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

“恭賀恭賀,”章楶拱手說道。

這幾年王巨動用國家主體軍事力量——禁軍其實真的不多,錢帛用得同樣不多,不過也算是“動亂不休”,按理也到了休生養息的時間。

至於得到廣大的南方有什麼作用,且看這句話: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交趾與海路擴張的搭配,使宋朝未來無疑又多了一個超級大糧倉,那麼大災之年到來,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後勤保障。

大理因爲道路原因,前景還不大好說,但現在已經有了一個烏蒙地區的大銅礦,憑藉這一條就足矣了。

雖然說現在獲利實際也不算是多,就連荊湖南路都不如,可成本低啊,前期征戰不用說了,有了王巨的改土歸流,後面治理也沒有太大妨害了。

因此王巨在南方的舉措,並沒有妨礙宋朝的大局。

何謂宋朝的大局?西夏、遼國!

遼國真的真的不敢去想,但就是西夏,也沒有那麼好拿下的。

所以這幾年國家應當算是太平無事了,在這種情況下,王巨去東府的作用遠勝過在西府的作用。

以前還說資歷淺,年齡不足,現在這兩條也不存在問題了,一個東府副相而已,又不是首相。

所以他也沒有多想。

“質夫兄,還記得王明嗎?”

此王明非是後來專門與太祖作對的那個王明,而是與潘美平南漢的二號功臣的那個王明。

趙匡胤趙匡義用了趙普的策略,先南後北。南方的幾個國家,吳越是最省心的,其次是南唐。再次是北漢,可北漢那時還有人嗎(只有三萬餘戶)?其餘的蜀國與荊湖路都曾經一團糟,那怕閩國主動獻降。還大鬧了一場。

廣南路離中原最遠,鬧得卻不大。可也不算是很太平,陸陸續續地有了一些叛亂與戰事,因此潘美呆了一段時間與趙匡胤打太原去了,但趙匡胤卻將王明留在廣南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收復南唐纔將王明召回。

王巨刻意拿王明出來說事,其實意思是讓章楶在未來這個雲南路,若有大的叛亂立即鎮壓,若是沒有大的叛亂。平時也要小小的用兵。

理由太多了,進一步改土歸流,或者進一步對南方與西南地區開拓。

這樣朝廷不會怪罪章楶,章楶也可以久留雲南路。

畢竟朝廷官員良莠不齊,就是有好官員,也不懂軍事,在現在的雲南路不懂軍事那成麼?

王巨說完這句話,就離開了闡善城。

一大家子兵分兩路,一部還是從廣南西路回去,然後順着灕江、靈渠、湘水。自水路回京城去。王巨自己帶着瓊娘與十幾名護衛,還有從大理收留的三名門客,直奪威楚府、弄棟府、大理府、謀統府。直達善巨郡,這是對瓊孃的承諾,或者說他也想看一看這時代的香格里拉……

…………

“喝碗茶吧,讓驢子息一息,”李老漢說道。

老倆口將驢車停下,抱着孫子進了路邊墟市的茶館。

這個茶館位於依政縣城南邊的主道上,平時生意一直不錯,雖然天氣漸涼了,可在這個中午時分。還是很熱的,更是坐滿了人。

李老漢要了兩碗茶。一碟果子,果子是給孫子吃的。還讓夥計給他家黑驢添加一點草料,然後聽着正中的先生說唱。

說的正是王巨用兵交趾的故事。

不一會,外面又來了一大羣客人,看打扮象是從南邊來的。

這也很正常,大理與宋朝的貿易,不僅是廣南西路與戎州、瀘州那邊,在北宋還有一條主道,自大理建昌府跨過大渡河、黎州、雅州,直達邛州,前往成都府。這條商道不僅是馬道,也有其他的貿易。

大理被宋朝拿下,都是宋境了,這段時間這條商道就越發的繁榮。

不過這羣客人雖然個個騎着馬,然而只有一輛馬車,看樣子還是坐着人的馬車,非是貨車,另外就是幾匹矮馬,然而李老漢與茶館裡的鄉親們都沒有太注意,至於矮馬,巴蜀矮馬不要太多。

一行人也走到這個茶館,領首的一個精瘦中年人吆喝着,也讓夥計們送來茶水。

大夥兒都扭頭看了一眼,又迅速聽那個先生說書,不過這一羣人正好坐在李老漢邊上。

先生也看了這羣人一眼,然後繼續往下說,故事內容與真相偏差得不遠,不過用的詞語兒對王巨頗是不利。

確實,大理還好一點,但在交趾那事上,得看怎麼看了,如果拋開國家不談,王巨所做的是很有些殘忍。

那羣人中有一人站了起來,但又被另一人拉着坐下。

李老漢卻是擊掌叫好。

那個拉站起來的中年大漢就奇怪地問:“老翁翁,你爲何叫好?”

雖是從南邊來的,卻是一口地道的北方口音。

不是北方口音,而是地道的宋朝官話,但李老漢哪裡知道?

李老漢說道:“這位郎君,試問一句,那個王少保做法不殘忍嗎?再說大理是招我們大宋還是惹了我們大宋?”

那人顯然第一次來到巴蜀地區,儘管李老漢也是用“官話”說的,還是聽得很困難,因此愣了愣才又問:“王少保替朝廷開疆拓土,難道不振奮人心?”

“大郎,你看我這孫子。”

“嗯……”

“他的父親就是被那個屠夫拉去大理戰死的,媳婦又年青,我這個兒子死了,她就改嫁了,我這一家子只有老的小的……”

那人似乎無法反駁了,平定大理的戰鬥主要是王巨所率領的軍隊,不過熊本帶着蕃兵與蜀兵也陸續的參加了一些戰鬥,確實也犧牲了一些士兵。

若是官府撫卹不當,兒子死了。作爲親人肯定只會沉寂於悲傷之中。

於是那人沉默了,半久才喃喃道:“屠夫……”

吃了一會茶,李老漢又離開了茶館。不過只是一會兒,那行人又追了上來。

剛纔與李老漢說話的大漢就問:“翁翁。貴姓。”

“不敢說貴,小的就姓李。”李老漢謙遜地答道,雖然不知道這行人是幹什麼的,但看上去還是不簡單的。

“這驢車裡運的是什麼貨啊?”

“帛。”

“納稅?”

“小的家中只有十來畝地,哪裡納這麼多稅。這不是朝廷讓鄉親們用絲綿納稅,因此一到秋後,帛價漲得快。小的就在春天用幾個閒錢買帛,到秋稅時再賣出去。賺幾個差錢度日。”

“是這樣……翁翁有幾個子女?”

“就一個兒子,一個女子。”

“一個兒子,官府怎麼徵丁了?”

“兒子生得高大,官府就強拉去了,小的就知道不是好事,可看着巴蜀太平,於是沒有反對,可心裡面一直擔心着,果然出了事。”

在古代,強拉兵丁。也是百姓最害怕的一件事。宋朝還好一點,特別是澶淵之盟後,但到宋英宗時就每況愈下了。先是陝西三丁刺一,然後全國廣增廂兵,接着現在又有了王安石的保甲法。

可相對而言,巴蜀確實稍好一點,除了長江地區,因爲西南夷,時不時爆發戰鬥,但在成都周邊地區,自宋真宗以後。用兵很少的。

放在李老漢身上,這次王巨用兵大理。對他來說,是天降奇災了。

另一人就說:“巴蜀不是產帛嗎?”

“師陀。這就是巴蜀的一樁怪事,因爲路途遙遠,運糧食成本過高,因此朝廷讓巴蜀百姓用帛代糧納稅。所以巴蜀是產絲帛,然而本地絲帛一直不夠用,於是到了納稅時,許多客商便從荊湖路那邊將絲帛溯流而上,反過來運到巴蜀謀取差價。”

“少……朝廷爲何不做調節?”

“如何調?”

“讓百姓納錢,朝廷用這個錢到荊湖路那邊收購絲帛,豈不省下許多浮費?”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朝廷銅錢一直不夠用,巴蜀百姓多用的是鐵錢,要麼商人用交子,在信譽未完全建立起來之前,鐵錢與交子是什麼?鐵!紙!朝廷也怕萬一。況且數路之間的調節,那有那麼簡單?就說這個邛州吧,以前也發生過一件怪事,仁宗時,想免去邛州百姓鹽政之苦,下詔免掉邛一千餘貫鹽務,結果呢,第二年邛州額外增加了一萬多貫的支出。”

“這怎麼可能?”

“有什麼不可能?名義上朝廷只得了一千多貫鹽利,可下面的百姓何止交納了一千多貫錢,各個胥吏衙前的苛墨,商賈豪強的壓榨,豈不是一萬多貫?這一千多貫鹽務免掉了,那一萬多貫隱形苛稅也就浮現出來了。”

“仁宗不管?”

“如何管?水至清無魚,天下都是一樣,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便開心萬分了。只能說百姓苦了,國家就要想一想辦法,但在百姓能過得下去,不會暴亂下,上面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如這個鹽務一般,也不要過於放大……”說到這裡,那人微微嘆了一口氣,又說下去:“師陀,你再看這邛州,與大理相比如何?”

邛州雖不大,但位於成都府邊上,所以還是很繁華的,就是這個面積不大的一個州,僅是戶冊上就達到了六萬多戶,當然比大理大多數地區繁華得多。

那人又說下去:“總之,與大理相比,一個是直接,一個是間接。或者這麼說吧,一個是僞君子,一個是真小人,兩者性質皆差不多。然而差就差在上面。”

“上面?”

“有三條,一是與大理相比,大宋的文明更發達。二是大宋的權利更集中,不象大理,先是段氏內亂,後是高家把持朝政,國家政令就產生了分岐,政令也不會通達。三是與段家相比,大宋的幾代官家都比較重視民生,下面的官員雖是良莠不齊,可重視民生卻是大宋最重要的核心,多數各個官員不敢做得太過份。有了這個前提,雖然有各個方面的毛病,百姓雖苦也不會太過悽苦了。於是就產生你所看到的情況,雖然巴蜀與邛州發生了一些讓人想不通的奇怪之事,卻比大理更繁榮。這是邛州地區,再往前到了成都府地區,情況會更好。”

那個叫師陀的人撓了撓頭,道:“這麼說,似乎是兩個世界……”

先前的大漢說:“可不是,整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他所說的不同世界,那意味就很深了。

李老漢終是一個小商人,還有點見識的,聽到這裡就問:“請問幾位郎君,你們是做什麼的?”

兩個說話的人,一是北方口音,一是大理那邊的口音,不知道是怎麼絞在一起的,可能說出這幾句,不簡單啊不簡單!()

第767章 控訴第17章 有點少第370章 楊家將第577章 啪啪啪第152章 弟仇(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392章 合資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章 伏擊(下)第71章 天塌了第30章 以直報怨第754章 養豬第686章 山林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73章 開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88章 交好他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287章 實話第729章 考驗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58章 請權(下)第578章 和平第13章 殿下(下)第524章 夜聲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538章 會戰(三)第434章 羞侮第571章 貴人第143章 柺子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572章 提醒第620章 威名(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264章 朱序(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35章 蠱母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630章 條件(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821章 一家人第654章 不會吧第759章 張睦(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728章 黃河第43章 大哥第837章 三明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96章 放榜(上)第266章 龍手(上)第731章 假像第709章 聖儒(下)第20章 講道理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72章 不殺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21章 松溪第694章 一天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855章 囚籠(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08章 逆轉(中)第376章 共濟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488章 泄露第354章 驕傲(上)第449章 非急第414章 粗人第15章 夏國劍第501章 好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43章 虎踞炮第725章 斷錯了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3章 自作孽第457章 拿捏(下)第126章 捉婿第472章 迷宮(中)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2章 黑蜂盜第421章 新世紀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21章 真相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737章 最暗黑(下)
第767章 控訴第17章 有點少第370章 楊家將第577章 啪啪啪第152章 弟仇(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392章 合資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章 伏擊(下)第71章 天塌了第30章 以直報怨第754章 養豬第686章 山林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73章 開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88章 交好他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287章 實話第729章 考驗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58章 請權(下)第578章 和平第13章 殿下(下)第524章 夜聲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538章 會戰(三)第434章 羞侮第571章 貴人第143章 柺子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572章 提醒第620章 威名(下)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264章 朱序(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35章 蠱母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630章 條件(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821章 一家人第654章 不會吧第759章 張睦(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728章 黃河第43章 大哥第837章 三明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96章 放榜(上)第266章 龍手(上)第731章 假像第709章 聖儒(下)第20章 講道理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72章 不殺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21章 松溪第694章 一天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855章 囚籠(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08章 逆轉(中)第376章 共濟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488章 泄露第354章 驕傲(上)第449章 非急第414章 粗人第15章 夏國劍第501章 好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43章 虎踞炮第725章 斷錯了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3章 自作孽第457章 拿捏(下)第126章 捉婿第472章 迷宮(中)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2章 黑蜂盜第421章 新世紀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21章 真相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737章 最暗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