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兵臨城下

蔡瑁給蔡夫人分析了形勢:“如今霍峻、霍戈父子統兵五萬在在麥城。文聘統兵五萬在竟陵,這三人都是荊州悍將。孫權侵佔江夏,況且劉備自稱是劉表兄弟,在江陵,常有侵佔南郡的心思,如果我等事蹟敗露,民攻於內,賊攻於外,一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蔡夫人那裡顧得了這許多,眼睛哭得像桃子:“那你說該怎麼辦?”蔡瑁早就想好了活路,試探道:“夫人和當今晉王袁熙有舊,不如——不如我等率衆投降,剷除文聘和劉備等人。”

蔡夫人一愣,猶豫道:“不如先招文聘入襄陽解除兵權。”蔡瑁道:“沒用,那樣一定會驚動劉琮,弄巧成拙。

蔡夫人狠了狠心:“我即刻修書於晉王。你準備一下,十月初八是劉表的忌日,劉琮一定會帶人去城外祭奠。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與蒯越商議,除掉劉琮。”

我當然舉雙手贊成蔡夫人的這個計劃,樂的差點跳起來,趕忙修書,許給她一品夫人,蔡瑁做驃騎將軍。讓他們趕快乾掉劉琮。

同時,我仔細的分析了形勢,曹操當年的赤壁之戰,之所以戰敗,我覺得有四點原因。其一,就是他本人太狂妄了;其二,就是北方士兵,到了荊州水土不服,瘟疫橫生,這一點我有準備,已經配了祛熱防病的藥方,讓火頭軍放在士兵喝的米湯裡;第三,就是選擇的出兵地點完全錯誤;衆所周知,江南水深土卑,稻田阡陌,不適合陸戰,可是曹操選擇了從陸路攻打。如今我已經攻入了益州,長江天塹和劉備、孫權共有,當然不會走陸路了;後代的金國攻宋,還是清朝滅明,走的全都不是陸路,而是從長江上游的四川直接攻入江南。其三曹操的戰略目標從一開始就有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有導致他失敗的問題中,最致命的。他不該把劉備和孫權放在一塊來打。

打劉備就打劉備,不要去招惹孫權,只要孫劉不聯盟,就根本不會有所謂的赤壁之戰。劉備他死定了,甚至,諸葛亮在無計可施之下,會揮軍南下,攻打會稽和吳郡也說不定。

想打贏這一章,最主要的就是孫劉不能聯盟。所以,我命令徐庶和鄧芝,立即起程前往東吳,和孫權洽談戰略聯盟。許給孫權的,是荊州此刻佔有的膠州的四郡土地。

十月初一,鄧芝和徐庶飛鴿傳書回來,兩人已經沿着水路返回,協議並沒有達成,孫權還在猶豫中。徐庶已經儘量向他訴說了,晉王這次出兵就是爲了攻打劉備,以報劉備在益州的深仇,卻不會圖謀東吳。大軍至襄陽屯紮,絕對不會屯兵江陵威脅江夏,請吳王放心。孫權搖頭,只是說:“等周郎從鄱陽回來在做答覆。”

劉琮果然在十月月初八出城祭天,所帶病將,不過五千。蔡瑁隨行,襄陽城有蒯越和蔡中把守。劉琮的五千兵力,有一千是親兵,率隊的親兵校尉是鄧濟,這個人跟隨劉表半生,今年差不多六十歲,非常忠心,劉琮對他格外的信任。

出城二十里,就是劉家的祠堂,祖廟。劉琮下馬,和衆將步行,過去祭祀。蔡瑁早就給他手下的校尉們打好了招呼,只要劉琮下馬,立即就上去捉住殺掉。自己負責對付鄧濟。

親兵列隊在進入祠堂的兩邊,護佑劉琮。當劉琮一腳踏入祠堂的時候,蔡瑁大喊一聲:“動手。”身後的三千精兵一下子撲了上去。很多的文官都在場,一看自己人和自己人突然打起來了,嚇得抱頭鼠竄,死在亂兵之中的不計其數。劉琮一看蔡瑁造反,急忙喊叫鄧濟。鄧濟武功高強,身披鎧甲,殺入重圍,把劉琮拉上馬背,殺出一條血路,想要逃回襄陽。蔡瑁一眼看到了,縱馬提刀,飛馳過去,砍殺劉琮。鄧濟抵擋了兩招,不敢戀戰,揚長而去,蔡瑁帶着三四百人在後面追趕。

不大一會兒趕到襄陽城下,鄧濟就在城下大喊:“快開城門,蔡瑁謀反。”蒯越正在城頭,心說,蔡瑁這個蠢貨,怎麼讓他逃了回來,當即不動聲色,囑咐一千弓箭手,在城門口列陣。放下吊橋。鄧濟驅馬入城。迎接他的是一陣暴雨般的箭矢。鄧濟和身後的劉琮頃刻間被射成了蜂窩,噗通噗通倒在馬下。

這時,蔡瑁也已經趕到入城,連忙命人關城門封鎖消息。一面派人通知晉王,讓晉王火速出兵。

紙包不住火,這麼大的動靜,劉備怎麼可能聞不到味道。不光是劉備,文聘和霍峻、霍戈父子,也同時收到了消息。

沒說的,哭喪大賽全面展開。先是劉備命令三軍縞素,在江陵城設了祭壇哭拜劉琮,誓師討伐,而後是文聘、霍峻兩人合兵十萬,逼近襄陽,要爲主公劉琮報仇。

十月十一日,蔡瑁宣佈繼任鎮南將軍,統領荊襄九郡向晉王袁熙投降。同時派人將降書送往洛陽。

我早已經擬定了全盤的計劃,大軍漢中、益州、潁川、淮南分四路攻打荊州。第一路是中原的田豐和蔣義渠,從陸路分別出汝南、潁川進駐宛城,掃清南陽郡外圍的魯山、安樂、鵲尾坡、新野威脅樊城。第二路李典帥軍七萬,出漢中城固,經漢水,攻上庸、西城、房陵三郡直達襄陽,淮南兵出壽春,水軍五萬沿淮河逆流而上攻入平春、義陽等縣,將整個南陽郡置於袁軍的掌握中,同田豐會師於樊城。第四路也是最關鍵最艱苦的一路,郭嘉張繡張郃已經趕赴臨江、夔關一線,準備集中全力通過巫峽攻打白帝城。白帝城一破,袁軍便可順流攻佔江陵,趕走劉備,長江上游,會遍佈袁軍勢力。關鍵的問題在於,必須保證孫權不出兵干預。在這之前,朝廷正式下聖旨,命令蔡瑁爲荊州牧,蒯越爲荊州刺史。假節鉞行事。

十一月十日,文聘和霍戈的大軍度過襄江,距離襄陽城百里下寨。並且發表聲明誓死不降袁兵,除非晉王賜死蔡瑁反賊。

李典大軍經過八天順風順水,兵不血刃的收降了西城、房陵、上庸三城。十六日清晨,七萬河北兵抵達襄陽城北門。西城三郡地理位置至關重要,西接漢中、巴蜀,東臨襄樊,又可以攻南陽郡,和洛陽。實在是戰略要地。而駐守房陵的太守,正是諸葛亮的姐夫蒯祺。蒯祺是蒯越的侄子,蒯越下令他投降,怎麼會不聽。同時,蒯祺還勸降了西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兩兄弟。

李典命蒯祺和申耽、申儀三人去叫門。蔡瑁大喜,就想開門,張允提醒道:“不見晉王之面,絕對不能開門。李典是曹操降將,未必可靠。南門外,文聘和霍峻父子嚴陣以待,不日就會攻城,大人可以讓李典去南門外大路下寨,擋住文聘,只等晉王來。”蔡瑁道:“善。”趴在城樓上對着李典喊話:“李曼成將軍,大軍一路勞頓本該開城勞軍,只是,大敵當前,叛賊文聘的大軍已經到了南門外。若是被奸細混進來,你我都沒有面目見晉王了。恕不能從命。”

李典一聽就不明白了,少來這套,不就是想讓老子去退敵嗎?沒辦法,既然到了這裡,不去也得去,不然無法和晉王交代。遂引兵向南門,在城外十里的路口紮下營寨,擋住文聘去路。

田豐和蔣義渠集結了駐守在許昌和潁川、汝南的十萬青州兵。於十月二十五日,接到降書的晚上,開拔進發。派遣曹軍降將段署爲先鋒,帥軍兩萬,連夜通過郟縣進駐摩坡一帶,後據洛陽、前俯宛城、遠控襄樊。第三日先鋒軍進駐宛城,南陽太守胡修歸降。田豐派楊大將、眭固、段署攻略魯山、安樂、古城全都不戰而降,同樣是在十一月十一日,田豐會和前鋒軍至鵲尾坡,想要進駐新野。

沒想到在這個地方遭到了殊死的抵抗。

新野令,護軍將軍薛悌乃是劉表帳下的一流名將。忠心不二,誓死不降。

薛悌聽到主公劉琮被害,蔡瑁自領州牧,傳旨投降袁熙。暴跳如雷,差點把軍中姓蔡的,全都給砍了。聽說袁兵已經佔據南陽郡,心急如焚,忙召集兵馬,準備拼命。

新野縣在荊州治所襄陽城東北八十里處,並不遙遠,與諸葛亮所居隆中的治所鄧縣僅僅是襄江支流淯水一河之隔。雖然接近襄陽,卻屬於南陽郡的管轄。郡守胡修已經下令投降,可是薛悌當他放屁,不但不降,還集結了一萬五千軍隊,準備頑抗。新野雖然不大,但糧草錢財不少,而且還設有整個荊州最大的監獄。裡面關了很多亡命徒、悍匪、政治要犯。薛悌,二話沒有,把這些人全都放了出來,組成一支敢死隊。這些人除了無期就是死刑,一下子重獲自由,還好吃好喝,甚至有城中的陪伴,一致願意效命。

這其中有兩個人值得注意,這兩位已經被關了兩年了。薛悌一看,這不是中郎將黃忠和校尉魏延將軍嗎?他猛然想起來,是被蔡瑁關押起來的。

黃忠和魏延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薛悌心中大喜,有了這兩員猛將,袁兵休想前進一步。對兩人說了經過,兩人聽完,哭得像死了親爹一樣,嚷嚷着要爲主公劉琮報仇。

薛悌尋思着,不能一味守城,派黃忠去鵲尾坡附近下寨,又派魏延帥軍出南門帥兩千軍在白水河邊博陵渡口埋伏,準備抵擋不住的時候,進行接應。

薛悌當然沒有諸葛亮的妙計,又是放火又是水淹的,不過他下的這兩步棋,也挺高明的,有進有退,前後呼應。

與此同時,趙子龍、徐晃的淮南軍,也是沒有遇到一點抵抗,經淮河收降固始、光中、平春、義陽四城。從義陽直入沔水,開到樊城城外五十里,這樣等於越過了新野,把新野小縣陷入了兩面夾擊的境地。樊城守將傅士仁出城十里相迎,表示願意歸降,趙雲徐晃,命孫高帥一萬軍守樊城、傅嬰帥五千兵扼守沔水,兩人馬不停蹄渡河,於第二天下午,出現在襄陽城下。

蔡瑁和張允還是不讓入城,只讓趙雲在城外紮營。趙雲帥軍前往南門,支援李典。

李典已經和文聘、霍峻交上了手,雙方兵力相當,各有損傷,不分勝負。文聘武功高強,李典不是對手,肩頭中了一槍,差點翹了。文聘大喜,還以爲自己天下無敵呢,第二天又來搦戰,李典傷的不輕,心想,出去準保送死,不出去又怕周倉、胡車兒這些狗雜種知道了,笑話自己膽小怕死,正在發愁,忽然士兵來報,淮南援兵已經到了。

李典忙問:“是誰領兵?”

親兵道:“帥旗上寫着徵東將軍趙子龍。”李典咂嘴道:“完了,文聘狗雜種死定了。”

文聘在陣前耀武揚威,大罵李典縮頭烏龜。趙雲、徐晃、李典三將,殺出營寨。文聘認得徐晃,一看淮南軍參戰了,心口一下子涼了半截,他領教過徐晃的大斧,知道是勁敵。暗想這下子取勝不易。卻沒想到,出來搦戰的不是徐晃,而是白白靜靜地小娘們。哎呀,文聘心想,這,明顯的送羊入虎口,讓我怎麼好意思受此厚禮。

文聘以貌取人,犯了個大錯。趙雲就是要他犯錯,所以,身後沒打出旗號。文聘還以爲是無名之輩呢。怒氣衝衝對徐晃道:“徐晃,老子日你的先人,你瞧不起老子,派給小白臉給我打,待會他死了,你可別怪我沒跟你打招呼。”

徐晃連連擺手:“不怪,不怪,仲業兄千萬不要給我面子,放手教訓他吧。”文聘斜眼看着徐晃,不可一世的指着趙雲道:“這可是你說的,別怪我沒給你機會,完了,小白臉死定了,看刀。”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0章 第二高手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5章 外交政策第14章 猇亭戰略第4章 詐死誘敵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9章 情報局長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3章 披荊斬棘第9章 反敗爲勝第40章 第二高手第29章 偷襲江陽第50章 特種部隊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章 收降徐晃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4章 策劃政變第43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彈琴說愛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3章 曹軍反撲第44章 渡過難關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4章 文丑康復第6章 初露鋒芒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2章 弩車威力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章 轉世輪迴第19章 流血不止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8章 袁紹歸天第30章 討回公道第13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23章 天下無敵第15章 虎豹騎兵第14章 千古奇冤第2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道破天機第53章 同牀異夢第10章 傳統家風第45章 周瑜病逝第3章 苛捐雜稅第41章 整人計劃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6章 製造冤案第26章 存亡關頭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40章 第二高手第30章 士兵譁變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章 突來豔遇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4章 美好姻緣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3章 大凶之兆第4章 血染深山第3章 悍將周泰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44章 渡過難關第21章 代理皇帝第1章 轉世輪迴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9章 張飛關羽第45章 深夜劫營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7章 樂進之死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30章 暴雨驚雷第4章 敲詐勒索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5章 心狠手辣第26章 賄賂重臣第52章 玩物喪志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3章 患難與共第25章 心懷不軌第2章 兵臨城下
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0章 第二高手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5章 外交政策第14章 猇亭戰略第4章 詐死誘敵第46章 對陣逞威第49章 情報局長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3章 披荊斬棘第9章 反敗爲勝第40章 第二高手第29章 偷襲江陽第50章 特種部隊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章 收降徐晃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4章 策劃政變第43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彈琴說愛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3章 曹軍反撲第44章 渡過難關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4章 文丑康復第6章 初露鋒芒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2章 弩車威力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章 轉世輪迴第19章 流血不止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8章 袁紹歸天第30章 討回公道第13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23章 天下無敵第15章 虎豹騎兵第14章 千古奇冤第2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道破天機第53章 同牀異夢第10章 傳統家風第45章 周瑜病逝第3章 苛捐雜稅第41章 整人計劃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6章 製造冤案第26章 存亡關頭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40章 第二高手第30章 士兵譁變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章 突來豔遇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4章 美好姻緣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3章 大凶之兆第4章 血染深山第3章 悍將周泰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44章 渡過難關第21章 代理皇帝第1章 轉世輪迴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9章 張飛關羽第45章 深夜劫營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7章 樂進之死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30章 暴雨驚雷第4章 敲詐勒索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5章 心狠手辣第26章 賄賂重臣第52章 玩物喪志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3章 患難與共第25章 心懷不軌第2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