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

那邊的熱鬧,隔着幾道山巒,在平西堡是看不到了,不過這邊的熱鬧也開始上演。

阿里骨繼續作戰容易,想要投降困難,阿里骨氣得不行,可逼得他沒辦法,必須得實現王巨的條件。

不過要感謝趙頊、王安石與王韶了,宋朝與木徵打得那麼辛苦,最後爲了穩定,依然善待了木徵一大家子,包括他的弟弟們。

如果真讓阿里骨覺得沒有半點退路,那還會血戰到底的。

可想實現這個條件,必須各部族都要配合,然而堡那邊還有數千吐蕃將士,想要各部族配合,就不能不管,特別那邊還有隴拶族一千多名戰士,主將溪隆巴也是來自隴拶族的勇士,同時對阿里骨忠心耿耿,於是阿里骨撤退時,派了心腹潛向南方,通知平西堡南邊的那幾千吐蕃戰士,讓他們立即撤退,不是撤向北方,而是夥同這五個支援的部族,撤到各部族中。

反正都投降了,宋朝不可能將反抗的各族一起鎮壓吧,等事了後,再返回家鄉。

究竟怎麼撤,阿里骨自顧不暇了,哪裡管得了那麼多?

兩邊不遠,但問題是不可能通過平西堡向南邊的吐蕃軍隊送信,還要爬過幾座高大的山陵,才能到達南邊。

爬完了,天光早就大亮了。

山裡的戰鬥,平西堡基本看不到的,南邊的兩國聯軍更加看不到。但這場自相殘殺的戰鬥規模太大了,太亂了,甚至都有極個別逃兵,慌亂之下,逃了過來。

然而問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又說不清楚。

於是吐蕃與西夏各派了斥候,攀過山去打探究竟。

阿里骨派來的心腹到達時,兩國軍隊已經自發地拉開陣型,開始對峙。更要命的是原來西夏軍隊“懦弱”,溪隆巴有意將他們放在外圍。這是防止宋軍忽然出城襲營,如果將這羣貪生怕死的夏軍放在前面,有可能連帶着自己的兵馬都會亂了陣腳。

現在兩軍對峙,正好將幾千吐蕃軍隊堵在了裡面。

聽到阿里骨的命令。溪隆巴萬分地失望,然而問題他也不敢再拖了,一旦後方的幾萬宋軍殺過來,自己這幾千兵馬,還有一千多族人。則會死無葬身之地。

何謂陪葬!不要指望投降了。

於是溪隆巴將三軍集結,強行衝陷。

西夏主將保細季卑也不是傻子,雖然他現在還是稀里又糊塗,但知道絕對不能讓這部吐蕃人逃走,迅速下令三軍強行阻攔。

兩邊再度自相殘殺,接着不久,一名知道更多內情的西夏將領,被殺得走投無路,也逃了過來,並且帶來一條致命的消息。那就是現在阿里骨將大部分吐蕃戰士帶到後方,似乎在配合宋軍狙擊夏軍,不讓夏軍後撤。究竟是什麼原因,他隔着太多的亂兵,沒辦法殺到前面了,但是站在一個山頂上,正好他手中有一個望遠鏡,看得很清楚。

保細季卑大怒,這一回不是阻止溪隆巴撤退了,而是下令三軍剿殺。

“好玩。”劉舜臣讓近衛將他擡到城頭,看着遠處的場景大樂,其他的宋軍將士,同樣在城頭上看大戲。

而且更古怪的是。一邊自相殘殺着,但一邊大多數將士都莫明其妙,直到更多的人知道真相,吐蕃人急了,想回家,西夏人怒了。俺們就是前段時間表現不給力,也是支援你們來的,現在居然如此的背叛,兩邊打出真火了,戰場也變得越來越血腥。

不過這邊吐蕃士兵所佔的比例比那邊略高,打到下午,溪隆巴終於帶着一部分吐蕃人逃了出來,餘下的還有不少吐蕃人沒有逃出,保細季卑也沒有追,繼續剿殺戰場上餘下的吐蕃人。

這些吐蕃人被殺得走投無路,有的人逃到平西堡下,大聲喊投降,卻被王巨果斷下令,用箭射了回去。

戰場漸漸安靜,都打到現在了,人困馬乏,保細季卑下令準備開鍋做飯,王巨又說:“種樸,帶着兵馬出擊,切記,以驅逐爲主。”

種樸帶着幾千宋軍,打開堡門,衝了出來。

此時兩國聯軍吐蕃人要麼被殺死了,要麼逃出去,西夏人也是傷亡慘重,而且三軍疲憊不堪,不但是身體上,心靈上也疲倦了,看到宋軍又衝了出來,保細季卑立即說道:“撤。”

逃吧,但不是向南邊逃的,而是逃向了東北方向,哪裡也有一個小山峪,然後再翻過幾個山頭,就可以與西夏主力匯合了。至於南邊,保細季卑沒有那麼傻。種樸下令打掃戰場,押着糧草輜重與牲畜,陸續返回平西堡。

隘道里戰鬥仍在繼續着,東西兩邊是大山,無法逃,南邊是平西堡,就是平西堡大門暢開,西夏人也不敢向南逃,只有北面這條山道了。更重要的他們馬上連吃的都沒有了,所以傍晚時,王巨下令種樸出擊,在堡南邊吐蕃人撤退,連糧草輜重也不要了,雙方殺得很慘烈,但南邊還有大量的糧草與輜重,因爲有火炮,南邊的敵營離平西堡也有好幾裡地,於是周邊的一些部族大着膽子藉助夜色,暗中支援了大量糧草與牲畜。

如果王巨不阻止,保細季卑下令三軍做飯後,必然將這些糧草與牲畜帶到堡後,牲畜不好翻山越嶺,但可以宰殺後,背到山後,那麼至少在這兩三天內,西夏人糧食問題也得到解決了,那麼就不會拼命。但現在什麼糧食也沒有了,西夏人只有繼續拼命。

第二天更慘,有的西夏人餓得沒辦法,到處找吃的,想狩獵,上哪兒狩去,這麼多兵馬駐紮在此處,不要說走獸,連一個鳥兒也不敢落下。

那只有殺馬,可是當初爲了節約馬的草料,戰馬多放在後方,不可能將戰馬也放在這個隘道哉。也就是此時西夏軍隊連戰馬都沒有多少。

於是只好找野果子,剝樹皮,挖野菜充飢,但這能管用嗎?於是有的人竟然拉來死人…………一邊吃一邊吐,阿里骨帶着各部防禦着。看着這一幕,他們也在吐,王巨派斥候潛向山隘,他們在望遠鏡看到這一幕。也在吐……

真餓啊,餓得沒辦法了。

周邊一些部族立即派人過來拜見王巨,現在具體什麼情況,他們同樣也糊塗了,但知道兩國慘敗。王巨不見。只是讓王紫川代問一句話,打了這麼多天,南邊一萬多敵人他們的糧草與牲畜是從哪兒來的?某不讓你們爲難,故此讓你們做壁上觀,但讓你們支援阿里骨與西夏人的?

以前稱河湟最富裕的地方是一湟二澆三九曲,湟就是湟水流域,但澆不是澆水流域,而是指古代的澆河郡,也就是唐朝的東廓州地區,不過唐朝的廓州地區。不是現在的廓州地區,現在的廓州地區是尖扎縣與河西地區爲主,唐朝的廓州是貴德縣與河東爲主,但真正的澆河流域不僅包括了唐朝的東廓州地區,還包括了貴德東南的同仁夏河地區,也就是現在河州的西南部地區與東積石山地區,但這一部分在唐朝手中控制的時間不長,澆故名思義,就是灌溉的意思,因爲這裡除了黃河外。還有許多黃河的小支流,水草豐美,因此成爲河湟第二富裕的地方。

九曲就是如今溪哥城周邊地區,溪哥城則是唐朝的積石軍寨。同時還包括吐蕃控制的大莫門城,百穀城,這裡不僅有黃河與一些支流,還有許多寬闊的谷原地帶,所以成了河湟第三富裕的場所。

因此唐朝的廓州比較富裕,宋朝這個廓州情況不是太好。境內八成地區是山區,這種支援也算是強力支援了,反過來說,也意味着他們對宋軍敵意滿滿。

各部惶恐不安,於是去找種樸,種樸沒好氣地說:“如果不是你們支援,他們每天帶着糧草翻山越嶺,到城南與我軍作戰嗎?我軍不兩面開戰,又能犧牲這麼多將士嗎?連太保都被你們逼得親自上了戰場,他身邊的侍衛也犧牲了一半人。有膽量做,就要有膽量負責。”

這些人一起跪下了,有人抱着種樸大腿哭求,種樸大半天后才說道:“想要太保原諒可以,有幾個部族公開與我軍爲敵,同時還有部分阿里骨的手下逃了出去……”

大夥都懂的,各自回去,點集丁壯,向那五個部族殺了過去。

溪隆巴正帶着手下,在某個部族裡舔傷口呢,諸族幾千大軍殺了過來。溪隆巴力斃了十幾人後,被大夥生生圍上虐殺。

其實這也是王巨有意爲之,就是讓這些部族以後不團結,不能擰成一股繩,這樣宋朝以後才能分而化之,便於治理。也就是他將諸葛亮與唐太宗的政策整推翻了,但不能怪諸葛亮,以當時蜀漢那種情況,只能牽就了。但也不能怪唐太宗,人家天可汗的心態,不是一般漢人能想明白的。

苗授、種誼、王君萬、劉仲武、韓緒幾路兵馬正兵分兩路,迅速向平西堡衝來,就在這時,他們忽然接到王巨的一條命令。

現在兩路宋軍離平西堡都不遠了,因此皆派出斥候,前去平西堡打探消息。

可這些斥候來到前線,一個個都傻了,周邊各部族正在自相殘殺,平西堡卻是靜悄悄一片,沒有一個敵人攻城,並且城南連一個敵人都沒有了。

因此一個個進了城,也別打探了,直接進城問情況吧。

然後王巨讓他們速速回去傳令兩軍,不要那麼急趕過來,最好慢一點,那怕慢上兩三天三四天都沒有關係。

如果沒有意外,今天晚上先行軍基本可以趕到戰場了,明天中午時分,三軍全部會來到平西堡下,阿里骨打探的情況並沒有錯。

所以幾將同樣糊塗了。

這也不能怪他們不重視斥候,周邊都是吐蕃部族,雖然沒有派子弟兵參戰,但各部心中還是倒向阿里骨一方的,大軍不到,斥候無法進入這一地區打探情況,只有廓州城中留守的兩千宋軍,隱隱知道平西堡並沒有失守,每天都在鏖戰着。

那就慢一點吧,不過苗授與種誼還是有點不放心,第二天騎馬趕到平西堡,也不要問這些天是怎麼過來的了,只要看看堡牆便能猜出這些天戰鬥的慘烈。

種樸迎了出來。說道:“苗知州,八叔,我帶你們看一幕好戲。”

他帶着兩將出了平西堡,來到隘口的一個山頂上。用望遠鏡向裡面眺望,現在吐蕃與西夏兩軍徹底整合完畢,外面全是西夏的將士,一部分未得及撤退的吐蕃人要麼被泄憤格殺,要麼不知道逃到哪裡去了。裡面則全是吐蕃人。西夏人要突圍要吃要喝,個個都在拼命,吐蕃人爲了不讓王巨算後賬,也在拼命,雙方打得熱火朝天。

兩將看了一頭黑汗,種樸這才解釋原委。

這種局面沒有那一個人能猜到,就是王巨同樣也沒有猜到,但兩將立即明白了王巨意思,畢竟這裡廝殺的吐蕃人都是湟川深處各部的戰士,各部剽悍。桀驁不馴,即便拿下,以後也未必那麼好管理。

而且都要投降了,不能真學習薛仁貴,將戰俘全部坑殺哉,所以王巨藉機,讓他們吃一個大苦頭,這樣才能將他們傲氣打下去,以後宋朝也就能順利治理了。

苗授與種誼看了一會回去,他們心安定了。但吐蕃人那邊卻急了,許多頭領問阿里骨,不是今天宋軍大部隊將會到達嗎?怎麼到現在未來?

阿里骨也不清楚,只好派斥候繞一個遠路。向南方打探。

直到第三天,斥候才帶來消息,說是來的宋軍不少,不僅有苗授的河州軍隊,種誼的軍隊,還有韓緒所帶來的秦州軍隊與定西城的蕃兵。所行的民夫廂兵雜役不算了,僅是正兵就達到了兩萬多人。

但他們行軍的速度那才叫慢哪,幾乎第天行軍不超過二十里,就象蝸牛一樣在向平西堡爬行。

各個頭領心中大罵娘,但只是在心中,皆不敢罵出來,然後咬出牙繼續浴血奮戰。

同時王文鬱留下一部駐守青唐城,帶着餘下大軍發向宗哥城,來到宗哥城下,王文鬱派人喊降:“打開城門,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籛羅結也知道了前線情況,本來是投降的,然而聽到喊降宋兵囂張的話,改變主意,不投降了,就憑藉宗哥城的堅固,想讓我們投降,得求着我們,得勸說我們!

但這時候王文鬱已經與王巨取得聯繫,不投降就不投降吧,三軍將宗哥城圍了起來,再讓林廣帶着一支兵馬,前去東北勝鐸谷,王光祖同時也出兵渡過乳酪河,這裡地形比較重要,因此阿里骨分出兩千兵馬駐守,但在兩支宋軍逼迫下,並且勝鐸谷的蕃兵這時候同樣也得到前線消息,一個個放下武器,全部投降了。

兩部押着這些戰俘,折向南方渴驢嶺,這裡地形更重要,戰後,王巨於渴驢嶺東面置了綏遠關,西面置了峽口堡,連築兩個堡關,用來控制渴驢嶺。現在這個堡關沒有,有的只有兩個軍寨。

郭景修守在了東寨,蘇南黨徵守在了西寨,林文與王光祖繞到蘇南黨徵的後方,郭景修大軍向西逼近,與巴金堡一樣,宋軍來到後方了,無險可守了,也不是無險可守,關健是三軍士氣沮喪,兵力又少,蘇南黨徵只好率領三軍投降。

幾路宋軍匯合,押着蘇南黨徵來到宗哥城下,籛羅結號淘大哭,迫不得己,打開城門,一個個舉着手,走出宗哥城。

然而因爲他的頑固,王文鬱下令,將宗哥城中守軍的大小頭領,大小將領全部甄別出來,就在宗哥城外,包括籛羅結在內,全部絞殺。不過格殺的也只是這些頭領,餘下士兵全部放過了,這也是王巨所要求的政策,可以殺,也必須殺,但這個殺是震懾,而不是爲殺而殺,必須在震懾與安撫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時,南路的兩路宋軍也抵達了平西堡下。

得到這個消息,仁多保忠將他侄子仁多藺喊了過來,問道:“藺兒,你知道爲何我軍敗成這樣?”

“那個太保的詭計。”

“也不僅是那個太保的詭計,宋朝太大了,太富裕了,以前沒有一個強力的人物整合好,一旦有了一個文武雙全的梟雄,我國必然不敵。”

“太祖(李繼遷)如何能立國的?”

“太祖雄才大略,誰人能及,而且那時間也好,宋朝被遼國牽制。西北兵力空虛,所以太祖得以立國。”

“後來宋朝也多次派兵與太祖交戰,皆沒有成功。”

“你還不明白,那是太祖戰術應用得當。雖然宋朝未成功,可太祖也沒有真正將宋軍大敗過,只是拖得久,宋朝必被遼國所乘,由是讓太祖得以立國。”

“那遼國現在爲什麼不出兵啊?”

“我也不清楚。只能說那個皇帝是昏君。”仁多保忠恨恨地說,西夏滅掉了,遼國未必會滅亡,但沒有西夏牽制,遼國再想對宋朝耀武揚威,那是不可能了。

“我說這件事目的,是想告訴你,我們大夏完了。”

“怎麼會這樣?”

“你馬上帶着三軍向宋朝投降吧……暫時你恐怕回不去了,”仁多保忠被俘過一次,宋朝也談不上虐待戰俘吧。就是不停地勞動,不過依然提供了吃的喝的住的,就是要聽從命令,不得反抗,不得有異心,否則立即格殺,又派兵士看守着,並且在臉上黠了一個俘字,包括仁多保忠臉上也被黠了這個字,還是他回到西夏後。用藥水強行消除的,不過至今臉上還留下一塊傷疤,因此是休想逃回去了,他又說道:“但也不要反抗。一旦戰事結束,大約宋朝會釋放你們回去,那時請替我帶一句話給族人,以後安份守己吧。這天下再也不是大夏的天下。”

“叔父……”

“你不用哭,我已經被俘過一次,沒有臉再被俘第二次。”仁多保忠說到這裡,看着戰場,大聲喊了一聲:“屈啊。”

然後掏出夏國劍自殺。

仁多藺號淘大哭後,帶着餘下的夏軍向王巨投降,也沒有多少人了,來的時候是五萬兵馬,現在連兩萬都不足了,並且大半還是吐蕃人殺的,就是活下來的人,這幾天地獄般的生活,讓他們個個心裡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王巨受降,阿里骨又將結轄羅派來,問王巨我們怎麼辦?

王巨不滿地說:“你沒有聽過受降如臨敵嗎?”

結轄羅心中吐槽,俺們各部都被你逼到這份上,差一點向你跪頭求饒了,你還好意思說出什麼受降如受敵。

他無奈回去,王巨將所有夏軍戰俘押到平西堡外,至於隘道里的吐蕃諸族士兵,慢慢呆着吧。

然後王巨派人甄別,也就是將夏軍中六穀部與回鶻人各個首領甄別出來,足足有五六百人,王巨讓苗授將他們押過來,看着他們問道:“你們祖輩一直與中國友善,怎麼被西夏奴役了幾十年,一個個都願意做西夏奴才了?”

一人說道:“我們也是被逼的。”

王紫川提着皮鞭就要過去抽他,他弟弟王紫山也在這場保衛戰中受了重傷,心中氣憤哪,但被王巨阻止住,王巨說道:“因爲他們一逼,你們就與某拼命?”

“我們沒有拼命。”

“沒有拼命,這個城牆能撞成這樣?”

那人不好再回答了,總不能說那全是吐蕃人撞的。

王巨走了幾步,看着這幾百人,又說道:“不過我朝終是仁義國家,現在某還給你們一個機會,讓你們這些人釋放回去,也對各部代一個口信,某不久就要去蘭州,你們各部立即派人前來蘭州,向我朝獻忠,否則大軍到達之時,一律不赦。”

釋放的只有這幾百人,經過這場殘酷的戰爭,這些人也嚐到足夠的苦頭,也知道了宋軍並不是好惹的,那麼就能將這消息帶回涼州與甘州了,這是爲明年做準備的。

現在還是炎夏之時,但秋天很快就要到來,來不及平滅西夏了。

至於餘下的戰俘,以及吐蕃的戰俘,統統參加勞動改造,不但要修道路水利,還要押運糧草過來,同時還要修建諸堡砦,最少在這十年內,宋朝還要派駐一些兵力,才能利於這一地區的統一與融合。

王文鬱大軍也徐徐到達,兩面宋軍夾擊,阿里骨與各部族戰士一起放下武器,再度投降。

王巨沒有過問阿里骨,而是先將王文鬱召過來詢問情況,王文鬱也將大約的情況說了一遍,然後說道:“太保。發生了一件事,我也不知道做得對還是不對。”

王文鬱帶着大軍來到青唐城下,依然遭到了青唐城各貴族的反抗,犧牲了好幾百名戰士。進城後,各將領又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青唐城遠比涼州城更富庶,於是一起勸說王文鬱,王文鬱在諸將勸說下。終於以鎮壓反叛名義,將城中各個貴族家屬一起抓捕,然後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抄沒。

收穫頗豐,竟然是涼州城的兩三倍之多,不過提到了涼州城,王文鬱也開始吐槽。

涼州城內也得到了一些收穫,不提城外的牛羊,城內各個貴族家中同樣抄獲出一些金銀,玉石,皮毛。香料,珍貴的藥材,還有一些宋朝的銅錢,以及新發行的絹交。

有絹交不稀奇,實際有的絹交已經流通到了倭國占城那邊,就不要提受宋朝影響大的西夏與遼國。

另外就是大量賀蘭石,賀蘭石問題也不大,關健是王文鬱提前說好的,所繳獲的財富一半用來分賞三軍將士,但這些賀蘭石怎麼算?他可是少數幾個知情人之一。

以市價計算。由朝廷來得,朝廷必然吃一個大虧,分賞給三軍將士,那麼吃虧的則是三軍將士。無奈之下。王文鬱只好拿出一半,作爲賞賜,任由將士自己選擇,然後勸說他們儘早出手。

但青唐城中可沒有賀蘭石,並且因爲絲綢之路轉移到南邊,青唐城這些年受到戰火又少。因此得到了大量財富。

可是王巨沒有吩咐他們這麼做的。

王文鬱無法算計其後面,便刻意對王巨說了一下。

王巨道:“周卿,做了就做了吧,不過做了,則將這些貴族家眷一起遷徙到渭源,不要再留在青唐城了。”

“會不會影響青唐城未來的繁榮?”

“青唐城繁榮,乃是絲綢之路……”王巨停了停,他也在想這條絲綢之路,後人以爲的絲綢之路,多是指蘭州到涼州,這條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實際上絲綢之路有三條,北絲綢之路是從府州到北河套,再到賀蘭州,居延海那條道路,南絲綢之路則是從湟州到大非川這條絲綢之路。

因爲水土惡化,南北兩條絲綢之路全部末沒了。

不過因爲宋夏交惡,南絲綢之路居然再度起死回死。

然而隨着未來將河西走廊收復,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又會下降。

因此王巨下了一條命令,讓姚雄與林廣率領兩支軍隊,以騎兵爲主,再帶上一些嚮導與翻譯,兵出赤嶺,一路兵向大非川,一路兵向牛心堆、再折向東北大斗拔谷,以宣撫爲主,震懾爲輔,但不是治理,也就是將這一地區以後羈縻起來。

前者的目標主要就是讓沿途各部配合,朝廷再花一點錢帛,明天開春後,於道路兩側廣植耐旱樹苗,至少將這段道路兩側的水土保護起來。後者則是爲了大斗拔谷這個重要的關隘口,不過拿下河西走廊後,它也會成爲一條重要的商道。

不過過了赤嶺,由於水土惡化嚴重,各部族零散,人煙稀少,不需要動用多少軍隊了。只是林廣的任務更重一點,因爲西夏在大斗拔谷下築了幾個堡砦,控制着這條交通要道,史上後來西夏還於這一帶築了鼎鼎大名的仁多泉城,也就是讓劉法成名揚威的那個堡城。但問題也不大,此時哪裡西夏兵力少得可憐,並且後方也不可能派出兵力來援救。然後林廣於此再修建一座雄關,便完全可以控制着這條要道了。

接着王巨又接見了巴氈角,然後兩人商討了一件事,那就是扶立吐蕃新贊普,不過王巨直接挑明瞭,這個贊普只能說是王,而不能算是國王,只有象徵意義,因此扶立的贊普必須呆在開封城內。原來如果王巨這麼說,可能有人不接受,但是現在說了,能接受的人則多了,就是宋朝不扶立一個傀儡贊普,又能怎麼着?

這個贊普人選不是巴氈角,巴氈角也老了,而且他不是長子一脈,因此必須要木徵的幾個兒子當中挑選出一人來,之所以與巴氈角商議此事,由巴氈角出面,這個人選會得到更多吐蕃人的認可。那麼起的安撫作用也會更大,說不定以後每隔幾年,朝廷略略花一些錢帛,讓吐蕃一些大部族派出代表。去京城覲見這個贊普,那麼見着見着,雙方也就融合起來,能利於這地區的進一步安定。

巴氈角想了想說:“太保,選趙懷義吧。”

木徵三子。長子隴拶,不是隴拶族那個隴拶,發音很相近,因此譯成漢字,都成了隴拶,宋朝賜名趙懷德,次子邦闢勿丁,賜名趙懷義,三子蓋咓,賜名趙秉義。趙懷德與趙秉義皆在秦州洮州擔任着一些官職,只有趙懷義只有一個閒職在身。

所以巴氈角挑選了趙懷義,大哥與三弟在秦州洮州,也有一定的威望,那麼老三在宋朝京城,就等於有了保障。

王巨並沒有揭破巴氈角這個小心思,以宋朝的政策,能勉強硬一硬就算不錯了,還指望以後會加害趙懷義?當真是趙匡胤趙匡義復生不成?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會讓更多的吐蕃人放心。

他說道:“那就選趙懷義吧。”

王巨將這些安排好後。纔去了阿里骨與諸降俘那邊,王巨看着阿里骨說:“胡兒,你不是想要某的命嗎,爲何低下你這桀驁不馴的腦袋?”

“如果換成某。某會怎麼做,敗到這地步,某隻會有一條選擇,”王巨做了一個撥劍抹腦袋自殺的動作。

可是大夥都相信,就象這次最危險的就是平西堡幾千將士,王巨親自坐鎮在這裡。以前西北諸場戰爭。王巨同樣冒着槍林箭雨,上了戰場。而且不是僅是王巨,許多宋朝將士,甚至一部分文官都是這麼做的,就象貽害了永樂城的徐禧,同樣寧被殺死,也不投降。

“千古以來,成大事者,那一個不是多次出生入死,連死都畏懼,還想叛亂,還有想梟雄!某現在爲某以前的想法很慚愧,知道爲何嗎?因爲某以前將你當成了某的對手。你這個又蠢又懦弱的小胡兒,居然讓某放在眼中,某眼睛真是瞎掉了。” WWW _TTKΛN _℃o

王巨真沒有想到阿里骨會投降,當然也看不起他投降。

現在阿里骨在他心中,就象那些党項人、高麗棒子、東南邊的猴子一樣,不管你對他們再好,都不能滿足,而且你對他們越好,他們越想至你於死地。

也就是白眼狼!

但就是做了白眼狼,又沒有拼命的勇氣。

索性學習那幾百萬連族語都不會說的外門,他們也是一羣白眼狼,但人家只關上門來稱王稱霸,不會主動招你惹你。

再看看另一羣人,明朝皇帝,明朝皇帝罕出明君,但人家是怎麼做的,明英宗昏庸,被瓦剌人抓走了,就是不投降。李自成進京,崇禎自殺,臨死前只說了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也就是阿里骨還不如明朝那些昏庸的皇帝!

阿里骨臉色漲紅着,心想,我一定要忍,我一定要忍着,這是這個傢伙想殺我,所以故意激怒我。

不過王巨所以當着那麼多降俘面說,是有用意的,他又看着這羣頭領:“就憑你們這羣人,聽從一個小胡兒的調遣,甚至不顧祖宗之仇恨,與西夏人聯手,沒骨氣到這地步,還想做某的對手,這簡直是天大笑話。”

不錯,王巨是有意羞侮這些頭領,並且當着他們手下族人的面公開羞侮。當然,如果不是這一戰,王巨這麼做,可能讓這些部族更加同仇敵愾,不過經過這一戰後,不可能再有什麼同仇同愾了,那麼無疑就打擊了這些頭領在部族中的威信,至少會有許多普通士兵反思,我們爲什麼冒着巨大犧牲打這一戰,就算是守衛家園吧,但這個家園是誰的,不是贊普的,而是一個回鶻人的,一個小胡兒的,爲了一個小胡兒,死了那麼多人,悲不悲哀?

好了,不但各部族,就是各部族內部,也不會象以前那麼和睦了,如果以後宋朝政策得當,吐蕃這種土司制度(其實各部族內部就是南方土司制度)中的土司特權就會越來越少,沒了這些土司、頭領,這一地區也就能徹底和平了。

說完了,王巨又下令,將阿里骨等貴族與他們家人,同樣送到京城,你們也在京城呆着吧。

至此,河湟徹底納入宋朝的版圖。

不過王巨所做的還是震懾,包括殺人,然而想真正使得這一地區進入和平狀態,光靠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就象明朝殺官,結果官員越殺越貪,清朝殺官又殺百姓,結果官員越殺越貪,百姓越殺越反。

因此王巨就迅速去了蘭州,接下來湟州這一片地區,是徹底進入安撫階段了,先前惡人由自己來做,後面的好人得讓種誼來做。同時他也要將目光轉向了西夏,而且另一件事也要做了,那就是賀蘭石……謀劃了二十年的賀蘭石,終於到了派上用場之時!(~^~)

第347章 徐徐徐第801章 後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719章 雙鵰第14章 小翅膀第394章 開始了第629章 條件(上)第209章 真相第416章 潑(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73章 撈好處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31章 迷惑第403章 私軍(上)第373章 增兵第259章 屹立(中)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270章 縣學第728章 黃河第756章 第一步第658章 海戰(中)第463章 喜相逢第65章 拜節第26章 送禮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43章 逼第43章 大哥第331章 寬厚第779章 土豆宴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90章 五天第530章 跑吧第61章 六拜(上)第1章 背騾子第356章 世襲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07章 冒泡(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792章 大捷(上)第318章 資格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90章 好兆頭第267章 龍手(中)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570章 戲耍(下)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173章 攏心第401章 十條罪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1章 幸運草第238章 不能比第209章 真相第530章 跑吧第164章 蕃騎(下)第130章 吻合第351章 共妾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177章 買撲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82章 攔道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86章 鬧大吧(五)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12章 行歌第79章 人選第450章 門客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16章 驚喜第41章 聯親第179章 兄弟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778章 瘋了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60章 漁翁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17章 請求第226章 底氣第17章 有點少第608章 下馬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09章 聖儒(下)第178章 子安
第347章 徐徐徐第801章 後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719章 雙鵰第14章 小翅膀第394章 開始了第629章 條件(上)第209章 真相第416章 潑(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73章 撈好處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31章 迷惑第403章 私軍(上)第373章 增兵第259章 屹立(中)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270章 縣學第728章 黃河第756章 第一步第658章 海戰(中)第463章 喜相逢第65章 拜節第26章 送禮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43章 逼第43章 大哥第331章 寬厚第779章 土豆宴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90章 五天第530章 跑吧第61章 六拜(上)第1章 背騾子第356章 世襲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07章 冒泡(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792章 大捷(上)第318章 資格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90章 好兆頭第267章 龍手(中)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570章 戲耍(下)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173章 攏心第401章 十條罪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1章 幸運草第238章 不能比第209章 真相第530章 跑吧第164章 蕃騎(下)第130章 吻合第351章 共妾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177章 買撲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82章 攔道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86章 鬧大吧(五)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12章 行歌第79章 人選第450章 門客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16章 驚喜第41章 聯親第179章 兄弟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778章 瘋了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60章 漁翁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17章 請求第226章 底氣第17章 有點少第608章 下馬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09章 聖儒(下)第178章 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