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樂極生悲

蔡確讓段張二人下來建設水利,但真正負責水利的乃是段天水,爲何任命時,卻以張薦爲知縣,段天水是主薄?

水利花費會很大,朝廷支持有限,彼岸更只能偷偷摸摸地支援,那麼必須要有一個善長量財的官員,利用好每一文錢。

但這不是主要的。

象這樣的大型工程利害關係太多了,特別是華亭縣,這裡商業發達,農業發達,漁業發達,有許多大戶豪強。這裡教育發達,出了許多官員。

兩人又非是進士出身,即便是進士出身,到了這裡,是龍也得給乖乖伏着,是虎,也是乖乖給臥着。

除非象王巨這樣強項的主。

萬一皇上有事,朝堂政局立即改變,那麼作爲激進的新黨派,朝廷會有一系列的人事調動,包括楊沈郟三人。如果換了舊黨來到秀州,那必須有一個機靈的人與他未來的上司虛與委蛇。

因此這個人選必須長袖善舞,必須會理財,必須會足夠的機靈。

段天水是做不到了,但這個張薦恰恰能滿足這三個條件。

事實張薦做得不錯,不提朝廷支持不給力,就是給力,也要想辦法節約水利的用費。而且華亭相對於全國,是一個富裕的縣,這意味着募民用費更大。

象陝西路一天給五十文錢,百姓基本就滿足了,但在華亭縣,給一百文錢,百姓也未必願意前來,不是華亭縣沒有窮人,而是這裡消費高,錢不當錢用。

於是張薦想出了幾個辦法,第一個辦法用地換工。

官府提供糧食,一些器具,以及工棚等等,只發放少量薪酬,但未來會按照各個民夫的上工天數以及其表現,分配若干耕地。

而且現在自己下往上開挖,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主運河開挖出來,兩邊的支流就可以利用這條主支流注入大海,當然也意味兩岸許多沼澤灘塗皆可以開發成良田了。

今年做工,明年入春後,雨水增加,汛水上來,而且也要春耕生產了,大夥休息吧,所以第二年便可以分配耕地,當然,官府只負責圍堤陡門以及河流的整理浚疏,如何將這些沼澤灘塗變成耕地,則是百姓自己的事了。

僅憑這一條,以人煙越來越稠密,兼併越來越嚴重的太湖地區百姓來說,心動不心動?

但是隻有這條措施,那還是不行的,這樣一來,佃農流失,當地豪強必然反對,其他州縣反對無所謂了,關健是本縣內的豪強主戶們不能反對。

於是張薦又推出第二條措施,用工換地,用錢換地,前者用工換地是指各個來參加水利的佃農,後者則是指各個豪強,這些豪強與主戶家中養着許多僕人僮客,一些比較忠心的佃戶,讓他們率領着這些下人,支援水利建設,再按照上工天數與表現,分配若干良田。如果手頭沒有足夠的人手,也行,可以用錢帛來購買,當然是一個相對要便宜的價格了。

那麼不提前將這些耕地分配出來,未來它屬於誰?

要麼也被豪強侵佔,要麼變成官田。

官田分爲幾種,一種是前線官兵的軍田,包括各種屯田、營田、弓箭手田。一種是官員福利之職田。一種是支持教育的學田。

這些都是廣義上的官田,真正的官田則是由官府經營,租給百姓的耕地。不能說它不好,收租子必然比徵兩稅會得到更多的收入,國家收入增加!國家徵租,租費相對要低廉,或多或少平抑了各個主戶提高田租。或者說它貓膩多,但私人地租貓膩更多!

不過最大的缺陷處便是因爲官府經營,往往經營不善,變動性大,就象沈氏兄弟修建的萬春圩,到了南宋時,趙構大手一揮,讓十幾萬畝萬春圩成爲秦檜家的小菜園子。

因此王巨在鄭白渠時就刻意上奏,於其官府來經營官田,不如將它分配給各個貧農,一能緩解兼併壓力,二能緩解貧富分化壓力,三能改善佃農惡劣的生活(佃農少,主戶必然減少田租,以便留下各戶佃民),但對於朝廷來說,因爲他們都是貧農,不敢偷稅漏稅,也就是這些耕地官府能完全徵收到兩稅,相比於官田的經營不善,實際上朝廷收入並沒有減少。

隨後王巨二進中書,朝廷又開發了許多江東圩,多處州縣採納了王巨這條措施。

但這樣一來,這項水利至少在華亭縣境內贏得了各個豪強支持,還能籌得一些資金,緩和水利用度的壓力。

它還有一個用途,如果人人知足,張薦做到這地步,大家都應當滿意了。關健人心乃是最不知足的東東。

這邊修水利了,那邊有豪強商賈扔幾根茭白苗子下去,這是俺家的水田茭田,不能動!

而這些豪強往往又有些來頭,這纔是最麻煩的事。但現在呢,俺將這些地同樣分配給了各個豪強,你們自己兒對付自己兒吧。

還有糾紛,還有不滿,不過總體上,張薦在華亭縣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以至讓郟亶啼笑皆非,這傢伙比老夫當年強。

如果換成段天水,這些問題則不能很好處理了。

然而這三十名商賈與其他商賈不一樣。

兩人離開京城時,蔡確派老僕前來打招呼,含糊地說了一句,有幾十名商賈,你們將他們落戶於華亭。

張段莫明其妙,他們剛到華亭縣不久,來了三十名商賈,暗示是蔡公讓他們來的,要求落戶。

宋朝各縣都是相關的戶冊田冊,當年王巨修鄭白渠,一些豪強不滿,燒燬田冊,以便與王巨賴皮。不過這些戶冊與田冊不是那麼地規範,所以往往能鑽許多漏子,所以一些豪強假名託佃,弄出來幾十戶空戶,將家中的地一分,好了,都是赤貧百姓了,不用交納兩稅了。如果查得不嚴,又變成隱田隱佃,不然那麼多佃戶,說你沒有田能成嗎?

王巨也是利用這個漏洞,變出來幾百名上千百海客,彼岸不是我的了,是大家的了……

這個容易辦到的。

兩人來到華亭縣,幾十名商賈來了,那就辦吧。

辦完了,領頭一人說話了,聽聞朝廷要修一條大浦,我們拿出幾百萬貫錢帛,略表心意,贊助兩公盛舉。

當時段天水與張薦傻了。

宋朝已經出現不少家產達上幾百萬貫之居的超級富翁,不過幾百萬貫對於段張兩人來說,太*遙遠了。

那時候張薦還沒有推出一系列措施呢,便狐疑地看着他們,問,是蔡公讓你們這麼做的。

那人向西北方向努了努嘴。

張薦立即會意,原來是太保,原來是彼岸。

那人又說道,避免會產生一些誤會,請兩公勿泄露這件事,這是我們唯一的條件。

一羣人走了,兩人還在夢中。然後這些商賈在當地購買田產屋舍,置辦了一些產業,用後世一句話來說,叫洗白身份,然後送來二十萬貫錢帛,不是很多,但因爲此舉很匆忙,來不及調動錢帛,今年華亭縣也得到了官府大力支持,到了明年,則會“贊助”更多錢帛了,總之得看情況,看朝廷政局的變化與兩浙府秀州官場的人事變動。

官府支持得多,彼岸贊助得少,官府支持得少,彼岸贊助得多,其實開始不難的,難可能難在後面。

“錄平,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子涯兄,你想一想,這些年彼岸移徙百姓,支援金銀,市舶貿易,賑濟救災,有經過朝廷同意的,有沒有經過朝廷同意的,但那一回不是正大光明?”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巨用兵大理,彼岸提供了大量錢帛物資,王巨並沒有對朝廷詳細說明,不過也沒有偷偷摸摸。

最牛的例子則是彼岸一個小海客,在京城攔住當時的西府宰相孫固責問。

然而這一回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就象做賊一般。

而且也不對啊,王巨去彼岸兩人都知道,但這一去妙用無窮,朝廷會覺得虧欠,反而會對王巨更尊重,不要以爲隔着幾千裡幾萬裡的大海,互相用兵是不可能了,但可以通過海船相互往來,就象永樂城慘敗,朝廷就是這樣,連下詔書,將王巨請回來的。

至於蔡確更是堂堂的首宰。

“難道是鳥盡……也不象啊。”

不是趙頊是這種鳥盡弓藏的皇帝,而是宋朝的制度,就象當年寇準準備幹掉劉娥,不過貶到了嶺南。或如韓琦差一點將趙頊逼得下不了臺,朝廷雖讓他離開京畿,但還是給予優厚的待遇。王巨不是小官,隨便就能處置的。況且到了彼岸,朝廷尊重,互相往來,朝廷不尊重,王巨頂多做一個土著王,與宋朝有何干系?

其實張薦只是覺得不對勁,具體想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兩人又開始商議下一步規劃。

同時蘇州那邊也停止了水利工程,那一段是打通太湖與澱山湖的運河,距離更短,特別是現在澱山湖分成數個大湖泊,面積幾乎相當於後世澱山湖數倍,一直向西鋪開,使得整條新運河長度整整縮短了一半。

也要河面寬闊的,但因爲距離短,工程量不算太大,並且即便沒有“黃浦江”,兩湖打通,也利於疏導太湖水位,因此同樣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況且沈披也是水利高手了。

應當這次朝廷任命的幾個人都很到位,其實真的不能小看了古人。

很早時候,國家就開始對人才注意了,只是中間摻雜着太多因素,如個人喜惡,出身,資歷,派系,裙帶,個人的恩怨,人情世故,等等。如史上司馬光臺上後,一直到元佑黨爭。或如寇準之用人……

這些因素夾在裡面,也用不好人了。

天氣更冷,徹底停工了,張薦便找到那些個商賈,試探性地詢問了一下,結果什麼也沒有問出來。

其實他們消息不靈通,否則張薦便會想到原因了。

但王巨已經聽到一些風聲……

實際宋遼之戰,他幾乎沒有參與了,但他手頭的事務可不少,現在整個西北可以說完全催毀了,是百廢,但沒有俱興。

得讓它興!

另外王巨還做了幾件事。

耶律大悲奴出兵,遼道宗親臨雲州,王巨就知道大局已定了。

山後兵力抽調一空,宋軍有備而去,必勢如破竹,不是遼國只有二十萬兵馬,但其他地區的兵力已經來不及調集支援了。

於是王巨置路,河套分爲河套北路與河套南路,置九原、五原、黑山二軍一州,不管有多少百姓,先將編制置起來。河套南路同樣置二軍一州,河清軍重新改爲勝州,金肅軍改爲榆林軍,寧邊州改爲武都軍,取的都是古代各朝郡州之名,不過位置不一樣了。

夏州到鹽州一帶置爲靈夏東路,靈州到興慶府黃河兩岸置爲靈夏西路。河西走廊則劃分河西東路,蘭、涼、甘三州,河西西路,肅、瓜、沙三州。

餘下編制還是一個樣,湟州那邊的湟州路,河州那邊的熙河路,以及原來的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府麟路與永興軍路。

也就是與原來的打算相比,又額外劃出數路,之所以如此,有兩種考慮。

第一種就是這一帶面積太大了,人口雖然不多,但地域之廣,多少還出忽了王巨意料,如果南北河套劃爲一路,首州在北河套,南河套有警來不及救援,劃在南河套,北河套有警也來不及救援,也就是不能合理的利用好手中的兵力。象河西走廊那邊更明顯,從沙州到蘭州得有多遠哪?

其次朝廷聽從了王巨建議,恢復了宋初時的制度,緣邊州軍還是由武將來控制,也用文臣來處理政務,但不是讓他們掣肘各州軍主將的,而是配合武將的,彌補武將之短的。

同時朝廷又採納了王巨意見,於緣邊地區廣設邊軍,一是節約軍費,二是培養一批能打的士兵,三是緣邊始終能保持一定的兵力。

給了武將更多的實權,又擁有了許多軍隊,就有可能會導致意外發生。

現在一切爲二了,管轄範圍縮小,也意味着兵力減少一半,十萬人有想法,五萬兵馬敢不敢有想法?

也多少讓朝廷會安心。

整個西北讓王巨生生搗鼓成十四個路,書奏到了朝堂,幾名宰相哭笑不得。

但王巨說得有道理,朝廷不安心,武將能放手嗎?那麼還是讓武將成爲傀儡,進退失據,不能發揮他們的能力。

於是朝廷也同意了。

當然,各路主將的任命,王巨也不管了,而且這一役,各個將領同時也打了出來,你們自己兒看吧。

其次就是裁兵裁堡。

原先的緣邊四路,如今幾乎全部成了大後方。

但之前修了無數堡砦,朝廷不管不問,百姓又不敢進駐,以後就會漸漸荒廢了。

實際上有許多堡砦地理位置很好,甚至到了後世的****,都發展成爲一個縣城,或者一個區級城市。

這太可惜了,而且有的堡砦面積大,建有許多房宅與下水道等設施,如大順城,其面積至少在陝西,一般縣城也沒有它大。

王巨派人將它們專門整理出來,劃分爲兩部分,一是有商業價值的,讓官員重新修整,一部分用來安排以前歷歷數數犧牲軍民的家屬,或者傷殘兵士,就算他們不會做買賣吧,用房租也能保障其生活了。

其次是用來出售,宋朝人口擁擠,耕地緊張,城市房宅也變得緊張,至於商業門面房價格同樣節節升高。雖然不可能賣出大城市的房價,但足以能維持修葺的費用。

王巨也不是想靠它們來增加收入,但這些房舍交到商人們經營,以後各州縣則可以增加商稅收入。

還有一部分是沒有多少商業價值的,則用它們繼續當成兵營使用,真不行,那就聽之任之了。

然後到了一件鼓舞人心的事,裁兵!

永興、鄜延、環慶、涇原、秦鳳五路所有丁壯、義勇、弓箭手、壯丁,全部裁掉。

至於保捷,只保留一部分精銳士兵,平時協助官府維持治安,捉拿盜賊,萬一時,也可以抽調他們作戰。不過同樣分成兩種形式,象京兆府、陝州、商州、華州、河中府這些個大後方的州府,保捷軍裁減下來後是徹底爲民了。但原來的緣邊四路保捷軍雖然大規模裁減,但王巨下令讓各州官府,鼓勵他們帶着家人遷徙到前線,化爲邊軍。

邊軍雖會參加戰鬥,但與移民是兩樣的,首先他們與家人是呆在各堡砦裡的,平時安全有足夠的保障,朝廷會提供房屋,而不象移民,朝廷僅提供一些材料,自己兒建房吧,有錢的房子建好一點,沒有錢的先住着茅棚。另外還有待遇,邊軍不可能享受到禁兵的待遇,但一年朝廷也會發放相當於十幾萬的錢、帛、布、茶、柴炭等物資,同時其家人耕作全部免賦稅。

條件好的或貪生怕死的,那也就算了,對於那些不怕死,或者家中困難的,僅此幾條,就已經足以讓他們動心。

蕃人的蕃落軍全部保留下來,因爲都是騎兵,能以很快速度到達前線戰場,戰鬥力也不錯,朝廷給予的待遇不算太高,能養得起,故全部保留着。

然後到強人壯馬,統統裁掉,不打仗了,得納稅了,不然漢人心中會不平的。

於是納相當於漢人的半稅。

熙寧變法後,宋朝兩稅增加了一些,但因爲朝廷興修水利,增加了大量耕地,方田均稅又迫使許多豪強納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實際上從熙寧變法起,兩稅就開始下降了。

王巨回來爲相,又陸續大規模裁減了兩稅,其實現在兩稅已經很低了,僅相當於宋英宗時的一半。

還有,宋朝的兩稅是根據田等來的,這些蕃人平時多懶散,上田也讓他們耕成了下田,因此這個半數大約只能相當於宋英宗時的八分之一。

這種低廉的兩稅,蕃人也能接受。

其實不在乎納稅多少,而在於其象徵,只要納稅了,則證明朝廷能正式統治與管理了。

可能有一些蕃人心中不平,但問題也不大,多數蕃人都參與了這一戰,而這一戰過後,朝廷會撥下海量的賞賜。相比於這些賞賜,這一點點稅賦也不算什麼。

駐紮的禁兵規模也削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露布張出,五路百姓全部歡呼雀躍,西北連年的戰爭也將他們坑苦了,如今終於解脫。

再到熙河路、湟州與河西兩路,這裡情況又不一樣,得防止一些部族叛亂,大積石山南部與赤嶺西南還有一些蕃部,得防止他們過來抄掠。黑汗雖然對宋朝不敢有不詭之心,但也要防患未然。再者,就是北方的阻卜人,也要防止遼國出其不備,派輕騎下來騷擾。

因此除了輪戍的禁軍,邊軍,同時也要保留各部蕃落軍,至於各部強人壯馬,同樣也要保留一部分,以壯馬爲主,圖的就是他們速度快。不過保留的數量不是太多,越往後方,如蘭州與熙河路,保留的比例越低,餘下的也裁減爲民了。

然後到北方五小路,這裡纔是戰備區,與原先緣邊制度一樣。

兵力與原先差不多,不過邊軍增加,禁兵減少,意味着國家支出也隨之減少。

大規模以屯田爲主的邊軍的設置,意味着沒有大的戰事爆發,對後方不會產生糧草倚賴,又減少了國家支出。

這是明面上的,還有三處隱形的收入。

陝西路本來是宋朝最好的一路,因爲西北戰爭,反而導致百姓苦弊。現在沒有戰爭影響了,全部得到了休生養息,特別是自王巨蔡挺王韶以來,爲了前線能夠有更多糧食,興修了諸多水利,開墾了大片耕地,朝廷又陸續地興修了許多道路,現在皆可以交給民用了,那個鐵路的什麼就不提了,僅憑這幾樣,陝西未來財政必然增加。

整個西北拿下,通往西域甚至阻卜的商路也全部打通,商貿又會象唐朝那樣繁榮了,商稅自然隨之增加。

只要朝廷不收復燕雲,繼續向遼國提供龐大的“和幣”,以遼國的德性,是不會象西夏那樣,連年用兵入侵的。前線軍費不僅是養兵費用,主要還是戰爭費用,不打仗還好,一打仗,那怕一場中小型戰役,就是幾百萬貫錢。

就象種諤所說,俺收復綏州了,只花了六七百萬貫錢,但這僅是明面支出,犧牲受傷戰士後面的撫卹呢?當地提供的糧草呢?耽擱農耕生產呢?

況且還有其他的收入,如馬價下跌,不僅能提供大匹戰馬武裝騎兵,也等於減少了支出,還有青鹽收爲國有,爲榷鹽帶來的收入,等等……

因此張商英上書說,雖然太保用兵奢侈,但正是這個特點,以及賞罰分明,所以三軍踊躍參戰。

然而西夏平定,僅是這幾項結合在一起,一進一出之間,每年就可以爲宋朝帶來近兩千萬貫收益。也就是將每年一千餘萬貫“國債”扣除掉,還餘下近半收益。

但國債只有六年時間,六年過後,這些收益就是淨得的了,甚至再加上幾百萬貫,宋朝能免掉所有兩稅。

賬不能這樣算,兩稅也複雜,也有隱形的,如各地官府的支移、加耗等名堂,再加上一些官吏的貪墨,四千萬的兩稅攤到老百姓身上,最少就有六千萬了。

可就是最保守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認張商英說的有道理。

不提免兩稅吧,以宋朝本來已經很健康的國家財政,再加上這兩千萬,得做多少事啊。

張商英上書也是看不下去了,有的人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有的人純粹是糊塗,不是他們人糊塗,而是他們根本不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到現在,還有人上書說朝廷花了多少錢哪,錢是還在繼續用嘍,賞賜撫卹得陸續發放吧,移民安置得花錢吧,一些落後地區要興修簡易的水利道路吧,堡砦得建設吧。

那一樣能停下?

又有人說老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難道看不到前幾年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特別是陝西路的百姓。

還有人說王巨殺戳太重,難道永樂城那三十萬軍民,邕州城那十幾萬平民百姓就當死的?或者說漢人就不是人!

其實不知道更多內情的張商英,這時候也有些責怪蔡確了,不是他提撥一些舊黨大臣上臺,那有這些烏七八糟的聲音。

遼國國書就送來了。

全部安靜!

能說什麼?滅掉西夏了,還逼得遼國割肉,就是今年有許多百姓苦了,不過苦這一年,那也是值得的,且看漢武帝爲了平滅匈奴,漢朝百姓過得多苦!

趙頊大喜,似乎還不能與漢武帝相比,人家差一點將整個匈奴滅掉,不過他這一朝,有多少敵人,交趾入侵,木徵背叛,阿里骨人開反叛,如果不是處理得當,連黑汗都成了敵人。從南方到西方再到北方,四面皆敵。但現在只剩下一個遼國。

還迫得遼國低下了腦袋,柴榮以後,從太祖到太宗,再到真宗仁宗,再到他父親,就沒有一個皇帝讓遼國低下頭過。

最最主要的是民不苦。

許多大臣反映百姓很苦,趙頊也擔心哪,不能前線到了關健時候,後方來一個大起義的啥,那就完了。

於是派幾名親信的太監出去察看,從城裡到城外,甚至滑到周邊數州,你們只看,什麼也不說,然後看到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一一稟報給朕。

幾名太監回來反映,根本沒那事,確實因爲後方調動大量物資糧草,以及糧價上漲了一些,導致一部分百姓略有些怨氣,但大多數百姓表示理解。

畢竟宋朝能否中興,就在這一年了。

不要以爲百姓是傻子,他們也有他們的三觀,愛國思想與國家榮辱感。

而且這個影響也不大,有一條,這些年因爲百姓收入增加,再加上朝廷有意引導,許多百姓開始蓋磚瓦房,甚至成爲談婚論嫁的條件之一。

今年這個趨勢並沒有停下,依然在各州各縣,從城時到城外,看到許多百姓在蓋着磚瓦房。百姓手中沒有錢,能蓋這種新房舍嗎?

財政也健康,是欠了許多國債,但與宋朝財政盈餘相比,這又算什麼?就象一個人每年賺一貫錢,讓他借一百貫,都會心驚膽戰,但他一年能賺一萬貫,那麼借一萬貫,則根本不會產生任何擔心。

不用張商英替大夥算這筆賬,趙頊也清楚的。

漢武帝能做到嗎?

敢情他想與漢武帝比一比,這個……如果不是王巨過來,這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不過趙頊真的很開心,立即下詔,通知天下。

所以段天水纔在工地上,迅速聽到說唱先生說唱西北戰事的段子。

然後又舉起大祭,前往太廟,昭告列祖列宗,你們的心願,俺這個後人,替你們做了一大半。

大臣們面面相覷,按照禮儀,冬天也可以郊祭,大祭,但日期都在冬至,那有在臘月裡舉行大祭的。

但這場超級大捷,超級佳訊,也有理由越儀舉行一場大祭禮了。

禮部的官員抓破了頭皮,終於找出一些“故事”,開始太廟祭。

趙頊進了太廟後,泣不成聲。

激動的,爲什麼要變法,不僅是要理出一個健康的財政,主要的還是爲了強國。爲了這個變法,引起多少爭議,甚至親生母親都在後宮裡吵個不休。如今,終於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

並且也因爲今年的大捷,他會成爲史上著名的中興君主之一。

樂極就生悲了。

其實趙頊的中風病早就發作了。

不過在王巨建議下,中書除了真正的軍中大事外,餘下的能處理就處理了,非是想奪趙頊的權,而是讓他減少腦力活動。

又禁止了趙頊飲酒,同時讓一些御醫教導他似是非是的五禽術,至少時不時運動一下,也有利於身體健康,雖然有人反對,但這個五禽術可是醫聖華佗發明的,難道練一練是壞事嗎?

因此相對於史上,趙頊身體要略略健康一些,同時國家漸漸恢復,並且漸漸再度強盛,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個好心情對身體也有一些幫助。

御醫的小心。

雖然以前病情時有發作,都被御醫及時治療了。

不過總的他這個病情是在惡化中,天氣不好,便會頭痛,王巨估計有些小血管爆裂,開始產生瘀血了。

御醫的疹斷也不好,並且越來越不好,所以蔡確開始安排“後路”,包括彼岸在華亭做賊一般的贊助。其實趙頊自己也隱約知道一點,否則他都不會變相地鼓勵王巨教導兒子爲君之道了。但他不知道自己這麼快病情就已經加重……

大祭過後,可能趙頊心情過於激盪,中風嚴重發作。

好了,只要中風嚴重發作,在這時代,宣佈長息吧。(。)

第122章 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18章 大錢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28章 快活第127章 好高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76章 鼓聲(下)第769章 反轉(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50章 張睦(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371章 爲難第8章 懷疑第173章 攏心第487章 歪樓第79章 人選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86章 買安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489章 慘戰第766章 天機第674章 惡婚(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72章 悲情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69章 反轉(下)第226章 底氣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32章 南來風第802章 有了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339章 國賊第687章 飛錢司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750章 張睦(下)第829章 機會?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532章 南來風第624章 縮影第438章 求親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78章 子安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36章 不安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20章 上眼藥第380章 桑弘羊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70章 縣學第744章 擔擾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71章 貴人第377章 平戎策第578章 和平第773章 開業第358章 不可傳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9章 八櫓船第273章 撈好處第279章 從龍功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78章 瘋了第89章 高家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399章 二王(上)第479章 貪婪第226章 底氣第436章 小人物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5章 抽解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15章 青澀第63章 親戚第366章 誣奏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17章 有點少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1章 圍殺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5章 寶藏(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459章 空談嗎?第208章 權威第145章 衙內第485章 人樣子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50章 周小魚
第122章 賭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618章 大錢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28章 快活第127章 好高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76章 鼓聲(下)第769章 反轉(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50章 張睦(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371章 爲難第8章 懷疑第173章 攏心第487章 歪樓第79章 人選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86章 買安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489章 慘戰第766章 天機第674章 惡婚(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72章 悲情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69章 反轉(下)第226章 底氣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32章 南來風第802章 有了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339章 國賊第687章 飛錢司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750章 張睦(下)第829章 機會?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532章 南來風第624章 縮影第438章 求親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78章 子安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36章 不安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20章 上眼藥第380章 桑弘羊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70章 縣學第744章 擔擾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71章 貴人第377章 平戎策第578章 和平第773章 開業第358章 不可傳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9章 八櫓船第273章 撈好處第279章 從龍功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78章 瘋了第89章 高家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399章 二王(上)第479章 貪婪第226章 底氣第436章 小人物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5章 抽解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15章 青澀第63章 親戚第366章 誣奏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17章 有點少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1章 圍殺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5章 寶藏(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459章 空談嗎?第208章 權威第145章 衙內第485章 人樣子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50章 周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