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忌目的已經達成一半,但有些話還得交代清楚:“於都將,轉爲鄉兵還有不少手續要辦。關於團結軍的編制,我以爲還是按照眼下三個營的編制,但需要精減掉一些老弱病殘者,至於兵員缺額眼下先不要補充,待過了這個風口浪尖期再說。再就是軍中職務安排,於都將自然是總領團結軍不變,但不知道於都將對三個營的校尉可有合適人選?”
這是趁火打劫呀,小小年紀分兵奪權之事幹得這麼順溜,三個營的校尉你說了算,我這都將不是做了個光桿?罷了,罷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啊。於存忠心中腹誹,但嘴上甚是恭敬:“自今日起,某便是明府屬下,如何處置明府一言可決,某無任何異議。”
目的全部達成,該丟顆甜棗了:“於都將明白事理,某不會虧待你們。雖說鄉兵不比邊軍威風,但對於軍械,糧秣補給一概照舊。至於三個營的校尉人選嘛,這樣,校尉之職於都將可推薦合適人選就任,至於每營二個副校尉,就由我來指定,不知於都將意下如何?”
於存忠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小縣令胸襟挺大,我任了都將,再由我選定三個營校尉,如此團結軍依然是姓於的,雖說六個副校尉是他的人,但軍權不至於旁落。他既坦承對我,日後我當也坦承回報於他。
於存忠趕緊拜謝道:“謝明府厚待。某必將率團結軍唯明府馬首是瞻。”
無忌說道:“於都將回營之後,當穩妥處置,從上而下,別弄出混亂來。”
於存忠回道:“明府放心,營中皆是某麾下多年軍士,某定穩妥處置。”
於明忠此人,忠勇善戰,愛兵如子,從軍以來,皆憑戰功,從一夥長升至都將。然性格粗鄙,不爲上官所喜,加上近些年荊南沒什麼大的戰事,便一直在這巴東小小一縣之地做了個留守。如今團結軍一旦解散,他便再也所倚,能保留團結軍,對他來說便是最大的安慰。
再次施禮後,於存忠回營去了。
江陵城。
世子府書房中。
高保融與高保勗相對而坐,正在商談來自巴東的密報。
高保融開口道:“四弟,對此你如何看?”
高保勗微達了一下嘴角,道:“子青欲掌團結軍之心呼之欲出。”
高保融道:“何以見得?”
高保勗道:“子青欲從軍定南都被拒,去巴東任一小小縣令,以他之才能和抱負,豈能安於現狀,如今正好有得到團結軍殘部的天賜良機,他怎麼會輕易錯過。”
高保融道:“我至今無法看清子青心中所圖,但有一點,如今我身爲世子,就不能養虎爲患,坐視他壯大實力,此事不能如他所願,要想辦法阻止於他。”
高保勗搖搖頭說道:“不可,三哥,我們不但不能阻止,且且相反,我們還要幫他。”
高保融詫異地問道:“四弟,爲何?”
高保勗微笑道:“三哥試想一下,汝已是世子,繼位成爲大王只是早晚的事,子青父親在歸州所轄不過五千府軍,加上子青的團結軍不過六千餘人,一旦三哥繼位,他們何去何從?謀反自立?不太可能,一不說六千府軍對六萬荊南軍,單單定南都剿滅他們都是彈指之間。如此,謀反一路走不通,那就只能效忠一個勢力,依爲靠山。三哥以爲,除了你,他還能去找別的靠山嗎?”
高保融點頭道:“有理。”
高保勗繼續說道:“三哥與子青多年友情,應當瞭解他的心性,他是個重感情之人,試想大哥近些年一直與他敵對,但當大哥謀反失敗,他還不是想法保大哥一命……。”
高保勗突然感覺此事是高保勗的心病,不小心觸碰到了忌諱,趕緊住嘴不再說話,畢竟被高保勳所殺的王妃是高保融和自己的親生母親。
高保勗以爲高保融會生氣,沒想高保融臉色十分平靜,看不出一點生氣的樣子。
高保勗於是接着小心說道:“到時看在多年的友情份上,除非三哥與他反目結怨,否則除了你他還能投靠何人?三哥若是將他收入囊中,那在他背後的樑震、叔父還有他的父親,自然便站在了三哥這邊。”
高保融點頭道:“四弟果然聰慧,愚兄不及你多矣。如此,我便去稟報父王,勸父王遂了子青的心意吧。”
高保勗又搖搖頭道:“三哥不可。”
高保融不解道:“這又爲何?”
高保勗道:“三哥若是向父王幫子青說話,剛無疑會讓父王疑心三哥與子青有勾結。父王自從大哥謀反之事後,疑心變得更甚。三哥這不是往刀尖上撞嗎?”
高保融問道:“那我們要如何做?”
高保勗笑笑道:“三哥不必着急,我們能得到密報,想來父王也早就得到密報了,我們只要等父王有了決定,上前附和便是。如果父王不同意,我們便袖手旁觀,若要是父王同意了,我們便送他些物資或者兵器,做個順水人情。”
高保融笑道:“四弟,想不到你人小鬼大,越來越老謀深算了。”
高保勗也笑着說道:“小弟自當爲三哥出謀畫策。”
高保融與高保勗雙手相握,相視而笑。
夜深人靜。
江陵王府,書房。
大王高從誨閉目坐在椅子上。
孫光憲站在跟前。
孫光憲低頭稟報道:“大王,得到消息,百里無忌欲掌控團結軍之心昭然欲揭。”
高從誨道:“汝有何建議。”
孫光憲道:“大王,團結軍雖不過千餘殘兵,但文官掌武事之例不可開,所以某以爲大王應申斥百里無忌,令他將團結軍就地解散。”
高從誨依然閉着眼睛,緩緩說道:“千餘殘兵?爲何本王從未聽說巴東還有此千餘殘兵滯留啊?”
孫光憲應答道:“某以爲,可能是原歸州刺史疏忽了吧。”
孫光憲心裡其實明白,估計是那個帶兵的都將不招人待見,被上官遺棄了唄。但不能對大王明言,有些事心知肚明便是了,不然,一旦大王追究起來,還不知道會得罪不少人。
高從誨開口道:“本王相信百里元望的忠誠,百里家小兒的才能本王也知道,而千餘士卒不足爲慮,送與百里無忌也無妨。但本王要知道,汝有何措施防止百里無忌在巴東坐大,生起二心。”
聽大王口氣象是要允了百里無忌掌握團結軍,孫光憲不覺心中輕嘆。
孫光憲答道:“對於此,大王到是勿須擔心,歸州所轄不過二縣,養五千府軍已經捉襟見肘,如今再添千餘團結軍,百里父子日後每天所想所做便是如何將餵飽他們,想來沒有時間動別的心思。大王只要將糧草一事掌握手中,想來百里父子也翻不起大浪來。”
高從誨道:“孟文既有如此對策,何必反對百里無忌掌握團結軍呢,不過就是羣殘兵而已。想百里元望跟隨我父子二人南征北戰,臨了卻被我奪了兵權,本王心中慚愧啊,如今區區千餘殘兵,百里家小兒想要,給了便是,也讓本王心中內疚之意輕減一些。”
孫光憲說道:“大王,某的職責便是將不利於大王之事向大王言明,百里無忌文官掌武事便是不合規矩,某自然反對。”
高從誨睜開眼睛,點點頭道:“孟文心意本王明白,此事再議吧。”
孫光憲應道:“是。屬下告退。”
《代周》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