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找骨頭(上)

“稟報太后,外面京城聽聞王子安回來,皆是歡喜雀躍。”小太監小心地回答道。

“扶哀家到官家哪裡去。”

“喏。”

高滔滔找到正在批閱公文的趙頊。

她說道:“頊兒,聽聞王子安給你帶來六樣大禮?”

其實這六樣大禮不是帶給趙頊的,而是帶給整個宋朝的。

所以這就是最搞不好的地方,包括彼岸,諸人以爲所有一切都屬於王巨的,連同老百姓都是王巨的……

幸好王巨將大家召集,將這個觀念得以部分糾正。

趙頊也抱着這種想法,他答道:“母后,不錯,確實是六樣豐厚的禮物。”

“頊兒,此子看似粗魯囂張剽悍,實是心機深沉之輩。”

實際以前高滔滔對趙頊印象不錯,特別是王巨將那個竹紙作坊全部賣給高家。然而問題是文彥博他們對王巨印象太差了。

他們雖不能經常見到高滔滔,可高滔滔在宮中時常召集一些婦人來會聚解悶,那麼是那些婦人,司馬光的夫人,文彥博的夫人……好了,好人就怕三挑,壞人就怕三勸。

經常性洗腦之下,高滔滔對王巨的印象也漸漸惡劣起來。

趙頊就不高興了。

別的不說吧,就說那些金銀,在這幾年彼岸將會交給宋朝三百萬兩金子,兩千萬兩銀子,價值一千億文,一貫只有七百幾十文,多少貫哪。

就是每年獻給遼國的歲幣合在一起,不過一百萬貫左右吧,這些金銀整整相當於近一百三十年給遼國的歲幣!

況且其他幾樣禮物,那一樣是差的?

母親怎麼能如此評價呢?

高滔滔說道:“頊兒,此子爲何將那種新機器一半契股讓給個人?”

“便於推廣,相互監督。”

其實宋朝的“國有企業”種種弊病,大家早就清楚了。就象許多坑礦作坊,未執行坊場河渡改革之前。許多坑礦作坊都處於虧本狀態,然而給私人承包後,一個個反而盈利了。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關健是宋朝的稅賦體制十分地不健全,如果象天朝那樣。執行增值稅,大家都懂的,那是百分之十七,即便對小規模企業扶助,起步價也達到了百分之三。也就是宋朝的往稅乃是天朝的最低稅率,不急,還有工業用水用電,是民用的近兩倍,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各種想不到的費用,如果不是大長老反腐,就是招待官員來吃啊喝的送的,就夠喝一壺了。

因此不能譏笑宋朝的斂財,只能說宋朝斂財制度不完善……

於是王巨推出蔗糖作坊時。採用了合營方式進行。

王巨交出來了,管理漸漸混亂了,再加上彼岸也出現了蔗糖,雖不對宋朝出售,但向倭國高麗銷售了,因此利潤空間反而在漸漸下降,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高滔滔卻說道:“頊兒,你看人太簡單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用這一半契股。拉攏一部分貴戚,以便推行齊商稅。”

“母后,以最小分岐推行齊商稅,錯了嗎?”

“不論對錯。哀家說的是他的心思。”

“母后,誰都有心思,都有手段。”

“可是他向你討要權利。”

“母后,王子安在京城爲相只有三年辰光。”

“哀家擔心的不是他在京城的三年,而是去了陝西的三年,那時他會掌控二三十萬陝西軍隊。”

“母后啊。兒臣這樣說吧。這二十多萬,或三十萬軍隊,包括禁兵,蕃兵,鄉兵,他有能什麼能力將這麼多不同的軍隊一起攏住心,非是攏住他們攻打西夏,而是謀反。就是有這個本事,這些軍隊分散在各地,西到河州,北到綏德軍,如果想謀反,必須將軍隊一起向潼關集結,軍隊給他攏住了,那麼多官員能給他攏住?那麼多官員給他攏住,還有將領,百姓,可不可能。”

“頊兒,你忘記了安祿山?”

“這正是兒臣要說的,安祿山能攏住幾路節度,正是唐朝給了他軍政財所有的權利,包括鑄錢權。”

“也是王子安所要的。”

“母后,聽兒臣說完,安祿山在河北經營了多少年?給王子安的時間只有三年,這三年不是讓他呆在陝西,兩年時間整頓軍隊,餘下一年,就要伐夏了。兩年時間就能將所有陝西官員、將領、將士一起攏住?就算是攏住吧,不僅要有承諾,最少要給這些人一些好處吧。況且這麼多軍隊糾集,兵向中原。我朝必有防備,河東河北與京城同樣有龐大的軍隊,只要堵住潼關,或者於洛陽防禦,最少能維持一年時間吧。到時候不說別的,糧食物資,他就無法週轉了。兒臣說的,母后會意了吧?那就是他何必將彼岸的錢帛一起捐給朝廷?收買人心要錢帛,暗中準備大量的糧草也要錢帛。然而現在他讓彼岸將坊礦作坊便賣,以籌得金銀,給朕置辦銀行司。如果他有反意,豈不是史上最愚蠢的謀反者?”

“頊兒,你能知道彼岸有多少金銀嗎?”

“母后,彼岸這些年來捐助了多少,實際就是這兩年,彼岸還陸續地支持了雲南路一些物資,只是朕裝作不知道罷了。就那麼一點人口,難道彼岸到處是黃金嗎?”

高滔滔無語了。

王巨以前說過,說倭國是金銀故鄉。

金銀礦多啊。

但不過在前年秋後,才陸續找到一個大銀礦。

所以面對這麼龐大的金銀,趙頊也不會產生什麼疑心了。

實際他也說錯了,王巨不會謀反,就是想謀反也不敢謀反,不是他說的這些,真想謀反,只要能攏住兩萬騎兵,然後找一個藉口,將兩萬騎兵迅速馳回京城,來一個斬首,趙王朝就完了。

但爲什麼不敢謀反。

斬首容易。後面的則很難了。現在宋朝並沒有失去民心,如果王巨真敢這麼玩,馬上宋朝就會四分五裂。即便王巨利用海外的優勢,最後花費十幾年二十幾年時光。將天下安定下去,那也成了一片爛攤子,王巨本人也年老了。那麼又何苦之?想做皇帝,不如到彼岸做一個逍遙王了。相信二十年後,彼岸怎麼着。也有兩千萬以上的百姓吧,並且不用擔任何風險。

不過所站在的角度不同,考慮的方向也不同。

有人也在考慮方向……

安燾貶到了青州,實際青州乃是京東路名義的首府,宰相外放最佳州府,無疑是洛陽、大名、京兆、應天、太原,然後就是青州了,杭州、江寧、成都還在青州之下。

請記住,安燾並不是首相,只是一個戶部尚書。而且白天,非是王巨挑釁他的,是他率先對王巨發難的。

所以雖貶放出去,職官未扒,也不算太重的貶職。

並且銀行司成爲現實,王巨要推行齊商稅,在這時候,也容不得反對聲音。略貶一下安燾,不過是一個殺雞賅猴罷了。

不過有的人還是略略有些不滿的,雖然他們在這個滿京城百姓的歡呼聲中。不敢表態。

另外,還有一些人,平時與安燾交好。

因此有幾個士大夫來到安家,包括範純仁。秘書省正字範祖禹。

範純仁還好一點,安慰了幾句。在他心中,認爲王巨是粗魯的,沒有禮教的,但也沒有否認王巨對國家的忠心。

所以什麼都不好說。

範祖禹卻是哀聲嘆氣。

安燾道:“堯夫,淳甫。你們不懂,我先說一條,你們以爲一匹絹絲能做成多少張十文錢的絹交底?”

這裡要說一下,一匹絹究竟有多少面積?

首先是長度,大家都以爲一匹絹長度是十丈,三十多米。似乎各個書籍也是這麼記載的。

然而這樣以爲那就錯了。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也統一了度量衡,然而只是初步的統一,實際歷朝歷代度量衡與計量衡一直很混亂。

首先說重量,古代一斤是十六兩,但到了長度後,又成了十進制,一丈等於十尺。因此王巨想在彼岸廢除十六進制,規訂一斤是十兩,然而百姓很不習慣,王巨無奈了,只好停止一斤十兩制度,重新恢復了一斤十六兩。

這樣還不算混亂,就象一斗等於十升,但一石等於多少鬥?十鬥?NO,石是重量單位,以米算,一石米不過八斗左右。

然而還不算混亂的,最混亂的就是錢,一貫錢多少文,一千文?錯。一貫錢在宋朝標準是七百幾十文,後來銅錢稍鬆一鬆,是八百多文,九百多文當成了一貫錢。

與朝廷無關,而是百姓自己默認的數量。

然而隨着宋朝安定,特別是宋真宗鹹平之治後,經濟迅速繁榮,也導致貨幣嚴重緊張,嚴重缺乏銅幣,於是一貫錢在私商裡,往往只有五六百文錢。

不服,那麼用重寶吧(也就是宋朝發行的大錢,略大一點,一個銅板相當於十文錢)。

用重寶不服,那麼用鐵錢吧。

用鐵錢不服,那麼用紙交茶引鹽鈔吧!

但也不能怪宋朝不作爲,真的沒有充足的貨幣啊。

不過到了宋徽宗時,開始胡來了,不計國家經濟地濫發楮幣(楮皮做的紙幣),導致物價失控。因此紙幣雖有進步意義,但在明清都沒有執行了。

所以一匹絹長度是十丈,也不能當真。

真正的標準乃是四十尺,但放在絹上,四十尺就是十丈!

但不急,四十尺也不是十三米多,因爲各朝各代尺的長度不一樣,甚至同一朝代,不同時期長度都不一樣。大約是西周四十尺相當於23.92市尺(797.25釐米)。漢,27.74市尺(915.58釐米)。唐,37.3574市尺(1245.12釐米)。宋,36.9009市尺(1229.90)。

所以古代人稱丈夫,不是身高達到三米多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這個一丈,是一米九幾。

當然,身高達到一米九幾,在古代是相當驚人了。

一匹絹的長度還好統計一點,寬度更加混亂了。周朝一匹絹的寬度是二點二週尺(1.3150市尺,43.83釐米)。漢朝,2.2漢尺(1.5247市尺,50.82釐米)。唐朝,1.8唐朝(1.6811市尺,56.03釐米)。宋朝,2.0宋尺(1.8450市尺,61.49釐米)。

可能大家很失望了,一匹絹不足八平方米。

但看看市面上的真絲圍巾吧,一條真正的真絲圍巾最少得要一百多塊錢,一匹絹能裁減三十多條真絲圍巾。

莫急,這個真絲圍巾在宋朝不是價值一貫多的那種良絹,只能算是小絹,小羅(薄紗絲絹),一匹小羅只有五六百文,六七百文。

一文錢能抵六塊錢!如果按照茶葉計算,一文錢當抵兩塊錢。如果按照鹽計算,一文錢只抵五分錢!

這與安燾所說的無關。

安燾所說的是面積。

王巨拿出的樣本共有五種絹交,對照着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五個皇帝。

一百文的最大,相當於一個半一百元人民幣大小,十文錢的最小,相當於五十元人民幣大小。

這個沒有異議,不能讓宋英宗爬到“祖宗”頭上吧,或者與祖宗一樣尊貴吧。

安燾異議的是這個面積與絲料。

如果用正常的絹布,一匹絹能裁減七百二十張十文錢的交底,但這種新交,有一特點,厚實,厚密。

否則何來的兩面印染而不涔色,其實光是厚實與厚密還不行,必須要採用新方法紡織交底,然後用特殊的顏料以及專門設置的器械去印染,才能保證兩面不涔色。

這樣一來,它所用的絲料相當於近五倍的絹布絲料,近八倍小絹的絲料,近十倍小羅的絲料。

好了,一匹絹只有裁減不到一百五十張十文錢的交底。

即便用了稍便宜的廣南生絲,如果加上人工成本,機械成本,顏料成本,只能勉強維持其成本。如果調度不當,說不定印染這種十文錢的絹交,還會虧損。

範純仁還在迷糊,安燾又說道:“堯夫,你再想一想,馬上就要推出幾千萬貫交子了,得用多少絲料?”

範祖禹拍了一下大腿道:“安公說得對啊,此舉害國害民哪。”(。)

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30章 吻合第102章 蛋痛了第474章 鼓聲(上)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124章 觀燈第817章 一波波第183章 賽跑第488章 泄露第564章 退一步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64章 蕃騎(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774章 腥氣第592章 修房子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488章 泄露第779章 土豆宴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73章 攏心第599章 白衣(下)第65章 拜節第679章 黃雀(上)第43章 大哥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86章 買安第156章 文臣(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98章 白衣(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18章 舅家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93章 夜襲(下)第499章 清洗第355章 驕傲(下)第488章 泄露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152章 弟仇(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11章 未來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492章 夜襲第370章 楊家將第599章 白衣(下)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830章 反轉第478 鼓聲(續下)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15章 溫馨第639章 八櫓船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章 伏擊(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92章 夜襲第369章 雪別第252章 地獄(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636章 仙境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3章 大哥第621章 膽子大第402章 在等着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57章 拿捏(下)第438章 求親第115章 四告(上)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章 路窄第189章 不能言第708章 聖儒(上)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74章 有條魚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0章 磨練第181章 神文字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35章 抽解第721章 真相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01章 後手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57章 請權(上)
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30章 吻合第102章 蛋痛了第474章 鼓聲(上)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124章 觀燈第817章 一波波第183章 賽跑第488章 泄露第564章 退一步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64章 蕃騎(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774章 腥氣第592章 修房子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488章 泄露第779章 土豆宴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73章 攏心第599章 白衣(下)第65章 拜節第679章 黃雀(上)第43章 大哥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86章 買安第156章 文臣(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98章 白衣(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18章 舅家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93章 夜襲(下)第499章 清洗第355章 驕傲(下)第488章 泄露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152章 弟仇(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11章 未來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492章 夜襲第370章 楊家將第599章 白衣(下)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830章 反轉第478 鼓聲(續下)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15章 溫馨第639章 八櫓船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章 伏擊(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92章 夜襲第369章 雪別第252章 地獄(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636章 仙境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3章 大哥第621章 膽子大第402章 在等着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57章 拿捏(下)第438章 求親第115章 四告(上)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章 路窄第189章 不能言第708章 聖儒(上)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74章 有條魚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0章 磨練第181章 神文字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35章 抽解第721章 真相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01章 後手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57章 請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