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良臣

可能野龍咩勝聽不懂,王巨這是指爲了上位的戰鬥,從這一刻正式打響了。

想要和氣生財,那是不可能了。

非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再無妥協的餘地。

其實輿?論戰早就打響。

就象幾個月前獻俘軍去京城,開始時百姓所傳言的,朝廷未發賞賜,那是王巨暗中派人散發的。至於後來的傳聞,則與王巨無關了。究竟是曾布,還是趙子幾等人暗中散發的,或者王安石也參與了,王巨不得而知。

不過王安石改革科舉,一是廢除對官員沒有多大幫助作用的詩賦,以便讓士子關心時政國策。

二也是能過新儒學爲試題,對士子洗腦。

只可惜王安石也想錯了,在多數精英反對聲中,即便這樣洗腦,效果也很慢。

也許平安渡過二十年後,真讓王安石洗成功了。

關健那可能給他二十年時機。況且這樣做,王安石觸犯了一個最大的禁忌,他想做聖人,那麼置趙頊於何地哪?

所以不要做聖人,就象王巨擺明了,俺就是所謂的小人,不要碰我,那反而效果更好一點。

想到這裡,王巨又說道:“傳於百姓時,必須着重說一句,我沒有贊成變法。”

“那介甫公會更生氣的。”

“無妨。沒有這個傳聞,介甫公也知道我不支持他的變法。”王巨說道。

王安石變法,本質上還是好的。宋朝不變,再象趙曙時爛下去。不用等金人來。就完蛋了。

可因爲斂財過重。確實在民間風聞很不大好聽。

如果王安石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也許王巨會做他的左膀右臂,助王安石變法,自己也能提前上位。關健是王安石聽不進去,連薛向的話都不能聽。讓王巨怎麼投靠。

所以王巨想上位,只有兩策,一策慢慢等,等到趙煦即政。那得等到那一天?

還有一策,那就是元豐時上位。

那時候應當國家財政也好起來了。

這一點很重要。

象現在,即便趙頊破格給王巨上位,王巨也要被迫着將那個黑窟窿填上,那還是會斂財。

這也是王巨略略同情王安石的地方。

不要小看了這個斂財,變法前宋朝財政只有一億兩千來萬。變法後巔峰時是一億八千多萬。

免役錢近七百萬不能算。

坊場河渡雖是王巨剽竊過來的,但它確實是良政,也不能算,這個一年也有四五百萬。經過王巨改良後,似乎去年達到了近六百萬。

那麼餘下的還有近五千萬。這中間有農田水利法,與方田法增加的兩稅。有一千多萬。

另外就是寬剩錢有四百萬,青苗貸收入近四百萬,薛向總掌南方調度,帶來的隱形收入有一千多萬,還有市易法有好幾百萬,以及其他手段,又斂出了幾百萬。

因此直接斂出來的財政是兩千餘萬,並且這個實價比還非常地高,全部是匹與貫,而非是石與束。

所以這才飛快地將那個黑窟窿漸漸填上。

這時候誰做首相,要麼不做爲,讓趙頊生氣,要麼做爲,讓天下人痛恨。

還有一個例子,範純仁搞種古。

未來範純仁知慶州,種古以強盜罪名捉了幾名蕃人流放到南方,路過慶州城時,蕃人向範純仁喊冤,範純仁強行攔下,經過訊問,範純仁得知幾名蕃人乃是種古手下屬吏,並非強盜,是種古爲了避罪,將知情人遠放。

所以範純仁將幾名蕃人釋放回家,又上書朝廷,朝廷立即下詔,將種古以誣陷罪流貶。

不仔細讀,可能看不出來問題,但仔細讀,實際真有不少問題。

一慶州知州若是不帶安撫經略使的差職,只能算是環州知州名義上的上司,不能真正全部去插手。最少範純仁若有懷疑,可上書朝廷,而沒有權利真正矯正種古的判案。

其次種古值得爲了避罪,誣陷幾個蕃子嗎?避什麼罪,難道強盜沒有抓到嗎?若那樣,那時慕容各族桀驁不馴,豈不是無數慶州官員一一要落馬?

因此這個案子有很多疑點,大約範純仁這麼幹激怒了種古,種古上書反擊,說範純仁擅自發常平倉糧賑貸,收買民心。

這年陝西似乎有饑荒,範純仁散發常平倉蓄糧賑濟,胥吏勸範純仁上書朝廷才賑濟。範純仁說等不及了,因此直接開倉賑貸。

然而範純仁這麼做,確實是越權辦事,再說置中書於何地,難道朝廷連災民也不救嗎?所以種古也沒有冤枉。

朝廷派了中使下來查,一查確有此事,那就先抓起來吧。然而老百姓來了,萬餘人阻於路上,流淚阻止,有的還跳到河中搞議。所以朝廷判決迅速下來,種古繼續判誣告貶斥,範純仁則以其他過錯,黜知信陽軍,然不久就轉成知齊州。齊州就是濟南,在宋朝也是一等一的大州。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而且是最高級的輿?論力量,那就是人心所向。

因此王巨計劃是元豐後期,看有沒有機會上去,那時不能上去,王巨將會心灰意冷了。經過元佑之亂,宋朝還想好得起來嗎?

不過那時候想上去,想要改良王安石的變法,想要鞏固地位,暫時就不能與變法沾上關係,王巨纔有說服力。

王巨不會對野龍咩勝說的,但野龍咩勝也會忠心地去執行。

錢東春帶着侍衛下去調查。

然而在慶州轉了幾天後,感到訝然。

王巨以前知華池縣時,乃是窮吊絲一個,不知道怎麼當官。天天跑。跑得老百姓感動不已。但那是華池縣,面積不大,騎馬兜上幾天,就將整個縣轉下來了。在慶州不能這麼做。

不過現在王巨也有了做官的經驗,他沒有過學習司馬遷所說的“無爲而治”,只是儘量地不折騰百姓。

但也爲了,比如執法時儘量做到公正,無論貧富。不偏不袒,就是這一條,實際也很難做到的。

其次就是扶持工商業。

用那些百姓的存款,發放低息貸,扶持了三十幾家作坊。

然後暗中唆使百姓於寧羌砦、歸德堡、清平關邊上與西夏人交易。

當然,王巨不能公開下令這麼做,畢竟朝廷只默許了兩個互市,皆與慶州無關。

因此讓百姓自發地前去交易,然後暗中下令官兵與胥吏不要去阻攔。

宋朝之富得感謝柴榮,因爲柴榮早年爲義父謀賺錢帛而去行商。知道商業的意義,所以國策對商業變得重視。趙匡胤幾乎將柴榮的國策全盤拿過來了。這才造就了宋朝的商業繁榮。

然而還沒有人能真正弄清楚工商業的意義。

這些作坊辦盛起來,商業繁榮起來,不僅給慶州官府帶來許多稅收,而且也養活了許多人。

特別是一些陶瓷作坊,以及相關的器械作坊,正是因爲王巨等於公開默許了邊境有三個互市,他們所生產的器具才源源不斷地銷售到西夏,再從西夏商人那邊換來了皮毛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當然,西夏人對此也歡迎之,畢竟這些物資西夏罕有出產,它們到來,互補有無,對西夏的發展也有幫助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有利的政策,如大牲畜等不計入財富去分戶等。

以及將僧道戶去掉,增加了善戶。

也就是僧戶與道戶,還要攤派,然而平時在鄉間名聲好的,做善事的人家,四等戶以下沒有攤派,三等戶以上也有一些扶持。這對改善民風也產生了幫助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前線不再在淮安鎮一帶了,而是推到了橫山地區,後方百姓可以安心地安居樂業,去耕種,去放牧,去行商……

其次那次運鹽,也給所有百姓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因此慶州百姓的安定幸福,幾乎是錢東春臨來之前無法想像的。

他甚至懷疑慶州馬上要進入夫子所描寫的大同境界。

至於王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更不用說了。

錢東春還親眼看到讓他感到震憾的一幕,那天早上他準備出城,在城門口有一個茶棚,一個老婦人挑着一擔果子準備進城賣,大約也挑累了,便在茶棚裡吃了一碗茶,然後掏出一個銅板付錢。茶棚老闆死活不要錢,說你都這麼大歲數了,還擔果子來賣,家中情況一定很不好,這個茶錢我不能要。

老婦人沒辦法,只好再三說多謝,起身準備繼續挑這擔果子,結果一個小夥子殺出來,搶着替她挑,說,大娘,我替你挑到坊市上吧。老婦又拉扯,但拉扯不過,只好讓這個小夥子挑到坊市。老婦人又說感謝,小夥子說不用謝啦,下回有困難找慶州德仁坊的黃小三,那就是我,我會盡量幫助你。

錢東春一路跟着,簡直看傻了,然後與那老婦交談,爲什麼這麼大歲數還出來賣果子?老婦說兒子戰死了。

那不是有撫卹嗎?

老婦又說,是有撫卹,不過還有好幾個孫子,還好官府免了稅賦,不然生活就難了。

錢東春又試探地問,那麼你恨知州嗎?

老婦立即發怒,你說的是什麼話,我若有第二個兒子,還會讓他上戰場。然後又合什,佛祖保佑明公在慶州多呆幾年,那慶州百姓就有天大的造化了。

居然能讓百姓拜伏成這樣……

錢東春就站在哪裡發呆。

但這背後他是不知道的,何謂善戶,修橋鋪路,扶助弱小,見義勇爲,尊老愛幼,興學重教,只要是上屬範疇,有若干事蹟者,平時在鄉里名聲又不錯,那麼即可上報善戶行列,一旦官府覈實後,四等戶以下就沒有攤派了,甚至稅賦都沒有了。三等戶以上者,也會有各種福利。

而且王巨自己也帶頭,偶爾出去,幫助一下百姓。

所以慶州出現了古怪的一幕,許多人在做好事,但做了好事後,又喜留名。

然而錢東春上哪兒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他到處轉了轉,越轉越是心驚。乖乖鼕鼕,這是怎麼治理出來的。難怪這個小知州有傲氣,說我也造福了許多百姓。

看得差不多了,他騎馬回去。

當然,看後種種,也讓他昧不下良心瞎說八道,於是將他與王巨對答說了一遍,反正王巨在奏章上也寫了。然後將他的調查,以及在慶州所見所聞,包括連鹽州百姓都在邊境的堡砦前大聲哭泣,念着王巨的好處也說了出來。

後面的他其實只看到一面,來的百姓自然受了王巨的好處,但他們並不能代表鹽州所有的百姓。可錢東春不知道啊,不知道就想不通了。慶州百姓還能解釋,然而鹽州百姓乃是西夏人,王巨弄死了多少西夏人哪,怎麼也懷念王巨?這讓他抓狂了。

一一講完後,錢東春又說:“陛下,大宋之良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是謂此子也。”

這是錢東春對王巨的評價,但只是評價,隨着王巨這道奏章上來,以及楊繪那個口供,連他也不知道會掀起多大的風波……

第423章 畫花第816章 響第71章 天塌了第11章 圍殺第97章 放榜(下)第71章 天塌了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16章 潑(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04章 幾振(下)第773章 開業第206章 重諾第417章 請求第388章 交好他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65章 朱序(下)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39章 國賊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591章 良臣第192章 初戰(下)第662章 破城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25章 心機第162章 立威(下)第592章 修房子第198章 遷徙第35章 關學第429章 道第712章 兩個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661章 自曝第384章 《感事》詩第603章 幾振(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05章 授業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26章 捉婿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384章 《感事》詩第571章 貴人第772章 不殺第466章 笑話第291章 一扇窗第644章 長城(上)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79章 黃雀(上)第300章 一箭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631章 不過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447章 一頃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59章 落幕第728章 黃河第283章 應戰(上)第853章 囚籠(上)第181章 神文字第451章 聖斷第397章 名額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443章 市易第739章 裂車(上)第276章 威名(下)第391章 鬥將第574章 維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680章 黃雀(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231章 迷惑第378章 新語第212章 行歌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21章 真相第540章 春雷第519章 天上(上)第470章 動援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
第423章 畫花第816章 響第71章 天塌了第11章 圍殺第97章 放榜(下)第71章 天塌了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16章 潑(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04章 幾振(下)第773章 開業第206章 重諾第417章 請求第388章 交好他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65章 朱序(下)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39章 國賊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591章 良臣第192章 初戰(下)第662章 破城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25章 心機第162章 立威(下)第592章 修房子第198章 遷徙第35章 關學第429章 道第712章 兩個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661章 自曝第384章 《感事》詩第603章 幾振(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05章 授業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26章 捉婿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384章 《感事》詩第571章 貴人第772章 不殺第466章 笑話第291章 一扇窗第644章 長城(上)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79章 黃雀(上)第300章 一箭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631章 不過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447章 一頃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59章 落幕第728章 黃河第283章 應戰(上)第853章 囚籠(上)第181章 神文字第451章 聖斷第397章 名額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443章 市易第739章 裂車(上)第276章 威名(下)第391章 鬥將第574章 維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680章 黃雀(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231章 迷惑第378章 新語第212章 行歌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21章 真相第540章 春雷第519章 天上(上)第470章 動援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