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

1909年的初夏,陽光正好,克虜伯爲威廉二世沖泡了一壺來自東方的明前龍井。

“威廉,英國的夥伴已經證實了三國協約的存在。”克虜伯喝了一口茶說到。

威廉二世眉頭一皺:“是的,情報部門也證實英、法、俄簽訂了軍事協約。德國的敵人團結到了一起。”

“他們都不是德意志帝國的對手,所以他們不得不互相勾結。”克虜伯的語調有點兒狠。

威廉二世喝了一口茶:“弗裡茨,你倒是很樂觀哈。”

“陛下,”克虜伯正色說道:“只要陸軍不太過深入俄國內陸,致使戰線過長和兵力吃緊,我相信天下第一的德國陸軍只勝不敗!”

“那海軍呢?”威廉二世對德國陸軍還是比較放心。

克虜伯接過話:“威廉半島的各個工程項目已經基本竣工,電廠已經發電、鋼鐵廠也已經出鋼,到明年造船廠所有船塢都可以使用,舾裝碼頭也可以交工,明年我們就可以大規模造艦。另外,國家戰略儲備基地已經試運行,卡車流水線、野戰炮流水線、機槍流水線明年可以進行試產。”

“新造船廠的產能怎麼樣?”威廉二世又問。

克虜伯回答:“我們將直接建造三萬噸級戰列艦,裝備克虜伯正在研發的400毫米主炮,第一批戰列艦下水時間應該長一點,大概需要大半年,後面可以按照半年計算。所以,四個三萬噸級船塢每年可以下水八艘戰列艦。”

“從1911年底開始,裝備4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可以服役。新造船廠每半年下水四艘三萬噸級戰列艦,五年之內我們將擁有20~24艘戰列艦。這一代四艘戰列艦我準備繼續出售,前兩個月土耳其和中國都透露過買艦的想法。”克虜伯補充道。

“先拖一拖他們,至少等到我們的新戰列艦服役後再說。”威廉二世強調。

“如您所願,陛下!”克虜伯放下茶杯說到。

由於克虜伯的絕大部分營業單位,威廉二世都暗中持股,所以德皇的金融知識實際上非常豐富,而且因爲克虜伯集團涉及各行各業,所以威廉二世的知識面很寬。用經濟思維去思考問題,已經成了德皇的習慣,也令威廉二世在很多問題上,與克虜伯看法一致。“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必須解決經濟問題”,這一名言就是威廉二世的座右銘。德國的社會發展受制於幾乎沒有殖民地,當每個幾年一次的經濟危機到來時,就只有大搞基礎建設,來拉動內需(比如威廉半島的超級工程接納了上百萬的失業人員)。

但是搞這麼大的工程,國家只能發行債券,先用債券換成錢,把工程搞起來(先穩就業),等過幾年經濟危機過去了再慢慢還。但問題是,要在經濟危機中提供這麼多的就業崗位,就必須搞很大的工程,要發行很多債券來借錢。實際上,德國在1907年經濟危機中發行的債券,國家財政幾十年都還不清。要解決這麼大的經濟問題,就只剩下一種辦法——戰爭!

戰爭也要講效率,像戰列艦這種大國重器,每造一艘戰列艦都會對國家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大和號戰列艦佔全日本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可能大家對這個百分之一沒什麼直觀感覺,那我換個參照物大家就非常清楚了,建造一艘大和號戰列艦,相當於同時開工十幾個三峽工程!每年開工8艘戰列艦,就相當於每年開工建設上百個三峽工程!而這個軍艦技術高速發展的年代,一艘戰列艦沒幾年就過時了。建造水電站今後還能收回投資,戰列艦過時可就只能報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一年報廢上百個三峽工程!所以,不能用來決戰的戰列艦,沒必要建造那麼多,保持戰列艦低速生產,跟上科技發展纔是最經濟的做法。

而隨着國債的越滾越多,德國既沒有殖民地,又沒有國際貨幣(不像美元那樣,可以每隔幾年收割世界一次)。根據德國經濟學家計算,再過五年,德國就會國家破產,德國的經濟會崩潰,前幾次經濟危機積累的問題將在五年後總爆發!所以,戰爭是必然結果!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必然發生,而不是由某件事情突然引發的。史實上,威廉二世曾經說過:“1914年開戰,太好了!真是天賜良機!”

相當於海軍的不確定性,德國陸軍的戰術發展很另類。由於中國的戰爭經驗(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俄戰爭)德國陸軍開始重視小規模軍隊的高機動性作戰(冷槍小組戰術)。德國陸軍做了很多機動作戰的研究和試驗,摸索出了一整套的“穿插迂迴”的機動戰術。(史實上現代穿插迂迴戰術的發明人正是德國,一戰中的東線作戰、暴風小隊,二戰中的閃電戰就是穿插迂迴戰術得運用)

爲了適用於穿插迂迴戰術,德軍的編制改成了“三三”制。一個德軍班由一名班長和三個小組組成。每個小組三個人,由兩名步槍兵和一個衝鋒手槍兵組成(典型的冷槍小組編制)。進攻時,一個小組在正面吸引敵軍火力,另一個小組迂迴到敵軍側面,突然發起攻擊;而班長掌握着第三小組,視戰鬥情況而投入兵力,決定戰鬥結果。防禦時,一個小組佈置在正面,另一個小組佈置在側面,班長留一個小組作爲支援部隊,必要時投入到戰事緊張的地方。以此類推,一個排下轄三個班,一個連下轄三個排,一個營下轄三個連。德軍形成了“三三制”的編制。

爲了適應“穿插迂迴”的機動戰術,德國陸軍的裝備也發生了改變:中等長度的上衣代替了長大衣,原來的長大衣真的不太適合機動作戰;頂部裝飾着槍尖的皮盔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克虜伯生產的熱軋錳鋼頭盔,原來的頭盔在樹林、房屋裡穿行不方便,陸軍在克虜伯的建議下捨棄了它;最重要的新式裝備是揹負系統。

外骨骼揹負系統是一個鋼製的背架,這個背架上可以放置武器、給養、被服等等,它用一條寬帆布帶圍在人體的髖部高度,再加上揹帶固定在人的肩上。當人們負重行走的時候,重量合理分配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避免只集中在肩部,從而達到“長距離負重不累”的效果。有了揹負系統,每個德軍都成了神行太保,日行百里而不累。

德國,已經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九章 新戰術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
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九章 新戰術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