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崩

在宋朝,一般各地的小事務,於各州縣或各路自己處理了,爲難事務或重大事務,交由朝廷處理或稟報朝廷。這個多是交給宰府的,也有少數交給各部司。

宰府擇其輕重,輕的自己處理了,或者重新發配給各部司各州縣處理,重大軍國事務,或爲難的事務,這才交給皇帝處理或批閱。

皇帝理政,一是朝會,但主要是聽,只有在朝會上,才能聽到更多官員的聲音,否則象一些低級官員哪裡能見到皇帝?

其次是於一些便殿,召集宰相,或者相關的官員過來,詢問或者共同協商事務與人事任命。

最後是主動前往各部司察看,去的最多的乃是東府的政事堂。

還有一種情況,那便是皇帝年幼,太后垂簾聽政之時。

朝會還會照常舉行的,不過得看皇帝歲數了,如果太小,時間一般都很短。然後再隔上一道簾子,太后坐在簾子後面,大臣稟報,明面上是向皇帝稟報,實則是向太后稟報。

此外重大的軍中大事,也要派太監遞到後宮,讓太后得知,或者經太后批准。

不過太后不可能去各部司察看了,也不可能於便殿召集大臣了。

即便召集,也是在後宮之中。

但因爲高滔滔控制慾望強烈,多次召見大臣,因此後宮之中時有男人進出。

太監不能算男人,最少不能算是正常的男人,整個後宮中只有一個真正的男人,那就是皇上!即便是太子皇子一旦成年,也必須離開後宮去開府。

於是在另一個時空發生了一樁醜聞,元佑五年,劉世安發現皇宮秘密派人於京城裡尋找奶孃。

劉世安大驚,簡單的道理了,有奶孃,必有嬰兒,有嬰兒必有孕婦,有孕婦必有男人。

後宮裡只有一個男人,那就是十四歲的趙煦,宋朝用的是虛歲,非是週歲,按照週歲趙煦才十二週歲,關健這時間還得往前推,就算這個嬰兒纔出世不久,那麼意味着趙煦去年就與某個宮女XXOO了。

劉世安立即上書,你這個小傢伙要翻天了,才這麼大就知道XXOO了,長大了還了得!

當然,這份奏摺不會寫得如此明瞭,而是十分委婉,但意思差不多。

同僚稱好,於是劉攽與範祖禹們紛紛寫奏章給趙煦與高滔滔。

高滔滔便說,奶孃是有的,但那是爲趙頊小女兒找的奶孃。

大夥臉上都不大相信,趙頊死的時候是有一個遺腹女,死後不久,這個小公主就出世了,這也確實是趙頊的小女兒,在中風前趙頊還是好好的,起碼的房事也是有的。但這個小女兒如今多大啦,按照虛歲都六歲了,還要吃奶?

高滔滔也感到自己這條理由太過勉強,便又莫明其妙地當着大臣的面斥責了趙煦一頓。

大夥更加奇怪了,倒底是不是趙煦的孩子唉,如果是,即便錯了,也是皇子皇女哉,何必往小公主身上扯?如果不是,又何必責怪皇上?

有古怪,大家納悶下去。

不久得知到一部分真相,一次高滔滔病重,呂大防等宰相擔憂,三名宰相強闖後宮,俺們都老了,沒有那麼多忌諱!然後看到驚奇蹟的一幕,應當這時候趙煦開始發育了,但高滔滔爲了控制趙煦,不但上朝時盯着趙煦,召集大臣時盯着趙煦,連睡覺也在一起,只不過中間隔着一道簾幕!只有隨侍讀們學習,趙煦才勉強離開高滔滔的視線。

請問趙煦那有機會與宮女去XXOO!

隱約的真相已經出來,可能是後宮中某個貴婦人不守婦道,加上現在後宮略有點亂,導致醜聞發生。

但這個貴婦人與高滔滔關係非淺,高滔滔有意想將事情壓下來,因此往小公主身上推,大夥又不相信,索性往小皇上身上推,讓趙煦背上一個大黑鍋。撲朔迷離的,大家也不好再問了。

懂了就行,於是劉範等人再上奏章,原來是這樣啊,臣等誤會了,請陛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趙煦差一點想把司馬光這兩個不要臉的學生給生吞活嚥了……

是自己等人挑起來的,一起替高滔滔隱蓋吧,至於小皇上的心情,誰去管他!

因爲王巨推動,趙頊晚死了四年,很寶貴的四年,正是這四年,使趙煦得到了成長的空間,特別是身體。在史上,趙煦生病了,高滔滔不給他看病,在她與小程雙重推動下,對生活以及各方面進行了壓制,最後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因此他留給後人的畫像,瘦得象一個鴉片鬼。

現在趙頊死後,高滔滔依然給了趙煦很大的壓制,包括以前的鍛鍊,在高滔滔訓斥下,也停了下來。但少了小程,要好得多。影響肯定是有的,現在趙煦正在發育的時候,由着高滔滔胡來,豈能沒有影響。因此十之八九,趙煦可能還是一個短命的皇帝,但不會只能活到二十幾歲。

至於這個奶孃事件,肯定也不會再發生了,至少前年趙頊上半年還活着呢,後宮某個貴婦人敢胡來嗎?

不過這些大臣們盯到了另一個地方,狄家小娘子!

不是狄家小娘子招他們嫌了,而是王巨招他們嫌了。

其實王巨當初提議,也有王巨的考慮,所謂的女中堯舜年代,或者元佑黨爭年代,發生了很多事,有許多是王巨不知道的,不過孟皇后巫蠱案他還記得不少。

也不是孟氏不好,關係她出身微薄,不是出身微博就不是好人,劉娥出身更差,但你得有劉娥那份抗力。

沒有那份抗力,又出身微薄,想長久的成爲天下最骯髒所在的女主人,是不可能的。

並且因爲出身微博,她的親戚見識短,比如巫蠱案中最重要的角色,便是孟皇后的姐姐,如果不是她這個姐姐挑的頭,說不定也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了,或者說某些人得用另外一種手段將孟皇后趕下臺去。

因此王巨才選擇了狄家小娘子,因爲這個小女孩的出身,註定她以後不會太惡,又因爲長相,能得到趙煦的恩寵,夫妻和美,後宮才能安寧。

而且提前議定這門親事,自小就可以培養,王巨還暗示了狄家,你們不要僅是培養其禮儀,在真正進入到皇宮前,得講一些注意事項。

然而因爲是王巨發起的這件事,又開始惡搞了。

高滔滔聽聞,立即產生了與史上一樣的心事,孫子慢慢大了,也就難以控制,如果迎來一個不省事的皇后,自己這個做奶奶的只好退到幕後,如果將狄家這個小娘子休掉,再迎娶一個寒門女子入宮,後宮無憂了。

表面上看高滔滔頗似劉娥,實際……真的有點陰毒,但莫急,她與宮中的那個向氏相比,又差了一籌。史上宋朝一半就壞在這兩個女人手中了。

面對着這羣瘋狗般的士大夫,狄詠狄諮一言不發,你們要怎麼的,就怎麼的吧。

大夥正想着如何休呢,安燾忽然冒了一句,就是休掉了,那個小女子長相媚豔,萬一官家長大後,再將她迎到宮中怎麼辦?

不說皇上不知道哦,趙頊活着的時候,還刻意將這個小姑娘喊到宮中,公媳之間說了好一會兒話,趙頊十分滿意,那一次趙煦也在邊上。

但無妨,這一羣人當中不乏戾暴歹毒之輩,樑燾便說,可以暗示狄家,如果官家將這門親事休掉後,立即讓狄家將這個小姑娘嫁給別人。而且也有前例可依,劉娥替宋仁宗挑選皇后時,宋仁宗看中了王蒙正的女兒,但劉娥以爲此女妖豔太甚,恐不利於少主(指房事過多傷身體),於是強行替宋仁宗選擇了郭崇的孫女,然後爲杜絕宋仁宗心思,將王蒙正的女兒嫁給劉娥“哥哥(前夫)”劉美的兒子劉從德。

有“故事”,俺們可不是胡來的……

狄詠在河北,但狄諮在京城。

於是這些人派人通知狄家,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因爲這門親事,兄弟倆都升了官,狄諮班於武臣的前列,他走了出來,說道:“啓稟太皇太后,陛下,太保臨行前,唯恐有忤逆大臣行大逆不道之舉,故留臣一份錦囊,關健時拆開,於朝會稟奏給太皇太后,陛下,以振綱坤!”

然後他打開錦囊,開始朗讀王巨的奏章。

王巨先說最好太皇太后與殿下不要看到它,因爲那意味着陛下有恙了。

這是謙遜與做臣子必須要說的話,畢竟那時候趙頊還未死呢。

然後又說了一些客氣話,比如太皇太后辛苦哪,殿下務必聽從太皇太后的教導,大臣的訓戒,云云,也是符合當時中規中矩的寫法。

可接下來王巨語氣立即一轉。

如果陛下有恙,高滔滔又身在宮中,趙煦年幼,恐有奸小混入朝堂。這還不是王巨擔心的,最讓他擔心的是有些奸小能亂朝綱,比如對狄家小娘子下黑手。

王巨再次申明,這門親事乃是趙頊親自恩准訂下的,誰敢違背!

接着又說了幾件事。

有人必用郭氏生母做文章,王巨反問一句,那麼試問宋仁宗生母原先是什麼身份(一個服侍劉娥的小宮女,連一個才人都算不上,放在平常人家,只是一個最低賤的小婢女)。

或者有人用郭氏媽媽多(生母是狄詠小妾,主母是狄詠夫人,養母是狄諮夫人)做文章,王巨則反問,狄詠與狄諮是親兄弟,狄詠將自己女兒過繼給狄諮有何不可?那麼右千牛衛大將軍無子,朝廷以蔡國公繼之,也是錯的了(指宋真宗七弟的兒子趙允則無子,以宗子宗達爲後)?仁宗以新平郡王爲昭成太子之孫也是錯的麼(趙元僖無子,宋仁宗以宗子趙宗保爲其孫)?

其實過繼不但在古代,在後世也很正常,當然,計劃生育後什麼都沒有了。

用這個想在宋朝做文章,太沒有道理了。

最後又有一問,在那時王巨就料到了,有人會用王蒙正的女兒當故事。

王巨只說了三個理由,第一王蒙正的女兒名份有沒有定下來!

第二宋仁宗迎娶郭皇后,後宮有沒有安寧?

第三女子貌美一定是禍害,貌醜一定會有美德?那麼長孫皇后與劉娥是怎麼一回事?賈皇后又是怎麼一回事?

李世民這個老婆無論姿色,品德與才華,那在整個歷史上都有名氣了。

劉娥姿色也不弱。

其實還有一個女子,那就是陰麗華,不過中間還夾雜着一個郭皇后,有點兒纏雜不清,王巨便沒有用她來舉例了。

賈皇后則是晉惠帝的皇后,史上有名的醜女,也是最失德的皇后。

王巨接着說,皇后乃是天下之母,最重的是品德,與相貌有何關係?貌美的未必品德壞,貌醜的也能醜女多作怪。不但皇后,即便大臣也是如此,就象王欽若,也不能完全算是奸臣吧,爲何諸多大臣多拿他相貌恥笑(王欽若身材短小,外貌似猴)?

狄家小娘子名份已定,雖然年幼,但其實她就是天下之母,只是殿下年幼,因此未入皇宮。如果那個逆臣敢打狄家小娘子的主意,我將替大宋,替先帝,替殿下,出一千刺客誅之!

一瓢冷水潑下來。

不講清楚,這些傢伙會用劉娥出王蒙正女兒做文章,矇混過關,但講清楚了,一個名份未定,一個名份已定,那就是做大臣的,強行逼迫皇帝出妻!這與謀逆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

況且還有後面一句話呢,說王巨從海外派大軍過來纂奪大宋江山,那是做不到的。但從海外派來一千名死士做刺客,那絕對是能做到的。

並且他這樣做了,以後史書還會主動給王巨正名。

狄諮收回王巨的留奏,然後說道:“太皇太后,陛下,如果真是太皇太后與皇上的旨意,臣不敢高攀皇室,自會主動應詔。但這幾天許多大臣派僕從來臣家中,各種威逼利誘,不但逼臣拒絕這門婚姻,而且逼臣將女兒嫁給他人。沒有詔書,臣豈敢主動拒絕皇室之婚姻?即便有詔書,臣又豈敢辜負先帝旨意,將女兒嫁給其他人。”

“不用講了,這絕不是朕的意思!”趙煦忽然站了起來,這也是他在朝會上主動說的一句話,然後拂衣離開朝殿了。

一些上蹦下跳的大臣面面相覷。

事兒不揭開就算了,一揭開那會非常非常的不妙。

特別是皇上的動怒,使他們想到了一件事,皇上越來越大,早晚必親政的!而且這時間不過幾年光景,那時候一道算總賬吧。

而且這事情如果真傳到彼岸,王巨真派來死士刺殺,他在海外,誰也拿他沒辦法!

其實連高滔滔也傻了。

她也動身,來到後面,對着趙煦一頓咆哮如雷。

幾天後,許多大臣心中慼慼,然後將矛頭對着了王巨。

已經過去了兩年時光,王巨在百姓心中應象開始淡化了,可以抹黑王巨了。

這時候章惇忽然病好了,他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趙煦的侍講,不要以爲可以藉機說很多話,現在高滔滔全方位控制趙煦,即便大臣給趙煦侍講,也派了太監監視着,特別是章惇給趙煦侍講時。

但章惇自有辦法,中規中矩講到一半時,看到邊上太監不注意,忽然手心一翻,伸向趙煦,趙煦看到章惇手心上有五個字,太保留言,忍!

趙煦看到了,章惇手心翻下去,君臣二人對視,皆無言苦笑。

其實王巨當初所說的,現在頗爲管用,面對着奶奶的霸道無情,以及這些大臣的上蹦下跳,趙煦一直隱忍不發,裝成乖寶寶,這使得他少遭了許多罪。

現在還得要忍。

別看趙頊病重,王巨那時如日中天,但也不敢將高滔滔怎麼樣。韓琦如日中天時,也不敢將趙頊怎麼樣。

然而這羣大臣如果與高滔滔聯手,則會立即危害趙煦的皇位,別忘記了,他還有好幾個兄弟呢。

接着章惇開講左傳,說的是宣公二年中一段故事,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子士季進諫,靈公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矣。可晉靈公嘴上說改但實際不改,依舊殘暴濫殺,最後被臣下刺殺。

章惇做了一番似是非是的點評,但趙煦聽明白了,這是暗中勸說自己得向祖母認錯呢。

開講過後,趙煦找到高滔滔,主動認錯。隨後又接見了劉摯等大臣,表示了尊重,並且認真的傾聽了劉摯等人對王巨的攻擊,然後含蓄地嘆息,國家不能窮兵黜武。

劉摯等人大喜,這是好現象,於是危機化解。

那就繼續抹黑王巨吧。

但更不妙的事情發生了。

王巨當初爲了防僞與甄別,五種絹交分別用了廣絲、浙絲、蜀絲、魯絲與翼絲。

現在都準備用棉花了,那也不存在什麼地方的絲了,況且我們用的是北絲,難道不比南絲更好嗎?

正好又是北絲上來的時季。

其次是棉花,如果棉花正式普及到了長江流域,甚至江北都有百姓種植棉花,棉花更不存在問題。

最後就是織機,當初各種機械與模具依然保留着,現在又出現了許多新式紡織機械,機械與模具也不存在問題。

並且它從設想開始,純粹就是以謀利爲目標的,發行的九成半都是大面額絹交,因此速度奇快無比。

印製出來,大家拿着樣品,因爲當初複雜的工藝與各種顏料依然保留着,雖夾雜了八成棉花纖維進去,仍然有很強的防僞性。

大家認可後,立即用它們來償還國債,國家提前還債了,還不開心嗎?

餘下的交給各部司與發運司,用來和買科配與和糴,發放官員與官兵的薪酬。各個商賈將這種新絹交拿到了手,一個個傻了眼。當初王巨爲了讓大家認可,用了很多辦法,比如用金銀做本金,複雜的工藝,高昂的成本。

不提本金,就是它本身也值這個面額,因此迅速得到認可。

現在這種新絹交算是怎麼一回事?不是幾十年前,那時候宋朝還沒有好棉花呢,大食棉布比絲綢賣得還要貴。現在棉布值幾個錢?

於是有人就打聽,朝廷發行了多少新絹交,以及準備了多少本金。

然後聽到朝廷沒有準備本金,並且發行了一億貫新絹交。

所謂的貨幣,只要百姓認可,它就是貨幣。就象原始人用貝殼交易,這個貝殼就是貨幣。宋朝以前用紙交做貨幣,它也是貨幣。最少這種新絹交比紙交強吧。

確實強,就是它的面額大,也不過一百文,八十文,五十文,但原來的紙交往往是數貫錢。

孫覺等大臣是這麼想的,可實際是沒有對比,它有可能會得到很多人認可,但有了對比,大家心中總有些發毛,況且發行的數額是這麼大,明顯就猜出朝廷用意了,想用它來斂財的。

於是許多商賈拿到手後,立即換成了金銀,反正手續費也不高,至少金銀比這種棉交保險吧。

新交迅速散發出去,但又迅速流回各行務了。

因爲估計不足,各個行務庫存的金銀不一樣,有的行務金銀就迅速兌換一空。

這時孫覺又出了一個昏招,下令各行務限兌,限制每人的兌現額,又限制各行務每天的兌現總量。這個失誤太大了,越限越緊張,就連各個士大夫,他們拿到新交後,也讓家人拿去兌成金銀回來。

然而這不是最可怕的,即便全部兌現走了,不過一億貫,銀行司儲備的金銀價值可不止一億貫。但因爲恐慌之下,以及朝政變化之大,連帶着許多百姓拿出舊交,換成金銀回來。

其實這個問題王巨也在銀行司反覆講解過,不要以爲現在絹交堅挺,但在百姓心中,他們最相信的仍然是金屬貨幣,金銀與銅幣。想要百姓完全相信絹交,最少得讓它穩定五十年時間,平安渡過五十年時間後,朝廷陸續將銅幣收回,沒有銅幣了,絹交成了百姓唯一的選擇,並且不胡濫發行,那麼絹交就可以完全取代銅幣了。

到了這一步,只需足夠的金銀儲備做本金,就可以發行足夠的絹交,那麼也能滿足市場貨幣流通的需要,同樣能進一步刺激宋朝經濟的發展。

必須有這個過程。

就象英磅,先是紙幣,發行了一百多年,百姓仍不認可,然後用黃金做爲本金來發行英磅,每一英磅必須含有七克多黃金,這纔得到百姓的認可並且流通,後來英國稱霸全球,用紙幣代替則沒有任何問題了,這個過程持續了數百年,即便這樣,國家還儲備了大量黃金做爲本金,來穩定它的價值。

因此不出問題便罷,一出問題無論絹交多麼精美,也會引起騷蕩。

最悲催的是雖然王巨講過,但孫覺將張商英逼離銀行司後,對銀行司各個主要負責人,也進行了大清洗,於是沒有人將王巨這番話告訴孫覺。不過就是說了,以孫覺對王巨的反感,也聽不進去。

各個行務儲備了大量金銀,但很快一個個行務金銀告竭。

文彥博是在養老,其實這麼快就將王巨的法令一一推翻,正是文彥博站在背後搗的鬼。不過出了問題,文彥博就當看不到了。

呂大防無奈之下,只好出面責問孫覺。

但孫覺正在抓捕一個人,呂大防一打聽,原來這一切是一個門客出的餿主意。這個魯姓門客原來是銀行司的一名胥吏,聽說頗有些能力,但因爲脾氣不好,又懶散,被張商英強行辭退。

趙頊一死,舊黨迴歸,這個人便投靠了孫覺,然後胡亂的出主意,孫覺本身對銀行司流程與原理不大懂,但經過打聽,這個魯姓門客原先是銀行司裡一名得力干將,又與張商英結下仇怨,因此也就完全相信了他的話。

現在出現大問題了,魯姓門客一看不妙,連忙溜走,孫覺氣憤之下,讓開封府到處搜捕此人。

呂大防聽聞事情經過,臉都氣白了,銀行司數億貫財產,你個孫覺,居然當成兒戲一般,聽信一名胥吏胡亂來?

他將孫覺喊過來,大發雷霆。

但發火是不管用的,各行務先是所有金銀告空,接着銅幣也被兌換一空……沒得換了,絹交迅速貶值,舊絹因爲信用好,還好一點,各種絹交一貫大約能相當於九百銅錢。至於這個棉交,一貫只相當於三四百文錢。

然後各個商賈反應過來了,到行務託關係貸舊交,然後蒐集棉交償還,以謀取其中的差價。

所有棉交到了行務,沒得換了,但各個商賈又看到了機會,因爲舊絹還在貶值,於是大肆貸款,購買商貨囤積,這導致了舊交也開始以飛快的速度貶值,同時物價迅速上漲。

章惇終於看不下去,站出來責問:“沈括遠斥遵義軍,僅帶幾名隨從,如何能改土歸流?爲何他人未至遵義軍,當地便紛紛傳揚他來遵義軍改土歸流?”

自宋朝開國以來,夔峽地區蠻人殺死了數名宋朝官員,不過沈括終是朝廷曾經的高官,並且因爲機車之故,被趙頊賜於許國公,一名國公被殺,夔峽路的相關官員聽到後,面如土色,立即用快馬將經過稟報給了朝廷。

以遵義軍的形勢,沈括去了遵義軍,分明只有乖乖地做孫子的份,但好生生地爲什麼有了改土歸流的傳言?

不過章惇與沈括關係不怎麼樣,只是順帶着說一說,接下來纔是他要說的:“王子安滅交趾,克大理,安吐蕃,定西夏,降占城,迫使契丹讓步,如此大功,僅是因爲花費幾億貫錢帛,被諸臣反覆攻擊。現在幾億貫金銀瞬間化爲烏有,物價上漲,民不聊生,百姓鼎沸,爲何孫覺安然無事?”

“文彥博自熙寧後就變得奸邪陰險,多次陷害忠良,阻撓先帝富強之路。太皇太后,爲何要重新啓新這個奸臣!劉摯、王巖叟、樑燾這些流放罪臣,爲何先帝駕崩沒有多久,便一一重新進入朝堂!”

“太皇太后,先帝可是你親生之子,這大好江山,可是趙家江山,你子孫的江山,爲什麼你任命這些奸臣,使大宋江山迅速走向衰敗之路!”(~^~)

第556章 生疑第443章 市易第793章 大捷(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46章 下江南第5章 斬首第421章 新世紀第26章 送禮第400章 二王(下)第255章 分裂第317章 坐臥者第500章 大殺器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219章 賀蘭硯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0章 雪祭第564章 退一步第624章 縮影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88章 提前第762章 咬死第72章 悲情第563章 羞侮第182章 子午山第139章 投名狀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30章 吻合第118章 舅家第200章 動手第427章 擔心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4章 成親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582章 攔道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275章 威名(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599章 白衣(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502章 驚喜第741章 裂車(下)第402章 在等着第672章 南帝第370章 楊家將第265章 朱序(下)第235章 孩子氣第425章 侵利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23章 自保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87章 飛錢司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56章 龍臀第433章 默契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805章 授業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10章 檢查第400章 二王(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471章 迷宮(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25章 心機第30章 以直報怨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398章 困惑第506章 飛天(下)第76章 世仇第265章 朱序(下)第172章 贈馬第620章 威名(下)第726章 微調第179章 兄弟第744章 擔擾第800章 點將第555章 和平派第10章 檢查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406章 來巧了第453章 三十萬第6章 上岸第280章 不早死第163章 蕃騎(上)第255章 分裂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88章 酒語第334章 翻盤
第556章 生疑第443章 市易第793章 大捷(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46章 下江南第5章 斬首第421章 新世紀第26章 送禮第400章 二王(下)第255章 分裂第317章 坐臥者第500章 大殺器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219章 賀蘭硯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510章 雪祭第564章 退一步第624章 縮影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88章 提前第762章 咬死第72章 悲情第563章 羞侮第182章 子午山第139章 投名狀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30章 吻合第118章 舅家第200章 動手第427章 擔心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4章 成親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582章 攔道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275章 威名(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599章 白衣(下)第388章 交好他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502章 驚喜第741章 裂車(下)第402章 在等着第672章 南帝第370章 楊家將第265章 朱序(下)第235章 孩子氣第425章 侵利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23章 自保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87章 飛錢司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56章 龍臀第433章 默契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805章 授業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10章 檢查第400章 二王(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471章 迷宮(上)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25章 心機第30章 以直報怨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398章 困惑第506章 飛天(下)第76章 世仇第265章 朱序(下)第172章 贈馬第620章 威名(下)第726章 微調第179章 兄弟第744章 擔擾第800章 點將第555章 和平派第10章 檢查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406章 來巧了第453章 三十萬第6章 上岸第280章 不早死第163章 蕃騎(上)第255章 分裂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88章 酒語第334章 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