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困惑

“你是朝廷的官員,又得官家信任,就應當替朝廷多做事,以公爲主。”張載說道。

但郭氏樂得眉開眼笑。

誰不想自己子女好,有了王巨的承諾,自己兒子等於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不說別人吧,就是若大的蔡挺,提到王巨時,也讚不絕口,說是未來大宋中流砥柱。

妃兒又替張載倒了一杯茶。

張載說道:“蔡公又加了陝西轉運副使。”

“咦,他怎麼調回原職?”

“你想錯了,這是加職,原職不動,恐怕渭州那邊太遠,長安這邊多少有點鞭長莫及,因此讓蔡公兼任轉運副使,以便於便宜行事。”

王巨想了想,恐怕還不是,總的來說,雖然趙頊開始向集權靠攏,但對邊臣多少還有點防範心理的,如果邊臣再兼轉運副使之職,手中的權利會更大,那就向唐朝的節度使靠攏了。

這個原因還是蔡挺勞苦功高,用之安撫蔡挺。

不過蔡挺確實是一個能臣,軍事民政都善長,實際象這樣的能臣還真不少,不僅程師孟,薛向,比如王素,去年冬天從秦州調走的馬仲甫等等,然而朝廷都沒有用好。

後面幾個女人在做菜。

張載呷着茶,還有些愁眉不展。

王巨有點哭笑不得,他又說道:“恩師,提到了這個井田制,我又想到了一個人。”

“誰?”

“王莽,王莽篡位後,就是仿照《周禮》制度推行新政的,具體的做法就是改變幣制,更改官制,以王田制度爲名恢復井田制。將鹽鐵酒貨幣與山林川澤收爲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除了部曲奴婢制度。推出五均賒貸、六莞政策,平衡物價。刑罰、禮儀與田宅車服也恢復到周禮模式。但結果呢?”

能說王莽改革不好嗎?

如果站在兩千年後看,簡真太好了。

但放在兩漢交替之時,那不是好,而是五雷轟頂,渡災劫!

太超前了,當時根本就沒有成功實施的土壤。

比如這個以王田制度爲名恢復井田制,成功了,但在什麼時候成功的。兩千年後……

比如這個廢部曲與奴婢,什麼時候成功了?一千年後,到了宋朝才勉強消滅了部曲,只能說勉強,一些落後的蠻人地區仍有部曲,至於奴婢各處都存在,只能說宋朝的奴婢比漢唐的多了一些人身自由罷了。

張載自然也知道這段歷史。

王巨提到了王莽改革,張載默想,不由得又沉默。

“但王莽爲什麼要發起改革?恩師,這有一個秘密。那就是人口的問題,漢唐還沒有占城稻呢,產量也比我們低下。然而那時西漢戶數據說超過了一千萬戶,早就超出了大地承載的極限,這麼多人口引起了各種矛盾,不改還是死,改了也許還有一條生路,所以不得不改。”

原因就這麼簡單,不要往什麼正統立名鞏固地位上扯。

這個人口也將是宋朝即將面臨的大問題,若沒有雜糧到來,即便沒有金人南下。一旦人口膨脹到三千萬戶,宋朝自己還得滅亡。無論施行什麼內治與仁政,大起義也早晚爆發。

“恩師。爲什麼夏商周能立國很長時間?那是諸候立國,王室節制。因此觀看春秋與戰國史書,那一年不在發生戰爭?大量的戰爭,造成百姓一直不能膨脹,所以不存在人口危機。我朝也是,造成這局面,一是兼併,二就是人口。人口膨脹得也快到了這個臨界點。”

“這個人口不大好辦啊。”

“好辦,”王巨說道。

不怕人口多,就怕人口不多,不過得看如何用了。

“好辦?”

“恩師,到了京城,你問一問木棉司就知道了。”

爲什麼王安石看到了棉花,立即就想到了木棉司,這個原因也很簡單,江南西路與福建路有多少人口哪?都擠不下去了。但沒有這個人口,木棉司用什麼來變出棉花?

再比如得到了遼東,現在開始用煤炭了,又出現了棉花,那麼廣大的北大荒得安置多少人口?但中原都沒有了人,從哪兒遷民?就是百姓願意遷,官員也會反對的。

但怎麼做,王巨也沒有想清楚,畢竟他的地位仍不高,很多事做不起來。手中的資源同樣有限,雖然延州十個大戶人家因爲竹紙被王巨綁捆了。

然而他們只是延州的大戶,不是真正的頂尖大戶。要麼還有高家,王巨敢綁捆高家嗎?王安石也做不到啊。

所以最後只好捆綁內藏庫,逼的。

顛覆!徹底的顛覆!

張載幾乎一言不發。不過王巨喜歡,就這樣進京最好,哪裡不是你發言的地方!

不過王巨也即將面臨着一個危機。

原來他也想過,就象他自己比喻那樣,馬上變法開始了,站隊也要開始了,學蘇東坡那是找死的節奏。往司馬光那邊站,相信會有很多人喜歡的,雖然延州不屬於什麼朔黨,但多少與北方人沾一點腥氣吧。再等腳跟站穩了,來一個大變臉,但那樣太沒節操了。

還有學習呂惠卿,做王安石幫手,小心地耐心地矯正王安石變法中一些不好的地方。所以他都登門拜訪了張方平,說了那些讓張方平奇怪的話。然而不管他怎麼做,王安石未必會聽他的。這纔是問題癥結所在。不聽他的,有兩個下場,牽就王安石,早晚會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或者讓王安石不高興,象薛向那樣灰溜溜地下放。

所以這個選擇一直困惑着他。

直到這次進京述職後,才理清楚,隱身暗處,蓄機發力。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就來了,鄭白渠修好了,自己這個任務也完成了。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外放,然而趙頊肯定不會放自己走,到時候自己怎麼辦?

老師呆在京城。若是做得高明,還能勉強置身事物。但自己進了京城,還能置身事外?

張載去了京城。

隨後朝廷又派中使下來。

第一件事是召程昉入京,主持泄洪區與淤田一事。

司馬光看了,王巨看了,兩套方案全部擺在大家面前。對是否北流還是東流,王巨都不大讚同。但朝廷沒有錢,只好湊合,於是王巨說了泄洪區與淤田。

司馬光說東流。因此兩者一結合。東流加泄洪區。然而如何東流,又產生了爭議,張鞏建議立閉北流,司馬光說先將東流疏闊,北流水少,水少積沙就會快,那麼北流漸淺,東流又闊起來,那時纔是關閉北流之時,現在關閉北流會容易出事。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很長。三兩年就夠了。敢情現在都知道這個積沙了。

趙頊便讓司怪光與張茂則下去再度察看黃河。

王安石說了一句:“司馬光議事屢不合,如令其視河,後必不從其議。是重使不安職也。”

這不是他對治河的表態,而是說的實際話,除了司馬光那些好朋友外,不管什麼人做什麼事,司馬光都說小人,奸臣,國賊,然後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讓他參與進去,只有壞事。沒有好事,弄不好吵吵鬧鬧的。結果什麼事也做不起來了。

趙頊啞笑,便只讓張茂則一個人下去了。但張茂則也產生了誤會。簡單地看了一下,說二股河東傾已八分,北流只二分。因爲東流離海近,流量肯定要大一點,但也不可能達到八分。這一奏黃河又出事了。

但現在大家肯定不知道,既然東流已達到八分水,那麼將北股河關閉起來,大約沒關係。因此議關閉北股河。

商議好後再議泄洪區與淤田。

王巨在幾張紙上寫得十分清楚,包括原理,就象一間房屋,南北兩扇窗戶打開,立即串風。但只開了一線窗戶,房間裡雖有風,但這個風很微弱。

泄洪之時,不能決開兩個口子,讓水流動起來。那麼不是積淤,而是刮泥了。因此只能決出一個口子,放水以殺河水,這還會流動,但很慢很慢,那麼積沙與積泥一起沉澱。沙沒人喜歡的,但泥纔是大家需要的。到了冬天水勢退下,泄洪區內水也退下,再將決口關閉,將泄洪區內的水引到溝渠池塘裡,立得良田了。

但這樣一來,王巨也無法估量會積多厚的淤泥,一是黃河之水渾濁度不同,它在變化着,二是這個流動的流速也不大好估量。所以王巨做了一個預測,也是預算,若是種莊稼蔬菜,不僅是區內之水,因爲這個水依然在緩慢流動着,往往泄洪區內水深度達到五尺深,實際是積十尺、二十尺深水的淤泥,所以積一年之淤泥基本足夠了,能保障數年或十餘年耕作之用。以後泥土流失,再決堤積淤。但想植桑種果樹,恐怕就不行了,種種莊稼,一年收成,等到土再度瘦瘠時,產量很低了,淹掉就淹掉了。但這些樹木誰捨得淹掉?所以可能得淤兩年,甚至三年。

究竟如何,因爲沒有人做過嘗試,王巨也不敢判斷,因此今年是泄洪爲主,試驗爲輔。

因爲寫得清楚,都無需大家討論。

不過還有問題,泄洪可以,後面必須得有一道堅固的堤防,這個堤防如何修建,也是一個問題。另外就是鹽鹼地,也多少有人種植,也有少數人家,如何安置,同樣是問題。

因此趙頊將程昉調回京城主持了。

這是一次試點,還有一個原因,趙頊暫時沒有說,那就是禁兵的外徙。

禁軍太爛了,爛得都慘不忍睹,若是沒有方法,趙頊只好忍受着。如果有了方案出來,趙頊不得不下手了。禁軍外徙,更需要這個淤田!

程昉接到任命,歡天喜地。

王巨不好掃他的興,不做事,你老人家還能平平安安,一做事,上面又沒有士大夫罩着你,等着悲催吧。別看這是一個太監,對水利真懂。

“可惜了,”王巨心中說道。不是沒有人才,很多人才,水利的,民生的,軍事的,經濟的,外交的,還有科技方面(沈括)的,但王安石用好了幾個人?

另外便是給王巨的授權。

不可能讓他擔任知永興軍的,趙頊敢授,王巨也不敢接。

但授權比較容易,因此又給王巨下了一份詔命,讓王巨勾判陝西官兵鬻馬案,便宜行事。

在古代詔命中,便宜行事,那是一個很大的權利,就是不用上奏任何部司,自己有權利調查判決,以及下達相關命令,佈置相關的措施。

這也是王巨最想要的授命。

他先謝旨,然後沉思,馬案好處理,通過暗中調查,他早掌握了大量證據。但得要將這個案子利益最大化……()

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14章 請教第563章 羞侮第613章 虯髯客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07章 南方第216章 報復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85章 人樣子第447章 一頃第244章 蕃奸第486章 買安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161章 立威(上)第43章 大哥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55章 存在第650章 海盜(下)第853章 囚籠(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164章 蕃騎(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93章 第一躍(三)第375章 交待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505章 飛天(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366章 誣奏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44章 擔擾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95章 **(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197章 大捷第458章 胃口好第499章 清洗第29章 畫皮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58章 胃口好第8章 懷疑第367章 變化第800章 點將第715章 犧牲品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230章 都想第362章 竊賊第782章 捨得第442章 法術第762章 咬死第111章 挑戰第660章 漁翁第801章 後手第855章 囚籠(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17章 呵呵第766章 天機第208章 權威第793章 大捷(下)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230章 都想第380章 桑弘羊第152章 弟仇(下)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685章 撈人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72章 來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5章 拜節第856章 割土(上)第278章 述職第128章 快活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53章 三十萬第125章 有點難第627章 動心第43章 大哥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498章 後方第578章 和平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02章 蛋痛了第356章 世襲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1章 朱鈔
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14章 請教第563章 羞侮第613章 虯髯客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07章 南方第216章 報復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85章 人樣子第447章 一頃第244章 蕃奸第486章 買安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161章 立威(上)第43章 大哥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55章 存在第650章 海盜(下)第853章 囚籠(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164章 蕃騎(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93章 第一躍(三)第375章 交待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505章 飛天(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366章 誣奏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44章 擔擾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95章 **(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197章 大捷第458章 胃口好第499章 清洗第29章 畫皮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58章 胃口好第8章 懷疑第367章 變化第800章 點將第715章 犧牲品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230章 都想第362章 竊賊第782章 捨得第442章 法術第762章 咬死第111章 挑戰第660章 漁翁第801章 後手第855章 囚籠(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17章 呵呵第766章 天機第208章 權威第793章 大捷(下)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230章 都想第380章 桑弘羊第152章 弟仇(下)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685章 撈人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72章 來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5章 拜節第856章 割土(上)第278章 述職第128章 快活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53章 三十萬第125章 有點難第627章 動心第43章 大哥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498章 後方第578章 和平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02章 蛋痛了第356章 世襲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1章 朱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