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膽子大

“子安,什麼時候走?”章惇問。

“等妃兒回到京城,將我小妹的親事辦了,我就離開京城。”

還有一段時間,畢竟這時候江河未化,加上一個寒冬的天氣,妃兒回來,不象去的時候,帶着浩浩蕩蕩的一大羣人,但總要帶着一些僕役,因此路上想快也快不起來。

無論路上怎麼趕,也要到正月末了。

“陛下恐怕還巴不得你不走呢。”

“未必。”

初六的那場宮宴,讓宋朝君臣看到了王巨的威名,原來連遼國人也怕王巨。其實還真有的點怕,河州的什麼,對於遼國人來說,太遙遠,就象遼國遠征阻卜,或者烏古敵烈,宋朝又會有多少人關心?

然而西夏不同,那一戰過後,西夏哀請遼國出面,以保全其國。遼國君臣聽到後,同樣嚇了一大跳。不要看西夏,那也不是好惹的貨色,否則都不會將遼興宗的十萬大軍生生葬送在河曲。於是一邊出面替其調解,一邊派人打聽這一戰經過。

得知慶州之戰的真相後,耶律洪基也久久不語。

三十萬夏軍哪,就生生葬送了。而且好象是王巨倉促應戰,因此此戰之初,王巨手中只有幾萬兵馬。

不過王巨也就點到爲止了。

說完後徐徐退下。

他不是恫嚇四個遼使,而是爲了試探。

宴後他對趙頊說,遼國應當無備,也就是他們是一場有準備的敲詐勒索。甚至還做過了一番調查。但並沒有做好出兵的打算。這個拖下去對宋朝還是有好處的。

到了夏收到來。災害還沒有度過。不僅一部分地區旱情在延續。還有一部分地區因爲去年旱情拖到了秋末,也無法耕種。但到了今年秋收問題就不大了。

而且他又着重地解釋了這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一般持續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兩年左右,不會一直延續下去的。除非另一種現象,那就是小冰河。

兩宋時就是小冰河時期,特別是明末,那次小冰河形成的危害更嚴重。

所以真正的危機。便是在八月秋收來臨之前這段辰光。

然後又做了一番公正的評價,那就是兩國力量對比,論經濟,宋朝不知領先了遼國多少年。但在軍事上遼國依然是佔據着上風,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收回燕雲,在這幾十年……只是一個夢想。不過北方有備,遼國入侵到宋朝境內,在宋境內天時地利人和,皆利於宋軍。遼國敗的可能性依然極大。然而在這個時候,因爲災害。想要擊敗遼國,則是很難。唯獨的好消息,遼國看樣子還沒有真正打算用兵,那麼等談判再繼續拖延下去,再等到他們集結大軍,秋收到來了。有了秋收,百姓安定,遼軍想勝利就困難了。因此宋朝這次並沒有大的危機。但宋朝必須要做的,談判繼續往下拖,拖得越久越好。其次立即將章楶、劉昌祚與苗授三人調到河北去。

爲什麼王巨要說這番話呢。

那就是讓趙頊不能對宋朝真正實力做出誤判。

別看自己慶州打勝了,那是在慶州境內。

別看王韶開拓了熙河,那是王韶經營了許多年,秦州熙河的蕃人本來就對宋朝不反感,也就是宋軍到來,大多數蕃人並沒有拼命之心。加上羣龍無首,這才爲王韶所得。

況且還有主帥之能。

但不能根據這幾場勝利,以爲宋朝軍隊無敵於天下,拳打西夏,腳踢契丹,碾壓交趾,如產生這樣的想法,就會犯致命性的錯誤。真正的宋軍實力,除了器甲漸漸跟上外,餘下的,還不及宋太宗時的宋軍實力,更不要與宋太祖時的那支百戰百勝的官兵相比了。

另外就是默視了朝廷可以做出一些讓步,但讓步不能太大,也不必要太大。

也就是王巨任務結束了。

然而泉州那邊卻離不開王巨,這就是王巨有意讓趙頊看內庫榷香賬薄的原因。不然趙頊未必能關心到具體的榷香收入上。

這可不是曾公亮所說的小錢。

不僅是泉州一個市舶司,還有杭州、秀州、越州錢塘江的三個市舶司,以及廣州與密州兩個大市舶司,以及間接的商稅,可以說,只要讓王巨今年再經營一年,給朝廷直接間接的收入就能接近一千貫。關健它不是斂出來的,在給朝廷帶來收入時,還拉動了許多百姓的收入。難道這種收入不是趙頊的夢想嗎?

可能後人還會繼續罵王安石貪財。

實際真弄錯了,真正貪財的主不是王安石,而是趙頊。

如果不是巨大的積欠,以及緊迫的時間,王安石未必斂得那麼兇……

不過還有一件事王巨沒有做,正好章惇來送賀禮,他說道:“正好,子厚兄,有件事我們協商一下。”

“請說。”

“其實遼國能相逼,主要還是災害,特別是邊區的災害。”

“是啊,若無大災,遼國豈敢相逼?”

“不過知道了這一點,還是有辦法解決的,請子厚兄額外撥出三百萬石糧食,前往兩大邊區,緩解邊區百姓的饑荒。”

“不妥啊。”

“放心,不會讓子厚兄爲難,在這一年多內,頂多到明年夏天,這三百萬石糧食,我會讓海上商賈們替朝廷彌補回來。”

這便是王巨想出來的辦法。

想立即調糧那是不可能了,於是王巨將主意打到三司上。但爲何三司有糧不賑?這不是不賑,按照宋朝立國標準,國家得備九年關健的戰略性儲糧,這個九年不是全國百姓九年的糧食,而是指京城百姓的儲糧,以及三軍將士的食糧。遇到這樣的災害。不要說九年了。三年關健儲糧恐怕也沒有了。

不過三司裡應當還有少量一些關健儲糧。這個糧食,除非餓到全國大起義的地步,否則是不敢放出來的。

原因很簡單,萬一明年繼續有災害怎麼辦?

若是國庫裡一粒糧食都沒有了,那就會出現大漏子。

因此王巨換了一種辦法,你先將這些戰略性儲糧放出來,雖然災害在處續,不過相比於去年。要好一點了。至少三百萬石糧食放出來,能將邊區百姓的饑荒問題解決一大半。

邊境百姓不餓了,人心安定,西夏就不敢打主意,遼國也不敢打主意了。

章惇也有私心,王巨同樣也有私心,不過這兩人皆是同一類人,至少不可能因私誤公。

換作其他人做三司使,王巨就不會說這句話了。

並且現在朝堂上對王巨也有利,蔡挺與王珪對他一直很不錯的。吳充與陳昇之與他也沒有致命性的衝突,至於呂惠卿。只要他繼續呆在泉州,依然會將王巨當成朋友,王韶雖沒有多少直接會面,然而兩人神交很久,韓絳不能高估,但不會排斥王巨。

至於臺諫有一些文彥博的爪牙,只要兩府宰執對他不惡,也不足爲害。

實際隨着他的一些理念逐步宣揚出去,下面的一些基層官員,也開始重視起王巨。

所以王巨纔想出這個計劃。

都是爲了國家,而非是個人。

章惇訝然道:“子安,那邊有這麼多糧食?”

“那可能啊,”王巨大笑:“子厚兄,就那麼一點百姓,不要以爲宋朝有災害,若大地真是圓的,這次災害會波及到大部分地區,當然,海外多是無主之地,開始開拓的都不是不錯的地方,雖有災害,還會得到一些積餘的糧食,否則我也不會支持這些海商們的遷徙了。然而去年的糧食,海外的佔的比例很小,多是從交趾兌換過來的,或者在嶺南提前籌集的。然而交趾漸漸對我朝不滿,估計難以籌集了。”

“那從哪裡得到糧食?”

“除了交趾,還有,水真臘,占城,嶺南承蒙你主持了木棉司,這幾年開發得不錯,應當還能繼續得到一些餘糧。當然,若是沒有海船,即便嶺南有餘糧,也很難運到北方,成本太高了。”

“那些海商們有沒有怨言?”

“不會,他們想要多得財富,手裡必須有更多的移民,所以有求於朝廷。只要朝廷不爲難,他們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還會支持朝廷的。畢竟國內纔是他們真正的根基。”

不過消息很快傳到趙頊耳朵裡,他立即將王巨召到宮中詢問。

確認後擔憂地說道:“王卿,不要將那些海商們逼得太緊。”

古代人對工商業認識還是很落後的,士農工商,工還不是工業,乃是工匠。

所以趙頊曾經一度下詔,讓巴蜀伐桑種糧,李世民也曾一度禁止百姓穿綾羅綢緞,認爲這種奢侈的穿着,會給國家帶來不好的風氣,特別是明朝,居然下了禁海令。鄭和下西洋送銀子送綢絹,百姓也沒有送銀子送綢絹,然而卻禁海了。

但王巨反覆地說,趙頊也就懵懵懂懂的會意一部分道理。

這個海上貿易看來對宋朝會產生很多好處,朝廷就是默視而不去鼓勵,那也不能去妨礙。

去年是三百多萬石糧食,若是今年明年再陸續運來三百多萬石糧食,而且是從高成本的海路運來,會不會讓這些海商們反感?

“陛下,不會,主要還是移民,遷徙的數量大,他們也害怕着。一旦移民數量差不多了,不那麼渴望,就是有一部分海商積善行德,但不會有現在這麼高的積極性。”

這是王巨提先埋下的坑,不要以後的泉州知州,真以爲海商們是冤大頭,然後伸出貪婪的大手,那就糟糕了。

“是這樣啊……對了,延州那幾戶商賈有沒有參與?”

都不是傻子。

“參與了,”王巨老實答道,但參與多少就沒有說了。

“其實他們都不錯,”趙頊又說,他也沒有深問,然後道:“爲何讓張貴與高川辭去朕賜的同進士出身?”

“陛下,臣知道陛下是好心,張載高風亮節,由是獎勵張載,高川與臣妹妹訂親,因爲沒有出身,久久不能成婚。然而陛下還記得臣所說的話,世襲……”

何謂世襲,一是恩蔭制度,二是權貴的相互聯親,三就是權貴的免賦稅,結果是一代比一代資源多,於是財富土地一起向極少數人手中集中,由是對國家產生了嚴重的妨礙,包括那麼多人反感變法。

不從根本上對付世襲,只是想多徵稅,那是不可能解決的。

“臣既然指出這一點,就不會參與到這個世襲的遊戲中。如果他們有本事,去考中進士,沒有本事,臣就讓他們做一個富家翁吧。”

“唉,唉,”趙頊連連嘆氣,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王巨雖然脾氣不大好,對國家確實很忠心的,而且也有能力。

因此他又說道:“替朕在泉州再守兩年吧,到時朕必以兩府官相待。”

“臣年齡還不足,不急,先磨礪再說,而且臣對時務仍沒有看透,看不透,進入兩府不過尸位素餐罷了,臣不屑做這樣的官員。”

但天下間……尸位素餐的官員不要太多,趙頊盯着王巨剛毅的臉,心中更加感慨,不過他忽然浮現出一個嬰兒的臉孔,這個角度正好看到的是王巨側面,從側面看,十分象。趙頊沒由來心中毛毛地想,這兩人,膽子不會這麼大吧。

第640章 前世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88章 泄露第292章 首相第725章 斷錯了第764章 進京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580章 遙思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71章 軟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371章 爲難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861章 堯舜(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795章 讓(下)第580章 遙思第150章 葬花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444章 二王(上)第198章 遷徙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631章 不過第532章 南來風第290章 驚豔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37章 大人物第265章 朱序(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216章 報復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79章 兄弟第268章 龍手(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02章 蛋痛了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771章 軟第13章 殿下(下)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11章 第一天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727章 鬧劇第60章 拒第822章 是他第568章 隱患第687章 飛錢司第87章 鬧大吧(六)第90章 好兆頭第767章 控訴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13章 殿下(下)第294章 倚仗第61章 六拜(上)第323章 吃柿子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629章 條件(上)第155章 文臣(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574章 維穩第411章 第一天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55章 文臣(上)第634章 足跡第426章 楚懷王第327章 錦囊第650章 海盜(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15章 希望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50章 葬花第195章 **(上)第487章 歪樓第351章 共妾第621章 膽子大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95章 讓(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75章 威名(上)第823章 值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15章 四告(上)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358章 不可傳
第640章 前世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88章 泄露第292章 首相第725章 斷錯了第764章 進京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580章 遙思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71章 軟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371章 爲難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861章 堯舜(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795章 讓(下)第580章 遙思第150章 葬花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444章 二王(上)第198章 遷徙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631章 不過第532章 南來風第290章 驚豔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37章 大人物第265章 朱序(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216章 報復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79章 兄弟第268章 龍手(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02章 蛋痛了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771章 軟第13章 殿下(下)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11章 第一天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727章 鬧劇第60章 拒第822章 是他第568章 隱患第687章 飛錢司第87章 鬧大吧(六)第90章 好兆頭第767章 控訴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13章 殿下(下)第294章 倚仗第61章 六拜(上)第323章 吃柿子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629章 條件(上)第155章 文臣(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574章 維穩第411章 第一天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55章 文臣(上)第634章 足跡第426章 楚懷王第327章 錦囊第650章 海盜(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15章 希望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50章 葬花第195章 **(上)第487章 歪樓第351章 共妾第621章 膽子大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95章 讓(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75章 威名(上)第823章 值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15章 四告(上)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358章 不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