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張睦(下)

張睦回想了一下,那次毆鬥,李二郎手下確實有一個家奴,被他狠揍了幾拳,似乎揍得不輕,是扶着回去的。

不過打得脾臟破裂,張睦也不信哪。

就是脾臟破裂了,爲什麼當場不吐血?

這中間肯定有蹊蹺,而且杭州府尹是文彥博,一旦進了杭州府衙,那就不好辦了。

幾個衙役見張睦久久不下船,站在岸邊大聲喝喊:“張睦,你殺了人,難道想拒捕嗎?”

也只是喊喊罷了,不敢真的上船來抓人的。

其他人勸張睦,立即乘快舟離開杭州吧。張睦想了想,卻搖起頭。

今年不是前年,前年不怕鬧得大,但今年就不行了,畢竟王巨已經回來,進了中書。

他就吩咐手下副手蘇子永,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這麼多年的貿易所攏來的人脈,暗中調查這件事,一方面立即派人快馬去京城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甚至李二郎父親李赫以前與船隊貿易往來的種種,一一稟報給王巨。

吩咐完,他立即下了船。

有兩個結果,一人確實是他打死的,但也是失誤,就算文彥博有意爲難,頂多一個黠字流配,況且不是他們先動的手,那麼王巨暗中照拂之下,吃幾年苦,就平安釋放出來了。

二,人不是他打死的,而是另有蹊蹺,也不指望文彥博公正判案了,這時候就需要王巨在暗中幫助他討一個公道。

然而他拒捕,可能會引起他都想不到的後果。

所以張睦做了這個選擇。

他被衙役帶到公堂,文彥博似乎也沒有爲難,更沒有喝令衙役笞杖,只是溫和地問了事情經過。

張睦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文彥博又派衙役將秀秀帶上公堂,再次詢問。

並且衙役又找到了當天圍觀的兩個路人。

人確實是張睦打的,但是不是張睦打死的,文彥博就讓忤作驗屍,結果確實是脾臟破裂而死。

文彥博這才大怒:“你們這羣海商們。個個膽大妄爲,前年公開毆打朝廷命官,現在僅是因爲一點口角,便當街行兇。”

喝完。還未等張睦反應過來,便下令,將張睦拉出去棄市。

實際古代對死刑是無比的慎重,以爲是刑之極也,因此唐朝創立了三覆五奏法。不一定是三與五,不過對於死刑施用前,必須要中央官員多次覆理,皇帝批准,纔可以執行,以防發生嚴重的誤判,同時又延伸出臨刑稱冤,也就是斬首時犯人喊冤,劊子手馬上得停止執行死刑,因此唐朝死刑犯比較少。非是罪大惡極的犯人不多,而是執行死刑太繁瑣了,因此往往能不判死刑,官員就儘量的改用他刑。

但這個制度在宋朝漸漸廢怠,往往頂多只有一覆奏,皇帝很少過問,而是直接交給了三省、刑部與大理寺覆奏。不過對於死刑事判決,大家還是很慎重的,並且在死刑犯臨刑前,允許犯人好吃好喝一頓。與親人見面,當衆宣讀犯人罪狀,不搞秘密判決,不得用東西塞住其嘴巴。以便讓犯人說話,如果是冤枉了,犯人可以大聲喊冤,那麼這時候就得立即停止死刑,遞申提點刑獄司重新審查。

另外多是秋後黃昏行決,准許其家屬將屍首領回去安葬。若無親屬,官府必須給予體面的安葬。還有迂腐的官員,在死刑犯臨刑前,請和尚來念經祈福……

所以王巨在鄭白渠斬首了幾名胥吏,雖然用了有大量軍隊在此,執行的是軍法,依然引起了喧然大譁。確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王巨這樣的舉措,是違反了宋朝律法制度。

當然,他在慶州、廣南與大理的不算了,那是戰爭,戰備區,可以便宜行事的。

不過在泉州,王巨同樣遵守着宋朝的制度,並沒有逾越。

現在文彥博也算是違反了律法制度。

不過他也不擔心,一是王巨破壞在先,二人確實是張睦打死的,頂多說判得有些重罷了。

就這樣,張睦被文彥博強行斬首了。

蘇子永匆匆來到京城向王巨稟報此事。

韓韞驚訝萬分:“張睦被文彥博斬了?”

王巨最早收留的門客就是葛少華、趙度、陶青、黃良,接着就是涇州韓韞、福建張銓之、河北黃驊、兩浙劉紹先、江南陸樂平、嶺南呂何讓。

這十個人除了葛少華外,餘下九人皆成爲彼岸的核心成員,或者王巨身邊最可靠的助手。

除了這九人外,還有一些門客是延州十家商戶,或者是這九人間接推薦給王巨的,這些人數量不少,經過在廣南的磨練,或者歷年貿易管理中的考驗,有的人重新默默無聞,有的人也得到王巨重視。

然而彼岸幾百萬人,不只是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有的人,如這個張睦,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人推薦,完全靠才能逐步爬上來的。此人十分穩重,有大局觀,善於協和矛盾,而且有經商的天賦,甚至上了王巨重點觀察名單。

“關健人未必是張睦打死的。”蘇子永不滿地說道。

如果真是張睦打死的,頂多說文彥博判得有些重了,然而這中間疑點太多。

“那是當然,如果真是張睦將那名家奴打得脾臟破裂,那名家奴爲何不當場吐血,還能在其他人相扶下,回到李家?”

“文彥博爲何這麼做?”

“很簡單了,你們在宋朝大臣心中,是一羣桀驁不馴之輩,受此大侮,會有何反應?說不定連遷徙百姓都不要了,立即將船隊帶着返航。若此,彼岸也不可能繼續向朝廷提供金銀了。銀行司未成立,即宣佈失敗!”

王巨說得可能有些偏激。

也未必是這樣的,十之八九反而是因爲王巨本身,文彥博懷恨在心,於是將張睦斬殺了。在他心中,不過是一個小商人罷了,殺了就殺了。如果海客們真的激怒起來,他同樣是巴不得了。

然而王巨說後沉思起來。

無論文彥博是出於什麼想法,將張睦斬殺。接下來纔是難辦的。

王巨不能說彼岸船隊,全是我一個人控制的。

因此對外用了一種模糊地說法,我在裡面有不少船,再加上對海商們有恩。因此有一定的影響力。只能說有一定影響力,但也做不到完全控制。

所以接下來如果海客們就象普通的宋人一樣,哭哭啼啼來到京城,向王巨訴冤,以他們以前留下的桀驁不馴之應象。大家必然會產生懷疑。

那麼就摞蹄子了,那更不妥了,若那樣,張睦都不會前往杭州公堂,以至被冤殺。

過了一會王巨問:“杭州有多少遷徙的百姓?”

蘇杭乃是宋朝最富裕的地區,因此一直移民數量不多。

而且自去年起,遷移的百姓也轉向了北方。

不過杭州有大運河之便,本身又是宋朝最頂尖的繁華城市,所以貿易地位十分重要,這些年來。貿易數量漸漸取帶了泉州,成爲幾大市舶司中交易數量最多的。

但還是有想要遷徙到彼岸的貧困百姓,只是數量不多罷了。

蘇子永說道:“大約有兩千餘戶。”

“那也不少了,你派人對他們將情況轉達,然後公開說,由於文公加害,我們不敢呆在杭州,請他們回去吧。”

“這個主意好。”往哪兒回?都是一無所有的百姓,

兩千餘戶,近萬百姓若是鬧將起來。事兒可不會小,蘇子永立即興奮地說:“太保,要不要……”

“可以暗中派人進一步蠱惑,但切記。寧肯動作小一點,效果小一點,不能讓人發覺,你們面對的不是普通官員,而是宋朝唯一存在的巨擘!然後……你們船上的商貨有沒有出售完?”

“早出售完了,現在是採購商貨。另外就是等候季風。”

“那就不用採購了,立即回去,乘着季風還沒有轉換過來之前,將船隊駛向密州港。再從密州港派一快船前支倭國,通知那邊的船隊,也不要去杭州了。”

這可不是在賭氣。

杭州港的採購,可不僅是爲了彼岸的採購,同時還採購大量商貨,駛向大食那邊交易。

一旦不採購離開杭州,會給杭州相關的商賈帶來沉重的損失。

甚至不僅是杭州,還有越州,蘇州,江寧,這一片廣大地區的諸商人都會遭到沉重的打擊。

“然後再做一件事,解鈴還段繫鈴人……”王巨在蘇子永耳邊小聲地吩咐幾句。

“妙極,”蘇子永聽完,高興地說。

“回去後,吩咐相關人等,善待張睦家人吧。”王巨又嘆口氣說道。

“喏。”蘇子永答了一聲,迅速騎馬返回杭州。

“這下子能將這個老傢伙拍死了。”韓韞道。

“拍不死,將其拍傷就算僥倖的了,而且想拍此人,絕對沒有那麼容易。”王巨清醒地說道。

然後王巨就當沒有發生一般,繼續處理着各種事務。

先是不惜巨金,將大批糧草調向陝西。

陝西報上來死亡人數達到六十萬,這個六十萬不僅是兩次慘敗死亡的軍民人數,還包括西夏隨後反撲中,殺害的陝西百姓。

其中一部分是中原的禁兵,還有少數是河東民夫,餘下四十多萬就全是陝西的百姓了,其中丁壯佔了九成以上。

也就是陝西一百幾十萬戶,三百餘萬丁壯,將近七分之一丁壯慘死。

因此破裂的家庭不計其數,同時因爲大量丁壯慘死,嚴重地耽擱了農耕生產,局面地區出現了糧食危機。

所以王巨有了這個安排。

然而遷徙的對象卻不是以陝西百姓爲主,並且主動做了嚴格的限制,想要遷徙到彼岸可以,但必須是真正的孤兒寡母人家。

孤兒寡母人家也有不少,可有一些青年少婦,略有些姿色,對彼岸多少有些惶恐不安,一個個選擇改嫁了。

這是嚴的一面,但在京城這裡卻是寬的一面。

特別是這些年來,遷徙到城外的禁兵家屬,若有犧牲在戰場上的。朝廷主動拿出一部分撫卹,同時還拿出一部分錢帛,將朝廷分配給他們的耕地購買回來,然後規勸其家眷。帶着這些錢帛,向彼岸遷徙。

原因很簡單,讓他們挪出耕地,然後從保丁中選出強壯的丁壯,充當新的禁兵。

別看安置在城外的禁兵待遇不及城內禁兵。但他們手中有耕地,只是城中的禁兵不願意出城,是因爲他們不願意放下身體平時訓練之外,還要耕作。

然而有地有薪酬,對於普通的保丁來說,還是相當渴望的。

用此填補禁兵數量,並且這些保丁雖然訓練時間不及禁兵,但他們多是來自各個農村,相對於京城快要墮落的禁兵,他們更淳樸。

那麼上了戰場。即便訓練時間不是很長,但實際戰鬥力未下降,而是增加。

朝廷也沒有人反對。

還想滅西夏的,禁兵不填補行嗎?即便這樣一來,又會遷徙大量百姓去了彼岸,但多是孤兒寡母,對宋朝不會產生多大影響,相反,宋朝釋去了一個個重擔。

十幾天後,王珪忽然問王巨:“杭州張睦是怎麼一回事?”

蘇子永返回杭州。如王巨吩咐的那樣,派人對岸邊遷徙的百姓將張睦案簡單地說了一說,然後又說道,文公乃是大宋巨擘。連皇帝都怕七分,我們更得罪不起,但呆不下去了,否則下面還不知他如何對付我們呢。季風還沒有來,我們又不能回去,只好先離開杭州。前往密州避難,現在我們給你們一些糧食,你們回去吧。

說完了,所有船隻集合,藉助退潮水,一下子全部離開杭州。

這下子近萬準備遷徙的百姓傻了,許多商人也傻了,市舶司的官員們也傻了。

最先發難的不是百姓,這些苦哈哈的百姓正不知所措呢,諸商人就找到了市舶司官員,紛紛責難。

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就象王安石擔任鄞縣知縣那樣,看到旱災到來,估計糧價會瘋漲,於是提前用高價買糧,諸糧商一聽鄞縣糧價高,一起將糧食調運過來。結果因爲運來的糧食太多賣不掉了,若是再運回來,一來一去成本太高昂了,只好無忍地低價出售。

那是鄞縣,運輸條件遠不及杭州。

不過這一來一去,僅是運輸成本就會損失多少?

還不僅如此呢,這運回去了,賣給誰?

如果萬一文彥博不走,難不成明年運到泉州或密州,再賣給這些海商們?那可能嗎!

一個個都急得要拼命了,我們是與這些海商們訂下契約的,契約未完成,你們作爲市舶司官吏,憑什麼放他們離開!

市舶司官吏們也急了,我們就這點人手,難不成調運官兵來阻止他們離開。況且他們這一走,兩百萬貫的商貨,僅是提解,市舶司就能得到二十萬貫的稅賦,但這一走,抽解沒有了,我們功績同樣也就沒有了。

我們又向誰討公道去。

你們問我們,爲什麼不問文公!

但這事兒市舶司還多少真有着一些關連,並且他們不知道這件事最後會鬧得有多大,因此將事情經過詳細地寫下來,用特腳遞送向京城。

其實文彥博也寫了一篇奏摺,不過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海商張睦因爲爭風吃醋,當街行兇,將人打死,因此老臣將張睦斬首。

而且也沒有用特腳遞快奏遞向京城的,因此市舶司的奏章到了,文彥博的奏章還未到。

但就是海客帶着船隊離開杭州,文彥博也不會擔心,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難道老臣做錯了嗎!

王巨裝瘋賣傻,說:“張睦,我知道啊,此人沉穩,有大局觀,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因此被一些海商推爲首領,他在杭州怎麼啦?”

“子安,你來看。”老王拿出市舶司的奏章。

市舶使奏章上沒有斷定人是不是張睦打死的,只是說文彥博審問之下,人確實是張睦打死的,但諸海客認爲不是,若連脾臟都被打破掉,爲何不當場吐血,爲何還能走回李家?

究竟是不是張睦打死的,不大好說,但海客們鬧將起來了。

“王公,你認爲是不是張睦打死的?”

“這個,這個……”老王也不敢斷定哪。

“王公,當年我遇刺回到京城後,官家親自探望,與我語良久,我十分感動,因此說,可能是西夏人行刺我的。這非是官家說的,而是我說的,但王公,你認爲會不會西夏人行刺的?文公連我都敢刺殺,況且是一個海商!”

就算文彥博將張睦誤判斬殺,終是一名商人,又能將文彥博怎的。

然而若將文彥博與刺相案結合在一起,縱然文彥博是巨擘,事兒就鬧大了……(。)

第623章 自保第401章 十條罪第832章 慘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06章 三國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91章 鬥將第572章 提醒第598章 白衣(上)第18章 折服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31章 假像第257章 吾願往第431章 撫養第127章 先帝第805章 授業第313章 後臺第340章 悟空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59章 聰明人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0章 講道理第853章 囚籠(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23章 吃柿子第317章 坐臥者第741章 裂車(下)第442章 法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06章 來巧了第335章 高利貸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75 新私商(上)第450章 門客第582章 攔道第604章 幾振(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755章 你不懂第282章 用第574章 維穩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6章 捉婿第316章 直臣第534章 小孩子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24章 孤臣?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77章 啪啪啪第632章 右孫吳第800章 點將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91章 不滿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205章 禁馬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861章 堯舜(下)第421章 新世紀第121章 省試第5章 斬首第208章 權威第635章 抽解第434章 羞侮第762章 咬死第339章 國賊第414章 粗人第29章 畫皮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14章 粗人第636章 仙境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857章 割土(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93章 完了第8章 懷疑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59章 聰明人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346章 潑污第384章 《感事》詩第708章 聖儒(上)
第623章 自保第401章 十條罪第832章 慘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06章 三國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91章 鬥將第572章 提醒第598章 白衣(上)第18章 折服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731章 假像第257章 吾願往第431章 撫養第127章 先帝第805章 授業第313章 後臺第340章 悟空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59章 聰明人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0章 講道理第853章 囚籠(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23章 吃柿子第317章 坐臥者第741章 裂車(下)第442章 法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06章 來巧了第335章 高利貸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75 新私商(上)第450章 門客第582章 攔道第604章 幾振(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755章 你不懂第282章 用第574章 維穩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6章 捉婿第316章 直臣第534章 小孩子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24章 孤臣?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77章 啪啪啪第632章 右孫吳第800章 點將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91章 不滿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205章 禁馬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861章 堯舜(下)第421章 新世紀第121章 省試第5章 斬首第208章 權威第635章 抽解第434章 羞侮第762章 咬死第339章 國賊第414章 粗人第29章 畫皮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14章 粗人第636章 仙境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857章 割土(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93章 完了第8章 懷疑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59章 聰明人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346章 潑污第384章 《感事》詩第708章 聖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