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

“官家的態度是留中不發。”王巨說。

“這也不是解決辦法。”韓韞道。

留中不發,也不能保密,只要傳將出去,還有許多有聲望的老傢伙活着,就是京官當中,因爲富弼脾氣比較溫和,支持富弼的官員同樣不少。

但好在這是富弼彌留之際寫的信,可能那時富弼腦子病得有些不清不楚,想不到樑燾會將這封信公佈於衆,因此打擊面太大了。

比如王珪,你能說他不作爲,也能說他是三旨宰相,但能說他是奸邪麼?

他也不是新黨派。

所以老王得知這封信後,同樣氣得牙直咬。

然而問題不在於樑燾,僅憑樑燾是翻不起來大風大浪的,其根本還是富弼。但問題的問題是富弼死了,即便諸葛亮在世,也拿一個死人沒辦法了。

王巨慨嘆道:“我這次回來,在我想法中,最大的敵人可能是文彥博,也可能是司馬光,萬萬沒想到卻是富弼。”

“聽說富公是一個不錯的大臣。”

“正因爲他名聲太好了,事態纔會嚴重。”

“他怎能這麼說呢。”韓韞不服氣地問。就算王巨有心機吧,有幾個頂尖大臣沒有心機,象老王真是老好人嗎?

然而不能說王巨乃是曹操王莽。

王巨說道:“韓兄,實際這件事說起來更復雜,比如富弼,他不想宋朝好嗎,司馬光,他不想宋朝好嗎?也想的。問題出在哪兒?看看司馬光想法就知道了。他們這一派系的想法就是尊卑有序。這樣國家就安定了。但這樣尊者高興了。卑者怎麼辦?”

“各有各的辦法,比如占城的婆羅門教種姓制度,你生下來就是高貴的,你生下來就是低賤的,那還說什麼呢?中國也有,比如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度,即便劉裕做了皇帝,還不得不對那些門閥低下腦袋。這個制度一直延伸到唐朝……直到我朝才稍稍好一點。特別是幾位祖宗吼出齊人。不管是真齊人,還是假齊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至少相比於前朝前代,我朝給了卑者更多的生機與尊嚴。然而隨着我朝統治時久,各權貴通過恩蔭與聯親得以穩固,因此他們的想法是在復古,是在倒退。雖然他們不至於想恢復南北朝的門閥制度,也知道想要國家穩定,必須讓出一部分生存的空間。給廣大的平民百姓。可這個讓,各有各的看法。比如範純仁可能會讓得更多一點,司馬光可能讓得更少一點,甚至都不喜販夫走卒穿羅襪。難道販夫走卒穿羅襪,天就塌了?對於司馬光來說,天就塌了,因爲這樣一來,卑賤的小民,就能漸漸挑戰權貴的地位!”

“或者說淺顯一點,司馬光認爲這個國家是皇帝與諸權貴的,老百姓不讓他們大規模餓死就行了,但政治與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也就是文彥博所說的,與士大夫治天下,也就是國家必須要爲皇帝與各精英服務,所以得考慮精英的利益與感受。”

“王介甫則認爲這個國家是由皇帝帶領的一個超級大家,先國後家,所有人必須爲國家服務,國家富裕強盛了,纔是所有人利益的最大保障,才能談各個利益的分配。所以才了變法的種種,儘管有種種弊病,先將國家赤字填補,國庫充盈再說。”

“而我呢,則認爲這個國家是所有百姓的,包括皇帝也只是一個管理者,非是統治者,所以國家必須爲所有人服務。是所有人,而不是少數的權貴。雖然我也默認國家必須由精英來管理,但那是管理,不是統治百姓奴役百姓。國家只有做到這一步,各階層的百姓纔不會產生嚴重的不公,國家才能強盛永存。”

“正是這三者的出發點不同,三者的做法也不同,或者說,某種意義上,我與新黨更相近,也走得更近。”

當然,這些話只有他們兩人在背下里說一說,不敢公開說的。

什麼,皇帝只是一個管理者,趙頊還不馬上用鞋子將王巨活活拍死!

但這些思想,又遠比王巨所說的更復雜,許多方面現在王巨也沒有想清楚,或者某一天他去了彼岸,不需要再象現在這麼勾心鬥角了,才能想清楚一個大約,說不定還能寫上兩本書……

“那現在怎麼辦?”

“不知道啊,”王巨苦悶地一攤手說道。但他心中很是憋氣,前面得知,後面一拂衣袖,就離開中書回家了。

外面天氣陰沉,王巨又說道:“走,去銀行司看一看。”

也不是一定要去銀行司,只是想讓韓韞陪他出去散一散心。

王巨與韓韞帶着王紫川兄弟,便衣打扮,去了銀行司。

來到汴水河畔,天空中開始飄起濛濛霧雨,不過汴水兩岸卻是一片繁榮景象,大船不得入城的,但有許多小船裝着貨物由東水門的水門直接駛入城中,泊在河岸邊,又有許多丁壯在卸着船上的貨物,又因爲合力將一些笨重的貨物擡上岸,大夥兒喊着號子,頗是熱鬧。

“真是繁華啊,”王巨感慨地說了一句。

實際彼岸有幾個城市現在發展得也不錯,不過想達到東京城這種繁榮,還不知道得到那一年了。

韓韞小心地說道:“太保,實際我以爲不用擔憂,能進則進,不能進則退。”

何必煩惱呢,大不了再退回彼岸就是了。

“韓兄,你不懂,你知道官家生的是什麼病嗎?”

“不知道。”

“是風疾,我在呢,也許官家還會產生一些想法,說不定真的象富弼所說的那樣,做了曹操的什麼。但我一走。西夏不提了。銀行司馬上因爲種種情況,迅速垮臺。不提損失了,那麼官家在悔恨中,說不定就會駕……崩。但宮中的太后對變法有什麼看法,你是懂的。或者等未來人君,那時候我也快老了,那會再回來?那麼這片繁榮景象,不用多久。則成爲一片瓦礫。如果換成你,舍不捨得讓它在幾十年後,成爲一片瓦礫。”

韓韞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但現在宋朝確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王巨一撤,幾十年後京城會不會成瓦礫不知道,但宋朝可以說從此正式走下坡路了。

想到這裡,他不禁有些默然。

畢竟韓韞與陶青他們不同,一直在陝西或京城活動,至少對這方土地感情更深。

兩人看着汴水,久久的沉默。忽然一個過路的百姓走過來問:“是太保嗎?”

“嗯。”

“太保,在下着雨呢。”那人說道。

“我是看一看。順便想一下事情,雨小,不礙事。”王巨溫和地說道。

“那怎麼行,”那人一下子上前,將油布雨傘放在王巨頭頂上。

“那你不淋着了嗎?”王巨開玩笑地說。

“太保,你爲大宋遮風蔽雨,小民們無以回報,今天讓小民替太保遮一遮風雨。”此人憨厚地說道。

“咦,你叫什麼名字,從事什麼營生?”王巨訝然道,能認識他的百姓有之,王巨不奇怪,奇怪的是這個人這一句話說得太肉麻了。

“小民小張貴,在京城做一些小生意,剛纔來汴水準備進一點貨,沒想到看到太保站在這裡。”這個叫張貴的人很激動地說着。

這時岸邊還有許多勞動的百姓,聽到太保二字,一起擡起頭。

又有人認出來了:“是太保唉。”

於是十餘人圍了上來。

不能再呆下去了,王巨對張貴說道:“張貴,這些小風小雨,某不用避之。不過大宋的風風雨雨,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啊,我是遮不住的,必須大家一起來打傘,纔將蔽着整個大宋的風雨。”

當然,張貴是聽不出來話外之音了。

“不過張貴你的好心,某感謝了。”王巨說着,重新翻身上馬,前去銀行司。

“太保,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韓韞在馬背上說道。

“公道自在人心麼?未必!人心是可以蠱惑的。張貴之所以替我打傘,多半還是因爲我取締了市易法,讓他們這些小商販們有了更多的生機。可能現在的底層百姓對我更支持些,但他們力量有限啊。”

宋朝到今天這一步,政治確實出現了問題,不過王巨也想得有些悲觀了。

來到銀行司。

王巨問張商英:“天覺,各地行務情況如何,還有各地金銀價波動如何?”

“太保,還是有影響的,比如南方相對而言,金銀價比較低,所以大多數商賈儘管用了匯票,回去後換回絹交,立即購置商貨,甚至大交比面額還要低一點,這個不要緊,反而利於了絹交走向民間。”

“嗯。”王巨點點頭。

總之,這一回銀行司之複雜,恐怕在另一個時空都罕見到。

首先它體量龐大,不象歐洲工業革命初期那些銀行,能有多少經濟?

其次它推出的時間正是熙寧變法之後,政局是黨同伐異,任何缺陷都會被放大到極致。甚至還沒有開始,都鬧將起來了。

最後就是作爲本金的金銀與銅幣皆嚴重不足。

不過如果經營好了,趙頊所擔心的缺少理財之人,以後就不會再缺乏了,銀行司與更龐大的發運司就是最好的理財大臣磨礪之所。

然而開始時,是很困難的。

不要以爲彼岸執行了,彼岸正式執行的時間也不長,而且兩處情況各自不相同。在彼岸,王巨下一道命令,誰敢不從?那象在宋朝這般艱辛。

張商英又說道:“我擔心的就是京東路一些地區。京東路一向金銀價比較高,雖因太保下令,各地區取消金銀進城稅務,南北金銀價懸差減少,不過京城路金價與銀價仍比其他地區要高很多。所以一些商賈刻意持着錢帛兌現絹交,再到京東路的行務兌現金銀。有的行務金銀本金儲量已經減半……但從市面上還沒有看出金銀價有巨大的波動。”

但也是一個不好的徵兆。

不要以爲僅是京東路。如果出現反覆兌現的情況。說不定這些準備的本金金銀。僅是京城路就會被消耗一半。

如果那樣,銀行司就兇險了。

王巨沉思。

另一名堂吏則說道:“太保,以小的之見,何不將金銀絹交與銅幣一起聯繫在一起,不然眼下有麻煩,明年還有麻煩。”

“明年會有什麼麻煩?”

“明年各行務兌現絹交,可是絹交與金銀聯繫的,各地金銀價有着差異。就象現在京城英宗交相當於十五文錢,實際它就是十五文,那麼到時候兌現借貸怎麼辦?”

這似乎也是一個問題。

如今各州行務是沒有兌現業務的,要麼負責絹交與金銀或匯票之間的兌現,但不接辦用錢帛兌現絹交的業務。

然而也不代表着他們會清閒着。

在這幾個月內,必須要熟悉銀行司的運作,不僅有彼岸過來的經濟人講授,宋朝這邊的官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畢竟兩邊情況不一樣。

也不能說宋朝這邊的官吏一無是處,多年的郵驛司與飛錢司。也磨礪了一些人才。

如果是好的意見,還可以反饋到銀行司來。也就是反饋到張商英手中,再由張商英根據情況,或者與王巨協商,增置於全國各個行務的規章制度裡面。

經過這幾個月培訓,明年正式開業後,就不會出現大的失誤。

另外一條,就是辨別金銀。

嗯……它同樣重要。

銀行司用金銀做本金,但這個本金是隨時可以兌現的,大不了銀行司與各行務,多收一些手續費用。

一旦落實,信譽能維持住,即便是這個手續費,商賈也不願意交的,反正是貨幣了,並且是容易攜帶的貨幣,何必非要換成金銀?

但肯定有少數商賈不放心,或者朝廷有了重大變動,讓大家擔心,那麼就會換成金銀,帶回家中。

可這些金銀有兩個去處,第一個去處是立即鑄成金銀器,銀行司擔心的就是這一點,一旦鑄成金銀器,再也收不回來了。

還有一個,就是收藏,或者當成準貨幣流通,對於這一條,銀行司並不會排斥,不過爲了銀行司與行務本金充足,因此王鉅製訂了那個兌現手續費,兌金銀回去,則徵收百分之三的手續費。如果將金銀重新帶到銀行司換成交子,則可以返還百分之一五的獎勵。

但這個獎勵只是針對金銀司流通出去的官方金條銀條。因此這個手續費就很微妙了,僅是百分之一點的利潤,鑄成金條與銀條需要一定的成本,並且還要僞冒朝廷的印章,憑這一條就是死罪了。

那麼就杜絕了私人僞鑄金條與銀條。

然而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金夾銅,銀夾錫,如果僞造得當,就會給朝廷帶來沉重的損失。

因此必須培養甄別金銀純度的高手。

如果有僞造的官鑄金條銀條,一旦發現,可以當場抓捕,即便與使用人無關,也可以一步步順藤摸瓜抓到真兇。

同時各行務貼出公告,朝廷准許這些金條銀條流通,但各商賈須得小心,防止賊人僞造。爲什麼只提醒商賈,想一想,僅是一根銀條就達到十兩重,相當於二十新貫,一萬餘人民幣。

難道用二十新貫去買一個饅頭?人家也不收啊。因此即便金條銀條流通,只是在中大型商貿中流通。

這是眼下各行務的情況,但到明年就不一樣了,大規模的兌現,存貸。

存還好一點,特別是貸與還貸,百姓歸還錢帛糧,但這些是與銅幣掛鉤的,然而各地絹交價值不一樣,如果絹交價高者,強行百姓償還絹交,百姓怨苦,如果絹交價低者,強行百姓償還錢帛,百姓又怨苦。或者反過來,銀行司虧損。而且還會導致各行務產生混亂,一旦混亂,貪污做假賬等情況會一起發生了。

所以這個堂吏提議,將三樣一起掛鉤統一。

那麼就沒有這些情況了。

王巨搖了搖頭:“諸位。我來解釋一下。先是爲何準備本金。別的不說。就說仁宗時,實際仁宗每一屆交子發行的數量相比於我朝的經濟,也不算多。但爲何稍稍發行數量多一點,或者銅幣缺乏,用新交衝舊交,馬上交子價格就立即大跌?正是缺乏兌現的本金。再說這種新交,它的成本很高,作用就是防僞。容易得到百姓的認可,另外一個作用,以及防止後人氾濫發行。”

南宋時,十一文錢交子僅相當於一文銅錢,但這還不是狠的,民國的那次才叫狠呢。

但那次也不能純粹怪民國,真正的罪盔禍首乃是美國,特別是《白銀收購法案》,導致中國大量白銀外流,民國不得不發行法幣。但因爲美英日三國的算計,導致法幣改革失敗。貨幣嚴重貶值了,民心也喪失了。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太祖算是中國的功臣,至少讓中國能獨立地走路,雖然走得同樣的慘……然而沒有這個獨立,二祖就無法改革。

不僅是民國,王巨穿越前,都現代化了,還有一些小國,因爲胡亂地發行貨幣,結果國家物價膨脹,民不聊生。

這一點上王巨很佩服美帝的,不要說美帝胡亂發行美元,用此綁架全世界去養活他們一個國家。如果真胡亂地在發行,美元早就嚴重貶值了,爲什麼那麼多國家將它當成最最重要的外幣儲蓄?

可這些王巨知道啊,宋朝有誰知道?

但現在成本這麼高,還必須要金銀本金,那麼就不會有人想胡亂發行,靠絹交來謀取財富了。

不過現在,只有少數機靈的人,才聽明白。

王巨說道:“用何爲本金,要麼金銀,要麼銅幣。爲何我最終選擇了金銀,不僅是銅幣笨重,而是銅幣更緊張。比如發行兩億五千萬貫絹交,得要兩億貫銅幣,想鑄成兩億多貫銅幣,不提鉛錫,就是銅本身,得要五億多斤銅,上哪兒弄這麼多銅?因此我最終選擇了金銀。”

“爲何不將金銀絹交與銅幣一起掛鉤?實際很簡單,金銀原先是準貨幣,銅直接用來鑄幣的,但它們本身還有其他的作用,不僅是當成貨幣,民間還需要大量的金銀器與銅器,因此它們也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會形成供求關係,價格就會產生浮動。能將它與金銀掛鉤就很不容易很小心了,再將它與銅幣金銀一起掛鉤,諸位,你們認爲可能嗎?”

“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用錢帛兌現絹交,也只有今年一年,而且僅限於眼下的銀行司,明年就不兌現了。”

“那這些絹交……”一名堂吏擔心地說。

未等他說完,王巨就直接說道:“今年之所以兌現,是利用商賈將它流通到全國各地,由商賈開始一直普及到民間,使得所有人認可。認可乃是最大的前提所在!有了認可,就有了下一步。用絹交支付各商賈的絲料錢帛,也能用絹交用於發運司的和糴和買,各州縣的科配,同時我朝每年一億多的支出,其中一半可以用絹交支付。試問,總共發行多少絹交。那麼又何須繼續用錢帛兌現絹交,而導致各行務產生管理賬目混亂?”

也就是利用這些渠道,絹交已經發行下去了!沒有兌現的必要。

“沒有兌現,就可以有後面的制度,存,只能存金銀與絹交以及銅幣,不可能存糧食與布帛,或者存一塊醃肉吧。”

大夥一起樂了起來。

“金銀是與絹交掛鉤的,但銅幣沒有掛鉤,那麼另行做賬,直接從各行務將銅幣與絹交區別開來,至於放貸,貸糧還糧,貸帛還帛,貸錢還錢。但也不是永遠不兌現了,隨着銀行司的執行,南北金銀價的懸差會越來越小,到了沒有差距時,那麼就根據各種情況,制訂相關的兌率。”

這樣一說,大家恍然大悟。

王巨又說道:“至於京東路那個情況也好辦,雖然金銀價還沒有形成波動,不過到了波動之時,就來不及補救了。必須從現在就要出手打壓。因此我回去後,下令讓南方各路官員想方設法,鼓勵百姓用金銀納稅,必要時甚至可以對金銀納稅者,進行一些補貼,用此將南方的金銀調往京城。”

這也是金銀做本金的好處,因爲貴重,運輸成本很低,即便一百萬兩銀子,也不足四十噸,一艘小船,只要看管嚴密,就運到京城了。

“同時我會讓三司調撥金銀過去,還有倭國來的彼岸金銀,也會截留下來,共抽出三百萬兩銀子,三十萬兩黃金,但不鑄成金銀條,只是散金散銀,投入於京東路,兌現手續費下調到百分之二,用此強行將京東路這股不好的勢頭打壓下去。對了,你也下令京東路各行務將此消息寫成露布張貼。”

只要這個風聲在京東路傳開,某些商人囤積金銀謀利的夢想也就立即破滅了。

“天覺,實際上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通知我了。你想一想,整個銀行司能動用幾千萬兩銀子,幾百萬兩黃金,這麼龐大的財富,只要調度得當,豈是幾個小商人能攪動的?當真那百分之三的手續費用不是錢帛麼?只要幾次打壓,這些商賈就不敢動歪心思了。”

“太保,這不是我不大懂嗎。”張商英訕訕道,但也是事實,不要說張商英了,就是王巨同樣也在摸着石頭過河。

王巨忽然向他使了一個眼色,張商英會意,隨着王巨走到後面。王巨將富弼的信說了說。

“富公怎能如此?”

“可能李侍郎在洛陽的一些做法激怒了他,”王巨猜測道,具體是什麼,王巨現在也不清楚。

“但無妨,朝堂如今爲新黨把持,至少新黨對我不排斥。”王巨又自我安慰道。

然而他想錯了,僅是幾天後,就有人對王巨開火了,並且就是新黨,還能算是新黨的首領——謝景溫。(。)

第709章 聖儒(下)第395章 富!第503章 大轉移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04章 獻舞(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62章 六拜(下)第373章 增兵第848章 誘餌第146章 相約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99章 二王(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498章 後方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392章 合資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24章 寶藏(上)第423章 畫花第296章 胡鬧(上)第16章 人情第648章 海盜(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35章 秋碩第273章 撈好處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126章 捉婿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87章 實話第764章 進京第799章 不敢碰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78章 新語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42章 抵消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135章 蠱母第831章 降第641章 文臣第175 新私商(上)第356章 世襲第434章 羞侮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07章 南方第388章 交好他第658章 海戰(中)第91章 第一躍(一)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39章 國賊第676章 藉口第79章 人選第451章 聖斷第322章 小痛痛第41章 聯親第492章 夜襲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60章 拒第29章 畫皮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99章 不敢碰第631章 不過第151章 弟仇(上)第50章 滿意第535章 號角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26章 微調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95章 富!第370章 楊家將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5章 寶藏(下)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473章 迷宮(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51章 共妾第258章 屹立(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96章 放榜(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71章 迷宮(上)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8章 海盜(上)第321章 松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15章 溫馨
第709章 聖儒(下)第395章 富!第503章 大轉移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04章 獻舞(上)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62章 六拜(下)第373章 增兵第848章 誘餌第146章 相約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99章 二王(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498章 後方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392章 合資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24章 寶藏(上)第423章 畫花第296章 胡鬧(上)第16章 人情第648章 海盜(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35章 秋碩第273章 撈好處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126章 捉婿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87章 實話第764章 進京第799章 不敢碰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78章 新語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42章 抵消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135章 蠱母第831章 降第641章 文臣第175 新私商(上)第356章 世襲第434章 羞侮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07章 南方第388章 交好他第658章 海戰(中)第91章 第一躍(一)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39章 國賊第676章 藉口第79章 人選第451章 聖斷第322章 小痛痛第41章 聯親第492章 夜襲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60章 拒第29章 畫皮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99章 不敢碰第631章 不過第151章 弟仇(上)第50章 滿意第535章 號角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26章 微調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95章 富!第370章 楊家將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5章 寶藏(下)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473章 迷宮(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51章 共妾第258章 屹立(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96章 放榜(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71章 迷宮(上)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8章 海盜(上)第321章 松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15章 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