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沒完沒了

“韓公,我們到兵部。”

“好,”韓縝額首道,宋朝改制,恢復六部制,孫固又讓趙頊逼得主動請求致仕,樞密院一度羣龍無首,於是許多珍貴的資料一起搬到了兵部。

韓縝不知道王巨究竟要做什麼,但隱約猜到王巨會翻閱一些資料,以便對這個利好消息加以利用。

果如他所料,王巨埋在資料堆裡翻看了許久,有以前打聽來的情報,有最近的消息,甚至還有慶州戰役,王巨送給西府的資料與地圖,但這些寶貴的資料,朝廷卻一直沒有加以利用,讓王巨感到很無語。

王巨看了許久,向許將努了一下嘴,許將會意,讓堂吏們迴避。

王巨這才問韓縝:“西北是如何得知的?”

“消息是章質夫送來的,究竟是如何得知,我也不大清楚。”

王巨馬上就猜了出來,這是比較隱蔽的消息,恐怕就是章楶手下的斥候也未必能打聽得到,大約是韓韞在那邊開始倒賣賀蘭石,然後與他聯繫的那幾個西夏商販,又從一些貴族口中知道這等隱蔽的事,既然與韓韞往來了,又發了一筆小財,又看到西夏似乎大廈將傾一般,這幾人也變相地成了夏奸,於是立即將這個消息稟報給了韓韞。韓韞便立即稟報給了章楶,章楶又迅速用快馬稟報給了朝廷。

但不管是章楶手下斥候打聽到的,還是韓韞聽到的,說明有了一些西夏貴族已經得到了真相。

不過西夏可能會得到遼國的一些保證後。才能向宋朝報喪……無論多少貴族得到真相。暫時這件事西夏依然是儘量保密的。原因簡單,此時的宋朝,與史上另一個時空宋朝是兩樣了,西夏也與史上的西夏不同。現在宋朝士氣漸漸從低落中走出來,越來越旺盛,但西夏那邊卻是越來越低落,關健幾場慘戰下來,西夏已經兵力不多了。除非強行抓丁。用普通百姓做士兵,那樣,即便有百萬大軍又有何懼?還有財政呢,西夏在這上面更糟糕。

王巨走了幾步,說:“將仁多零丁殺了吧。”

“爲何?”韓縝奇怪了。

天都山一戰,抓到了許多西夏貴族,不過那時梁氏正好暴斃,也沒有人再提贖回一事了。

因此將他們一起押到三門峽做搬運工,還有一些女子,女子也不行。同樣得做苦力,別小看了西夏女子。那些麻魁兵們,在伐夏之戰失敗後,同樣殺死了大量宋朝將士。

朝廷準備將仁多零丁父子處死,以報血仇,但王巨沒有同意,不是放過仁多零丁父子,而是留下來準備正式伐夏時,用來祭旗的。

“梁氏兄妹與西夏國主,三個重要人物全部暴斃,西夏危機更重,遼國得知後,會不會派人來調停?”

“必會。”

“那麼我們可以撿一些貪生怕死的貴族,以及仁多保忠,釋放回去,用此搪塞。”

“釋放仁多保忠?聽說此人也是一員驍將。”許將道。

“仁多保忠非是其父仁多零丁,匹夫之勇有何用?”王巨譏諷:“但釋放了仁多保忠,不僅可以搪塞遼國,使遼國人麻痹,還可以鞏固樑乙逋之勢力。”

“幫助樑乙逋?”

“仁多家與樑家走得很近,所以仁多零丁慘敗後,梁氏仍用仁多零丁駐守天都山,掌控西夏右廂官兵,然而仁多父子被俘,仁多家族也沒有其他更有能力的人與樑家呼應了,釋放回去後,樑乙逋權勢就會得以鞏固。但李秉常是爲何而死的?”

韓縝與許將眼睛一亮。

李秉常之死,正是被大小梁氏,樑乙埋樑乙逋活活給氣死的。

大梁氏死了,樑乙埋死了,但樑乙逋繼續權焰滔天,許多西夏貴族,必然心中不服。

“釋放仁多保忠,鞏固樑乙逋的權勢,但另一方面,又要進一步打擊樑乙埋的威信……你們看。”王巨拿出一張地圖。

“韓公,許公,章質夫先是淺攻平夏城,又攻蕭關,如果再攻這裡,這樣一步步緊逼西夏,西夏人會有什麼想法?”

“它在山外啊(指在兜嶺北面的平坦地帶上)。”

“正是山外,又位於西夏境內深處,不然西夏還未必敢出兵戰之。而且這一戰過後,我就要去陝西路了。我一用兵,遼國恐怕就會關注了。所以最好我今年不會用兵,即便用兵,還是讓章質夫於府麟路戰上一合。”

許將笑道:“若此,章質夫必將聞名天下。”

“這樣纔好,以後我走了,朝廷有一得力帥才了,而且遼國人也就不敢在我走之後,輕易地向我朝出兵。”

但這一點,王巨真不大好說了,也許遼國那個好玩的皇帝,看到宋朝得到西夏,並且安定下來,也就算了。有可能高滔滔發神經病,因爲章楶與自己關係好,上位後便立即將章楶貶到那個旮旯裡,在高滔滔身上,什麼神奇的事都能發生的。

“會不會有點冒險?”韓縝遲疑地問。

“如果這個時候,又是章質夫率兵,還稱得上冒險,明年我也不要伐夏了。而且經過這次削弱,如果府麟路再成功的話,明年我伐夏會變得很容易。”

這個真的很關健。

速度越快,遼國越就來不及反應。

而且速度越快,兵費就越少。

那麼後面的安定,以及鎮壓叛亂,於陰山修建關防的費用,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若是在這樣寬賦稅的情況下,又沒有加任何賦稅,就將西夏拿下平定,宋朝文治武功將會達到巔峰。

“總之,這是一次很不錯的機會。”王巨又重重說道,至少現在西夏國內一團糟呢。如果再次擊敗西夏人。西夏國內更亂了。

“而且章質夫手下正好有一羣精兵猛將。我還沒有來得及調動,還在涇原路內。”

“那就好,”韓縝終於贊同。其實他不贊同,也得贊同,只是王巨選擇的這個交戰位置有點讓他感到不安罷了。

“韓公,許公,但今天的事,切莫對外人傳言。朝中有的人已經變了味道,爲了打擊我,什麼事兒都能做得出來。”

“是啊,這些人不是君子不君子了,而是暴戾。”韓縝嘆息道。

小小案真相揭開後,不僅讓朝中許多大臣感到噁心,連外面的百姓都感到了噁心。

韓縝又說道:“實際論愛民,有幾人能及太保之。”

朝會上三司一組組數據,都將韓縝驚呆掉了,這兩三年。朝廷居然讓出這麼多錢帛用之惠民。

王巨笑了一笑,韓縝還是不行哪。

不是朝廷讓利多少。而是在這些政策下養活了多少百姓。

如果僅是讓利,僅憑藉那個三千一百萬基建,幾乎就可以免掉了全國所有百姓一年的兩稅。

是幾乎,這個三千八百萬,實質不過三千萬貫,甚至可能還不足。

但真的免掉了,許多隱形開支便一起浮現出來了。一旦真的免掉,那不是三千一百萬貫,可能得花四千萬貫!

不過國家大了,都一樣,那怕後世的美國,真的認真計較,同樣會查出來一個個大窟窿,除非如同坡國,那屁大的地方,治理起來很容易的,說不定還能保持着廉潔高效。因此在王巨心中,只要別搞得太過份,比如數額外太大,做得太明顯,那就行了。

其實就是三千八百萬,這個數字也少得可憐,因爲它還包含着兩廣的幾百萬兩(銀子)匹(絹布棉布),特別是廣南西路,王巨帶來的變化,如果將這個去除,幾乎都恢復到了宋太宗時期的兩稅數量了,但那時宋朝有多少人口?

但王巨沒有這麼做,爲何用於基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是這個基建帶來的變化,銀行司與宅稅全免等政策,在這兩年多時間裡,造就了多少作坊出現,它們的出現不僅增加了商稅,更重點的也養活了許多百姓。

這纔是王巨最看重的地方。

兩相結合,這才使得許多官員感到不少百姓實打實地變好,也使許多官員漸漸倒向王巨。

其實時間還是短了,那怕再給王巨一年時間,王巨就敢正式對苛捐雜稅下手,再拿出一千來萬用於基建水利,那麼宋朝會變得更好……

不過就是趙頊再三挽留,王巨也不敢賭了,因爲正月下旬,趙頊又病了一回。

只要趙頊一病,王巨就擔心……

還是早點將西夏拿下吧。

這個作戰計劃必須要保密的,但必須向一個人通報。

“韓公,許公,我們見陛下去。”

趙頊看着地圖也略有些遲疑:“山外,不好佔啊。”

“陛下,當然不好佔了,否則臣當年也不會放棄鹽州,種諤拿下銀石夏宥數州,隨後丟失了。但此戰非是佔領的佔,而是戰鬥的戰。”

“淺攻?”

“不能算是淺攻了,得算是‘中攻’,不過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不是佔,而是戰,趙頊也就放心了。

隨後王巨回到中書,立即寫了一封信,快馬送向渭州,同時又用快馬陸續就近,從陝西調撥一種物資,火藥。

又一場戰役,即將拉開帷幕。

王巨則騎馬去了利民監,這是最後一次幫助沈括了。

來到利民監,沈括正趴在那個大機車頭上發呆。

“存中兄,在看什麼?”

“太保啊,還是不行啊。”沈括嘆了一口氣,造是造出來了,可在利民監搭建的這個摸擬場地上,只跑了幾圈,便壞掉了。

現在製造機器,越大越難造,技術要求更復雜,而且對鑄造工藝要求也變得高起來。

還有一種,那就是越小越難造,因爲精密度跟不上來。

就象鍾一樣,現在能製造出來擺鐘掛鐘,但休想造出來一隻懷錶。

“存中兄。莫急。我來對你說一件事。”

“請說。”

“如果我要求更精密的紡織機器。你能否辦到?”

“精密到何等地步?”

“比銀行司那個織機還要精密一點。”

“這個可以的,”沈括毫不猶豫答道。

這不需要特大型的機車,彼岸已經研究了相關的技術,後來沈括到了利民監後,又陸續地對各個工藝做了改進,雖然還不能用在三門峽運輸上,但再次改進紡織機器,已是水到渠成了。

“那就行。你帶着工匠進行改進,正好我還沒有走,我替朝廷購買三百萬貫的機器,然後運到南方。”

“朝廷啊……”沈括喃喃一聲,不是他不願意替朝廷辦事,而是擔心那些私人契股會生氣。

“以市價購之。”

“這怎麼可以呢。”

“它也是當時說好的,利民監必須在閒時,以成本價替朝廷鑄造或冶煉相關物品,但不是以成本價出售成品機械,況且木棉司也需要這些機器。”

棉花這幾年普及很快。都快普及到了長江江南岸。

所以木棉司堵也堵不住,棉花價格進一步下跌。木棉司利潤也在下跌,正好祖陽發明了新式織機,王珪看到有私人用這種織機織棉花,於是也訂購了大量織機運到了南方,棉花變成了棉布,不但產生了附加值,也節約了運輸成本。這才勉強將木棉司的利潤維持住了。

但隨着棉花進一步普及,這個利潤又開始下降。

不過這種情況,當年王巨就預料到了。

如果用蒸汽機織機,取代原先的手工織機,織布成本進一步下降,那麼又能將木棉司的利潤維持數年之久,甚至暫時性能提高不少。

沈括擔任過三司使,也立即醒悟過來,他責怪道:“太保,爲何原來不說哉?”

“原來的機器技術能行嗎?且不說成本更高,使用壽命也短,而且損壞率也大。如果不是我即將離開朝堂,我還要拖一拖。甚至後年在朝堂上,也必須拖到後年。”

“這邊是朝廷的,那邊也是朝廷的……存中兄,你會意嗎?”

這樣一說,沈括如何不會意,而且另一邊是完全屬於朝廷的,這邊只有一半屬於朝廷的。

王巨又說道:“而且朝廷大規模的採辦,等於是替利民監做宣傳,如果質量跟不上來,必有許多人責怪朝廷。”

“那這個機車……”

“這個機車慢慢來吧。”

“太保,你馬上就要下去了。”

“那又有何干系?一旦西夏平定,陝西路百姓安定,人口膨脹起來也會很快的,而且陝西路水土惡化越來越嚴重,一旦有旱災,人煙又稠密,如果不能及時調運糧食,後果也非同小可。況且西邊就是原先的西夏,以及熙河,還有一些部族對我朝不滿的。所以這個機車同樣重要。不過有了朝廷這次採購,再加上旅行社的利潤,今年利民監收入必激增之,你就可以抽出更多錢帛帶着工匠們研發了。”

“但……”

“存中兄,永樂城當真不痛?”王巨不想提這個話題,但沈括自以爲在這個工匠部門呆了兩年多,夠意思了,王巨不得不提醒他。

沈括臉色灰暗了。

“這是一次最好的潛伏時機,一旦利民監不負朝廷採辦之託,不僅可以替利民監帶來更多的利潤,而且在這次朝廷變相宣傳下,會有更多的商賈對新機器產生興趣,利潤越多,你就越可以抽出更多錢帛研發,這樣的話,三年之內,你還沒有把握研究成功麼?”

急吼吼想上位幹嘛?

況且大家還沒有忘記永樂城之慘敗呢。

然而真的不好說啊,即便沈括研發成功了,王巨去了彼岸,高滔滔上位,還不得照樣將沈括拉下來。

實際還不如在利民監好好呆住,只要成功了,那麼再做進一步的研發,說不定就能推廣一條條簡陋的鐵路了。

這纔是垂名史冊的光彩事。

然而沈括卻一心鑽到官眼了,王巨心中感慨了一句:道不同,不相爲謀。誠不欺我也。

真不行。讓彼岸研發吧。大不了以後等於趙煦能親政時,將這個技術帶回宋朝。

於是王巨也不勸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不過能不能讓朝廷變相地替利民監做一個好宣傳,就看你們製造的質量,以及現在你研發的技術了。”

…………

王巨進了中書,幾個官員正在興奮地議論着什麼,看到王巨來了,一個個自動的閉上嘴巴。

“子由。你們在說什麼?”

“啊……啊……天竺那邊有許多高僧,利用种師道打通的那條商道,來到京城了。”小蘇儘量用淡漠的語氣說道。

這是因爲去年倭國使者來京城引起的。

當時倭國使者到來,大家同樣感到欣喜,以爲象唐朝那樣萬國來朝了,隆重地商議接使儀式。

王巨立即潑了一盆盆冷水,說了許多話。

有人說我喜歡戰爭,不是我喜歡戰爭,每次戰鬥下來,都有那麼多英勇的子弟戰死。難道我高興乎?

但有的戰爭不打不行,比如西夏。比如交趾。

餘下的就要考慮了,打下來能不能佔領,比如占城國,不能佔領,我即便讓他們滅國了,也隨後撤軍回來。還有開江以西,我也禁止种師道開拓,於其開拓開江以西,不如融合西南夷。打下來能不能獲益,比如大理最南部羈縻地區與開江以西地區,不能獲益,我就一直不同意去開拓。能不能打贏,比如燕雲地區,未必能打贏,即便平滅西夏後,我也反對向燕雲用兵。

爲何?

實際就是爲了獲益而戰,爲了反抗而戰,但不會爲虛名而去戰。

真宗陛下一生也算是小心謹慎了,僅是因爲一個封禪,一生被潑上污名,封禪能花多少錢?爲何,爭一個虛名也!

倭國皇帝是天皇,我朝皇帝是天子。這算怎麼一回事哉?即便他們是夷人,不知禮儀,但也用不着這麼慎重吧。

他們要來,請求海客帶他們過來,那就讓他們來,但他們頂多是一個東夷的遠客,只疏不親,如果認爲是四夷來伏,國家強盛起來,四夷不用請,也會來伏,如今北有強鄰,佔據着北房門戶,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一直沒有拿下來,要這個臉面幹嘛?

好了,一通大炮轟隆隆,沒有一個大臣商議迎接的禮儀了。

結果倭國使者到來,簡單地安排,人家幾個月後同樣高高興興地離去,也沒有帶來什麼後患的啥。

所以大夥都知道,這是一個強烈的“大宋主義者”,就連好朋友小蘇,都小心地說着話,省怕王巨又開大炮了。

怕什麼來什麼,王巨又惱了:“諸位,你們都是中書的重臣,胡僧來了就來了。別的不知道,但通過海客,我多少還知道一些天竺的事,多是讓婆羅門教罷佔了,他們連自家都沒有守好,你們身爲比天竺更先進國家的重臣,何必對幾胡國的國僧那麼拜膜。”

“這些胡僧來了就來了,你們是重臣,不是見識淺的庶民!”

“去年冬天,雲南兩路與天竺的商賈利於開江一千多裡荒路,少螞蟥蟲蛇蚊蠅之時,有一些商隊往來。一旦這些商隊大規模的往來,會繁榮雲南兩路的經濟,還給帶來一些稅賦。這纔是你們應當才關心的,也是某當初同意种師道胡來開道的原因!”

“這個,這個,人家畢竟是天竺來的高僧。”小蘇嚅嚅道。

“子由,我知道你與你長兄皆信仰佛教,但信佛沒關係,別信胡人。不要怪我功利,恩師以前也說我功利,但功利的另一面就是務實。強壯大宋纔是我們做臣子的本職,國泰民安,比信什麼佛都管用!”

“太保,我錯了,”小蘇差一點讓王巨說哭了,不是罵哭了,而是感動哭了,特別是最後一句。

在這一刻,中書所有官員與堂吏,都覺得王巨高大無比。

“好了,做正事吧。”王巨揮揮手說。

這段時間,王巨都忙暈頭了,哪裡顧得他們感動不感動的。

然而只過了一個來時辰,黃履便找到了王巨:“太保,可能你又有了麻煩。”

“什麼麻煩?”王巨莫明其妙。

小程遇刺了,到洛陽府報案。

洛陽府官員也怕哉,於是派人仔細地調查,那刺客與小程說了什麼,沒有人聽到了,但小程喊救命,向後面逃跑時,有人看到了,還看到了那大漢將桃溪劍撥出一半,不過看到巷口有行人看過來,便轉身走了。但因爲離得遠,連大漢什麼樣子都沒有看清楚,不過確實有人行刺了小程。

查了幾天沒有線索,不僅範祖禹不樂意了,就連司馬光也不樂意了,便向洛陽府官員施壓。

洛陽府官員也無奈,只好將情況向御史臺反映。

俺們處理不了,朝廷來處理吧。

王巨怒極,說了一句:“還沒完沒了……”

然後人就氣得暈倒過去。(。)

第641章 文臣第120章 上眼藥第507章 逆轉(上)第261章 家第471章 迷宮(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43章 虎踞炮第367章 變化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87章 實話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165章 推官(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672章 南帝第829章 機會?第146章 相約第243章 虎踞炮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174章 有條魚第159章 錢哪(上)第560章 請功第309章 帶頭第727章 鬧劇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89章 待發第715章 犧牲品第411章 第一天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56章 割土(上)第6章 上岸第717章 那個人第403章 私軍(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32章 慘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74章 鼓聲(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88章 泄露第654章 不會吧第152章 弟仇(下)第200章 動手第294章 倚仗第427章 擔心第607章 冒泡(下)第618章 大錢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64章 蕃騎(下)第501章 好牌第106章 捉他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718章 拯救第415章 潑(上)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87章 飛錢司第128章 快活第500章 大殺器第630章 條件(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195章 **(上)第672章 南帝第214章 故人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22章 是他第18章 折服第446章 下江南第580章 遙思第535章 號角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146章 相約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66章 龍手(上)第80章 磨練第192章 初戰(下)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728章 黃河第629章 條件(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305章 獻舞(下)第451章 聖斷
第641章 文臣第120章 上眼藥第507章 逆轉(上)第261章 家第471章 迷宮(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43章 虎踞炮第367章 變化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287章 實話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165章 推官(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672章 南帝第829章 機會?第146章 相約第243章 虎踞炮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174章 有條魚第159章 錢哪(上)第560章 請功第309章 帶頭第727章 鬧劇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89章 待發第715章 犧牲品第411章 第一天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56章 割土(上)第6章 上岸第717章 那個人第403章 私軍(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32章 慘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74章 鼓聲(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88章 泄露第654章 不會吧第152章 弟仇(下)第200章 動手第294章 倚仗第427章 擔心第607章 冒泡(下)第618章 大錢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64章 蕃騎(下)第501章 好牌第106章 捉他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718章 拯救第415章 潑(上)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87章 飛錢司第128章 快活第500章 大殺器第630章 條件(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195章 **(上)第672章 南帝第214章 故人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22章 是他第18章 折服第446章 下江南第580章 遙思第535章 號角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146章 相約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66章 龍手(上)第80章 磨練第192章 初戰(下)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728章 黃河第629章 條件(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704章 殺母(上)第305章 獻舞(下)第451章 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