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

韓縝問:“吳公,難道他想滅大理?”

王巨交待了滅占城後面還有一段話,臣聞崑崙關一役,儂智高生死不明,狄青憑一皇冠屍骸亦難斷定其生死,民間多雲儂智高逃至大理,欲犯巴蜀,故巴蜀百姓一日三驚,朝廷令蕭注楊文廣率兵西上,大理方獻奩盒,內裝一顱,雲,此儂智高也,然難以甄別。臣至廣南後,農氏多言,儂智高仍活於人間,於大理積攢力量,準備東山再起也。

流民破升龍城,臣派屬下前去掩埋受害百姓屍骸,又派交趾降將前往升龍甄別交趾皇室重臣,然發現諸多宗室重臣不知所蹤,臣多方打探,方知之多隨難民流竄於大理。臣已派使前去大理責問,令他們一一索拿歸案,然臣憂之大理難聽令也。

所以王巨的意思就是他將佔城的事解決了,再派兵西向,嚇一嚇大理。不過他手中的兵力少,又是從東路而去的,道路遙遠,因此請熊本與苗劉二人率五千騎兵、三千川兵,自巴蜀徐徐南下,兩相配合,威逼大理將交趾這些宗室重臣一一交出來。不然交趾以後難以治理,爲何?因爲流民馬上就要裝上船運回內陸,官兵也要一一撤退回來了,那麼還有許多交趾百姓返回家園。如果沒有這些宗室子弟與重臣呼號,章惇來到此間後,以他的才能,必然順利治理交趾。不過有了這些宗室子弟與重臣呼喚,說不定交趾又會烽煙四起,那麼這些遷徙的百姓非是救之。而是害之。

所以韓縝就有點兒不解。王巨說只是嚇一嚇。

而且說得不對嗎?

如果交趾真有宗室子弟逃到大理。登高一呼,以後交趾必然會有一些百姓揭竿而起,況且這些交趾百姓當真不恨宋朝嗎?

主要他是因爲知瀛州,與遼國談判疆界線“有功”調到西府的,因此對南方的很多事不大清楚。

吳充便解釋了一句:“韓公,你可知道王巨在廣南訓練了多少騎兵?兩萬有餘!”

“廣南那來的馬?”

“廣南有馬,那些蠻人喜養馬,多當作了食物。於是王巨從他們手中購買過來,又從大理購買了大量戰馬,並且爲此事置了自杞州。”

“原來如此。”韓縝終於明白了。

這事兒鬧得不小。

這個自杞有點兒麻煩,史上北宋滅亡,南宋只好從大理買馬,這纔出現了鼎鼎大名的茶馬古道,不但有滇馬,還有蕃馬。

然後自杞將特磨道封鎖了,逼得宋朝只能將馬道置在自杞道,羅殿國人也眼紅了。跟着插手了馬道。

南宋的馬貿易,那會有多大?一年少則幾十萬貫。多達到近百萬貫馬貿易。放在一個國家不算什麼,但放在兩個苦哈哈的部族裡,經濟立即得到好轉,由是兩個部族強大起來,得以立國,並且爲了馬道而互相攻伐。

羅殿國還好一點,特別是自杞國,腰裡彆着兩把刀,然後裝瘋賣傻,俺們不會說宋朝話,如意了馬上交易,不如意了撥出兩把刀就要砍人。一時間在整個南方都臭名昭著。甚至過份的是他們仗着南宋重心不在廣南,不但在橫山寨交易,還強行闖到邕州城交易。廣南的官員沒辦法向朝廷交差,所以只好說他們擁兵十萬,精騎過萬,爲了省事,只好牽讓他們……

王巨對這段歷史不大清楚,不過派了斥候打探,這時候自杞蠻們就有了這麼一點動向。

非是自杞蠻不好,而是這些蠻酋們不好。

這裡又要涉及到一個改土歸流與港燦的故事。

其實政治有時候與搞科研一樣,通了一樣,就能通數樣,所以纔有一個說法,以史爲鑑……比如司馬光善長權謀,《資治通鑑》裡就多寫的權謀鬥爭,看上十幾遍,也許做官會變得很容易……看老午的架空,會看到一個自幹五的一些想法,也會注意到歷史的另一些角度,制度,外交,財政,商貿,水利,農業生產,戰爭的後勤等等……

因此去年時王巨刻意誘惑這些蠻人動手,又逼迫其他蠻首獻出子弟來做兵士。

這個坑就埋下去了。

然後大批戰馬源源不斷地從特磨道與自杞道而來。

這些酋長們又眼紅了,不以爲他們真傻,那是裝傻裝強悍。史上大規模軍隊來臨時,這裡就幾乎沒有遇到過頑強的反抗。

然而許多村寨均分了田地後,又沒有族酋統治,因此這些酋首們開始下黑手了,發起了征伐。

另外也扣剋了諸兵士的薪酬……

內仇外仇一起產生了,今年春天王巨再度動手,權當是練兵了,幾乎將自杞道上三分之二蠻首處死,王巨這才上書請置自杞州,並且說了一件事,歸土歸流。

諸葛亮七擒孟獲故事家喻戶曉,唐朝還是延用了諸葛亮的做法,宋朝也是如此。

扶持一個或幾個豪強坐大,借他們的手統領羈縻地區的治安,也就是土司制度。

不過諸葛亮那是權宜之計,當真這些蠻首在朝廷扶持下壯大,就能忠心於朝廷?就算他忠心於朝廷,他們的後代呢?相反的,在手中力量越來越強大後,他們的野心也隨之增漲,所以纔有了南詔之殤!

那麼爲什麼又與港燦有關?

一樣的道理,港人治港了,於是扶持幾個有名望的商人,再借他們的手穩定臭港治安,發展臭港經濟了。

然而人性是自私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就象王巨,對宋朝是很忠心,不管忠心於這個國家還是趙氏家山,但只要趙頊苗頭不對,相信王巨立馬乘船去海外做海外王去。

在國家扶持下,這些人生意越做越大,然後擠壓了小市民的生存空間。貧富嚴重不均了。生存矛盾嚴重。外國勢力進入後,迅速就造就了大量港燦。香港也就成了臭港了。

然而這些人真的會對國家忠心嗎,官員們都很少有幾個人做到愛國,況且是商人?看到苗頭不對,立即撤資逃跑。所以報紙登載某某人跑了,何必之,空讓人笑掉大牙!

因此這個政策從開始就是錯誤的,當然。也無妨,總會有錯的政策對的政策,李世民還犯錯呢。調整就是了。這個虧吃了權當一個教訓,亡羊補牢,來得及補救,但別登……

不過這些蠻首們危害那可是比某某商人要大得多。

他們真會造反,真會殺人。所以一些蠻首們以世襲故,恣肆虐殺百姓,爲患邊境,“漢民被其摧殘。夷人受其荼毒。”就象偏遠的夔峽路,一些蠻區至今仍挖人心肝爲食。擄掠漢人當奴隸,宋朝裝傻裝不知道,王巨也裝傻裝不知道。不然怎麼辦,能找到解決辦法嗎?

所以一直到明朝,纔想出這個政策的失誤,於是出現了改土歸流。

具體的是兩種策略,一是從上而上,先改土府,後改土州。不過王巨考慮到眼下現實的環境,增加了一條建議,也就是以漢官爲流官,爲主官,土官爲輔官,實權在流官之手,輔官則起安定輔助之作用,用以將各個生蠻地區百姓治理融合起來。

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進行,如有的土官絕嗣,後繼無人,或宗族爭襲,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間互相仇殺,被平定後,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鎮壓後,以罪革職,改由流官充任。

三是土官不法,殘忍,導致境內百姓怨聲載道,主動請求朝廷革除土官世襲,那麼朝廷就立即派出官兵與其境內百姓裡應外合,將這個蠻首剷除,改爲流官。

也就是有機會,就立即抓緊改流,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改流。

但王巨補充了一句,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得創造機會,可前提就是有機會,真正沒有機會,那麼就不能用兵,否則代價太大了,弄不好就會陷入持久的戰爭。

就象王巨這次改土歸流,多是沒有機會,但他故意將兵士的薪餉發給這些蠻首們,讓他們扣剋,然後藉助寨中的兵士之手,裡應外合,將這些蠻首一一剷除。但王巨如果不這樣做,而是強行平定,那將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這必須說清楚的,否則以後有大臣畫虎不成反類犬,激起了民變,反而成了王巨的責任。

爲什麼要這樣做?

一是平均了財富,財富懸差不大,民情就不會激憤,反之則反之。那怕進入了現代社會,不愁衣食,如果貧富懸差過大,還會有許多百姓內心不平。

二是沒有了首領,就不容易集結各村寨百姓,百姓集結不起來,就不會產生造反起義的什麼。

三是沒有首領,沒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百姓就不敢對抗官府。

所以後世的中國得感謝朱元璋,老朱雖然殘忍,可棉花就是他推廣種植的,改土歸流也是他的創意……如果沒有改土歸流,就沒有云南這個大後方,那麼抗戰時局面……不堪想像了。

王巨在廣南西路花的錢帛嚇死人,不僅僅是開發,還有一部分也就用在改土歸流上了。可以說現在廣南自宜州橫山寨往東,三成蠻人地區實施了改土歸流。雖然七成地區依然是土司制度,但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況且就是這七成地區,大部分地區也在推廣漢化政策。

王巨將改土歸流的構思上書了朝廷後,又請求朝廷派流官過來。

於是自杞州一切爲二,劃分爲一州兩縣,朝廷擇了廣南的幾名進士過來擔任州縣的流官。王巨又挑選了一些忠厚的蠻首擔任縣尉,每一個縣好幾個縣尉,多了權就薄了。

然後看大理那邊的反映,沒想到大理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大約他們看到交趾的慘象,有些畏懼,自杞對他們來說,也過於遙遠,平時無法管轄,因此不大在意,兩相結合,默許了宋朝經營自杞州。但這並沒有結束,王巨又讓各村寨挑選幾個精明強幹,略懂一些漢語的丁壯,讓他們到一些漢人主戶家做僱工,但不用這些主戶發薪酬,薪酬是王巨發放了,主戶的責任就是讓他們幹活,教導他們怎麼去幹活。幹什麼活呢,就是農耕生產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學會先進的農耕生產,而非是什麼刀耕火種。那麼一年後,他們返回各村寨,也就將先進的農耕生產技術帶回各村寨。否則還是象撫州蠻那樣,俺們吃不飽了,只好下山來做強盜了……甚至往大里說,他們帶回的不僅是農耕生產,還有漢人的語言,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利於雙方的融合。

可大理那邊沒動靜,相反,這事兒在宋朝鬧得可不小。

宋朝政策,消積防禦唄,既然消積防禦,如何贊同主動進攻式的改土歸流?於是紛紛上書,自此朝廷南方進入多事之秋。

不過讓許多人失望萬分,經過王巨的治理,整個廣南西路似乎又要進入“大同”狀態。至少幾乎沒有再象以前那樣,有許多抄掠現象,或者販賣人口導致大量人口失蹤。

實際餘下的各個蠻首,看到如今廣南西路的變化,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省怕被王巨與寨中送出去的士兵聯手“平均”了,哪裡敢有小動作?

整個廣南西路似乎進入了北宋管轄史上最安靜的一年。

以這種狀況,讓這些士大夫們能說什麼?難道這種安靜也叫多事之秋?因此說着說着,就沒有聲音了……

而且再說下去,那很不好的,王巨爲什麼能成功,就是均田產,打土豪,贏得了廣大蠻人平民的心。那麼宋朝要不要仿效呢?

吳充不是說改土歸流,早就不討論它了。

他說的王巨置了那麼多騎馬,當然也花了很多很多的錢。

南方的戰馬沒有北方的貴,可一匹同樣也得花不少錢。不僅是戰馬,還是騎兵的相關配置,如弓箭,馬刀,馬甲,以及其他裝配,一個騎馬從馬到裝備,可得花不少錢。

而且養馬費用同樣很高昂。

然而王巨養了那麼多騎兵,這個騎馬用在什麼地方了?僅僅是曲珍帶着五千騎兵南下與占城人打了幾場小戰役。這必然不是王巨的作風。

再說通過王巨,他們也得到許多真正南方的情報,以南方那種密集的雨林,除非在特定的場合,否則騎兵罕能派上用場。這也是南方這些國家出現大量象兵的原因。

那麼王巨爲什麼置那麼多騎兵?

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38章 小人第476章 鼓聲(下)第470章 動援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34章 羞侮第556章 生疑第449章 非急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57章 拿捏(下)第727章 鬧劇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48章 又坑了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609章 兇狠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741章 裂車(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96章 放榜(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63章 喜相逢第334章 翻盤第837章 三明第446章 下江南第121章 省試第214章 故人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78章 不合格第493章 夜襲(下)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57章 拿捏(下)第315章 青澀第264章 朱序(上)第729章 考驗第649章 海盜(中)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327章 錦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60章 漁翁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30章 兩顆心第2章 黑蜂盜第51章 想法第422章 楹聯第20章 講道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18章 拯救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88章 泄露第710章 山匪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805章 授業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25章 有點難第480 勸說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530章 跑吧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750章 張睦(下)第50章 滿意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61章 堯舜(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39章 投名狀第392章 合資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829章 機會?第423章 畫花第125章 有點難第306章 愛護第591章 良臣第37章 魅影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334章 翻盤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468章 旅(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206章 重諾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108章 姐第762章 咬死第444章 二王(上)
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38章 小人第476章 鼓聲(下)第470章 動援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34章 羞侮第556章 生疑第449章 非急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57章 拿捏(下)第727章 鬧劇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48章 又坑了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609章 兇狠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741章 裂車(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96章 放榜(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63章 喜相逢第334章 翻盤第837章 三明第446章 下江南第121章 省試第214章 故人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78章 不合格第493章 夜襲(下)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57章 拿捏(下)第315章 青澀第264章 朱序(上)第729章 考驗第649章 海盜(中)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327章 錦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60章 漁翁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30章 兩顆心第2章 黑蜂盜第51章 想法第422章 楹聯第20章 講道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18章 拯救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88章 泄露第710章 山匪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805章 授業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25章 有點難第480 勸說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530章 跑吧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750章 張睦(下)第50章 滿意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61章 堯舜(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39章 投名狀第392章 合資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829章 機會?第423章 畫花第125章 有點難第306章 愛護第591章 良臣第37章 魅影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334章 翻盤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468章 旅(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206章 重諾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108章 姐第762章 咬死第444章 二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