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苦戰

英國的誘餌船隊全是高速船隻(高速貨輪和巡洋艦),這個船隊的航速超過了25節,相當的驚人。光憑戰列艦是追不上的,只能由驅逐艦以三十幾節的高速從兩翼包抄。英國人當然不會任憑德國驅逐艦把自己圍住,德國驅逐艦追近後,英國護航巡洋艦首先開火了。

上一章我們說過,這次有四艘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爲船隊護航,德國驅逐艦要想圍住英國船隊,就必須先打掉護航的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德國人有兩個驅逐艦編隊,分別從兩邊包抄,每一個驅逐艦編隊由一艘驅逐領艦和四艘驅逐艦組成。英國護航的巡洋艦共有四艘,船隊左右兩翼各有兩艘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所以,在英國誘餌船隊的左右兩翼,都有一個德國驅逐艦編隊同兩艘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交戰。左右兩翼都是五對二,五艘德國驅逐艦(含一艘驅逐領艦)對上兩艘英國巡洋艦。

英國護航巡洋艦開火後,雙方都用火炮射擊對方。德國驅逐艦裝備4門105毫米口徑火炮,由於裝在中心軸線上,全部4門火炮都可以側向射擊。現在德國驅逐艦編隊就排成一字陣型,幾乎與英國護航巡洋艦平行行駛,雙方排成兩列,都是側向射擊。一艘德國驅逐領艦有4門150毫米口徑火炮,再加上4艘驅逐艦共16門105毫米口徑火炮,一個德國驅逐艦編隊就有20門超過100毫米口徑的大炮。當然,德國驅逐艦上還有1~2挺20毫米機關炮,用於近距離自衛,但是現在雙方交戰距離有八、九千米,這些小口徑機關炮自然是夠不着對方。

英國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有2門152.4毫米口徑火炮、6門102毫米口徑火炮分別裝在船舷的左右兩側(每側3門),還有一門76.2毫米口徑高射炮(專門對付德國空中飛艇)。現在能夠用於側方向交火的只有2門152.4毫米口徑火炮和3門102毫米口徑火炮(單側船舷只有3門102毫米口徑火炮)。兩艘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共有4門152.4毫米口徑火炮和6門102毫米口徑火炮,可以用於單側方向上射擊。

交火不久,德國驅逐艦的火力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德國人的炮火不僅密集,而且精準,英國護航巡洋艦周圍很快就升起了林立的水柱。德國驅逐艦採用的是中央統一測距、統一提供簡易射擊諸元,各炮自行控制發射,人力連續瞄準的方式。105毫米口徑火炮還算便於操控,在一萬米以內的交火中,射擊精度很高。而德國驅逐領艦裝備的150毫米口徑火炮,則是由中心火控室統一操控,射擊更加精準,很快就取得了命中。

反觀英國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全艦的火炮並不統一,有好幾種型號,都是各自爲戰,大於5、6千米的距離後,射擊精度相當感人。英國護航巡洋艦不得已之下,只能主動靠近德國驅逐艦編隊,以求得提升命中率。

雖然英國巡洋艦捱了幾炮,但是並沒有失去戰鬥力,這就要得益於林仙級巡洋艦的裝甲了。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的裝甲防護,與先前的偵查巡洋艦或防護巡洋艦採用的穹甲防禦的方式不同,而是採用了舷側裝甲帶。由於當時海軍技術的改進,採用了垂直裝甲與舷側外板結合一體的方式,在提高防護的同時減輕了艦體的重量。這一防護設計後來得到廣泛的應用,奠定了輕巡洋艦的這一類軍艦存在的基礎。

林仙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的水線裝甲有76.2毫米厚,甲板也敷設了25.4毫米厚的裝甲,司令塔的裝甲厚度更是達到了152.4毫米,加上林仙級巡洋艦超過4000噸的排水量(德國驅逐艦排水量1000餘噸,驅逐領艦排水量兩千多噸),德國驅逐艦的炮火短時間內拿它無可奈何。

德國驅逐艦使用的是延時爆破彈,對付裝甲是沒有辦法的,但是這種炮彈的填充藥裡面含有鋁箔,爆炸後會依附在船身上燃燒,極易引發火災,這給英國巡洋艦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由於德艦的炮火又多又準,所以每艘英國巡洋艦都被命中了幾發炮彈,就好像艦上被點了好幾把火。英國軍艦拖着濃煙航行,就好似隨時要爆炸了一樣。

見英國巡洋艦主動靠了上來,德國驅逐艦編隊提升了速度,拉開與英國巡洋艦的距離。反正大海之上寬闊無比,有的是時間和空間,德國人準備慢慢溜死英國巡洋艦。但是天空中的“齊柏林”飛艇發來了警報:右前方發現可疑船隻,速度25節,可能是大型軍艦!

北大西洋的能見度比北海要好上一些,天空中的“齊柏林”飛艇發現了兩萬米外的軍艦。來船兩大兩小,分得很開,但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衝海上獵殺小組來的!空中飛艇前出偵察,敵艦參數陸續傳來:兩艘英國戰列艦和巡洋艦以至少25節的速度殺向己方艦隊,兩艘戰列艦之間相隔一萬米,隔得很遠,看樣子是想把海上獵殺小組一網打盡!而這時,誘餌艦隊的四艘巡洋艦也運動到德國驅逐艦編隊的後面,和右前方高速襲來的英國艦隊形成了夾擊之勢。

到底打還是不打?這個問題要德國艦艇指揮官來回答。但是雙方相向而行,速度之和達到50節,兩萬米的距離只要十餘分鐘就能相遇。所以,打還是不打,必須馬上作出選擇。德國指揮官想了一分鐘,決定把這兩艘英國戰列艦打掉!因爲上一次日德蘭海戰中,德國戰列艦無一沉沒,說明德國的造艦技術要比英國高,德國的戰列艦質量比英國戰列艦至少高一個檔次,這給了德國指揮官底氣。

於是德國戰列艦換上穿甲炮彈,降低三節航速,開始測瞄英國戰列艦參數,準備作戰。先開火的居然是英國戰列艦,令德國人驚訝的是,英國戰列艦一上來使用的是德國戰列艦慣用的“階梯射擊法”。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有八門十五英寸主炮,每次四門主炮射擊(半齊射),不待修正落彈就發射下一輪,每輪射擊的落彈預設爲相隔100~200米,一上來就以最大速度連續射擊。並且,英國艦隊還派出了水上飛機,朝着“齊柏林”空中飛艇撲來。

英國人的這一波操作,又是“半齊射”,又是“階梯射擊法”,現在還搞個海空一體戰,像極了德國海上獵殺小組的常規操作。戰爭是最好的老師,日德蘭海戰的慘敗,激發了英國人對德國海軍的研究。英國人以前也研究過“階梯射擊法”,在領教過德國人的玩法後,立即用了上來。而戰後推演發現,空中飛艇對戰場的勢態感知能力超過水麪艦艇很多倍,英國人也想使用空中飛艇。但是英國飛艇和發動機的技術還不過關,只能用飛機來替代飛艇。

英國水上飛機的速度比德國空中飛艇的速度快不了多少,但畢竟是衝着飛艇來了,所以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這幾架英國飛機吸引了,從而漏掉了更爲重要的信息——左前方還有兩艘英國戰列艦偷偷襲來。

左前方的兩艘英國戰列艦已經進入德國海上獵殺小組兩萬米之內的距離,居然沒有德國人上來理會自己,這兩艘英國戰列艦也感到很奇怪。畢竟德國人在天上有空中飛艇,按道理應該先發現自己。但是目前飛艇的注意力都被英國水上飛機吸引過去了,而水面艦艇又在對戰之中,誰也沒有注意從另一個方向趕來的英國戰列艦。

很快,左前方的兩艘英國戰列艦已經進入一萬五千米距離之內,這時德國的“齊柏林”空中飛艇才驚呼:左前方敵艦接近,兩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距離一萬五千米!但這個時候已經晚了,英國戰列艦的指揮官在擴音筒裡大喊:“左舷接敵!半齊射!開火!”

“中埋伏了!”德國海上獵殺小組很快反應過來。就在這時,英國戰列艦的人品爆發了,一枚炮彈砸到了德國戰列艦的螺旋槳上,打壞了一個螺旋槳,這艘德國戰列艦的速度降到了20節!

“現在怎麼辦?捨棄一艘戰列艦嗎?”德國指揮官有點舉棋不定。

很快,德國人也打中了一艘英國戰列艦,敵艦上爆起了一團黑色夾雜紅色的烈焰。這個戰果激發了德國人的鬥志,“拼一把吧,也許能打贏這場戰鬥!”德國指揮官下定決心。

剛纔這一發炮彈,打爆了英國戰列艦的副炮彈藥,火焰順着揚彈機向彈藥庫衝去。這時,一名英國水兵頂着高溫關閉了彈藥庫防火門,阻止了烈焰的去勢。之前爲了追求最大射擊速度,英國戰艦的彈藥庫防火門在交戰時一直處於打開狀態。自從上次海戰,英國人就發現了這一致命缺陷,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這一次海戰中就改了過來!

第十章 水戰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九章 新戰術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章 慘勝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章 潮起彼岸
第十章 水戰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九章 新戰術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章 慘勝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章 潮起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