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等機會

王巨迅速來到京城,到了中書。《

韓琦也不客氣,開始便發問:“王巨,老夫讓你察看鄭白渠,爲何去了成都府?”

“啓稟韓公,下官之所以前去成都府路,並非爲了遊玩,成都府尹趙抃公可以做證。下官前面去了成都府路後,立即去了都江堰,在堰上察看了數天後,匆匆返回鄭白渠。”

“爲什麼察看都江堰?”

“都江堰屹立一千多年依然存在,當值得觀摩學習。鄭白渠用工之衆,錢費之廣,不可以不慎重也,更不能前面修了,後面隨着倒塌崩堤,那非是益民之舉,而是害民之政。此外,下官前去都江堰察看,是因爲在下官想法中,會於鄭白渠廣置堰壩水庫,用以擡高或貯存水位,然而下官以前所修的都是小型水堰,卻沒有大型水堰之經驗,因此更要去觀摩學習。”

這確實也是王巨的真心話。

現在沒有水泥啊,只能用糯米粉與石灰混搭着做凝固劑,但這個凝固劑讓王巨很不放心,因此必須親自去都江堰看一眼,看人家是如何設計利用的。

這樣心中才有底。

但此舉沒有對任何人打招呼,當然也是王巨對中書授命的一種不滿與抗議。

韓琦冷哼一聲說:“你連這個也不懂,居然敢大言不慚地說修鄭白渠?”

“韓公,試問那一個大臣懂?非是下官大言不慚,肯定有大臣比下官懂,但下官相信他們不會比下官高明很多!”

這小子居然還敢頂嘴。韓琦正要發怒。忽然小黃門走了進來。說道:“陛下於政事堂有請韓公與諸公,以及王巨。”

韓琦沒辦法了,只好與幾位宰相去政事堂。

幾人見了趙頊,先後施禮。

趙頊卻是笑盈盈地看着王巨。

其實王巨也不知道,若是王巨與韓琦抗爭,韓維肯定站在他這邊的,大家都是趙頊的人。但若無“外敵”的情況下,韓維又大力推薦王安石。

王巨是有才華。可歲數小,而且做事膽子大,不及王安石心性高潔,淡泊。

但就是王巨知道了,也看得很開,確實他太小了,讓趙頊如何重用哪?不要說宰執了,就是擔任兩制官,現在也不行。那有二十歲的兩制官,就是趙匡義當時胡亂用科舉進士。也不敢這樣玩吧。

看着趙頊的表情,韓琦與歐陽修、曾公亮、趙概都有些狐疑。

“參見陛下。”

“王卿。論口風之嚴實,你當爲我大宋第一。”

“陛下,臣不敢當,而且臣也將部分真相對章質夫說了,估計章質夫害怕孫沔公爲難臣,也對孫沔公說了,似乎又對蔡公說了。”

“那個章質夫也不錯,朕還刻意看過他的一些相關奏子,當值得你向朕推薦。”

韓琦幾人更糊塗了。這小子,什麼時候與皇上搭的線?

“朕聽聞在涇陽,有人刺殺你?”

“是有此事,僥倖臣身邊的護衛全二長子替臣擋了一箭。”

“這個全二長子倒也忠心,韓公,替朕草詔,賜他一百金,以獎勵他忠主的表現。”

“一百金……”

“國用如些糜爛,許多錢帛已用在莫明其妙的地方,難道朕賞一百金也不行嗎?”

“喏。”韓琦沒辦法,只好親自草詔,心中不服氣哪,就算一百金不多,也不值得我親手來草這個詔書。

“有沒有查出兇手?”

“臣當時在涇陽縣西北仲山下測量地勢高度,哪裡幾乎無人煙,林又密,兇手脫逃,無法查找。”

“韓卿,再順便草詔,令陝西各地官員,務必將此兇手抓住,居然敢謀害我大宋棟樑之材,膽子真不小。”

韓琦終於聽出來了,王巨不但搭上了皇上這條線,似乎搭得很深。

其他三個宰相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現在就有一件事尷尬了,那便是這個勾當鄭白渠公事的正副使。如果是原來,讓楊蟠擔任正使倒也無不可。可皇上若站在王巨這邊,會怎麼想,明顯是中書在坑王巨哪。

“王巨,朕聽聞你去了成都?”

“陛下,臣只能說是去了成都府路,根本未去成都,到達成都府路後,便一直在觀看都江堰,就連元宵節也在觀看,然後便匆匆忙忙返回陝西。”

“爲何觀看都江堰?”

“臣以前只有一次路過鄭白渠,那便是從華池進京述職,以前從延州科舉,並沒有路過鄭白渠。那一行臣剛從大順城之戰中恢復過來,有些勞累,便走得慢。於是無意中看了一下相關一帶的地形,當然那時也未想過鄭白渠,但僥倖記得一些地形。因此韓公想讓臣重修鄭白渠時,臣就回想起這段記憶,發現想修鄭白渠,不但許多地段要開石渠,還要修大型水堰,用以貯水引水擡水。臣雖然有些想法,但不敢盲目去驗證。況且這個驗證不是當年就能看出來的,必須經過幾百年時間的考驗。因此想去看看都江堰,直接從它身上借鑑。”

實際都江堰因爲年久失修,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那與王巨無關了。

“朕明白了,那麼鄭白渠打算如何修葺?”

“臣去看都江堰時,楊勾使,程都監與侯知縣已經認真勘探過,目前他們提出兩條建議,一條是自石門洪口處開始,至駱駝項,與白渠匯合,只行十餘里,這條建議用工不多,並且多是平原地區,用費也會很少。若是再延伸一點,可就着地勢,延伸二十里,至臨涇鎮城東,就高入白渠。不過缺點就是借水的水位低,因此灌溉面積有限,高處更是無法灌溉。第二條建議。便是從石門北面新開一條新渠。與南涇水自西合一。引南涇水入新渠,可灌田兩萬頃。如果再開渠向東,直至三限口,合入白渠,灌溉面積會更多。這是他們的看法,如臣之見,若是興修合理,再修一些大型水堰。將水位進一步擡高,可以再向東打通到沮水,利用漆水與沮水,那麼三條白渠全部能得以恢復,而且操作得當,會勝過唐朝白渠規模,灌溉面積可以接近四萬頃。”

“四萬頃?”

“不過想要實現,水堰規模不能太小,否則水流量也將頭痛了。”

後人常說鄭國渠沒那麼大規模,也就是根據這個水流量計算的。但有沒有搞錯。那是幾千後的涇水與各條支流的水流量,能與幾千年相比嗎?就是宋朝。水流量也比後世強哪。

但想灌溉四萬頃,那還是要設置許多水庫的,否則這個水流量仍是一個問題。否則即便灌溉了,許多耕地仍用水不足。

這個四萬頃卻將幾人小心肝一起擊中了。它不是江東圩四萬頃,而是陝西的四萬頃,一旦修起來,會帶來多大的意義?

因此趙頊立即興奮地問:“那麼用錢幾何,用工幾何?”

“這個不大好計算,不過沿途雖有一些不堅實的油石,但多是堅硬的青麻石,我與楊勾使幾人大約計算了一下週邊諸縣能挑出來的勞力,也大約估算了一下,如果快,又按照臣的想法去重修,大約會是三年辰光。”

“這麼久?”

“還是用了火藥之故,否則時間會延長一倍,可能六年也修不完,這纔是侯知縣又推出那個簡易方案的原因。”

“若按侯知縣那種方案能灌溉多少耕地?”

“不是很多,而且葉清臣幾乎已經按照那個方案修過一遍,所受益的不過再加上三四千頃罷了。”

“按照你的方案會用多少錢帛?”

“若按照臣所說的方案,中書原來打算調撥的錢帛肯定不夠了。陛下,這是臣所測量的各地高度。”王巨掏出那張三白渠各地海撥高度草圖。

這個大家倒不會懷疑,王巨正是用這個手段,水淹夏軍的。

“就按照你所選擇的方案去仔細勘探,錢帛不足,朕由內庫調撥。那怕宮中省一省,也要將這個錢省出來。”

“若這樣,臣再想辦法弄一點錢吧。”不過王巨一邊說一邊搖頭,即便燒酒一年能賺幾個錢?對了,順便看那個骨瓷行不行,就不知道聽到用骨灰燒瓷器,宋人會有什麼反映。然而這些錢放在一家一戶身上,那是不少錢,但放在這樣的大工程上,又算什麼?

“卿忠心可嘉,”趙頊故意裝作輕描淡寫地說着,實際他有意看了幾人一眼,那一個大佬家中不是家財萬貫,但那一人表示了?當然,趙頊不好逼他們強行“捐款”,只是心中略有些失望。

正說着,外面一個黃門說道:“陛下,御史蔣之奇遞來一份奏子。”

趙頊打開一看,大怒:“將他帶到政事堂來。”

一會蔣之奇帶到了政事堂,趙頊將那個奏子一把扔到他面前:“蔣之奇,你是御史,國家的言臣,當進直忠言,而非是顛倒黑白,欺上媚上!什麼玩忽職守,什麼膽大妄爲,朕看你纔是玩忽職守,膽大妄爲之輩。”

韓琦心想怎麼啦,他將奏子撿起來看了看,上面是彈刻王巨的。於是有些同情地看了蔣之奇一眼,心中也產生了一絲擔憂。

這時候趙頊仍很安靜。

但他很早就對韓琦與歐陽修產生了不滿。

一是財政,二是濮儀。

不但他反對父親的濮儀,實際連高滔滔也在後宮勸趙曙,但趙曙偏偏不聽。

對與錯,請看民心所向。

趙禎死了,京城人人如喪考妣,趙曙死了,京城百姓沒有一個哭的,該玩的還是玩,該樂的還是樂。

站在韓琦立場,他們也讓趙曙坑苦了。

站在趙頊與高滔滔立場,那是兩位能影響父親丈夫的宰相沒有進勸之故,否則丈夫如何執迷不悟。

所以趙頊不久後重新推翻濮儀之爭,高滔滔同樣沒有反對。甚至趙頊開始變法時,高滔滔也沒有反對。當王安石一些有爭議變法推出來後,高滔滔想法纔有些改變。然而高滔滔還是默不作聲,兒子要用這個錢強軍哪,那麼就斂財吧。結果五路伐夏大敗,永樂城又敗。加上高曹兩家的人拼命在後面搗鼓說壞話,高滔滔心態纔開始扭曲。

這也是一個心路的變化,所以王巨知道三白渠去年時是一個坑,但他還是跳下去了。想要高滔滔不產生後來的心路,就不能讓伐夏與永樂城成爲悲劇,然而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關健,那麼三白渠也成了關健!

但韓琦三朝宰相,樹大根深,趙頊現在還有點忌憚。

於是他在等機會。

第一個機會來了,趙曙去世,歐陽修可能有些急切,或者有點馬虎大意,沒有脫下官服,只是在外面披上縗服便去了福寧殿。

劉庠被歐陽修小坑了一回,心中一直不大高興,於是彈劾歐陽修縗服下衣紫衣,也就是紫色官服。

如果趙頊對歐陽修有好感,那麼就裝聾作啞了。

但當場趙頊便派使傳令歐陽修立即脫下官服。

實際這也是趙頊發出的一個信號,朕對歐陽修不滿意了。

但確實晚年的歐陽修政治作爲,與他的文章很很地不般配。

爲什麼趙頊先對歐陽修動手,原因很簡單,動韓琦有很多不便之處,而且動韓琦必須先動歐陽修,因爲歐陽修是韓琦的頭號喉舌與幫手。

不過這個信號發出去後,整個朝堂仍沒有聲音。

原因簡單,一些反對韓琦與歐陽修的大嘴巴一起被兩人貶出了朝堂,剩下的人有反對的,但都不是大嘴巴,不想多事。

因此到了二月,趙頊親賜李端願手書:卿地居近戚,忠輔先朝,累抗封章,悉陳治要,先皇帝未及有所施行,奄棄四海。當沖人嗣位之始,是王者有爲之秋,勿棄譾涼,無忘顧託,輸忠朕躬,庶先帝成業有以振舉。應當今先務,宜條次以聞。

爲什麼是李端願?

時間再回到去年,諸人推薦李端願,獨韓琦不同意,推薦了郭逵。所以李端願不是韓琦的人。

這才賜李端願手書,朕信任你,放心大膽進言吧。

可是李端願笨哪,這麼明顯的用意偏偏沒有看出,進言了,卻不是趙頊所需的進言。所以門客很重要,如果這時李端願家中有一個得力的門客,指出其中的決竅,李端願後半生將會飛黃騰達了。

所以纔有了今天這一出。

實際言臣是做什麼的,就是大嘴巴,胡說八道的,而且宋朝的祖宗家法便是允許言臣風聞以進,那怕聽到風言風語,都可以進諫,用此監督羣臣。

因此蔣之奇無論說得對與錯,都沒有錯。再者,趙頊即位後,很有禮貌,官員不論大小,皆稱呼官名,而不直接呼其姓名,現在趙頊不但大怒,連姓名也冒了出來。

爲何如此?

因爲原來就在大家反對濮儀之爭時,蔣之奇跑到歐陽修面前,說皇上與歐陽修做得對,於是歐陽修刻意將他提撥爲御史,這種媚行,使得許多人瞧不起蔣之奇,目爲奸邪。

這樣一繞,便有了今天這齣戲。

實際不僅韓琦看出來了,歐陽修也看出來了,他坐在哪裡,臉色立即變得蒼白。

ps:雙倍月票最後一天了,求一下月票。但各位也放心,至少這個月內,沒雙倍月票,我還會習慣性的爆發。(

第664章 預熱第704章 殺母(上)第208章 權威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00章 二王(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27章 好高第539章 會戰(四)第801章 後手第632章 右孫吳第386章 謠傳第436章 小人物第509章 逆轉(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30章 都想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15章 希望第416章 潑(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756章 第一步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69章 雪別第195章 **(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599章 白衣(下)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56章 割土(上)第859章 落幕第772章 不殺第282章 用第9章 震盪第438章 求親第67章 逆天西夏第255章 分裂第304章 獻舞(上)第215章 希望第351章 共妾第59章 離去第11章 圍殺第346章 潑污第582章 攔道第429章 道第560章 請功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74章 腥氣第215章 希望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828章 青丹谷第237章 三百斤第656章 龍臀第75章 對子第106章 捉他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816章 驚喜第235章 秋碩第313章 後臺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219章 賀蘭硯第330章 餿主意第831章 降第859章 落幕第606章 冒泡(中)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172章 贈馬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40章 悟空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56章 第一步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89章 待發第398章 困惑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9章 泄密者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406章 來巧了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782章 捨得第356章 世襲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08章 姐第280章 不早死第219章 賀蘭硯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214章 故人第535章 號角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75章 交待第806章 三國第303章 改良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章 拜節
第664章 預熱第704章 殺母(上)第208章 權威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00章 二王(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27章 好高第539章 會戰(四)第801章 後手第632章 右孫吳第386章 謠傳第436章 小人物第509章 逆轉(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30章 都想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15章 希望第416章 潑(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756章 第一步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69章 雪別第195章 **(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599章 白衣(下)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56章 割土(上)第859章 落幕第772章 不殺第282章 用第9章 震盪第438章 求親第67章 逆天西夏第255章 分裂第304章 獻舞(上)第215章 希望第351章 共妾第59章 離去第11章 圍殺第346章 潑污第582章 攔道第429章 道第560章 請功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74章 腥氣第215章 希望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828章 青丹谷第237章 三百斤第656章 龍臀第75章 對子第106章 捉他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816章 驚喜第235章 秋碩第313章 後臺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219章 賀蘭硯第330章 餿主意第831章 降第859章 落幕第606章 冒泡(中)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172章 贈馬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40章 悟空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56章 第一步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89章 待發第398章 困惑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9章 泄密者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406章 來巧了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782章 捨得第356章 世襲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08章 姐第280章 不早死第219章 賀蘭硯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214章 故人第535章 號角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75章 交待第806章 三國第303章 改良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章 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