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宣德樓前。從相國寺出來的九娘她們,由陳元初和蘇昉領着,到了齊國公府的看棚裡時,文武百官、各國來使、宗室親王、各州朝貢使、汴京城知名的僧道、年長有德者,早已經被有司引入預設好的各個看棚。

等鞭聲傳來,宮樂聲大作,廣場上就都安靜了下來。不多時,樂聲停了,鐘聲響起,遠遠能看見御駕的黃傘登上御樓。二府諸位相公分列兩班,恭立於官家身邊。

門下中書令高唱:“有赦立金雞!” 廣場上,十幾丈的雞竿立了起來,高聳入雲,上面的大木盤裡放着萬衆矚目的金雞。那金雞嘴裡銜着紅幡,寫着皇帝萬歲四個大字。木盤下面有四條粗繩索垂下來。

九娘她們跟着陳元初和蘇昉走出看棚外,正見到四個戴紅巾的禁軍沿着四條繩索往上爬去。宣德樓前瞬間萬人無聲。那四人身手敏捷,緣繩而上,有一人飛快地爬到了頂端,單手抓着繩索,雙腿一絞,騰空倒翻上去,搶先一步拿到了金雞嘴裡的紅幡,在半空中晃盪着,舉起紅幡高聲大呼“皇帝萬歲!”樓下百姓一片歡騰,跟着歡呼起來。“皇帝萬歲”響徹雲霄。

六娘和蘇昕都是第一次見到常赦,雖然從書上看到過,卻想不到現場這麼壯觀轟動,都感嘆起來。

“若是元初大哥去爬那繩索,肯定能拔個頭籌,還能得個銀碗呢。”六娘笑道。

“我看不行。”蘇昕調皮地眨眨眼。

其他人都轉過頭看她,陳元初也“咦”了一聲。

蘇昕一本正經地看着陳元初:“元初大哥爬到一半,恐怕就會被漫天飛來的香包雨給砸下來,哪裡來得及去搶紅幡?”

衆人想着那情形,都不禁大笑起來。陳元初從懷裡掏出一顆乳糖,拆了米紙,隨手當暗器丟進蘇昕笑着的嘴裡:“丫頭!吃了我的糖,記得下回嘴軟一些甜一些!”

蘇昕一嗆,笑得咳嗽起來。陳元初不免又被魏氏訓了幾句。杜氏忙着給蘇昕拍背,也笑得不行。

九娘低聲問起蘇昉年後要回四川的事,自從那次十七娘瘋了後,九娘還沒機會和蘇昉好好說說話,每次探望蘇昕,看他神色,知道他已經放下了心結,又擔心他會放不下中巖書院和長房嫡系隱藏的往事。

蘇昉坦然告訴九娘:“是要回青神中巖書院住一段時間。上次回川,只是略作了參觀,見了幾位先生,沒有機會細細探訪外翁外婆和我孃的往事。現在書院還是十七姨的哥哥擔任院長,也不合適。爹爹已經寫了信,這次回去正好收回書院。”

“你十七姨做的事,究竟是她一人所爲,還是二房合謀,還不得而知。阿昉——哥哥你回去千萬要小心一些,多帶些人手。”九娘叮囑道,青神王氏不只是沒落墮落了,恐怕更多的人已經喪心病狂。她看着蘇昉,又忍不住加了一句:“你不要記恨你爹爹,就是你娘,恐怕也想不到她會做出那種事來。”何況,少一味藥也不算什麼,畢竟她那時候自己清楚自己的身子。

蘇昉苦笑着點點頭又搖搖頭。九娘不會懂的,他所傷感的是父親從沒真正懂過母親,還有父親義正言辭裡流露出那一絲不自然,他不願多想,俱往矣。

這時宣德門前特地搭出來的金鳳綵樓上,有司唱畢,通事舍人高舉起手中的赦書。廣場上逐漸寂靜下來。今年因國運昌隆,這次郊祭的常赦,是近十年來頭一回。開封府和大理寺的罪人們,都穿了紅線縫製的黃布衫,早早排列在一旁。獄卒們穿得光鮮亮麗,頭上都簪着花。

“蔡佑!快看,那不是蔡佑嗎?”不少百姓議論紛紛起來。

九娘和蘇昉對視一眼,趕緊出了看棚。陳元初等人也跟了出來。

大理寺一衆罪人裡,一個憔悴消瘦的男子,戴着木枷,正含淚看着宣德樓上。

陳元初仔細看了看,笑了:“若沒有阿昉你爹爹和我爹爹在,蔡佑也算是百官裡的美男子了。”

蘇昉已經習慣了陳元初和常人完全不同的言行方式,也不以爲怪。九娘嘆了口氣,這次因那批瘋狂的西夏刺客,朝堂上蘇瞻大獲全勝。但如今阮玉郎已死,蔡濤立功,蔡佑貪腐案牽連雖廣,卻又沒有找到多少贓物和實證,今日蔡佑又能得赦。蘇瞻如果不好好防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蔡黨根深蒂固盤踞各部已久,又深得聖心,很難說他會不會東山再起。

鼓聲大作,通事舍人展開手中的赦書,開始宣讀起來。九娘她們細細聽來,赦書引經據典,行文樸素,條目繁多。兩浙路的賦稅減免,招募流亡的百姓回鄉耕墾。都茶場和榷場的也有不少內容。鑄錢一事也有。等讀到“鹹赦除之”。那簪花的獄卒們就取下了一衆獲赦罪犯的枷鎖。罪犯們依次走到廣場中唱喏,三呼萬歲,再魚貫退下。

不多時,宮樂聲再起,鐘聲宣告着常赦儀式的結束。御駕黃傘下了宣德樓。各州進奏院的人早已經等着赦書。急遞鋪的軍卒們背後插着黃旗,腰間繫着金鈴,接過各州赦書,等那太平州、萬州、壽春府的鋪兵先行,應了“太平萬壽”的好兆頭,這才各自一一出發。御路上頓時金鈴脆響,引來路人紛紛側目。

陳元初和蘇昉約定了明日再聚,在宣德門前揮手道別。

九娘疑惑地問他:“元初大哥,你和阿昉哥哥約了明日做什麼?”

陳元初笑眯眯地說:“明日慶祝我在你們桃源社裡做了大哥,約在阿昉的莊子裡過夜。我弄了兩隻小羊羔,明晚要自己動手烤羊,好好喝上一回酒——”他看看母親的臉色,把賭上一回錢硬是嚥了回去。

看到六娘九娘一臉的豔羨,陳元初得意洋洋地伸出雙手,戳了戳六娘和九孃的雙螺髻:“來,叫聲好哥哥,我明日就去你家把你們兩個丫頭也帶上。別梳這個頭,看着像兩坨屎。”

六娘又羞又氣,瞪了他一眼轉身上了車。九娘趕緊福了一福:“好哥哥。請帶我們去罷!”她還有好多話要和阿昉說,還想再去拜一拜長房的英魂們。沒有面子大過天的陳元初,她們哪裡出得了門,更不可能在外面過夜。

陳元初笑着點頭應了,催車伕揚鞭駕車。天色已暗,華燈初上,汴京城各街巷已經酒香醉人,賭錢聲不絕。

***

趙栩忙完手頭諸事,和陳太初仔細推測了一番,生怕阮玉郎假死,兩人列出了幾條他出逃的路線,安排部下多加留意,又讓人繼續仔細盯着那些商家財路和榷場貨物走向,蔡濤和玉郎班的班主自然也不能放過。

趙栩和陳太初回宮的半路上就得了消息,說陳元初帶着蘇家孟家的女眷們,在宣德樓看完常赦已經各自回府。又說起今天開封府和大理寺的罪人們當場脫枷而去的四十七人裡,的確有蔡佑。幾個月來,趙昪都找不出多少贓物,貪腐案牽連廣,獲罪的大多是六品七品小官,雷聲大,雨點小。替蔡佑上書求情的官員也不少。蔡佑被列在獲赦名單裡,也不奇怪。趙栩不由得扼腕長嘆,今日阮玉郎一“死”,蔡佑更容易脫罪。如果這是阮玉郎以退爲進的計策,此人真是算無遺策,對人心,尤其對官家的心更是瞭如指掌。

兩個少年在馬上並不沮喪,反而爲之一振,相視而笑,鬥志滿滿,越發覺得阮玉郎未死。只要阮玉郎不放棄蔡佑這根線,就不怕找不到他的蹤跡。

趙栩想了想,臨別前又讓陳太初回家別忘記盯着陳元初這幾天的行蹤。陳太初搖着頭笑了起來。趙栩也笑了。兩人揮手道別,分頭帶人策馬,各往東西向而去。

皇城內張燈結綵,福寧殿里人頭濟濟。穿着朝服的幾位宰相從早間忙到現在,還未停歇,正在和官家商量着高太后去鞏義祭陵和去西京休養的事情。見到趙栩,各自行了禮,又開始繼續商議隨行人員之事。

趙栩上前給官家和太后還有趙棣分別見了禮,簡略地稟告了阮玉郎一案。

官家雖然十分疲累,依然打起精神問了趙栩不少事,最後才點點頭:“此人不死,總是心腹大患。”又讓趙栩早些上書,好論功行賞。

高太后聽接過趙棣手中的參茶,慢慢喝了一口。那人總算死了,總算太平了!

蘇瞻和趙昪卻都暗呼可惜。阮玉郎一死,就更難找到蔡佑參與謀逆的證據了。那些被盜的重弩兵器盔甲,都有了自首之人,均言是貪財導致,和蔡佑關係不大。河北兩路軍也整頓甚嚴,今天蔡佑獲赦,真有放虎歸山之感。

高太后嘆了口氣道:“好了,這又是件大喜事。諸位相公也不要再爭了。算來老身好些年沒去鞏義。今年皇陵出事,老身也該去好好祭拜請罪纔是。就讓五郎陪着我去吧。官家,這樣吧,老身去西京就住一個月,不在那裡過年了,你可放心了?等過了年你們再讓五郎去契丹出使,把崇王接回來就是。”

張子厚站起身,施禮道:“吳王殿下一貫仁孝,陪着娘娘前往鞏義和西京,是再好也不過的。但是去契丹出使,還不僅僅是接回崇王而已,更牽涉到軍政大事,幾國對壘交戰,臣以爲,還是有臨陣對敵經驗的燕王殿下去更合適。”

看來這個話題已經爭論了不少時間,高太后很不高興,皺起眉看着這個犟得厲害的新任樞密副使,這人比陳青討厭多了。起碼陳青爲了避嫌,從來不會開口替趙栩爭什麼。這個張子厚,一力主張五郎出宮的也是他,一力主張五郎加冠的也是他,一力主張加封六郎爲開封府尹的還是他。現在只要看見張子厚這臉,她就渾身不舒坦。從她做皇后開始,幾十年還從來沒遇到過這樣一個處處和她對着幹的宰相!

蘇瞻起身道:“以臣之見,吳王殿下出使契丹,代表宗室接回崇王更合適一些。燕王殿下如今身兼開封府尹,理應多多在朝堂上觀政,熟悉各部。何況燕王殿下的性子,恕臣直言,還缺圓通二字,在兩軍之前,易衝動。不如樞密院派一位熟悉兵政的籤書院事,跟着吳王前往契丹,各行其職,相得益彰。”

官家點了點頭:“和重此言甚合吾意。”這兩個月,太后已經退讓了許多,撤簾、接回三弟、五郎出宮、六郎加封。他不能再逼迫她老人家了。

蘇瞻開了口,官家點了頭。參知政事曾相、尚書左僕射呂相也起身表示贊同蘇瞻的說法。樞密院裡的其他兩位使相也覺得蘇瞻的法子兩全其美,還免得太后和官家再起矛盾。

張子厚默然歸座不語。

趙棣心中苦澀得很。他搬出皇宮,開府加冠,六郎卻還留在宮裡,又加封爲開封府尹。他實在不懂張子厚爲何獨獨看中了趙栩,但眼下情勢,原來支持他的蔡佑雖然獲赦卻遠離朝堂,蘇瞻近兩個月也不再提擁立一事。他也只能聽娘娘的話,韜光養略,最苦的是想盡法子也見不到張蕊珠一面。

等諸位相公都離去後,高太后看了看趙栩和趙棣,才轉頭對官家說道:“六郎今年立功不少,是該賞。但他才十四歲,就擔任開封府尹着實不妥。只是官家你和相公們都固執得很,老身也沒有法子。明年若是五郎從契丹歸來,官家你看看可不是就爲難了?封賞薄了,會被議論爲不均不公,可又還能怎麼封賞呢?”她嘆了口氣:“你父皇在的時候,武宗封賞他,向來留有餘地,他二十出頭才封王呢。”

官家無奈地道:“娘娘說的有理,但六郎所立的都是軍功,也是比照太宗朝的規矩來加封的。若是五郎契丹一事順利,回來後,比照德宗一朝的舊例,再加封一個王位可行?”

高太后想了想,點了點頭:“是有這先例,倒也可行。但明年選秀後,六郎也該出宮開府纔是。”

官家嘆了口氣:“娘娘,如今五郎出宮了,瓔珞嫁人了,我和五娘想留着六郎在宮裡多住幾年。”

高太后看着官家:“你和五娘既然都這麼想,老身也由得你們。但選秀的事情,陛下可是應承過老身的,切莫忘記了。”

官家想起太后提了幾次孟家六孃的事,便點了點頭:“選秀一事,都由娘娘做主就是。”

高太后叮囑官家早點休息,帶着趙棣走了。官家喝了口參茶,又把趙栩留下來說話。

作者有話要說:注:

本章常赦參考引用書目:戴建國《宋代刑法史研究》,戴建國《唐宋大赦功能的傳承演變》

《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宋史》

第101章第242章第185章第135章第262章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77章第三百二十二章第280章第96章第266章第236章第56章第83章395.番外第54章第52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77章第188章第三百一十五章第100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219章第255章第201章第91章第112章第三百七十章第263章385.番外第244章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章第264章第124章第215章第93章第5章第282章第6章第196章第20章384.番外第三百零九章第三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四章第7章第7章第三百二十四章378.番外第1章第204章第98章第99章第99章第147章第134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98章第75章第120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3章第61章382.番外第32章第11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80章第232章第108章第21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12章第206章第三百一十九章第188章第263章第三百五十六章第204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58章第91章第18章第52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83章第290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122章第265章第40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3章
第101章第242章第185章第135章第262章第三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77章第三百二十二章第280章第96章第266章第236章第56章第83章395.番外第54章第52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77章第188章第三百一十五章第100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219章第255章第201章第91章第112章第三百七十章第263章385.番外第244章第143章 一百四十三章第264章第124章第215章第93章第5章第282章第6章第196章第20章384.番外第三百零九章第三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四章第7章第7章第三百二十四章378.番外第1章第204章第98章第99章第99章第147章第134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98章第75章第120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3章第61章382.番外第32章第11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80章第232章第108章第21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12章第206章第三百一十九章第188章第263章第三百五十六章第204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58章第91章第18章第52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83章第290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二章第122章第265章第40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