勝任,特別是永興軍的劉庠,那也是王巨的政敵。

“是有這個想法,騰衝府開江之西,就是我與質夫聯手,也無法真正地管理起來。不但開江之西,包括西北部高山雪原上的一些疆域,最南方的疆域,都無法真正去管理。現在烏蒙周邊地區完全平定下來,基本達到了貫通大理的目標。不過具體的情況,還要用特腳遞問一問。”

“子安,現在對付西夏……難啊,兩次慘敗,對了,有那種火炮,想來對付西夏也容易。”

“子厚兄,那可能呢。”王巨啞然失笑。(。)

第505章 飛天(上)第54章 插釵第822章 是他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99章 清洗第16章 人情第639章 八櫓船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795章 讓(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92章 夜襲第306章 愛護第37章 魅影第54章 插釵第303章 改良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71章 貴人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33章 春回第284章 應戰(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76章 威名(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641章 文臣第794章 讓(上)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31章 寬厚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59章 屹立(中)第394章 開始了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127章 好高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16章 報復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51章 共妾第703章 大事(下)第510章 雪祭第501章 好牌第198章 遷徙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90章 五天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403章 私軍(上)第609章 兇狠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41章 裂車(下)第339章 國賊第115章 四告(上)第778章 瘋了第125章 有點難第397章 名額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2章 六拜(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850章 磨古斯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2章 六拜(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404章 私軍(下)第138章 鄉黨第118章 舅家第355章 驕傲(下)第687章 飛錢司第74章 成親第143章 柺子第371章 爲難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40章 前世第284章 應戰(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366章 誣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50章 葬花第398章 困惑第212章 行歌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
第505章 飛天(上)第54章 插釵第822章 是他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99章 清洗第16章 人情第639章 八櫓船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795章 讓(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92章 夜襲第306章 愛護第37章 魅影第54章 插釵第303章 改良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71章 貴人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33章 春回第284章 應戰(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76章 威名(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641章 文臣第794章 讓(上)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31章 寬厚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59章 屹立(中)第394章 開始了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127章 好高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16章 報復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51章 共妾第703章 大事(下)第510章 雪祭第501章 好牌第198章 遷徙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90章 五天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403章 私軍(上)第609章 兇狠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41章 裂車(下)第339章 國賊第115章 四告(上)第778章 瘋了第125章 有點難第397章 名額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2章 六拜(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850章 磨古斯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2章 六拜(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404章 私軍(下)第138章 鄉黨第118章 舅家第355章 驕傲(下)第687章 飛錢司第74章 成親第143章 柺子第371章 爲難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40章 前世第284章 應戰(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366章 誣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50章 葬花第398章 困惑第212章 行歌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