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叔侄之情

漢獻帝在丞相袁熙的授意下,接連下旨,封賞盤踞涼州的韓遂和漢中張魯,並斥責馬騰,包庇漢賊,罪大惡極。韓遂加封徵西將軍,心裡雖然高興,可他並非傻子,這個時候,讓他去打馬騰,他是絕對不敢的。誰都知道,馬騰完了,下一個就輪到他。張魯依仗着山川斜谷之利,倒是不擔心。因爲交通不便利,他的地盤一般沒人惦記。馬騰一方面利用曹操守潼關,另一方面寫信給‘義兄’韓遂,陳述利害。險峻形勢下,兩人從互相算計,各懷鬼胎,再次成爲盟友。

二月,漢獻帝再下旨,任命沮授爲兗州刺史。沮授到任後,派兵攻佔東郡,將曹操的殘餘勢力,徹底肅清,皇帝下旨封列侯。

建安十四年二月,公元209年。朝廷下旨封周瑜爲江陵太守。淮南兵撤離江夏,孫權立即命水師進駐。並且派出使者和劉備交涉,要求劉備歸還江陵。劉備當然不肯。孫權周瑜震怒,小小的劉備,敢跟江東叫板。周瑜率兵去打,諸葛亮考慮眼前形勢,不願和孫權結仇,隻身過江東,面見孫權商議借‘江陵’,待日後有了發展,隨即歸還。期間,不免和江東大儒羣毆一場,此所謂舌戰羣儒也!!

孫權不願意,呂蒙、程普等主戰派將領也不願意。只有張昭、張紘、表示同意。理由是淮南軍的威脅太大,不適宜和劉備結仇。目前要聯合劉備,北抗荊州蔡氏。孫權考慮再三,終於點頭答應。兩家雖暫時罷兵,終究留下了,難以彌補的裂痕。早晚不免一場死戰。

這招我不過是照搬三國演義罷了。只是將借荊州的歷史背景和時間改動一下。爲孫劉大戰埋下伏筆。江東沒有了魯肅這個政治家和事老,早晚一番挑唆,孫權必然火冒三丈,從身後給劉備來一下子。等着瞧吧!

二月初八,罷免虎賁中郎將郗慮,御林軍校尉耿紀、騎都尉韋晃。斬首縱火犯金禕、吉邈、吉穆、誅三族。以審榮爲執金吾,戍衛京師,接替郗慮,掌管洛陽城防。昌豨爲洛陽令兼御林軍將軍。孫觀出任騎都尉,署理內廷侍衛。同時,籍沒曹軍將領在洛陽與許昌所有財產、地契。子女妻兒予以保護。只等棄暗投明後,發還田產,恢復爵位。又命這些家眷,寫了書信,送入潼關。搞的曹營士氣全無,軍心動盪。

丞相袁熙,開府治事,任命官佐,朝廷一切大小事務,專斷跋扈,先斬後奏。大凡地方上有奏摺呈上,一般先經過丞相府長史徐庶批閱,在呈遞丞相。皇帝能不能看到很成問題。大凡皇帝御覽的,多半是需要用玉璽下聖旨的。考慮到陛下日理萬機,除此之外,一切事務,全由丞相代勞了。

三月初,原冀州長史賈詡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九卿,參與朝廷軍機大事。賈詡這一下,連升二十級,引起洛陽士大夫的極度不滿。本來殺金禕等人,罷免耿紀韋晃,大家就覺得理由牽強可圈可點。這次破格躥升賈詡,更加暴露了,袁熙培植親信圖謀不軌的狼子野心。

洛陽震動,大臣晃晃不可終日。所有人都竊竊私語;“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袁熙也是董卓、曹阿瞞之流。”

說我培植親信,老子就在提拔幾個。五日後,以崔琰爲光祿勳,辛毗爲尚書令。陰夔、爲丞相府侍中。龐統爲東曹掾,署理人事任免。陳琳爲西曹掾掌管錢糧、府庫。

原曹丞相府侍中王粲、中護軍杜襲、功曹衛凱、參軍和洽,據考察,都是一等一的大忠臣,全部留用,官復原職。這四個小子,其實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的大奸臣。壞的頭頂生瘡腳下流膿的。誰有利用價值就跟着誰混。重用他們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爲他們只認錢不認人,皇帝在此四人心中,抵不上十兩黃金。良心和忠信,早被他們當做破抹布一樣扔掉了。曹操從魏公晉升魏王,就是他們背後攛掇慫恿的。

曹操甩手一走,我繼任丞相,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四人就聯袂跑來表示效忠。說曹操如何如何對不起他們,他們如何如何對曹賊恨之入骨,恨不得寢其皮,噬其肉。一個個口沫橫飛,咬牙頓足,淚水狂涌。一副苦大仇深,同曹賊不共戴天,不殺他全家誓不爲人的模樣。弄得我挺感動,握住四人的手道:“諸位受苦了,本相來晚了,真是罪過,罪過。”心想,你們可真是無恥之極,單看四人這一身綾羅,滿面紅光就知道,曹操待你們不錯了。這種落井下石的事情也做得出來,我可真是——喜歡。

四人當即表示,要爲新丞相效力,肝腦塗地死而後已。正好我需要一批不要臉的政客充門面。沒有拒絕的道理。對四人棄惡從善的舉動大爲讚賞。又封幾人爲列侯。感動的幾人,大拍馬屁。

漢獻帝也開始忐忑,袁熙表面上還算恭敬。可近日來的舉動讓人不寒而慄。還沒怎麼着呢,就在朝中遍佈親信。每次上朝,表面客氣謙遜,待人頗有禮數,但其實說一不二,完全漠視不同意見。算得上獨斷專行。距離曹操的大權獨攬,目空一切,只是一步之遙。罷免大臣,破格提升賈詡、辛毗等人。袁熙的理由是:“曹賊,爲相多年,結黨營私,樹恩大臣,朝臣中有很多人值得懷疑。萬一,這些人和曹賊內外勾結,裡應外合。洛陽危險。不如找人替換。把曹賊的殘餘勢力一絲絲的清除掉。

漢獻帝心說,扯淡。找人替換,找什麼人,還不是你的人?獻帝知道我的鬼心思,但我的理由冠冕堂皇,他本人又懦弱膽小,出於忍一時風平浪靜的考慮,也就答應下來。誰知道,丞相袁熙變本加厲,今天一個建議,明天一道聖旨,後天再提拔一個。漸漸的把朝堂布滿親信。伏完、黃琬、韓融、楊彪等大爲不滿。聯名上奏,彈劾我任人唯親,獨斷專行。考慮到剛到洛陽不久,還沒有完全控制局勢,不適宜和這些人決裂。讓天人下把我當做權臣,所以,上表請辭丞相。漢獻帝和董卓、曹操鬥爭慣了。對這套把戲最是明白不過。當然是堅決不從。還安慰了一頓,又是送金子又是送銀子的。

伏完等人覺得我比起曹操,還算是安分,於是,也就罷休。賈詡等人依然大搖大擺的出入朝堂,縱談軍機,也無人非議了。一場風波,暫時平息。

就在春寒料峭的二月天裡。諸葛瑾徐晃率軍返回淮南。田豐蔣義渠留守潁川、許昌。郭嘉爲帥,以文丑、張郃、李典、張繡爲副將合冀州步兵,黑龍騎,鐵浮屠,共計十五萬大軍往弘農進發。會和郭援高幹,威脅潼關。

荀彧、趙雲趕到洛陽和我會面。

“弟子,叩見恩師。”我迎出門外,正好撞上老師和子龍。兩人雖風塵僕僕,卻掩飾不住滿面欣喜。

“熙兒,快起來,快起來。你已經貴爲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能在行此大禮。”老師滿面春風的說。

我笑着站起來道:“就算做了皇帝,也是恩師栽培的功勞,若沒有恩師自幼督促,袁熙怎麼會有今日。”

不等我說完,趙雲便裝模作樣的道:“末將趙子龍,叩見——”

“子龍——哈哈——你這傢伙,跟我來這一套,算了吧你——”我抱住趙雲,一拳搗在他胸口上。

“主公,貴爲丞相,這也太不成體統了,小心被人恥笑——你還打——我還手了。”

老師見鬧的不成樣子,忙道:“還是進去再說。”

剛坐下來,老師便迫不及待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曹操已經窮途末路,只要在加一把火,整個北方,就是我河北軍的天下了。”趙雲笑道:“北方之事已定,潼關絕對守不住,下一步,我軍該如何應對?還請主公示下。”

我嬉笑道:“子龍和老師,一定是想好了,可否說來聽聽。”荀彧凝重道:“不如,淮南、潁川兩路破荊州,下江東,此乃上策。”子龍也附和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張魯、劉璋,一個是招搖撞騙的神棍,另一個則闇弱無能,不足爲慮。以雲的看法,當今天下,能和你袁大丞相抗衡的,就只有三個人。曹操、孫權、還有——”

我苦笑道:“劉備——”荀彧吸了口氣道:“熙兒,你和劉備積怨太深,他又胸懷大志,不可不除。”趙雲笑道:“我還以爲你看不起劉備呢,這人其實很不簡單,就衝他周旋在天下諸侯間,左右逢源的本事,足可當得起英雄二字。”

不行,子龍這話,明顯有右傾思想。我信口雌黃道:“子龍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人其實是個酒色之徒,最愛爲虎作倀當人爪牙。別的不說,從前他投靠呂布,打曹操,給呂布做馬前卒,沒少幹殺人放火的勾當。後來跟着我大哥混,幫袁譚建造銅雀臺,勞民傷財,中飽私囊,令人髮指。最可氣的,他竟然企圖侮辱,蔡邕老師的獨生愛女,也就是我此刻的夫人,蔡文姬。此事千真萬確,他自己親口承認過。”

荀彧冷笑一聲道:“此事我也聽說過,真沒想到堂堂皇叔,竟是如此卑劣之徒。蔡邕大人德高望重,明滿四海。文姬夫人,更加詩詞雋永,才學冠世,劉備竟不顧廉恥做出這等事來,實在令人髮指。”

趙雲皺眉道:“此事竟是真的,他在怎麼說也是個皇叔,怎能如此敗德?”我拍手咂嘴:“文姬,親口說的還會有假。你不會信不過蔡邕大人的人品家教吧。再者說,劉備那個皇叔的身份也是假的,陛下正要下旨,將他逐出宗室呢。”

荀彧和趙雲同時一驚:“真的假的?”我壓低聲音,神秘道:“我也是剛聽皇帝說起,原來劉備不是什麼皇叔,他是中山王家的管家的後代,中山王劉勝遇難時,這個管家偷了他家的族譜和金銀逃跑藏匿。此事已經被人告發了。”

趙雲眼中一亮,厲聲道:“告發的人,那裡去了。”我道:“死了。此事有關大漢國體,傳出去成了皇家的笑話,陛下已經把告發的人殺了滅口。人雖然死了,陛下的氣還沒消呢,這些日子,正準備下旨責備劉玄德欺君罔上呢。”

趙雲拍案而起,“鏘”的一聲抽出佩刀:“劉備匹夫,安敢如此?”我繼續拱火:“劉備的手下也沒一個好人,他的義弟張飛,仗着袁譚寵信,每日裡淫辱民女,搞的冀州城烏煙瘴氣,怨聲載道。我是出於無奈才殺了他的。”

荀彧怒道:“殺得好,該殺。”趙雲拍了一下腦門:“不對,不對,說着下一步如何進兵,怎麼說到劉備身上來了。剛纔說到哪裡了。”我道:“你說,只有三個人可以同我抗衡。”趙雲道:“破曹之後,最好南下荊州,先滅劉備,在誅孫權,則天下可得也。”

荀彧點頭,深表贊成。如果我沒看過三國演義,一定對此戰略讚不絕口。但此時卻有另外一番想法。袁曹之戰,不管那一方勝利。諸葛亮的隆中對都會浮出水面。情節一定會演變成三國第二大戰役,赤壁之戰前的形式。劉備和孫權在壓力下聯起手來,抗擊大敵。這樣對我非常不利,說不定歷史會讓我也着上一把火,將劉備孫權都推上皇帝寶座。我絕對不能那樣做。

要打破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其實挺簡單。只要我軍先於劉備奪取西川就可以了。所以我的目標不是江南而是西蜀。這個道理,不知道該怎麼和老師解釋。

我想了一下道:“老師,弟子先前曾經和魯子敬先生談起此事,他的意見,似乎和老師相左!”

荀彧對魯肅的才學推崇備至,加上他和趙雲都是心胸寬廣之人,最喜聽不同意見。大笑道:“子敬的意思是?”我道:“子敬先生認爲,荊州和江東國富民強,兵多將廣,不宜輕圖。天下人都覺得,川中劉璋闇弱,不把他放在眼裡,以爲荊州江東若平,劉璋必定舉手投降。其實不然,大家都在考慮勝利,卻沒想過失敗。別的不說,江東孫權的勢力,恩師是知道的,和此人交戰,我軍有必勝的把握嗎?”

荀彧雙眉一軒;“孫權此人,的確不凡。善於收攬人才,而且行事果斷。爲人豁達,能夠顧全大局,手下的士卒都能爲了他拼命。加上,江東上下一心,在他的治理之下,頗爲富饒。我軍並非一定能勝。”

“對,子敬先生正是此意。南下荊州,我軍若敗,劉備孫權必定乘機收取西川,到時,羽翼初成,此消彼長,我軍拿此二人,在無可奈何了。”

趙雲拍手道:“明白了,主公的意思是要先圖西川,再入江南。就只怕,荊州和江東掣肘,乘機攻打潁川,我軍顧此失彼。”

“這一點子龍大可放心,早先對荊州遠交近攻的策略,已經生效。荊州蔡氏酒囊飯袋頗多,只要多給金銀,一定不會造反。孫權是有力難施,隔着淮南荊州,他能奈我何。”

荀彧縷着鬍鬚,讚歎道:“子敬妙算,我不如也,果然好計。”趙雲道:“這樣一來,即使我軍在荊州作戰不利,也擁有了大漢四分之三的土地。劉備孫權獨有四分之一,兩人還在不停火併,難有作爲了。”

“可是——”我擔憂道:“曹操帳下依然猛將如雲,雖然戰敗,還是有可能捲土重來。我最擔心的還是他。”

趙雲問道:“奉孝可有戰報傳來。”我搖頭道:“還沒有,差不多剛進入弘農境內。”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忙轉頭看着老師:“對了,恩師,弟子有件事要回稟恩師,您的侄子荀攸,被我抓回來了,因爲他誓死不降,還關押在大牢中呢。”

荀彧早就知道,我寫過信給他。大概是不好意思提出來。我道:“老師要不要見他,假使他不願投降,就放他離去,回到曹操那邊也好,回家鄉也罷,都隨他去了。”

荀彧嘆了口氣道;“爲師先和他見上一面,假如他執意不從,主公最好殺了他,免得後患無窮。”殺了荀攸,不行,他死在誰的手上,也不能死在我手。

我連忙道:“老師放心,您教導我多年,恩重如山,弟子就算不做這個丞相了,退回冀州去,也絕不會禍害您的至親骨肉。弟子這就差人將他帶來。”荀彧眼前有些溼潤,勉強忍着點頭。爲了避免尷尬我和趙雲先退出去。

荀攸很整齊的走進來。衣飾光鮮,帽櫻端正,態度蠻橫。臉揚起來,看着屋頂,腳下邁着四方步。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

荀彧咳嗽了一聲,荀攸微微低下頭,撩起眼皮:“叔叔——”荀彧緊走幾步,拉着他的手道:“公達,你沒事,叔叔就放心啦。”

荀攸好像沒聽見,他預感到不對,急的出了一腦門汗:“叔叔——你怎麼到這裡來了。你不是在潁川嗎?難道許昌——也——”

荀彧苦笑搖頭:“曹操戰敗了——”一五一十的把最近戰況,說給荀攸聽。荀攸的臉色,由紅轉青由青轉白,冷汗一層層的涌出來,半響失聲道:“這不可能,丞相怎會敗在袁熙手上。”

荀彧道:“事實如此,容不得你不信。袁熙,用人得當,推心置腹,將士用命,人盡其才,天下智謀之士,熊羆之將,盡歸於帳下,怎能不勝。你到現在還看不清形勢嗎?”

荀攸搖頭道:“叔叔的話,侄兒不能苟同,袁熙的確厲害,可曹丞相,雄才大略,兵法諳熟,也不是等閒之輩,攸輔佐他,爲他盡忠而死,心甘情願。叔叔想要勸降,還是免開尊口吧。”

荀彧道;“今主公要放你回去,你有何打算?”荀攸楞道:“有何打算,自然是去潼關投奔曹丞相了。”荀彧跺腳道:“混賬,你就不念及主公饒命之恩,還要與他爲敵嗎?”荀攸理直氣壯:“沒辦法,忠心大於恩義,侄兒豈可因爲一點恩惠,而忘了忠君大義。”荀彧擺手道:“曹操並非明主。”荀攸道:“何以見得?”

荀彧道:“單憑他使曹家諸將,欺凌異姓將領,就可見一般。高順因此而亡,張遼因此而走。”

荀攸固執道:“人無完人,誰都有其缺點。比方袁熙,近來頗有傳言,說他要色如命,欺凌曹丞相之女,這等無恥之徒,叔叔還保他幹嘛,不如與我一同去投曹操。”他反而勸起荀彧來。

荀彧曬笑道:“我與袁熙之情猶如父子,遠勝過汝與曹操,你說不動我的。”荀攸言辭越發犀利:“叔叔之不去,猶如我之不降。侄兒是不會背叛丞相的。袁熙要嗎殺我,要嗎,將我關一輩子,如若放出來,就算千里萬里,侄兒也立即去投奔丞相。”荀彧一方面覺得他死心眼,一方面也因爲荀攸的傲骨而驕傲。嘆了口氣:“可是曹操大勢已去,你去了也沒前途。”

荀攸不再說話了,邁步向外走:“告辭,侄兒還是會牢裡去,免得叔叔爲難。”荀彧擺手道:“去吧,去吧。”

第37章 洛陽內亂11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章 氐人部落第7章 形勢危急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章 敲詐勒索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3章 曹軍反撲第49章 青帝之子第52章 西涼鐵騎第16章 父子生隙第7章 陽平天塹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24章 草原爭鋒第8章 袁氏天下第14章 收服李典第3章 烏桓騎兵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偷襲江夏第7章 大仁大義第3章 苛捐雜稅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0章 義氣深重第17章 又一隻狼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0章 三戰官渡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6章 劫營偷襲第19章 奪取居庸第4章 蔣幹 楊儀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5章 司馬先生第17章 相思疾病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2章 鳳雛臥龍第3章 密謀行刺第35章 翼德殞命第5章 司馬先生第37章 劉備戰敗第22章 精忠報國第15章 心狠手辣第6章 彈琴說愛第35章 裡應外合第34章 美好姻緣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2章 盧龍古道第45章 深夜劫營第32章 黑賊張燕第8章 無中生有第37章 洛陽內亂第5章 司馬先生第19章 流血不止第36章 重修內政第6章 伏牛隘口第44章 周瑜的性格10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章 三歲神童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0章 傳統家風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29章 烏桓歸降第34章 策劃政變第20章 一世真情第57章 重奪倉亭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0章 傳統家風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幷州郝昭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4章 兩軍對壘第4章 敲詐勒索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45章 平陽陷落第15章 深陷火海第50章 特種部隊第16章 拋磚引玉第2章 得到密報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39章 獻帝守城第47章 鞠躬盡瘁第34章 三分之一第35章 誘敵之計第21章 以毒攻毒第42章 曹女布子第13章 曹軍反撲第13章 險象環生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0章 罄竹難書
第37章 洛陽內亂11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章 氐人部落第7章 形勢危急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章 敲詐勒索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3章 曹軍反撲第49章 青帝之子第52章 西涼鐵騎第16章 父子生隙第7章 陽平天塹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24章 草原爭鋒第8章 袁氏天下第14章 收服李典第3章 烏桓騎兵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偷襲江夏第7章 大仁大義第3章 苛捐雜稅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0章 義氣深重第17章 又一隻狼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0章 三戰官渡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6章 劫營偷襲第19章 奪取居庸第4章 蔣幹 楊儀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5章 司馬先生第17章 相思疾病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2章 鳳雛臥龍第3章 密謀行刺第35章 翼德殞命第5章 司馬先生第37章 劉備戰敗第22章 精忠報國第15章 心狠手辣第6章 彈琴說愛第35章 裡應外合第34章 美好姻緣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2章 盧龍古道第45章 深夜劫營第32章 黑賊張燕第8章 無中生有第37章 洛陽內亂第5章 司馬先生第19章 流血不止第36章 重修內政第6章 伏牛隘口第44章 周瑜的性格10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章 三歲神童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0章 傳統家風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29章 烏桓歸降第34章 策劃政變第20章 一世真情第57章 重奪倉亭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0章 傳統家風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幷州郝昭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4章 兩軍對壘第4章 敲詐勒索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45章 平陽陷落第15章 深陷火海第50章 特種部隊第16章 拋磚引玉第2章 得到密報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39章 獻帝守城第47章 鞠躬盡瘁第34章 三分之一第35章 誘敵之計第21章 以毒攻毒第42章 曹女布子第13章 曹軍反撲第13章 險象環生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0章 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