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房杜李王

這個王巨就沒有再說,趙念奴也沒有問,而是道:“你今天前來有何事?”

無事不登三寶殿,王巨來肯定不是談蔗糖的。

王巨將來意說了說。

可能趙十八是無心的,但在這個多事之秋,王巨怎能不懷疑背後有陰謀。趙十八派媒婆上門求親,自己肯定不答應,萬一背後有陰謀,稍一挑唆,趙十八就會痛恨自己,甚至連帶着其他宗室子弟都恨上了自己。但王巨又不好上門解釋,也不能解釋,幹嘛,你以後肯定能進中書啊?

王巨只好找到趙念奴。

趙念奴聽後也感到古怪:“爲何?我替你到官家面前說一說。”

繞了一個彎,兩天後,趙頊就親自來到軍器監,並且帶了一個人過來。

王巨奇怪地看着章楶:“質夫,你怎麼……”

趙頊搶在章楶前面說道:“章楶前些天寫奏,請求朝廷撥一些鎧甲給保捷軍,朕於是下詔讓他進京述職。”

蔗糖作坊的利潤撥給了鄭白渠,但第一年收入依然有限,就那麼幾十萬貫,只能鑄造武器,甚至鑄造武器都不夠,鎧甲那就別想了。但是西夏再度發起進攻,章楶同樣意識到戰爭隨時會爆發,那麼這幾萬保捷軍也隨時會上戰場,等不及了,這才寫了這道奏摺。

實際不僅是西北戰場,還有河湟呢。

但章楶仍忽視了趙頊對這幾萬保捷軍的重視,前些天,趙頊在政事堂刻意將兩府宰執召集,專門商討府兵與屯兵制度的優劣。

這後面有一個背景,王安石的開源開得天下騷動,那麼最好還是將主意放在節流上。節流只能節兩大費用,冗官冗兵,直接裁減官員很麻煩的,看看王巨在軍器監的種種,那還是基層官員,因此唯一的主意還是在冗兵上。

前次裁兵裁得很厲害,不能再裁了,這個趙頊也與王安石商討過,至少在邊軍未增加之前,這個數量不能再減少了。但現在宋朝禁兵、廂兵、保捷軍、蕃軍與土兵在內,還有一百一十餘萬。這還不包括各地義勇、壯丁、弓箭手、強人等民兵,這些民兵雖不發薪酬,多少也有些補貼的。也就是經過那麼大規模裁兵之後,這個軍費開支依然是驚人的數額。

因此趙頊看到章楶疏奏後,立即將章楶召到京城,不僅問那幾萬保捷軍如何,還問了蔡挺與王韶在渭州秦州的屯田。

王巨說道:“陛下,臣現在只負責軍器監事務與軍器監內器甲的製造,器甲製造出來撥給誰,自由陛下與兩府宰執決定。”

趙頊問:“西夏還會不會侵犯我朝?”

“這個要看了,如果西夏連年五穀豐登,梁氏又是桀驁不馴之輩,他們失去了綏德軍,必然會侵犯報復我朝。”

趙頊扭過頭問章楶:“西夏那邊這兩年有沒有災害?”

章楶搖了搖頭。

趙頊皺了皺眉頭,王巨道:“陛下,勿用擔心,梁氏遠不能與李元昊相比。”

“郭逵與王韶相比,誰人更勝於軍事?”

郭逵能湊合吧,至少比葛懷敏、韓琦強了百倍,但郭逵用什麼與王韶相比,不過這個王巨不好明說了:“陛下,臣難以知之,但看王韶孤身說服包順,僅憑此膽略就能與王玄策、班超相媲美,臣想其軍事才能不會差的。”

趙頊喜,道:“帶朕看看器甲。”

“喏。”

王巨先帶趙頊看刀,這個最容易比較,王巨讓胥吏將一把提刀開鋒,然後找來一把庫房裡一年前生產的提刀,相互對砍,原來那把提刀差一個點被劈成兩半,豁口生生劈到刀背處。

“能否與桃溪劍相比美?”

“不能,想生產桃溪劍那樣的刀劍,軍器監也可以辦到,不過其成本太高,但現在軍中至少一半器甲不合格,包括刀劍在內,這些器甲必須及時換掉,不可能象桃溪劍那樣製造了。”

趙頊微微嘆了一口氣。

王巨又帶着趙頊看神臂弓,趙頊試了試,居然他也拉滿了,儘管拉得很吃力,又道:“這個新弓好。”

“新弓雖好,成本太高。”

說來說去還是錢,所以王巨對蘇東坡嘔心瀝血寫的那個長奏評價是不三不四,國家富強難道也有錯?

看完了神臂弓,王巨才帶着趙頊看鎧甲。

這個鎧甲還是王巨在華池製造那種鎧甲,只是京城物價貴,更沒有免費的下雜工,所以生產成本更高。

趙頊問:“這一年能製造多少套?”

“如果經費充足,一年大約能生成六萬多套。”

“能不能更多一點?”

“陛下,錢啊。”王巨道。

實際一年能製造出來六萬多套已經很不錯了,這是王巨用了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否則產量更低,畢竟它是鎧甲,一個一個的甲片慢慢打造出來的。

但這個產量子也不算太少,況且還有各路的作院也會製造出一些器甲,兩相配合,只要能保持住這個產量,五年便可以將禁軍所有不合格的器甲,以及布甲皮甲紙甲全部換裝下來,九年在內,包括邊軍在內,全部換裝。

那麼還象史上的那個時間伐夏,至少整個軍隊全部能用上新式的鎧甲。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就說這六萬多套鎧甲,就要花費兩百多萬貫,這是王巨在,王巨不在,各方面伸手撈一點,那麼就得花費三百多萬貫,器甲僅是一部分,況且還有各路作院的開支。僅是器甲一年就花費一千萬貫,趙頊同意,各個大臣也不會同意的。

章楶笑了笑,然後伸手掂了掂鎧甲的重量,至於質量他沒有太關心,有王巨把關,想差也不可能會差。

其實這個重量在史上宋朝一直很悲催。宋初宋遼兩國對鎧甲都不重視的,罕有全裝重甲,因此李繼隆用了田靜的重騎兵,生生將耶律休哥殺得落花流水。

直到宋夏交戰,李元昊的冷鍛重甲,特別是鐵鷂子,屢屢擊敗了宋軍,於是田況建議工匠用冷砧打造純鋼甲,宋朝的步人甲這纔出現。然後到了金國,宋金交戰,因爲步人甲笨重,敗則是全軍覆沒,勝又因爲速度笨拙,不能奔馳,下令無所取,無故俘虜,於是更造輕甲,長不過膝,披不過肘,馬甲又易爲皮甲。

因此王巨打造的這種輕鋼甲,在大順城之戰中將西夏人殺得傻了眼。不過西夏人也不差,看到它的妙處,那邊也在仿造,只是困於財政,武裝得不多,又沒有得到碳鋼化技術,質量也不及現在這種輕甲。

然而王巨依然很不滿意,畢竟負重達到了三十斤,依然拖累了行軍速度。

只是他沒有經濟也沒有精力去研發骨瓷甲,況且未必能成功。

王巨的心思趙頊不知,總之,看了看幾庫的器甲後,趙頊很滿意,又說道:“王卿,你那件事朕替你解決了。”

那件事,王巨會意,道:“謝過陛下。”

趙頊說完離開軍器監,留下兩人說話。

“子安,剛纔官家問鎧甲,你爲何不說?”

鎧甲打造出來,不會一直放在軍器監的,必然要換裝給各營士兵。如果章楶不要,朝廷多半全給禁兵換裝了。然而更大規模的戰爭即將到來,天知道那時候這些禁兵輪戍到哪兒了。最慘的是給近衛禁軍換裝,那純成了裝飾品,根本就派不上戰鬥。

“質夫兄,你不懂,西府兩個首宰是文公與呂公,他們喜安靜,加上他們與司馬公關係默契,而我又與司馬公交惡,故他們對我多不喜之,我不說還好一點,一旦我說了,你什麼鎧甲都討不到。”

“然而大戰在即。”

“是大戰在即,並且可能王韶一兩年後還會開邊河湟,只是陛下害怕大家反對,隱忍沒有說。”

“這個也有可能,但更要重視了。”

王韶現在所做的,一是消化俞龍珂,也就是包順的屬部,二就是屯田蓄糧草,一旦準備完畢,十之八九就能發兵河湟,別人看不出來,然而章楶絕對能看出來。

“如何,你可以問一問章子厚。”

朝廷的情況章楶也聽說了一些,但沒有想到會如此嚴重,默然道:“那我此行來則不是白跑了一趟?”

“也不會,你是陛下特意下召進京述職的,想來陛下是同意了,我再教你一策。”

“何策?”

“你再寫一封疏折給西府,只論述一件事,今年西夏入侵綏德軍只是一次試探,恐未來規模更大,西府會主動放大給保捷軍鎧甲的數量。”

章楶思考。

“質夫兄,真大規模戰役打響,只要保捷軍裝備了,必然用保捷軍,用保捷軍又省費用,你說呂文兩公會作何想?”

章楶苦笑,道:“子安,聽了你的話,我覺得心中有些憋氣。”

“勿用,如若不是如此,千古以來,何來的那麼多王朝更替?你憋氣,然而不在京城,我卻呆在了京城。實際等到軍器監事了後,我也打算想辦法離開京城。”

“那麼來西北吧。”

“恐怕不大可能。”

“難道朝廷不重視你的軍事才略?”

“正因爲重視,有的人不想我立功,有的人不想我多事。”

“然而是介甫公爲相。”

“陛下召我進京,正是想我輔助介甫公變法,可是我沒有同意,天知道介甫公心中是怎麼想的。”

“介甫公如何?”

“請看房杜李王。”

“李王是誰?”房杜章楶知道,房玄齡、杜如晦。

“李沆、王旦。”

聖相李沆不用說了,宋朝最厲害的內治鹹平之治,李沆要佔據一半功勞。王旦這個人評價略有些複雜,特別他擔任了那麼多年首相,居然沒有阻止宋真宗拜大神,以至他在臨死前懺悔,要他兒子將他頭髮剃掉,穿上僧衣下葬。但奇怪的是在他爲首相時,無論宋真宗如何拜大神,宋朝還能繼續保持發展、繁榮與穩定,但問王旦做了什麼,還真說不清楚。還能有一個比較,王旦死後,寇準與丁謂這兩大強人先後爲首相,看看那幾年宋朝亂的,還不及劉娥主持國政呢。

“我懂了,那麼祖宗之法當不當變?”

“我只說一件事,佛教。世人皆指責周世宗排佛,於是遭到報應,但太祖去相國寺,問相國寺主持贊寧,這個佛,朕該不該拜,贊寧無奈說,如來是過去佛,陛下是現在佛,現在佛不拜過去佛。太祖僅僅拱手而已。我朝大雨不止,太祖派人去龍門廣化寺無畏三藏塔前對佛發出宣言,若雨不止,定拆此塔。然後到太宗,當時江東有一僧上書說他願意爲佛祖修一大廟,廟成之時願焚身報之。太宗準之,寺成,太宗派內侍衛紹欽來了事。那僧人不同意,說我到京城當着陛下的面焚身,衛紹欽理都不理,直接將那和尚扔到火坑裡,然後向太宗稟已經了事。然而現在有多少大臣不信佛?”

“但太祖太宗……”儘管兩人是好友,章楶也不敢往下說,但意思是兩個皇帝都不得好死,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趙匡義生生是傷口發炎,幾乎將腿爛到骨頭而死。

“可真宗呢,仁宗呢。”宋真宗信佛,但也是生病而死的,宋仁宗更不用說了,那是史上有名的仁皇帝,然而一個兒子都沒有活下去,好不容易撫養一個養子,還弄了一個濮儀之爭。至於趙曙更不用說了,真正的現世報,三十幾歲,僅當了三四年不舒服的皇帝,便病死了。

“然變法不可能清靜無爲。”

“質夫兄,太宗有沒有改變過太祖時的制度,真宗發起鹹平之治,仁宗又是一變,但他們什麼時候高喊過變法?”

“我懂了,房杜李王難學,但可以學習子安,不管什麼,做了再說。”

“哈哈哈,”王巨大笑,又狠狠擂了章楶一拳頭。R1152

第263章 斬龍(下)第624章 縮影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427章 擔心第127章 好高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5章 斬首第703章 大事(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172章 贈馬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4章 成親第260章 屹立(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90章 正統第348章 又坑了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265章 朱序(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850章 磨古斯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79章 貪婪第469章 旅(下)第560章 請功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66章 笑話第742章 抵消第280章 不早死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08章 心術第200章 動手第114章 請教第419章 剋星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6章 長大啦第59章 離去第21章 朱鈔第157章 請權(上)第416章 潑(下)第43章 大哥第192章 初戰(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347章 徐徐徐第534章 小孩子第821章 一家人第313章 後臺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93章 第一躍(三)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394章 開始了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267章 龍手(中)第688章 歪理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03章 改良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346章 潑污第406章 來巧了第859章 落幕第273章 撈好處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468章 旅(上)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291章 一扇窗第269章 那一公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509章 逆轉(下)第843章 朔正第173章 攏心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86章 買安第128章 快活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43章 大哥第654章 不會吧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79章 從龍功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244章 蕃奸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96章 放榜(上)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96章 破\處(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1章 圍殺第239章 都有手段
第263章 斬龍(下)第624章 縮影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427章 擔心第127章 好高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5章 斬首第703章 大事(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172章 贈馬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4章 成親第260章 屹立(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90章 正統第348章 又坑了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265章 朱序(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850章 磨古斯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79章 貪婪第469章 旅(下)第560章 請功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66章 笑話第742章 抵消第280章 不早死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08章 心術第200章 動手第114章 請教第419章 剋星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6章 長大啦第59章 離去第21章 朱鈔第157章 請權(上)第416章 潑(下)第43章 大哥第192章 初戰(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347章 徐徐徐第534章 小孩子第821章 一家人第313章 後臺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93章 第一躍(三)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394章 開始了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267章 龍手(中)第688章 歪理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03章 改良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346章 潑污第406章 來巧了第859章 落幕第273章 撈好處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468章 旅(上)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291章 一扇窗第269章 那一公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509章 逆轉(下)第843章 朔正第173章 攏心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86章 買安第128章 快活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43章 大哥第654章 不會吧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79章 從龍功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244章 蕃奸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96章 放榜(上)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96章 破\處(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1章 圍殺第239章 都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