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白衣(下)

王巨又繼續說道:“去年慶州戰事,我朝也投入了十幾萬兵力,但渭州的兩萬兵馬、京兆府的二十六營官兵,鄜州的數營官兵,都是後來才投放到戰場上的。如果將這三萬多兵馬扣除,實際我手中能調動的兵力不多,與敵軍數量比幾乎達到了一比四。對了,候中使,請對官家轉達一句,莫要小視了西夏軍隊。如果因爲這幾戰勝了,主將小視了敵人,產生輕敵心理,又指揮無方,後果會不堪設想。”

因爲心情不大高興,王巨僅提醒這一句了。

“那種情況下,我用了一些變通的手段激勵將士,有何不可?請再代臣向官家問一句,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可能嗎?一百萬貫,看起來很多,但是十幾萬將士,不錯,可能暫時的他們會感謝我,不過僅是爲了七八貫錢,他們就被我收買過去了?”

這個背景,正是朝堂上某些人對王巨致命的殺着。

實際以前王鉅變着法子,拿出不少錢帛獎勵了將士。

不過這些錢帛用得比較散,除非將李貞等人抓起來,審問出具體的總數目,不然靠這零碎的數字彈劾王巨,那不管用。

王巨因爲王安石所逼,將燒酒作坊交給朝廷,餘下兩個作坊便賣,一下子抽出一百萬貫,獎勵撫卹,這下子抓個正着了。

雖然宋朝百萬富翁彼彼皆是,甚至每年都會產生超過百萬貫以上的單筆交易。

然而有誰一下子拿出一百萬貫出來做善事。就算有吧,那也不是交給三軍將士的。

而且這個時間有些巧妙,正好因爲幾個作坊的事。王巨與王安石交惡。甚至與整個變法派關係都變得微妙起來。畢竟市易法乃是變法派手中最重要的變法之一。

於是許多大臣上書彈劾。

就連一些中立的大臣都感到不妥。

畢竟這個數量太大了,如果王巨“化整爲零”又要好一點。或者王巨直接由十個商戶捐給朝廷,再由朝廷向三軍將士發放,那也要好一點。

然而這麼做,隱隱就是在向唐朝那個節度使發展了。

不要以爲只有王巨纔有錢,宋朝有錢的頂尖權臣爲數不少,象韓琦的家產沒有幾百萬貫?不但韓琦,富弼。文彥博,王拱辰,這些人家產同樣驚人。

三人言虎。

這些奏章到了趙頊手中,趙頊漸漸也被說得動搖,不僅是這一百萬貫,而且王巨在軍中威望同樣驚人。

當然,他不會以爲王巨就會謀反。

不過這卻是一個很不好的趨向,因此趙頊讓王巨進京述職,順便也打算將王巨的官職重新安排一下。

如果這次辨得好,那麼會升遷。如果辨得勉強,平遷。如果辨得不順利,那麼略降一降。

甚至趙頊還顧慮到王巨的想法,刻意派了一箇中使下來,以做安撫。

因此王巨着重解釋的就是這一條。

一是爲什麼有這個獎勵。

二它數量看似大,然而分攤下去,大不大?

主要就是這三件事,但王巨又說了另一件事:“去年京東路煤礦發生大爆炸,又許多人彈劾我。但能怪我嗎,請看。”

王巨又拿出幾張紙。

這是他在軍器監刻意印刷的,然後派人向各個坑礦散發。

上面主要說了幾件事,如何用比較笨拙的方法,檢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其實沒有王巨的說明,在宋朝各個坑礦的工人也有了一些自己檢測的手段,比如進入坑礦後,點燃火把,如果火把自動熄滅,那麼下面有“毒氣”,這個礦坑就不能再挖了。其實就是坑礦下面的二氧化碳濃度太高了,人在下面幹活會很危險。

但王巨這幾張紙說得更具體了。

不僅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還特別說明了防止塌方與瓦斯。

爲何呢,因爲有了火藥,那麼採礦可以採得更深,無疑,在這時代若是坑礦採得深,說不定就隨時會塌方。

此外就是坑礦進水,這也要預防的。一旦地下水脈豐富,礦坑深,地下水衝入礦坑,又會發生重大事故。

最後一條便是這個瓦斯。

特別是煤礦,如果挖得深,又用了火藥,弄不好就能發生瓦斯爆炸事件。

然後是種種檢測方法,預防方法,包括將火藥的引信加長。這不僅是防止瓦斯爆炸,也是防止塌方的。

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較落後,不過在這時代算是很先進的了。

其實王巨也不知道。

正是這個瓦斯爆炸,使得火藥沒有在明朝推廣。

如《唐縣誌》裡就描寫了鐵礦開採的情形,“天崩地裂、硝煙瀰漫”,這種情形正是使用了火藥。

畢竟到了那時火藥配方越來越標準了。

然而爲何後來消失了?

正是因爲不懂,許多煤礦也用了火藥,不時地發生瓦斯爆炸,死的人多了,大家皆不敢用了。

由是中國歷史錯過了一段最重要的發展機會。然後火藥只剩下……煙花表演。

這段歷史王巨不知道,但不代表着他不知道瓦斯。

因此最後一頁,反覆講了這個瓦斯。

然而沒有想到,去年京東路一個煤坑最終還是出了事,據說那次事故,導致四十幾名工人喪生。

大夥彈劾的就是這件事。

但能怪王巨嗎?

王巨提醒了,還刻意寫了這麼詳細的說明書,印發了幾萬份,那一個坑礦不送過好幾份?但礦主不聽,讓王巨怎麼辦?

彈劾王巨還有其他,比如挪用慶州商稅,養民心。蕃人不叛。但爲了立威卻殺之。或者逼他們不帶鎧甲器械。攻打蝦蟆寨,導致幾千蕃人死亡。私自發貸,苛剝各個作坊主斂財……甚至有人公開指出,楊繪前去慶州傳旨,正是王巨唆使,一些蕃人將楊繪捉住拷打了一番。

諸如此類,但這些王巨根本不想解釋了。

王巨又說:“此時京城對我是千夫所指,故官家好心讓我進京述職。替自己辨解。但是介甫公因爲作坊之事,對我不滿。文公更恨不能食我的肉,敲我的骨。此時我進京,一張嘴巴能說過幾百張幾千張嘴巴嗎?”

“以前我就對官家說過,我自幼就生長在邊境,父親早逝,隨後也經歷了一些苦難,因此性格比較剛強。官家欲我瓦全矣,但麻煩中使代我向官家稟報,恕臣讓他失望了。臣的性格就是寧爲玉碎,不會瓦全。”

王巨說完。將印信等物事拿出來,又將朝廷發生的公服拿出來,然後脫下自己的烏翹帽,與身上的官服,說道:“中使,對官家說,臣辭官不做了!”

果然大事發生了。

“不能啊。”候元禮大叫着。

王巨穿着一身白衣,將黃驊寫的記錄拿過來看了看,說:“就這樣吧,麻煩中使將它帶給官家看。”

然後帶着黃驊,與他的幾名侍衛,離開州衙回家,隨後帶着家中一干侍衛全部上馬,衝出慶州城。百姓看到了,許多人沒有太在意。因爲以前王巨也有時候穿着便服出門的。

候元禮急切地對章楶說:“章通判,你怎麼不阻止?”

“子安因爲作坊的事,原來派人到京城,準備向介甫公解釋,沒有想到他的傔客到了京城,卻聽到了京城的滿城風雨。於是沒有拜見介甫公,匆匆回來稟報。那時子安便做出決定。我勸說,子安不聽,讓我奈何?”

也不要以爲辭官不做,就沒有危險了。

如果在秦檜時代,保證將你重新捉回來,嚴刑拷打後再黠字流配。就是不黠字,流配是少不了的。

如在漢武帝時代,弄不好就將你的蛋蛋割掉。

如果在隋煬帝時代,辭官後,立即躲起來吧,否則都會有掉腦袋的危險。

但在北宋前期,什麼事兒也沒有!

然而問題就來了,不管王巨這些做法是對的,還是錯的,但王巨對宋朝是有大功的,文有文功,武有武功,如果不是資歷淺,年齡小,憑藉他那一樣的功勞,都足以將他擡入兩府大佬行列了。

就說經濟吧,別看王安石如此折騰,如果將間接的收入納入計算中,最少現在王安石對國庫的貢獻,甚至還不及王巨。

就不要說在西北的赫赫戰功了。

然而卻逼得年紀青青,辭官不做,那麼百姓會怎麼想?

其他地區百姓怎麼想章楶不知道,但他催促了一句:“候中使,你快走吧,這個消息只要一曝光,馬上慶州百姓說不定激怒之下,中使都會受到池魚之殃。”

候元禮懂啊,他從京城來慶州城,實際從寧州就看到了變化,就是到了慶州境內,也不是馬上就進城的,還有一段路程,這一路的變化,他也看在眼中的。

而且這件事非同小可,也不能耽擱,於是上馬帶着黃驊寫的記錄,匆匆離開慶州。

章楶則默然地遙望着天際。當然,王巨這麼做肯定太激烈了,不過這一關挺過去了,也就海闊天空了,至少文彥博要碎掉一半牙齒。

然後他又看着州衙前的街道,街道上人來人往,十分地熱鬧,百姓一點兒也不知道,但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他們人生中最難得的幸福時光,因此大多數人臉上洋溢着笑容。

百姓越開心,章楶越是搖頭,幾個胥吏也是搖頭。

王巨騎馬一路北上,先行來到保安軍。

他沒有去姜家,而是派黃驊去姜家將他的母親約到外面的茶肆上。

開始茶肆裡的茶客們一個個沒有在意,畢竟兩國重新和好,一些大商賈同樣帶着大量侍從前來交易。

直到王母出現,纔有茶客醒悟。

“原來是王知州啊。”

兩場大捷,以及慶州大治,使得王巨幾乎在大半個陝西路百姓心中都被神化了。

王巨衝這些激動的茶客拱了拱手,然後說道:“見過娘娘。”

總之,姜家做的這事兒也傳開了,整個保安軍的百姓十分不齒,使得姜家的人,特別是王巨母親現在的那個婆婆幾乎都無法擡頭做人。

“巨兒,你怎麼來到保安軍了?”

“嗯,我不擔任慶州知州了,因此先回來看一看。”王巨語氣不喜也不悲,十分地平靜。這與二妞三牛不同的,要麼思念,要麼恨之。

“妞妞牛牛他們還好嗎?”

“三牛與恩師的長子在國子監讀書,二妞留在京城照顧他們。”

“二妞有沒有找到婆家?”

“我替她訂了一門親,那個孩子爲人很忠厚,也在國子監讀書,我與他家約定了,一旦那孩子能考中舉子,我就讓他們成親。如果你若是想念他們,可以去京城看一看。過了那麼久,三牛也長大了,不象小時候不懂事。”

“我……”王母只是低聲哭泣。

王巨也不安慰,而是讓侍衛擡出來一個箱子,說道:“這是一箱銀子,你拿出貼補家用吧。”

說着,他就離開茶肆了,然後帶着侍衛騎馬去了王家寨。

不過現在寨子的百姓,他一個也不認識。

倒是朱家替他築的那個窯洞,還是讓寨中百姓拿來當私塾用了,似乎沾了他的名氣光,寨中百姓又在邊上建了房舍,同樣是私塾,但規模遠比從前的大。

王巨還看到有幾名士子站在窯洞裡,搖頭晃腦,不知道在吟詩,還是在說什麼。

站着看了一會,王巨說道:“走。”

物雖似,人卻非。

王巨騎馬又來到延州城。延州城中他還擁有一棟宅子,那就是李家陪嫁的宅子。

不做官了,京城更不能去了,那麼先在這裡呆上一段時間吧。

然而卻將趙卨嚇壞了,他連忙帶着手下,來到王家。不是王巨將他嚇着了,而是慶州那邊……

第174章 有條魚第382章 掏心窩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421章 新世紀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243章 虎踞炮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96章 放榜(上)第561章 扯皮第159章 錢哪(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3章 香玉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453章 三十萬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36章 小人物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58章 不可傳第449章 非急第7章 路窄第485章 人樣子第499章 清洗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629章 條件(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856章 割土(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182章 子午山第823章 值第157章 請權(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258章 屹立(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620章 威名(下)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52章 爭標第688章 歪理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43章 贖人第97章 放榜(下)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4章 插釵第72章 悲情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530章 跑吧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54章 養豬第300章 一箭第587章 燕歸來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54章 養豬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158章 請權(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80章 磨練第219章 賀蘭硯第8章 懷疑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45章 二王(中)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226章 底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25章 寶藏(下)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05章 冒泡(上)第265章 朱序(下)第808章 好消息第750章 張睦(下)第504章 放棄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59章 空談嗎?第360章 一句話第849章 冷處理第296章 胡鬧(上)第278章 述職第534章 小孩子
第174章 有條魚第382章 掏心窩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421章 新世紀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243章 虎踞炮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96章 放榜(上)第561章 扯皮第159章 錢哪(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3章 香玉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453章 三十萬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36章 小人物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58章 不可傳第449章 非急第7章 路窄第485章 人樣子第499章 清洗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629章 條件(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856章 割土(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182章 子午山第823章 值第157章 請權(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258章 屹立(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620章 威名(下)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52章 爭標第688章 歪理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43章 贖人第97章 放榜(下)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4章 插釵第72章 悲情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530章 跑吧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54章 養豬第300章 一箭第587章 燕歸來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54章 養豬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158章 請權(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80章 磨練第219章 賀蘭硯第8章 懷疑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45章 二王(中)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226章 底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25章 寶藏(下)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605章 冒泡(上)第265章 朱序(下)第808章 好消息第750章 張睦(下)第504章 放棄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59章 空談嗎?第360章 一句話第849章 冷處理第296章 胡鬧(上)第278章 述職第534章 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