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微調

孫固不滿地說:“王子安,能一樣嗎?”

“孫公,爲何不一樣?孫公,之所以經營大理,烏蠻銅礦那是意外之喜,當時我想的主要還是騰衝馬。”

也不完全是,真正主要的還是王巨的大一統思想,還有大理高楊家的野心勃勃、高家的專權以及大理本身的軟弱,也給了王巨很好的機會,因此才用兵大理。

不過得站在朝廷角度去剖析,得讓朝廷看到好處。

戰馬就是最大的好處。

不僅宋朝缺少戰馬,就是用錢都買不到馬。無論西夏或者是遼國,對宋朝都實行着戰馬控制的政策。

因此相對比川馬更高大的騰衝馬,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雖然路途遙遠,運到北方,有許多死傷,也存在着許多花費,然而價格卻遠不及遼國與西夏那邊的售價。在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有騰衝馬與無騰衝馬,性質是兩樣的。

“然而無論經營烏蠻銅礦,或者騰衝馬就必須還要陸續地小規模用兵。可爲何我聽聞西府連下了幾次命令,讓雲南路停止用兵?就連叛亂也不讓雲南路官兵鎮壓?孫公,能解釋一下嗎?”

“王子安,這幾年南方死傷了多少戰士百姓?”

王巨大笑。

關於這個問題,他都不想辨解了。

叛亂也不鎮壓,還有理嗎?

馮京見勢不妙,說道:“子安,這是西府之務吧。”

“不錯。是西府的權利。但東府連過問權利都沒有嗎?若此。富公當年爲何提議西府首相也權帶東府之職,東府宰執同樣也權帶西府之職?”

宋朝東府管政務,西府掌軍務,三司掌財務。

然而這三樣真的能切割嗎?

不提浪費吧,就因爲東西兩府不過問對方,導致慶曆戰爭時,各項政令時有衝突,讓下面各州縣官員與各營將領不知如何辦。於是富弼提議下,東西兩府相互兼帶對方的職務,以讓東府宰執能瞭解到一些軍事方面的情況,西府的宰執也能瞭解到一些政務方面的情況。

後來此舉取消了,不過兩府都開始有權利過問對方的情況了。

比如西府宰相,也可以在政務上發表意見,或者上書皇帝。

其實王巨還真的沒有過問軍務,這是章楶感到頭痛,寫信給王巨,王巨才知道的。

王巨笑完後。說:“陛下,臣提議取置市易司。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但就是這個提議,與其他變法無關。各位如果想要取消變法,或者不願意取消任何變法,切莫與我所議攀附。孫公,如果是一樣,那就是無理取鬧。如果不一樣,我只能給予四個字評價,居心叵測!”

王巨這個所謂的案子肯定是子虛烏有的。

但大夥兒除了許多人是被蠱惑的外,餘下的人還真是居心叵測。

一時間整個朝殿鴉雀無聲。

走回中書,蔡京說道:“還是王公有大智慧啊。”

這個蔡京……

想一想他與未來大宋第二才子的所作所爲,真讓人噁心啊。

然而王巨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蔡大奸臣真有一些本事。

“王公,那個戶冊整理好了。”

“快拿給我看。”

各州縣將各地的戶數上報朝廷戶部,戶部初步整理後交給了中書戶房,王巨又讓蔡京分成兩部分整理。一部分乃是以前宋朝疆域的戶數,還有一部分是雲南路與交趾路的戶數,也就是後來這兩個新開拓的路戶數單獨整理成冊。

後兩路戶數計達九十餘萬,這個王巨沒有管,他看的是前者。

前者各路戶數總數是主戶一千二百二十六餘萬戶,客戶是四百九十餘萬戶。

客戶僅佔據着四分之一,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乃是王巨推動,許多赤貧百姓遷徙走了,他們留下的少量耕地或房舍財產,大多數被當地豪強侵吞或購買下去,也有少數流通到餘下貧困戶手中,或者移民的貧困親戚手中。還有王巨在南方打土豪,也造就了一些主戶,減少了部分客戶。不過這兩點影響不大,不會超過一百萬戶。

第二個原因這個主戶不是地主纔是主戶,那怕手中只有幾畝耕地的五等貧困戶也算是主戶,至於客戶,手中沒有一點耕地的,甚至城坊戶連自己的房屋都沒有,全完靠租房子謀生,這纔是客戶。也就是僅是少量五等戶與六等以下赤貧戶纔算是客戶。

如果朝廷能放寬,王巨海外也有足夠的收入,將這四百餘萬客戶全部轉移出去,可以說宋朝十年之內,都不會爆發嚴重的危機。

但這是不可能的。

王巨心算了一下除了雲南交趾兩路外的總戶數,合計達到了近一千七百二十萬戶!

“元長,你再按照治平三年的戶數與現在戶數的增長率,計算五十年、一百年後,我朝能達到多少戶數?不過雲南交趾兩路繼續除外。”

“王公,這是短暫增加的戶數,不可能五十年、一百年我朝還會繼續保持這個人口增漲率吧。”

“元長,從治平三年到熙寧十年,我朝增加了多少戶數?不過幾十萬戶,爲何在這三四年內增漲了這麼多?實際很簡單,那幾年數次大型旱災,新法剛執行不久,再加上西北數次用兵,因此人口增漲緩慢。可實際人口是在增加的,特別是農田水利法,以及南方人口擁擠的州縣百姓向更南的廣南交趾轉移,這些政策養活了更多的百姓。這幾年雖然朝廷還在用兵,但不過是南方在用兵,動援的僅是兩廣的軍民,犧牲也不大,而這些年增加的丁壯分別長大成人。分家立業。所以在這短短三四年內。人口就增加了兩百餘萬戶。”

“是啊,剛接到戶部來的戶冊,我算了一下,還不解呢,原來如此。”

“至於這個增漲率,其實在我朝不算太高的,最高的乃是宋真宗之時,只是那時人口基數少。增漲率雖高,可是戶數增加的數字卻不及現在多。然而未來,南方得到開發,特別是雲南路與交趾路皆是地廣人稀,卻適宜種植的場所,我朝又陸續帶去了先進的文明耕作種植技術。雖然未來增漲率不及元豐幾年的增漲率,但不會低於陛下這十幾年的總增漲率。除非我朝以後特大災害更多,或者未來君臣昏庸,或者北方強鄰大規模的入侵到我朝內腹。況且還要棉花的普及,更多的百姓不會凍死。還有海外的開墾。災害到來,又有一個若大的糧食基地。幫助百姓渡過難關。你說,增漲率會不會降下來?”

這個真不大好說。

實際人口增加到一定地步,那麼老百姓本身就會實行更殘忍的自我計劃生育——也就是說會有更多的地區殘忍的將自己第二胎第三胎的子女溺死於襁褓之中。

還有一部分有遠見的百姓,會向異地他鄉逃亡,如廣南交趾甚至雲南路。同時也有一些百姓會自發地向海外逃亡。實際今年秋天,同樣就有着一些百姓逃到泉州,在找不到謀生的出路下,央求各艘海船船主收留他們,讓他們遷徙到海外。

而且又設置了郵驛司,就算是海外,都可以向原來故鄉的親人親戚寄錢匯錢,這也是替許多百姓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讓他們有勇氣向外遷徙。

況且王巨在廣南的治理,檢括出多少蠻戶,這些蠻戶原來就不在戶冊上的。當然,官員也不好用此做文章,王巨雖然檢括出大量蠻戶,然而同樣也遷徙了大量百姓去了海外。表面上是兩相持平的,爲何是表面,因爲這些遷徙百姓幾乎都是赤貧百姓,他們遷徙走了,無疑會留下更多生存空間給了當地百姓。

因此未來就是朝廷繼續不支持向海外遷徙,增漲率也不會高於這十四年。

然而王巨不說,誰會想到呢?

那麼王巨爲何要說出來,還會有說服力麼?

但這就嚇人了,十四年宋朝原來的戶數增加了三百萬戶!

而且就算沒有王巨的推動,在史上若是沒有趙佶之治,金人南下,那麼五十年後,宋朝的戶數總數也會輕輕鬆鬆地超過兩千五百萬,甚至能達到兩千六百萬,兩千七百萬!

蔡京帶着兩本戶冊下去。

過了好一會兒,他又面帶驚色地回來:“王公,能這樣算嗎?”

“爲何不能這樣計算?”

“若是這樣計算,那會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因爲蔡京與堂吏盤算許久,發現以趙頊這十四年的戶數增漲率計算,那麼五十年後,戶數將增漲到一點九倍到兩倍,若是包括雲南路與交趾路,那麼會輕輕鬆鬆地超過兩倍。

全國總戶數將過達到三千六百萬戶!

至於一百年後,就更不能想像了。

那是三點八倍到四倍,七千多萬戶!也不用七千多萬戶了,只要達到了三千六百萬戶,即便有云南路與交趾路,局部地區也要人吃人了。

王鉅額了額首,說:“立即送到宮中。”

僅是一會功夫,趙頊便下詔,讓兩府三司兩制御史臺司農寺等重要部門的主要官員一起去延和殿議事。

趙頊看到蔡京計算,也發瘋了。

呂公著遲疑地說:“陛下,這些戶數還包括一部分崑崙奴。”

隨着許多地區遷徙過來的土著人與交趾人桀驁不馴,宋朝百姓開始對他們排斥了,有的主戶忍無可忍,一邊罵着王巨,同時一邊罵着朝廷大臣多事,一邊又忍着損失,將他們賣給各坑礦做礦奴。

咱們用不起你們了。

不過還有不少安份守己呆了下來,漸漸融合。但總體來說,這部分人口絕對會負增漲的。

然而呂公著聲音很弱,雖如此,他們相比於上億宋朝百姓而言,又能佔着多少比例呢?

蔡確說道:“陛下,這也是一種證明哪。”

許多人說變法不好,若真的變法不好,爲何人口增漲得那麼快?

但真不好說,增漲得如此之快,不與整個變法有關,最主要的還是農田水利法,特別是河北水利與江東圩的出現,農業技術的進步,王巨的推動。別看王巨弄走許多百姓,但在他種種推動下,增漲的百姓絕對比弄走的百姓多得多。

就象兩廣,若是包括檢括出來的蠻戶在內,戶數整整翻了近一倍!

趙頊並沒有理睬二人的勾心鬥角,而是問了一句:“以後真的會這麼增漲下去?”

不提一百年後吧,就說這個五十年,如果趙頊與大多數中青年士大夫壽命長一點,就能看到了。

王巨說道:“臣讓戶房檢正蔡京統計的,蔡京也感到萬分驚訝,說可不可能。臣說,有幾個情況能杜絕人口繼續膨脹。”

“王卿,那幾種情況?”

“一是連續性的特大災害,但這個情況影響不大,熙寧七年的旱災規模已經能排得上史上十大災害之一了,況且現在朝廷開始增加了廣南交趾兩個大糧倉,真不行,還能從海外調動糧食救急。二是未來君臣昏庸,那就不是人口危機了,而是整個國家的危機。三是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到我朝核心地帶,導致半個大宋戰亂不休。四就是農民因爲兼併與暴政活不下去,大規模地暴亂。如果排除這四個可能,那麼五十年後,即便沒有三千六百萬戶,如果包括交趾雲南路也達到三百萬戶。至於一百年後,不會有七千多萬戶,但會接近五百萬戶。五十年後,也許大宋還能養活着這麼多百姓,但一百年後,以大宋的耕地面積,絕對養不活五百萬戶百姓。除非出現特殊的意外……”

“什麼特殊的意外?”

“尋找到幾種比占城稻還要高產易種植的糧食作物,另外就是整個糧食作物產生有技術的提高,那麼以我朝的耕地面積,說不定還能容納五千萬六千萬戶。”

“這不大可能吧。”

王巨一攤手。

李承之喃喃說:“向海外……”

“向海外都不大可能,現在一年平均下來,增漲二十二萬戶,以海外那些海商的能力財力,每年能安排二十二戶,一百多萬百姓生存嗎?李司使,不相信等到明年,那些海客的代表進京覲見陛下,問他們會不會同意。”

連海外都沒辦法了,還有什麼辦法?

不過京城裡卻是歡聲一片。

宋朝貿易線有很多,但有一條最主要的貿易線,那就是南方的貨物從大運河汴水運到京城,再從京城調撥到北方與西北各地。

因此市易法傷害的中小商人最多的地區就是京城的中小商販。

前面詔書下達,後面無數小商小販放起鞭炮慶祝。

這又讓許多舊黨找到理由。

然而這些上書全部讓趙頊留中不發了,至於王巨更是安靜下來,所做的事僅是微調。包括整頓科配與公使錢,雖有爭議,終於變法無關,也屬於微調。

元旦節就漸漸到來了,然後出現了一件好玩的事。

ps:宋朝治平三年(1066年)實際戶數是14181486戶,元豐三年(1080年)是16730504戶,元佑元年(1086年) 17957092戶,宣和二年(1120年) 22,000,000戶……金人來了!(。)

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46章 相約第587章 燕歸來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27章 先帝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82章 捨得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680章 黃雀(下)第648章 海盜(上)第797章 獻書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13章 侍讀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21章 蔣幹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367章 變化第767章 控訴第327章 錦囊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83章 應戰(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779章 土豆宴第269章 那一公第268章 龍手(下)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339章 國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62章 竊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37章 三明第297章 胡鬧(下)第226章 底氣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74章 鼓聲(上)第702章 大事(上)第837章 三明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0章 潤筆費第647章 蘇茂蠻第195章 **(上)第195章 **(上)第308章 心術第189章 不能言第506章 飛天(下)第436章 小人物第230章 都想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489章 慘戰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822章 是他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72章 來了第400章 二王(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365章 鞭屍第859章 落幕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422章 楹聯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31章 迷惑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10章 檢查第816章 響第259章 屹立(中)第308章 心術第726章 微調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78 鼓聲(續下)第728章 黃河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94章 倚仗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365章 鞭屍第37章 魅影第398章 困惑第321章 松溪第421章 新世紀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53章 賀禮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416章 潑(下)
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46章 相約第587章 燕歸來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27章 先帝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82章 捨得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680章 黃雀(下)第648章 海盜(上)第797章 獻書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13章 侍讀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21章 蔣幹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367章 變化第767章 控訴第327章 錦囊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83章 應戰(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779章 土豆宴第269章 那一公第268章 龍手(下)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339章 國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62章 竊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37章 三明第297章 胡鬧(下)第226章 底氣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74章 鼓聲(上)第702章 大事(上)第837章 三明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0章 潤筆費第647章 蘇茂蠻第195章 **(上)第195章 **(上)第308章 心術第189章 不能言第506章 飛天(下)第436章 小人物第230章 都想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489章 慘戰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822章 是他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330章 餿主意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72章 來了第400章 二王(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365章 鞭屍第859章 落幕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422章 楹聯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31章 迷惑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10章 檢查第816章 響第259章 屹立(中)第308章 心術第726章 微調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78 鼓聲(續下)第728章 黃河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94章 倚仗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365章 鞭屍第37章 魅影第398章 困惑第321章 松溪第421章 新世紀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53章 賀禮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416章 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